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5-08 09:30:03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学习目标

a.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b.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个同学们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d.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和写字

3.教具准备

4.课时划分: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课文在时间上跨度大,而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在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后,感情仍很淡漠,运用了多媒体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资源为载体,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互动探索和课外拓展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只有利用现代媒体做帮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思等几个环节中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观察交流、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静夜,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在上新课前一晚,布置学生去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上课时把自己观察到夜空的内容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后引入新课:静夜思。

课题引入后,给学生解释下课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时候思念,又思念些什么?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去发现这课的生字,并在这环节中,要求学生利用拼音帮助自己读准每个字,尤其是一些后鼻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欣赏完课文后,把整首古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的音读准,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指名朗读,评议,注意读准后鼻音,如:静,床,光,望,乡,明,霜,上等。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的字音。请音读的准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读记生字。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的方法,如:夜亠,认识亠。故古攵,认识攵。

床广木,认识广等等。

交流后,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把远程教育资源切换到识字的画面,把生字逐个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复习生字。先让学生自己读和组词,读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看他念的对不对,再在生字前显示出正确的拼读音节,全班一起念一遍,读的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个别学生的读音。如:先在屏幕上出现静字,先让学生拼读,再显示静的读音jng和词组寂静,夜y和夜晚,黑夜等,以供学生学习。

3.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能跨越这道悠远的时间长河,去体会这首古诗,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在生字复习后,让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都读懂了哪些词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学生表演后,在自由练习朗诵,练习背诵。在背诵是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学生个别背,全班背和分组背等。在背诵时,如有不记得的地方,可以引背前两个字,再让学生接的背,完成整首古诗的背诵。还是不会背的同学,要求他们回家后要多朗诵,记住课文。

4.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学生能掌握并正确书写本课所要求会写的7个简单的汉字的笔画顺序。把这课的远程教育资源切到写字画面,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认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要注意汉字的高度,不要超出田字格。先让学生看一边生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再把自己的右手举高,跟着远程教育资源在空中书写,练个一、两边后,让学生拿出本子书写生字。学生在书写是要随时提醒他们要注意坐姿与执笔的姿势要正确。

2、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选做: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选做: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

答案;张、李、阚、刘、徐、吴、任.....

3、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小青蛙说课稿

《小青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青蛙》是一篇孩子们喜欢的儿歌。本组教材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12个。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我尽量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以识字为主,阅读为辅,以多种游戏的形式,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和自主识字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很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多、新,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此外,在学习生字时,学生只会抓简单的字进行说明学习,对较难的字不大爱理,所以,在教学中我需要对较难的字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悟。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针对本课生字特点,拟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青蛙做的好事,培养爱护青蛙的情感。(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知识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活动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辩清字形。(2)认识新的部首(3)对本课的第一类生字认、会写、会用。

3.能力目标:能正确归范的书写本课的第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寻找方法,正确书写。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良好的气氛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课件运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丰富多彩,将学生带进直观的教学意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也体现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导入时质疑: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着画面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抓住契机: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青蛙的表情,告诉我他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几句话就把学生引入到我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泼。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2.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示讲故事,让学生在亲切的语言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兴犹未尽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课文,紧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读书所得。

3.指导学生识字识词。

(1)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出示本课生字,引领孩子们通过试读、抽读、齐读、带读、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找朋友、送生字回家,而且注意的紧张度也会较高。所以,我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如:字宝宝回家、猜一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学生喜欢听的语言,用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让他们爱学、想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3)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并质疑,让学生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发现生字的结构,认识两个新的部首。

(4)字词开花,说句子。在识字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说练的机会,不要拘泥于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和谐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表达,在玩中练习说话,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

(5)至于写字,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如:因、困、点。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六、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真,童趣的课程价值。

4、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姓氏歌说课稿

《姓氏歌》说课稿

一直以来,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是重中之重,多识字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便于我们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饶有趣味,让学生感兴趣?我不断思考,并在《姓氏歌》一课中尝试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下面,我将结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2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所以在学《姓氏歌》时,认识同学的姓,介绍自己的姓,这样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将习得的方法用于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针对第一课时设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问答的形式,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

2.会写什、么等7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个偏旁。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识字。正确朗读课文。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本课时重难点:

1.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阐述: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姓氏歌》,正确朗读,认识更多的姓氏。

1.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2.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3.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4.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一)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由认读同学姓名导入学习,说说自己姓什么,揭示课题后相机认识姓氏。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读儿歌第一节,随文识字。

2.指读儿歌,再互相听读、指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读儿歌时,边用手指边读是最有效率的认读方式。发挥小伙伴的合作学习作用,互相听读,检查初读情况,进行交流,指正或点赞。这样又促使他们读儿歌,熟悉儿歌内容。

3.交流姓氏,认读生字,朗读儿歌。

通过认读不同的姓氏,加强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通过同伴问答朗读练习、师生合作朗读、生生互动朗读、创编儿歌这些形式,提高识字的趣味性,体现实用性。

4.多种方法识字,多样形式朗读。

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生生问答读、齐读、配乐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儿歌,通过加一加、组词、说笔画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所倡导的。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实现了识字的目的,体现出交际运用的价值。并且多种形式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本节课,在学生完成了儿歌整体朗读后,我引导他们整体了解本课书的生字表,并聚焦本节课要学写的什么这个词。引导观察汉字的宽窄、高低、长短,关注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和书写,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持续关注写字姿势,重视对书写的评价,指导生生互评。写字环节我是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1.观察词语什么。

2.交流,师示范书写。

3.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价再临写。

5.同桌互评。

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帖、写字,在学生用心描红、临写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再次临写,之后再次同桌互评,真正落实书写练习,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独立写字时进行巡视,随时给予纠正和评价,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互相评一评小伙伴的字。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到写字的乐趣。学生边念口诀头正、肩平、足安、心静,一拳、一尺、一寸、按本,边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在整个的写字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如:坐姿、执笔姿势和笔顺等,时时注意好习惯的养成。

(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指导学生自我感受汉字的书写,对于写得不好的笔画,再次书写时能够有所改进,引导学生生生互评,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观察:

(1)学生听讲、朗读情况。

(2)反馈、书写情况。

(3)同伴互读、互查学习情况。

2.激励性语言评价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立足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班级学生的姓名开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根据学情和身心特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开展识字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学情,促进自主学习

在指导学生认读姓氏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我既鼓励孩子勇于展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又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了解识字方法,从而正确认读。

在指导书写汉字的环节设计中,我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指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书写,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二、引导发现,设计多元活动。

通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姓氏歌》,通过结合姓氏自编儿歌,通过配乐有节奏地朗读,避免单调枯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感受识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绍姓氏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字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但他们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仍然需要特别提醒,时时提醒。在两次书写中,都始终关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朗读、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声音洪亮,姿态大方。

四、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引导。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传承,学生只有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愿意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知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5、一年级下册16课一分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分钟》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文又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很容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其中,我认为知道元元为什么迟到,了解上学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是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每一分钟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本课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基于本课题的特点,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读悟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流程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为了让一分钟这个课题深入人心,在课堂开始采用现场感知法,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一分钟,最后让同学谈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一分钟是多长,同时引入本课课题。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4、教师指导写字。观察字形,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多个游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巩固本课生字。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鸭舌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时间意义。

第二环节:读悟课文,动画复述,把握大意。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而言,他们可以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课文了。所以,循序渐进的初读,不仅层层递进,也有利于让学生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所以在课文的第二环节,采用多种悟读方式。

1、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指导读好有关句子。注意朗读的节奏及语音、语调。同时,教师引导复述课文。动画复述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走路、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通读全文,感知质疑。

我会请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从课文的结尾我们读到元元非常后悔,元元后悔什么?

2、元元迟到20分钟,是因为元元贪睡20分钟吗?

3、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

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分钟时间的珍贵。

第四环节:精读品味,升华情感。

(1)品读第1自然段

丁零零,闹钟响了。啊,元元该起床了,还得上学去呢。可是课文里的元元

事故怎么做的呢?指生读第一段。闹钟响时,元元在干什么?想什么?

(2)品读第2--4自然段

引导抓住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再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更多的叹息、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

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

(3)品读第5、6自然段

引导抓住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这些词。引导学生想象,元元此刻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元元,你会对自己说句什么话?

(4)梳理全文

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走进教室才后悔的?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出示课文中描写元元非常后悔的句子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说话练习。

设计目的:精读品味,抓住关键词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元元的心情。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联系实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为此做一下引导:20分钟等于半节课,在半节课中,同学们可以学到多少知识呢?让学生自由回答自己在半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迟到20分钟就等于错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而耽搁的20分钟是由一分钟引起的,可见一分钟重不重要呀?通过这一反问,让学生在此感悟一分钟的重要性,懂得每一分钟都有很大的用处,进一步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我们应该加强时间观念。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跟元元类似的经历。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

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课件出示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布置作业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

小结:

本次说课,在内容上以第二课时为重点,在学法上要求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教法上只做引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一年级语文下册13课荷叶圆圆说课稿

《荷叶圆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部编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是: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我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

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会读。三个原则是: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是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观察研究,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朗读式教学。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4种小动物头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下面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描述,就会给学生以真实感、轻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同学们,咱们上堂课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都在哪儿?

看图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谁在哪儿句型进行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穿插朗读指导,老师适时纠正读音。

第二步,把文中带有是的中心句找出来,小组交流讨论,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这4句中我指谁?并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第三步;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即兴表演。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出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蜒的停机坪,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眼里荷时是谁的什么呢?在一分钟内哪个小组说得最多,哪一组就获胜,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7、一年级语文下册9夜色教学设计说课稿

设计说明

  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师)2.复习生字。(学生)3.几张小贴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师生共唱,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4)继续播放关于《夜色》的幻灯片,感受不同环境下夜晚的美好,让害怕夜晚的孩子试着爱上美丽的夜晚。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这个小男孩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二、初读诗歌,复习生词1.朗读诗歌。

   朗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胆小的同学读第一节轻一点,胆大的孩子把课文第二小节读响亮些)

2.学生复习生字。

(1)播放幻灯片,借助拼音,反复拼读会认会写的生字,并组词。

   认识新偏旁夕和半包围结构看的部首。

(2)幻灯片出示会认的字,开火车给字组词,比一比哪组识字强,给与表扬。(手背贴花)

(3)进入摘苹果环节,看谁摘得多,摘的对,用大苹果的小贴画适时表扬。

(4)全班同学自己摘草莓,看谁摘得又多又好,摘对回家让妈妈买草莓鼓励。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

   胆子、不敢、勇敢、故事、窗外、原来、从此、睡觉、散步、拉着、讲话、外面、再见。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拼读生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第一小节,画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为什么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的语句?

   (用概括的方法说出小男孩胆子小,怕黑的原因)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4)妈妈是怎样教育我不要害怕的?(讲故事)讲了又讲的含义是什么?起到大的效果了吗?(没有)勇敢的故事有哪些呢?

(5)读一读第二小节。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思考:爸爸拉我去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

   从偏要一词,你体会到爸爸让我克服(  )的决心和我的(   )。

(7)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花草会微笑吗?这里为什么说花草微笑?

   采用拟人手法,微笑一词把花草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十分可亲,一点儿也不可怕。

(8)继续看图片,再次体验夜晚的美好。

   (夜色下的花,灯光璀璨的夜晚,小树林的夜晚)

(9)我真的看见了小鸟睡觉吗?

   天黑了,是不容易看见小鸟睡觉的。这是我在想象,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

(10)我还怕黑吗?我喜欢夜景,不再怕黑。

   学习了这首儿歌,我要做一个(     )的孩子。

  (四)播放《勇敢的小刺猬》

   看完后想一想谁是勇敢的?真心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鼓励孩子们像小刺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板书设计

   夜色 

  胆小勇敢

8、一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怎么都快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怎么都快乐》是本册书的第七篇文章,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道理不再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

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所以本节课的目标我拟定为:

二、说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讲、许2个生字。

2、积累跳绳、讲故事等这类词语,引导学生建立初步建立归类的意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

1、会写讲、许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跳绳、讲故事等这类词语。

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四、说教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本身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快乐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教师引导学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

五、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有怎样的教法就有怎样的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用听、说、读、写、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流程:

一、字词教学奠基础,好习惯逐步养成。

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教学已始,我就用快乐的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导入,让孩子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这种设计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复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字卡变变变的游戏,让识字变得多样化,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的学习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观察中,实践中去学习字词。讲、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属于左窄右宽,横要穿插在提里面。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写字前我强调读写姿势,并要求孩子书写时做到:一看、二描、三写、四比较,以便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

二、朗读教学激情感,读中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根据这一要求,在学文时,我减少无效的讲解,增强有效的朗读。我重视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如,在学习独自、更有劲等词语时,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人玩也是一种乐趣。

在学习第一、二小节时,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文,然后思考: 一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折船、折马、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告诉孩子,像这样含有动作的短语叫动词短语。

本文配有精美的图画,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提示学生除了借助拼音识字,还可以借助图画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阅读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借助拼音能阅读,没有拼音也能阅读,学过的字能读,没学过的字也能想办法多,这样使得学生不再惧怕生字这个拦路虎,不再一味依赖拼音这个拐杖,可以及早点燃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本课也是第二课时,孩子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所以在学习诗歌第三、四小节时,我只给个别字注音,逐渐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

三、想象文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茹贝尔说: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在学习第一、二小节,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省略号的用法特点,透过省略号你知道还有什么游戏?

一年级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运用灵动的童心去体验,既发展了语言,又升华了情感,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

部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教材每个单元都编写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是衔接幼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根据部编教材编写的这一意图,我推荐孩子在课外读任溶溶的《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我成了隐身人》《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书目,并把《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精彩片段读给孩子,激起孩子的读书兴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科的教学内容,在板书时,我采用了小人图简笔画,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所以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为:给爸爸妈妈读《怎么都快乐》这首儿童诗。让孩子在亲子阅读中,感受父母的爱,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9、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二、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六、升、告、走、足、北6个字。认识偏旁心。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巧妙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由浅入深,不断提高。鉴于孩子们没有亲自去过北京,充分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的风光,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四、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五、学习理念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4、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六、教法、学法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然后通过抢读竞赛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等活动,逐层加深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七、学习流程:

我从四个板块来说1导入2识字3朗读4写字

1.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在导入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知道北京吗?

然后出示北京的图片,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并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又请孩子们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出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我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2.识字部分。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

可见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

教学中,要充分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

课堂是学生认字识字的主渠道。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就体现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课堂识字教学真正让学生掌握认字识字的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编故事等方面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在课堂上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识字的教学:

(1)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我是这样让孩子识字的,在文中读字音,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难记的字,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检测时先读带生字的词语,再读后鼻韵母的生字,接着又读平舌音的生字及词语,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认字,同时也记住了读音。

学写生字的方法也特别巧妙,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再拿形象的字广和床升和开、走和足做比较,让学生在记住这四个字的同时也理解了字义,并学会了写法,可谓一举多得。

这样让学生学得有乐趣。善于寻找规律,就可以使学生爱学、乐学。

(2)指导学生认字做到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

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认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

如本课北京升旗这些字就是采用声音、图像情境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的。这样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得直观生动鲜活起来。

(3)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

比如同桌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

教师自编句子、儿歌、谜语,鼓动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总之,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如本课认识告诉的告这个字用猜谜语的方式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呢?学生马上就猜出来了。认识走这个字是用肢体形象记忆的。

3.朗读。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课文三句话。前两句话是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后一句是孩子对妈妈说的话。我让男女生合读。

女生读前两句妈妈说的话,男生读后两句孩子说的话。从妈妈说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吗?老师问,你们用书中的语言回答。妈妈告诉我什么?天安门在哪儿?升旗仪式怎么样?

沿着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广场上有升旗仪式,去掉弯弯的非常壮观可以吗?为什么?通过合作读,一问一答地读,学生读的兴趣盎然,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培养了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

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

我又请学生再次欣赏北京的其他有名的美景,如:万里长城、北京大学、鸟巢等。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的那个孩子和他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想去北京看看。

孩子们的情感再次与课文中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我和大家一起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男生从心底里大声地读――我多想去看看!女生们甜甜地对北京说――我多想去看看!

我们怀着对北京无限的热爱一起说我多想去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4.写字:低段书写是重点,本课在原有识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巩固生字,学生认认真真地在田字格中写广、升、足、走四个字。

(1)请同学们看一遍笔顺,可以边看边说一说。

(2)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呢?

(3)重点指导足或走的写法。

(4)请同学们描红,体会笔顺和起笔、落笔。你认为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10、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级语文下册21课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3为什么不借给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11、一年级下册20课咕咚说课稿

《咕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咕咚》是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小动物跟着跑,最后野牛拦住他们,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这是一篇童话,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二、说学情

学习此课,我们有以下有利因素: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再有我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识字量较大,这对他们独立认字、理解字义都有很大帮助。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过前几课学习,我发现由于课文较长,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脱离了文本这个载体孤立地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散识字,提高实效性。

三、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课上,我将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体悟蕴含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对识字感兴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基于上述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认读12个生字字音,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带有热闹逃、跑字词的重点语句。

3.体验识字的乐趣,产生喜欢汉字的愿望。

四、说重难点

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把本课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语气地朗读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在掌握热、闹两字结构、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运用热闹说一句话。

五、说教法学法

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视义,造成学生错别字多,口语交流时说错话表错意。基于这种现状,识字教学必须注意音、形、义的结合,教给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其独立识字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1.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利用字理识字,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会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有趣。教学热闹时,我将采用追根溯源法帮学生识字。这样,会让学生很快记住,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

2.在语境中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识字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必须在语境中识字。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并鼓励学生大胆寻找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我将本课分为四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激趣引入揭示课题;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三环节:多种方法识悟结合;第四环节:通读全文设置悬念。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首先给学生放一小段音频(咕咚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出课题《咕咚》(板书)。然后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听视频猜声音,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是为了培养问题意识,我认为问题意识应从低年级培养,习惯成自然。】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这节课主要是识字教学,但第一课时担负着读通课文的任务,读通是读懂的基础,所以朗读也必须重视。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多字。第二步,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从看拼音读到去掉拼音读。第三步,指名分段再读课文,如果哪个段落学生读不好,纠正再读。

第三环节:多种方法识悟结合

自学吓。先让学生独立识记这两个字,学生应该会用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书写,展示评价。

【让学生自学吓是因为这个字结构简单,这样安排,做到教、扶、放,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实效。】

第四环节:通读全文设置悬念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我小结:咕咚一声,吓得小动物逃跑,使得森林里非常热闹,可是最后大家却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咱们下节课再学习。

【巧妙串连这节课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材,为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延伸,引发阅读期待。】至此教学任务完成。

12、一年级语文下册18课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根据主导与主体这间的服务关系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设定为以下四个活动,老师只起导的作用,以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发独立见解,培养学生从小在阅读实践中适时进行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听的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一块。小猴子头饰、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读磁带、幻灯片、音乐带。

七、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活动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具体活动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第二个活动是:师生协作,自主学习。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发表能力。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范读,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什么?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然后再展示幻灯片,请各组代表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学生认真自由读)由学生归纳出课文二、三、四段在写法以上与第一段一样。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组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见小兔又扔掉西瓜,就这样,最后一无所获。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下山后,又回去了吗?结果怎样?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让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没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了,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第三个活动是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及活泼、欢快的音乐配音带,提示学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第四个活动是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见解的能力。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

学生在发言中说出给小猴子下山时想办法,说明做事要专心专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错误。教师肯定指出:学生的发言说明大家很聪明,会思考、有现代意识。让生再想想:这次小猴子下山,它将到一些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布置思考以上问题,下节课再共同解决。

本课时的板书,完成后是这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从板书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几个动作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②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4、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

◇山坡上

参考答案:

◇房子旁边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山坡上长满了绿茸茸的小草。

◇花丛里飞着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15、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点拨:第一句话中,探字把小草写活了,眉毛写出了春天的生机。朗读时把小草当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上扬的语调把春天灵动的气息读出来。

第二句话中,看听闻触,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述春天来临时的气息重读看听闻触。带着兴奋、喜悦的语气来读,读出对春天浓浓的喜爱之情。

16、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2 (复制添加微信好友)免费送你2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参考答案:春天像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躱藏藏;她美丽,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17、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读一读,填一填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读一读,填一填

莺飞 ,拂堤杨柳醉

◇不知细叶谁裁出,

参考答案:草长 二月天 春烟

二月春风似剪刀

18、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传统节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资料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并知道它们的具体时间。

(4)感受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先借助图片,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了解传统节日中的风俗,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说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通过儿歌导入,营造了节日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的过渡到了课题并让学生对什么是传统节日有了一定了解。

2、 课前热身:

3、 初读,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感受了童谣的韵律美。分小组读课文,标出序号,圈出节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 、 深入学习,了解传统节日,练习朗读、说话

(1)学习我国最隆重、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教学时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春节这一天还有哪些风俗呢?春节是几月几日呢?最后再交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应该以一种什么语气读这一个节日。

(2)学习元宵节时和学习春节的方法相似。

(3)学习完这两个节日后我同学生一起归纳了学习这两个节日的学习方法:看(想)说读并让学生分小组照以上方法小组学习其余五个节日。

(4)全班交流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5.拓展延伸:

(1)全班一起拍手读,童谣感受节日的美好。

(2)进行记忆挑战赛,检测学生对节日时间的识记情况。

(3)说话练习:再次加深印象,感受节日的美好。

总之,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设计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生活实际或情境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训练。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足的是课前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搜集资料,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够。

19、一匹出色的马二年级语文下第7课教学说课稿

一匹出色的马二年级语文下第7课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匹出色的马》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家外出游玩时,妹妹感觉很累,爸爸拾一根枝条让她当马骑,她忘记了疲劳,比大家都先到家的故事。

课文写的非常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这些描写春景的句子自然清新,色彩明丽,从文字中想象画面为将来将画面写成文字打下了基础。

本文故事性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郊、泛等14个生字、会写本课匹、纹等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从妹妹的变化中体会兴趣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克服疲劳。

三、说教法、学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讲自己的故事,达到加深课文理解的目的。

3.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讲述运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不同的效果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看是用什么方法怎么来消除疲劳,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认读生字,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段。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景,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画上美丽的景色,然后出示景字,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景字的印象。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五、说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预习的环节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与课文类似的生活例子,然后在课堂上充分进行交流,大家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20、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体验,运用组拼的方法画出奇异的梦境,第二课时展示、提高,运用丰富的情感色彩描绘梦境,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

在教材的文字内容中,重点强调了我们在梦境中常常将熟悉的人、事、场景夸张地拼组在一起。教材以几米的漫画作为主题图,将我们带入一个离奇有趣、色彩梦幻的梦境,以达利的《奇异的梦》,引导学生体验梦的夸张,选用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引导学生在欣赏与解读名作中体会与感受梦境的空间重组,选用曹力的《幸福与期待》,引导学生了解梦境中的局部重组。教材中选用的学生作品色彩梦幻,对于引导学生表现梦境的色彩梦幻美有一定示范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会将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本课中我将为学生创编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教师本人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挂图和媒体图片,抓住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和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而《美术课程标

准》中对三年级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相关要求是: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的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

2.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 3.过程与方法: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了解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运用拼组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入到小学美术学习的中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初步的造型表现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不受时空约束的梦境,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但教学中可能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噩梦产生兴趣的情形,教师应巧妙引导,让孩子们回忆起最梦幻、美丽的梦境。三年级的学生还可能对画面重组这个抽象的美术概念难以领悟,教师可通过语言、画面、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学生绘画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有的孩子将梦境描绘地零散、琐碎,教师可强调只需抓住梦境中的某一个最精彩最

离奇的片断描绘下来,并适当强调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国家课程纲要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所以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还将选择以及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教法,以及感知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演示法、比较分析法等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因为只有多样才能做到有效。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六大步骤:

情景体验 ,展示梦境交流探究,突出重点作品欣赏,学以致用创作表现,自由发挥评价展示,取长补短小结拓展,提出希望

在这六大步骤中,第1个步骤是导入,第6个步骤小结,中间的各环节即探究与表现和交流评价。

(一)情景体验 ,展示梦境

好的导入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场白,我将从教师本人原生态生活出发,以我的现实生活情景到梦境的转换过程为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梦的形成过程和表现方法。并当场演示画我的梦境,

这样使美术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并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梦有了初步体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消除学生在之后创作中的畏难情绪做铺垫。

(二)交流探究,突出重点

只有对梦的形象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表现。因此,分析与体验梦境的奇异组合是解决本课的重点。本环节将以教师的梦为范例,让学生上台与老师互动探究并演示,运用将现实生活情境中局部选取对象再组拼而形成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梦的奇异组合方法,发现梦的特点。这种直观演示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较为抽象概念化的学习重点变得形象直观而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容易理解并兴趣浓厚。再以小组交流和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美梦,让学生的梦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互动中得以完整表述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以小练习尝试的方式让学生先将梦中的主要内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把握创作构图的方法步骤,分清主次。再以让一名学生上台尝试示范涂色的方式,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根据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和喜好来给画面涂色。以期达成教学目标1和3,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作品欣赏,学以致用

教材所呈示的每一幅作品都对学生有其典型的启发意义,但学生不可能对每一幅都去面面俱到地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个人意

愿和喜好的方式先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再教师引导欣赏典型作品,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理解、阐述画家作品中的空间重新组合、局部重新组合、夸张等表现方式,希望孩子们在自己创作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完成教学目标1。

(四)创作表现,自由发挥

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在前面的欣赏体验基础上自己归纳梦的表现方法。并在课中的闭上双眼听音乐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再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巡回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以期全面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

(五)评价展示,取长补短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中。首先出示评价方法,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相互取长补短,并分享学习的快乐。再小组推优展评作业,让较优秀的作业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教师适时从学生作业的造型、涂色、组合与夸张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点评。最后个人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再次达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2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燕子》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燕子》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描写兔子:长长的耳朵 绒球似的尾巴

描写冬天:寒风呼啸的夜晚 刺骨的寒风

描写秋天:湛蓝的天空

22、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海底世界课文组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海底世界课文组词

涛(tāo) 波涛、海涛、浪涛

澎(png)澎湃、澎湖、内心澎湃

湃(pi) 澎湃、滂湃、心潮澎湃

烁(shu)闪烁、闪烁其词、言辞闪烁

窃(qi) 偷窃、窃贼、盗窃

私(sī) 私下、私自、私人

嗡(wēng)嗡嗡、嗡子、嗡营

啾(jiū) 啁啾、啾唧、百鸟啾啾

鼾(hān) 打鼾、鼾声、鼻鼾

警(jǐng)警察、警长、出警

肌(jī) 肌肉、增肌、腹肌

梭(suō)梭子、梭子蟹、穿梭

贼(zi)乌贼、盗贼、抓贼

章(zhāng)章鱼、印章、盖章

褐(h) 褐色、黄褐色、褐炭

胞(bāo)细胞、同胞、双胞胎

藻(zǎo)海藻、藻类、绿藻

达(d) 达到、送达、达人

蕴(yn)蕴含、蕴藏、意蕴

煤 (mi) 煤炭、烧煤、煤气

储(chǔ)储存、储蓄、存储

属(shǔ)属于、属相、归属

宁(nng)宁静、安宁、鸡犬不宁

官(guān)官员、做官、官司

汪(wāng) 汪汪、汪洋、水汪汪

险(xiǎn) 危险、险要、艰险

攻(gōng) 攻打、攻击、进攻

推(tuī) 推开、推拉、推门

迅(xn) 迅速、迅捷、迅猛

速(s) 迅速、速度、加速

退(tu) 退后、退步、退回

铁(tiě) 铁路、铁块、打铁

煤(mi) 煤炭、烧煤、煤气

参(shēn) 人参、参茶、海参

2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守株

耕人{ } 一无所获

待兔

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燕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只能说是少之又少,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是一个难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四、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对比品评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燕子的外形美,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欣赏燕子飞行、停歇时的优雅姿态。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精彩炫我

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预习中在网上搜集的有关于燕子的图片,并简单概括一下你展示的这张图片中的燕子的形态和特点。这一环节可以刺激孩子对网上搜集资料增添兴趣,并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情境导入,感受春景美

多媒体播放小燕子歌曲的视频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细读品味,质疑探究

1.提出问题,寻觅春景美。

我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燕子》这篇文章,你们喜欢燕子吗?我们现在这个季节有燕子吗?燕子在什么季节才会来呢?接着导入对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文章第二小节,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我进行提炼板书(板书:风、雨、柔柳、花、草、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通过我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训练阅读能力。】

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树,这么美的柳丝,它们是怎么来到春天的呢?结合课文语境以及板书,学生理解赶集、聚拢这两个词语,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的烂漫无比的春天。

在同学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时,我询问学生: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啊,我们班的同学都被这美的景色吸引去了,南方的小燕子也按捺不住了呢。生齐读: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设计意图:我通过直观的动画、有针对性的问答、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体会燕子对于春天的作用。学生沉浸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学的轻松。】

2.赏读感悟,发现燕子美。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这样一只小燕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细读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归纳出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教师跟进板书。

我问学生:有谁可以把燕子这种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试一试?并且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认为哪个地方可以读得更可爱?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我来范读。请学生朗读的同时,根据学生朗读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燕子的简笔画。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学生较为直观地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四)自主探究飞行美、停歇美

1.学习第34小节的要求是:

①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②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③从燕子的叫声中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说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展示问题答案的同时,教师跟进板书(飞行美:快 )。

2.学习第5小节的要求是:

你们觉得这一节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探究发现紧扣文本主题,从文本出发,从文字入手,用换词法、情景设置法、图片感受法等不同的方法自主理解词语,适时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词,交流讨论,感受词语意蕴,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

例如:对比品评: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表现了燕子飞行速度十分快,飞行技术高超,突出燕子为春天增添的情趣。

3.再读第35小节,在语境中感受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师跟进板书(动静结合)。

(五)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春天吸引你的地方。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六)扩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课后作业,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举一反三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优美词句,工整的整理到你的摘抄本上。(注重积累)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展示。(文章与感悟相结合,文即是画,画也成文)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

25、三年级语文下册19课剃头大师说课稿

说教材

《剃头大师》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这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开心男孩》,讲述了我的表弟小沙怕剃头又不得不剃头的故事,情节丰富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这也体现了课标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一要求。

作为本组课文的第二篇课文,我们可以关注到,前一篇《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童年生活的三个场景画面;后一篇课文《肥皂泡》侧重于记叙一件童年趣事的完整过程;21课《我不能失信》则用人物语言串联起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那么《剃头大师》一课,就承担起了用两件相关的事例勾画人物特点,描述童年趣事的表达范本。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能读通读顺课文,也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故事的风趣幽默,但是文中有些句子的内在含义,学生们还是难以理解,这便需要老师的引导。

其实,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提供了一个良好基础。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的学情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以下几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

2.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把握课文内容,能简单讲述老剃头师傅的剃头过程和结果。

本课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1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部分。那么第一课时的学习,就将围绕这一部分展开。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落实语文要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难点是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说过程

本节课我将分为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导理研用。

导就是画面导入,激发期待

我将从课题切入,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大师,从而理解大师的含义。然后再简单说一说剃头的意思,这个可以采取换词理发来理解。通过理解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理就是初读文本,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分为3步,首先是学习生字新词,把握要点。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其中的几个生字新词可以在预习单中提前出示,在读的同时还要学生思考:谁给谁剃头?考虑到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目标,初读之后,我将分组出示词语:

分别是四字词语、量词、拟声词和难读的词语

规规矩矩 耿耿于怀 纷纷飘落

执一把木尺 一缕头发

哧哧 擦擦 嗬

受刑 仇人 否则 替代

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第2步是梳理文章脉络。先借助初读问题:谁给谁剃头?找出剃头师傅和我两个主要人物。其中剃头师傅被小沙称为害人精,而我自称为剃头大师。再让学生分别找一找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和我给小沙剃头的段落。两个意义段的聚焦,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两个大板块,落实了中段学习中的重点段落意识,也为学习方法的从扶到放,搭建了台阶。

研就是研读文本,品悟语言

这里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体会表弟的胆小,为感悟表弟怕剃头做铺垫。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师生合作读,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怕怕怕还怕的句式写出了表弟的胆小;第二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说一说,鬼、噩梦的可怕,中药苦得难以下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朗读表现可怕;第三步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胆小的一面,在口头表达中落实语言运用和实践。

第二个环节感受表弟怕剃头,这也是对上一个环节胆小的进一步感受。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并读读描写表弟怕剃头的句子,初步感知害怕剃头。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押进、监督、夺门而逃这些重点词,让学生感受表弟的不情愿剃头,害怕剃头。这里的执、否则,可以请学生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执就是拿,否则就是不然。

在品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剃头师傅不欢迎小沙,感受怕剃头。这里抓住害人精和仇人的目光理解,从小沙的骂人害人精、看人用仇人的眼光,体会他对剃头的害怕。这里可以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再体会果因句式,进一步感受小沙怕剃头。

小沙剃头,总是有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就是小沙口中的害人精。听着这个名称,询问学生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会质疑为什么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这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带着这一个问题进入研读重点部分,就是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的感受,由此引出老剃头师傅的工具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和一把老掉牙的推剪,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锃亮的意思,并感受剃头工具的传统。也为小沙的剃头感受痛苦做好铺垫。

由此进入第5自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3步:第1步,围绕问题小沙的痛苦体现在哪些地方,让学生边读边找;第2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比如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抓住常常咬住,体会这种情况的频发性,让小沙吃尽苦头;再抓住总把碎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感受剃头带给小沙的痒。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让小沙感觉跟受刑一样,从而理解受刑在文中的意思。第3步,这么痛苦的过程,小沙为什么不逃跑?,学生联系上文第4自然段,找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最后,学习第6自然段,知道剃头的结果是付老师傅双倍的钱,这更让小沙耿耿于怀。

我还会根据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五大题第(1)小题进行一次引读设计,称呼这老剃头师傅是个害人精,是因为,因为,因为通过点红文字,提示朗读,学生既理清了害人精称呼的由来,又熟悉了本意义段文字的构成,同时又完成了课堂作业本的当堂练习,可谓一举三得。

至此,学生对于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已有了初步的认知。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也就是作者是怎样写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引读,师读剃头过程,学生来读剃头结果。很快学生就会感受到过程结果的联动反应,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文中的小沙产生共情。

用就是把握语言,落实语用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练,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过程结果的这一语言形式,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老剃头师傅除了耳朵不好,工具不好,眼神不好,你觉得还会有什么问题,让小沙不爱剃头呢?如此剃头,小沙的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四人小组的分享之后,一定是妙趣横生的答案,如毛巾湿了眼,头上留了几绺头发等等。这既是语言形式的迁移运用,也是童心童趣的尽情分享。

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以人物和他的称号为线轴主线,突出人物的主体特点,线轴左右分别是剃头的过程和结果,一一对应,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形成意义联系,也容易复述第一部分事件。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力求凸显语文要素,发展语文能力,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理清故事的内容,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难懂的句子,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花钟教案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花钟教案说课稿

《花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各种花开放的资料、课文提到的花的照片,及花钟钟面演示图。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怒、暮、燥、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

3.说说感受: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课件出示)

4.指导朗读: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5.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带上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n m zo yǎ kūn bō wěn zh 怒 暮 燥 雅 昆 播 吻 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 蔷薇 绽开 欣然怒放 暮色 昙花 干燥 灼伤 淡雅 花蕾 昆虫 传播吻合 花圃 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 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学生动笔创作。【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

(5)小结: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黎明3: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6: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上午8:00 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00 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上午10:00 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上午11:00左右鸟乳花开放;下午1:00 左右石竹闭合;下午2:00 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4:00 左右小旋花闭合;下午5:00 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六、拓展作业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艳、内、梦、醒、苏。

2.学生留心观察并书写。

3.师范写醒字。

4.学生练写醒。

二、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

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学习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提炼主要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然后指导阅读。这样,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四人小组内交流。除课文提到的花以外,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2)全班交流。除了书上提到的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

三、引导分析文章,动手做花钟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花不仅开花的样子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也知道了他们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植物学家据此制作了一个大花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现在,同学们就带着他的创意,两个人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请两名同学来黑板前修建一座花钟。

3.小结:钟里同学们种的这些花,一天之内就要陆续地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指课题)

四、课后探究,布置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在空白处贴上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奇思妙想吗?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27、海底世界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说课稿

23.《海底世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总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28、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同步练习题分享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 )南瓜

( )尾巴 ( )旗杆

( )桌椅 (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狗 猪 鹅

4.燕子 螳螂 蝉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搭)瓜架(种)南瓜

(耸)尾巴(竖)旗杆

(修)桌椅(进)梦乡

二、1.鲜花2.地瓜3.老鹰4.燕子5.星星6.时间

三、1.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2.神奇十足的雄鸡挺着胸脯,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2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三、说教法

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艾青的《绿》,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叶赛宁的《白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3.简介作者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3.诗歌有什么特点?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30、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琥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3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新词,理解词义。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4.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含义。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茅盾资料。

二、说教法。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形成本课教学中师生研讨的主线。

2.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许多情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但也确有难懂之处。因此要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过程中要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从中理解乡下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3.从难理解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读、议议,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

2.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温故质疑。

1.以茅盾爷爷的故乡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过度: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两话。)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进一步去体验天窗神奇之处。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47自然段。

6.学习8、9自然段。

也许是天窗外的世界与乌镇美丽风景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在乌镇简陋的房子里他开始了自己文学的创作,从而写下了反映他童年生活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优美的小品散文《白杨礼赞》所以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这样的夸了天窗: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1)出示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学生齐读)

(2)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9自然段,思考问题。

(3)讨论交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a.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联系到的种种事件!

b.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拓展思维,运用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烦闷或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云?也许是收拾整理自己珍爱的小玩意儿)

2.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尽量把让自己释然甚至开怀的那个慰藉写具体一点。

(四)总结全文

天窗外的世界是幅永恒的画面,印在茅盾爷爷的心中,也印在我们的心中。想象是首隽永的小诗,想象是悠扬的曲调,同学们愿你们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那么你们的未来也会像今夜的星空璀璨无比!

3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讨 厌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小鸡有了圆圆的肚子,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同之处是: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预设:不同之处是:《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而《猫》从头到尾都运用了扬的表达方法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4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猫说课稿

《猫》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主题,每篇课文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意,《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篇文章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下几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会写13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的特点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指导法: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动能性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学法

1、朗读法:通过创设情景开展多层次的读,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培养语感

2、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动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让同学们欣赏猫的图片看到这些猫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入课题猫。想通过这样的导入来引起学生对猫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读,全班跟读,反复读的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之后导出多音字教学,让学生来找出多音字并组词。在课件上出示这两个多音字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字形的教学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找出易错字,并说出哪个地方容易出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利用重点生字凭来进行指导书写,在课件上出示了凭的生字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记住字形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这是只怎样的猫通过学生的概括总结出猫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古怪和淘气,再引导学生思考:猫的古怪体现在什么地方?淘气又体现在哪?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猫的古怪哪个段落又是写猫的淘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板书。然后请学生细细品读文章第一自然段,针对猫的老实尽职贪玩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让学生来找出重点句子,通过朗读来表现猫的特点,再对句子进行重点探究,体会了思想感情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最后总结谈话,概括本节课内容,提示下节课的学习方向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3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生字组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生字组词

sōu

艘: 一艘船、龙艘(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皇帝乘坐的御船。)、文艘(经过很精心装饰,看起来很华丽的船。)

hng

航: 远航、航行、航空母舰

s

肆: 肆意妄为、肆虐、酒肆

mo

帽: 鸭舌帽、贝雷帽、渔夫帽

wi

桅: 桅杆、船桅、桅灯

撕: 撕毁、撕掉、撕扯

du

逗: 逗人、逗留、逗比

唬: 吓唬、咋唬、唬人

gōu

钩: 鱼钩、钩子、对钩

niǔ

扭: 扭秧歌、扭头、扭一扭

liě

咧: 咧嘴、咧开、龇牙咧嘴

cāng

舱: 机舱、客舱、头等舱

ōu

鸥: 海鸥、白鸥、沙鸥

mio

瞄: 瞄准、瞄向、瞄他一眼

35、下册语文五年级第6课景阳冈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简要的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说学情:

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自读、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阅读方法。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2.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阅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发现,引导学生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激发探索,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小说,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交流激趣。

由欣赏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入手,引出对《水浒传》的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初步了解《水浒传》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洗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无形中拉近了欣赏与《水浒传》的距离。

(2)导入课题。

在拉近了学生与《水浒传》距离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景阳冈的有关信息,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本课生字新词数量多,很多词语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动,与现在的用法差距很大,因此学生理解词语难度大,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在交流环节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古典名著中词语的方法。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况,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线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总揽全文,并整理线索,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下一步作进一步的细致的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

4.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喝酒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语言方面的特点。我先让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内容,并标注出人物对话,特别是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2)武松上冈这一部分,作者着重从心理描写入手。教学中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有关内容,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并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通过体会武松心理心理活动的变化,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学生渗透侧面烘托这一表现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方面的特点。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从抡、劈、揪、按、踢、提、打等词语感受武松虎虎生风,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感受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从武松三次闪感受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6.下冈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感受他的机敏;引导学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

7.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受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并在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继续生如感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中许许多多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并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比较熟悉人物的绰号,感受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讲评环节对各种看法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学生渗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要辩证的、发展的看待问题,评价事物。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掌握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巩固自己学会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人物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3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手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语言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 。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 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 各有) 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己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这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接着再分角色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 人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对比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37、五年级语文下册16课田忌赛马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由于齐威王的每一个级别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输了。第二次比赛,孙膑为田忌出主意。鼓励田忌同齐威王再次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全文分四部分。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312自然段讲孙膑让田忌要求齐威王再赛一次,齐威王同意了。1317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第18自然段讲田忌取胜的原因。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课题概括了主要事情;二是全文描写生动,叙述清楚,比赛层次分明,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特点之三结尾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是训练学生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中地位都很重要。本课我准备分二教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一二三段,弄清赛局,了解转败为胜的原因;第二课时仿照第二段进行人物对话的片段练习并复述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为线索,了解段和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2.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观情况后再行事,这佯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3.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田忌赛马》是一篇传统好教材,课文主要讲了2500多年前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由忌和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全文分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获胜三部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事要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使用力量。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根据课题推想课文主要内容。从编排的意图看,作为首篇课文,起着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基于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合作探究的导学式教学法,其教学程序分如下六个环节:揭示课题,推想内容;自学课文,初步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细读课文,弄清赛局;深读课文,探究原因;延伸课外,培养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练、思、演、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看课题推想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的逆向推理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及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时的教法设计和学法选择是遵循语思统一原则,以读为本原则。

五、说学法

结合教法,我准备运用以下四种学法:自学讨论法、质疑提问法、朗读理解法和动手操作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田忌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突破难点。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谈话了解故事背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介绍主要人物,问题导入学习:《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是战国时期田忌参加赛马的事,故事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1)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①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用序号标出小节,看看能读懂什么。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②交流预习,学习字词。

③指名分节读文,问题导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④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2)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①多媒体出示问题引导交流,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②自由交流交流学习第四部分(第十八自然段)。

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交流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④自由朗读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到十七自然段)。

3.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强化认识,积累实践。(35分钟)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给课文加上什么题目?(斗智)

(2)小组交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学生朗读全文。

(4)课外阅读,积累资料。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布置作业:

通过字词练习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通过词句练习,巩固生字,理解新的词语;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我对教材顺序做了适当调整,在引导学生阅读了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内容后,我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第二次赛马的结果的课文内容,使学生长生悬念:同样的马匹参加比赛,怎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样激起了学生了解和探究第二次比赛过程的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以读为本,读中生情。

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在读中悟出来的。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去揣摩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指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精妙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的第二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在这一段教学时,我设计了指名读、对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读育人,坚持渗透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二)悬问质疑,引导探究。

新课程提倡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为基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机因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巧妙地设置悬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课堂上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例如教学第二次赛马时,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比赛时马的出场顺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齐威王的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比赛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比赛过程可以看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给课文加上什么题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问题成螺旋式逐步上升,教学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

38、五年级语文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选用了语文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的《少年爱迪生》作为拓展。两篇文章主题相似,爱迪生小时候也遭受了和文中费奥多罗夫相似的遭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语文主题丛书填补了阅读的空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户,使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确定的教法是:主要通过导学法开展教学,精读引领,以一带多,拓展提高。

学法是: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读写议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六个模块的形式呈现的:

(一)走进背景林

课前了解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深入文本,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审视自己,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价值观念。

(二)一起学字词

小组学习完成字词检测,全班指导书写胚臂,总结书写规律 。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掌握字词。通过指导书写部首同为月字但所处位置不同写法不同,来联系已有知识,掌握书写规律。

(三)初读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在设置疑问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

(四)品读解句子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多读几遍试着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我预设的难点句子,作为突破难点进行句子交流。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略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体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

(五)再读谈体会

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总结交流,根据作者发现的过程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结合,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获得才像种子一样有生命力。,学生的体验才真实。

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提出阅读要求,指导读书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通过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读相关文章打下基础。

(六)拓展长见识。

结合《童年的发现》的主题,拓展学习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少年爱迪生》一文。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了自学提纲:

方法提示

学习内容

一浏览,概括事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

二朗读,扫障碍

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认识、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三品读:谈感受

爱迪生的成功与他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用 在文中划出来。

四默读,学写法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真实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引领,教给学生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表格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针对《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3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略。提示:想要更好记住诗词,可以先了解诗句的表达意思。

相关阅读
推荐
  •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第6题参考答案

    1、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第6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练习题及答案6.8+7=15 2、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第6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练习题及答案第6题参考

  •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1、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学习了这么久的数学知识,大家一起来动手想一想练一练吧!一、想一想,填一填1. 小红有9个香蕉,吃掉3个,还剩________个。2. 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________.3. 正

  • 什么动物在哪里干什么

    1、什么动物在哪里干什么 什么动物在哪里干什么小狗地上打着滚;小猫草里抓虫子。老鼠洞里造房子;老牛水里在洗澡。山羊草地吃着草;马儿草原撒欢跑。 2、谁在哪里干什么写句子写动物 谁在哪里干什么写句子写动物小鸡

  • 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复习笔记之课文解读

    1、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复习笔记之课文解读 ①主要内容: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

  • 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它了?说一说

    1、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它了?说一说 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它了?说一说答:在青蛙写诗的时候有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来帮忙了。 2、青蛙写诗佳句有哪些 青蛙写诗佳句有哪些青蛙写诗好句1.下雨了,雨点

  • 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

  • 一年级上册11课项链教学反思评课稿

    1、一年级上册11课项链教学反思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11课项链教学反思评课稿吴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语文《项链》一文,课堂伊始,就以美丽生动的大海视频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心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堂就在这

  •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1、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里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

  • 日月明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1、日月明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日月明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日月明》本课设计是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