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教与学 谁主沉浮

教与学 谁主沉浮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2:11

《教与学 谁主沉浮》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梁国新   新课改,大家已耳熟能详了;素质教育,大家已成口头禅了;高效课堂,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时下,不少教育人士迷茫、徘徊在教学道儿上。有些认为应该淡化教师的“教”,必须重视学生的“学”;而有些认为应该强化教师的“教”,不必强调学生的“学”;但是有部分认为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教”,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针对大家一致认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一直深思:教与学,谁主沉浮?
《百度百科》对“教学”的诠释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从这个“诠释”中不难看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学前期准备、实践引领、疑难讲解、偏失矫正和全程跟踪,也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默契的配合、自觉的行动和可持续跟进,还隐含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意蕴。
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别人教学的观摩,我对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谈点个人感悟,以求共勉。
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矫正者、督促者,没有教师的“教”,课堂将会成为“散沙”(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学”将会迷失方向。这好比教师就是将官,学生就是士兵,没有将官的“运筹帷幄”就没有士兵的“累累战果”,就更谈不上士兵将来能成为“帅才”了。教师的“教”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培”和“育”的功效。诚然,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高为师”的意识,并为之拼搏。
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的“学”。学生毕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教学工作研究、开发的“素材”,是教学工作价值的载体。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将成为“独角戏”。教师务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激活他们的潜意识,开发他们的潜能,并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使他们健康、和谐、全员、全面、全程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培育他们的“内驱力”和“内需力”。
教学工作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教学工作毕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组合和有效融合,同时,教学工作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育人活动,知识和技能也是动态生成的,智慧的火花也是在动态中迸发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依附的,教师如何“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反之,学生怎样“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再者,“以训练为主线”这句话也足以说明教学工作是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相互渗透、融合的活动过程。 “以学定教”和“以教促学”也不难诠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和谐统一关系。
“教学相长”一词也不难解释清楚“教”与“学”的血肉关系。
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习同伴的参与、帮扶和督促。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教”和“学”这个环节,学习同伴的互助也离不开“教”和“学”这个环节。这里面,“教”的质量制约着“学”的效果,“学”的效果折射出“教”的质量。
教学工作还离不开其他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点儿讲,电视节目的“引领”和学生的有意、无意“临摹”;身边先进事迹的“榜样”和学生及时的“崇拜”;周边不良现象的“刺激”和学生明智的“反对”等,都离不开“教”和“学”的“纽带”关系。
值此,“教”与“学”的深层关系大家不言而喻了,再也不会质疑:它们到底谁轻谁重,谁主沉浮?只能“见机行事”,灵活取舍了,在教学工作中决不能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相关阅读
推荐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几点措施

    一、环境创设,提升自主学习氛围 1.大环境。学校可开通校园英语广播,实行值日生和到校师生用英语问好。学校布置以双语形式出现等,营造出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 2.小环境。班级内学生每天两句日常用语展示;班内开辟英语板报。 3.开设不同形式的英语课。如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课、课文内容讨论课、知识语法归纳课。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通过大家共同的互动,最终使自己吸收了这些知识。 二、建立小组合作自学制度 1.指导.预习,由教师设计预习题,也可是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预习内容。 2.建立小组合作

  • 教师教学随笔:评价语言的魅力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文文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怎样提高自身课堂评价语言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常说: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语文课程标准也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我们经常听到好!、

  • 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与成功

    兵团十四师一牧场小学 王新安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度与他的成功成正比例关系,即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因为不付出代价是不会成功的,有时任何原因半途而废都不会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所以,成功是兴奋剂,是动力源,又是另一成功的基

  • 先学后教的时间与思考

    当今打造全优课堂的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具有关部门提出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的十六字方针,真像一条切合精巧的链条。让所有教学工作者紧紧地围绕着这一主题,紧扣不放,扎扎实实地抓好小学各科的教学工作。换句话说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返璞归真,把学习的大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移给学生。那么,在操作中如何指导学生先学后教,做好带你与拔得时间分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呢?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 一、重新认识,加强学习。 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时间分配,加强学习的合作、

  •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班主任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在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劳动意识 劳动习惯 劳动能力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劳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大雄伟的建筑、漂亮的衣着、可口的美食、因特网的普及等等,无不是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

  • 巧用情境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充满活力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362200 江诗茂(15906039476)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体育课的情境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教学场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合理巧妙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

  • 我的班级,我的孩子——我的班级管理智慧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随学生一起来到了这所新建学校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学生、新的班级,我真的有些困惑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该怎样去带?又能带好这个班、这帮孩子吗?但新建学校紧张的节奏不容你有过多的思考与顾虑。所以,在学校以严为中心,主抓养成教育的前提下,我只好咬紧牙上任了。 严字当头,及时沟通作保障 严师出高徒,这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训,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掌握好度,随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及心理。否则,一味的严恐怕会适得其反。 我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6人,

  • 浅谈如何提高维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对策

    一牧场学校 安青霞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写作水平,让民族地区语文教师最为头痛,因为民族地区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能说上比较流利的汉语,已算不错;让他们写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奋战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多下一份苦工夫,从小精心培养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应该如何改变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状况呢? 师资有限,思想陈旧。首先是师资力量,远离城市的民族地区多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教师待遇低,生活很困难,吸引不了优秀的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但是,学生要上学,学校也要开办,在缺师资、缺资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说起习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培根所说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但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受益人。 一、培养学生听 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理解、想象的过程。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