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读《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感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读《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感

更新时间:2018-08-06 08:46:40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读《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冯静红,在园部推荐下,我认真阅读了《燃狄》新一期的内容,虽然里面涉及的幼教方面的内容不多,但其中《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一文还是使我感受颇深,文中提到“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我们实施的是基础教育,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为此,我们要学会等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好孩子的天性、想象力与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积累能量,奠定基础。”教学相通,联系我们幼儿园的教学亦是如此。

    《纲要》中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积极、主动、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也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的环境互动中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关爱、接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幼儿都能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让幼儿的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具体体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些活动在幼儿的个性全面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一、包容、接纳每一个孩子

  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幼教工作者,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每个孩子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内向腼腆;有的擅长语言方面、有的擅长动手操作;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只是某些方面擅长而更多方面显得滞后……怎样去理解和看待孩子之间的这些差异呢?我们要切实地做到尊重、热爱幼儿,满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前提是我们对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老师们只有懂得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我们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走近孩子,让我们更加包容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在我们老师这样的包容与接纳中,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与自信。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其在原有发展特点、最近发展水平、自我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不同,这就意味着幼儿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其发展需求、学习倾向与方式上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为我们实施适宜的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不管是集体教学还是游戏、生活都存在着忽视幼儿的差异,实施统一标准化的“一刀切”教育的问题。通过文章的学习和对《指南》的不断深入研读,我意识到:只有正视幼儿的差异,尊重幼儿的差异,并能根据幼儿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多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现的机会,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支持并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进行探索。让幼儿体验、感知,在感受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理解,从而使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真正获得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读《胡适的声音》有感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 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

  • 寻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点,深化有效教学——读《融音乐于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充满着情感及幻想。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虽然旋律多变,但都由七个音符组成,数字1~7在音乐中是神奇的数字;音乐中的节奏、强弱等都存在着数学中量的差异。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 西尔威斯特说过: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针对音乐与数学领域的互补作了研究,从三个视角反映多个镜头: 一、化静为动,以动激趣。 镜

  •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精美段落摘录: 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拓展。 爱。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便学会感受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握身体的行为,从而达到身体上的独立。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发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敏锐的感觉以开发他的心理领域,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未来一切发

  • 读后感:读《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在本次高级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中,我学习了《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一书。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他的通篇内容都很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所以我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看后感受很深,也得到了许多的启发。 反思活动是我们天天在做的功课,但是虽然天天做,也不一定已经做得很好了。通过看本书,我对反思活动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幼儿园的反思活动他有三种形式,即内

  • 让《弟子规.》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弟子规.》走进孩子的心灵-------阿荣旗王杰幼儿园 作者 史金凤 最近我读了幼儿教育导读2014年4月下中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陈芳写的《浅谈幼儿园弟子规教学策略》一文,我颇受启发。大家都知道,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适宜的方式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一定会受到较好的效果的。陈老师就弟子规的教学,谈了如下策略:1、染----春雨润物细无声,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应的环境对幼儿的兴

  • 品读《做最好的老师》感悟与思考

    读一书,增一智,掩卷沉思,获益匪浅。近日,我在网上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佳作《做最好的老师》,读后不禁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为李老师崇高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爱而深深的感动。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去学习李老师?正是我要通过阅读需要学以致用的。以下是品读《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点摘录、感悟与思考: 一、爱孩子是教育的原色。在教育的这块偌大的画板上,是师幼共同描绘空间,充满着神奇与惊喜。教师要把每位幼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欣赏他们,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以宽容、理解与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教师的爱是

  • 学做好妈妈——读“家教”优秀作品有感

    虽然当了十五六年的妈妈,但始终觉得自己算不上好妈妈,在女儿悦悦成长的很长一个时期,只要工作需要,不论心里多急,也把她撇在一边不管不顾的,因为处理的不够好,也落了不少埋怨。同时,对孩子的引导缺乏耐性,有时说着说着就火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直到她初一下学期有了明显的青春期逆反迹象,敏感而易怒时,我才猛然一震,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近两年,只要外出,我都买两本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书读。今年寒假又买了两本;《像犹太人一样教育孩子》、《巴菲特给儿女一生的忠告》,读后,收获很大。 这两本书的共性,都反映了犹

  • 从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哭说起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关于亲子教养话题的讨论热潮。在节目当中,五个爸爸表现出了五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其中爸爸们对待幼儿哭这一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引起了我的关注。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哭是他们表达诉求、不满、病痛等不良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爸爸妈妈从幼儿不同的哭中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那么,在这个节目当中五个爸爸是如何对待孩子们哭的呢?我捕捉了其中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在进入灵水村之前,孩子们的玩具都要放到箱子

  • 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有感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表扬,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生存需要。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赞美,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廪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收到别人的赞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孩子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表扬,会使孩子的思想、行为受到鼓舞,因而变得自信起来,从而生活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恰当的表扬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还会使孩子变得受不住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那么,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