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读《胡适的声音》有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读《胡适的声音》有感

更新时间:2014-06-22 14:45:36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读《胡适的声音》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 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 。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相关阅读
推荐
  • 新教师读后感:读《托幼班创造性课程》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

  • 读《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一线工作的老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时会为自己一节很顺利并且和孩子互动很热烈的课而感到兴奋不已,有时又会为一节认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而感到懊恼不已。其实一个失败的活动对老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绪气馁、低落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在过后老师应该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自己活动的设计是否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是否结合了幼儿的实际的经验水平。《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

  • 读《开启教师之门的钥匙》后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纵观古今,书的重要性可谓是毋庸置疑的了。它伴随着我走过了工作、生活的四十多个春夏秋冬。我又重拾了几本必读书籍,书籍作为一个载体已经成为了我幼教事业专业发展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开启教师之门的钥匙》的书,确实给了我在幼儿教育事业方面的开启了一扇门。它是一本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

  • 从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哭说起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关于亲子教养话题的讨论热潮。在节目当中,五个爸爸表现出了五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其中爸爸们对待幼儿哭这一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引起了我的关注。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哭是他们表达诉求、不满、病痛等不良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爸爸妈妈从幼儿不同的哭中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那么,在这个节目当中五个爸爸是如何对待孩子们哭的呢?我捕捉了其中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在进入灵水村之前,孩子们的玩具都要放到箱子

  •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 程显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梦想做明星、警察、老板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可是我却当了一名人人尊敬的幼儿教师。虽然工作琐碎、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为了时时给自己充电,加油,让自己更胜任这一工作。而今,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 本书,为之倾倒,也更坚定了我的梦想。 这是黄蓓佳的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叫肖晓,是一个满怀英雄梦想的孩子。他敢作敢为,热情浪漫,奇想迭出;他想当一名升旗手,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一个人去过北京,和三个偷猴子的坏人进行智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 教师培养儿童社会性的智囊 读《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后感

    这本书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起的,但它改变了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一直以来,我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所关注,但都是站在河边看风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天边的彩虹,美好而遥不可及。直到手捧这本《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时,才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俯首即是。即使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人,也能很好地利用很多种方法来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本书包括前言和互动游戏两部分(其中的互动游戏又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为群体篇,包括七小章。第二篇章为个体篇,包括八小章。每一章都有

  • 《爸爸去哪》告诉我的

    《爸爸去哪》是最近很火的一部综艺节目,几乎是零差评。五个帅气的爸爸领着五个性格迥异、古灵精怪的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在一次一次的征程中,孩子们和爸爸们都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也在这些次旅途中不断学习、成长。 第四期的沙漠之行中孩子们的表现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护蛋行动让我看到和感受到孩子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尤其是天天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我;当我看到恬恬和田雨橙吵架到和好的过程时,不禁感叹,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单纯,很天真,没有那么多的因为所以;看到Kimi对奥特蛋的渴望时,我想起有一次我问伟祺《咏鹅》是谁

  • 净土—我中华之国土

    要问我心有多广?看我国土就知道。------题记 中国一个传奇、梦幻般的国家。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伟大民族。在这片热土上,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繁衍、生长、壮大! 但海外回归的游子踏上这广阔的大地,嗅着国土的芬芳,才能领会到家乡的含义。元朝时,我国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世界大战后,我国领土一点点减少,看着那些与祖国大陆母亲分离的儿女,闻一多不禁概慨万分,心中怒火油然而生,奋笔疾书,写下了呢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七子之歌》。 改革开放后,祖国大陆的儿女们都回归了,仅剩下那台湾啦。曾多少次,他在梦中

  • 雕琢完美的幼教生涯——《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读书已经成为了假期的必备生活,虽然今年的寒假因为身体的原因几乎一直与床为伴,但是,依然惦记着读书写心得一事。《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对于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平凡教师而言,确实有一种魔力,想一探究竟,想了解成就名师的沟沟与坎坎。 朱静怡一个熟悉的名字,浙江省特级教师,但本人对朱老师的经历并不了解,这次通过本书,我才看到了朱老师从工作到成名所经历的种种努力,朱老师在最后告诉大家,她还将进入自己的教育生涯的雕琢期,她说: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思维就会僵化,智慧就会枯竭。所以她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反思,退休以后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