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爱的教育 ——读《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有感

爱的教育 ——读《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有感

更新时间:2018-12-24 15:05:27

《爱的教育 ——读《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是在儿童中,在爱孩子中渐渐长大的,我把这个爱升华为自己的理念,把这个爱细化为自己的行为”,这是李吉林老师写的一句话。从这一句话也就不难理解李老师为什么能50多年来一直在一所小学教学。,就是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在李老师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是美好的,李老师始终保持着那份童心,还有对教育的那种激情。在“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年代里,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累的,生活是清苦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就是这样的环境里,李老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创造的如诗如画,美的令人向往。

李吉林老师说爱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敬业。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一份热爱,才能踏踏实实的教学,对学生负责,始终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让家长满意,始终把家长对学校的期盼放在第一位,这质朴的语句里蕴含着对教育的理解。李老师在建构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时用了一个“爱”字。正是因为心中有爱,老师认真的研读教材,熟悉教材,在课堂上把知识和教学方法衔接的完美。还是这个“爱”字的存在,李吉林老师和学生相处是融洽的,和谐的,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氛围是轻松的,学生的学习充满激情,学习是主动的,课堂是高效的。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教师要学习李老师所倡导的“爱”,让这份爱,贯穿我的教学工作,让我的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阅读李吉林老师写的这本书,让我们每个普通的一线教师去学习她的理论和经验,从情境教育中吸取营养。

这次学习,对情景教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原来以为情景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设置一场景,编个动听的悬疑的故事。看了李老师的情景教育的书,领悟了很多,纠正了一些过去有关情景教学的错误的观点。情景教学不是设置场景,场景是死的,有一定的机械性。李老师告诉我们,情景是要激发学生思考的,不能只是单独的创设场景,情景的特点要“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我懂得了情景教学的基本思想,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每节课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设置情景,同时李吉林老师告诫我们,对待孩子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不管我们对待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上,我们都要对学生有爱心,只有让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才会听老师的,才能尊重老师,也会爱戴老师,这和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是分不开的,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的优点,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课的开始在多媒体课件展示,用七巧板拼成图形“轮船、飞机、大山、风车、显微镜”。孩子们看到这些图形后非常兴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图形都是由几块板组成的”,“1、2、3、4、5、6、7,都是七块板组成的”“我也想拼一拼”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都想自己动手操作,来拼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本课的导入部分在情景设置上就显得尤为关键,把七巧板的拼图与数学问题联系到一起,学生通过情景游戏认识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七巧板的拼图情景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技能。同时我大胆地运用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实践和成果,把她的思想扩展到我的数学教学中去,研究如何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怎样把孩子从情景中引入探究学习,在情景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把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我们实际教学当中,使情境教学真正成为诗一般的教育,来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学习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情境教育的真谛,指引了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并从中感受到了研究所带来的得与失,风雨兼程中我还在情境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爱温暖孩子——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现在的孩子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同感:也许我们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许今天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的真谛?我感到迷惘、彷徨。 最近,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 》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情感、思想、智慧这三种素质,要做一个反思性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不停的读书,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句话深深地启发我们,

  •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平时闲来无聊,偶尔也会小看几本书籍,让我看后感到轻松愉悦的书籍,就是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是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 可能有些父母会认为念故事很无趣,只是这样的念来念去,不知道孩子听懂没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刘俊荣 自从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

  • 读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小议

    读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小议---阿荣旗王杰幼儿园 作者 史金凤 最近我读了学前教育每月话题栏目红的聊城大学幼教中心 阮淑贞写的让听不见的听得见这篇文章,我很有同感,在我从教29年里遇到过不少听不见的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活动,总是有一些听不见的孩子,特别幼儿园孩子更为明显,就像人们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说一个那个好像跟他没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没听见,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有二,1、一日常规要求不到位,不统一,2、教师的指令有时过于繁琐,不分主次,要求过多,反思自己确实如此,作为幼

  • 我和儿子共成长——《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转眼间,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这个暑假起,才开始关注身边的这个小朋友:个子长高了不少,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喜欢问为什么;能背诵几首唐诗,会唱几首儿歌,居然还会背诵26个英文字母,可是对数字和颜色却极其不敏感;对待同伴很友好,也很大方 和儿子相处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在对待这么一个家庭主体的过程中,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对待我将要迎接的那些小班孩子们,他们和儿子一样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主体,他们备受家人关注,可是到了幼儿园后,他们就成为了班级中的

  • 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有感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表扬,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生存需要。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赞美,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廪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收到别人的赞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孩子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表扬,会使孩子的思想、行为受到鼓舞,因而变得自信起来,从而生活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恰当的表扬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还会使孩子变得受不住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那么,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

  • 《夏洛的网》读后感

    那日帮女儿整理书橱看到了《夏洛的网》,于是放在案头闲暇之时拿来品读。一开始只是用于消磨时间,后来却被主人公威尔伯的笨拙、善良、感恩深深打动了。一生下来,小猪威尔伯就是一只蹩脚猪,差点被主人弄死,是在主人女儿的苦苦哀求下才放了它一条活路,于是威尔伯深深依恋上了主人的女儿。可是后来在无奈之下威尔伯又被转卖给了农场主,被关在了阴暗、湿冷的仓库里。孤独、恐慌、思念笼罩着惊慌失措的威尔伯,在没有朋友、没有主见、没有本领、逃跑未果的情况下,再被嘲笑、孤独折磨的快要死去的情况下,勇敢、坚强、智慧但凶残、嗜血的蜘蛛夏洛出

  • 净土—我中华之国土

    要问我心有多广?看我国土就知道。------题记 中国一个传奇、梦幻般的国家。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伟大民族。在这片热土上,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繁衍、生长、壮大! 但海外回归的游子踏上这广阔的大地,嗅着国土的芬芳,才能领会到家乡的含义。元朝时,我国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世界大战后,我国领土一点点减少,看着那些与祖国大陆母亲分离的儿女,闻一多不禁概慨万分,心中怒火油然而生,奋笔疾书,写下了呢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七子之歌》。 改革开放后,祖国大陆的儿女们都回归了,仅剩下那台湾啦。曾多少次,他在梦中

  • 读《你和孩子一般大》后记

    对于做为年轻母亲、青年教师的我来说,学习懂得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以及我的学生是我目前人生成长中的一件重要事情。很多时候怕自己的无知教育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为此寻找正确的教育方式,借鉴与自己教育孩子的生活工作中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家我面对的是一个成长的孩子,而在幼儿园的家庭中,我面对的是三十多个有着三十多种性格、爱好的孩子,我该如何培养这些年幼的孩子、帮助他们懂得更多、了解更多、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虽有远大志向,但欠缺经验的我往往也会束手无策。幸运的是在今年暑期的一次书店之行中,我遇到了这样一本书《你和孩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