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更新时间:2020-12-23 16:55:01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初次看到这本书,只觉得深奥晦涩,有想读的冲动,却始终没有读下去的勇气和能力,以至于入手到读完时隔了两年。关于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有条狗叫卡列宁,它曾产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这是特蕾莎的一个梦,也是她所有的梦里最温柔的一个。生活给予的直白,最终都归于温馨和明媚。就像这本书中所写,不管前几部如何讽刺炫目,最后一部分却因为一条垂死的小狗变得温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所作,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以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至少在我看来是爱情),讨论了灵与肉、不解之词、生命和历史、轻与重等问题,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更偏重于哲学,关于历史、政治、生命的哲学。

一、关于生命

人的生命如同人类历史一般轻若鸿毛,只有一次,就像一个草图,我们在上面肆意的描绘自己的蓝图,唯一与之不同的是,草图可以重复,可以加以修正和更改,而生命只能拥有一次,人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与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小说中的几个主人公无一不是生命的践行者,托马斯一生风流放荡,他的欲望就是剖开不同的女人,就像用手术刀剖开不同的病人一样,他追求轻,但特蕾莎成了他的重,成了他一旦放下就心如刀绞的羁绊,以至于他一生在轻与重之间游走;特蕾莎,这个从小深受母亲影响,强烈要把母亲的粗俗影子从身上抹去并出人头地的女人,正是这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软弱,使她活得太重,即使知道托马斯身边有无数女人也只能在噩梦中反抗;萨比娜,背叛是她的一生,每次背叛满心欢喜,可一旦旅程结束,就会更加虚空。

人的生命如同人类历史一般轻若鸿毛,却也要承担一些重量,就像特蕾莎之于托马斯,有一天,人褪去了身上的负担,就会感到被压垮,压垮他的不是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二、关于轻重

轻重是生命中不能逃避的选择,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没有信仰,没有爱情,没有责任,没有使命……无限的自由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轻还是重?

在昆德拉的文字中,世界是一个集中营,就是日日夜夜,人们永远挤着压着在一起生活的世界,集中营,是对私生活的剥夺,就像是某种命定的东西,来到世上,就来到了它的中间,不拼尽全力,就不可能从中逃出去。这样的描述在今天看来好像让人有些毛骨悚然,但在当时的年代或许最为贴切,对人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轻与重的矛盾不会消失,抱着感受的目的生活也许是幸福的,我特别喜欢山本耀司说的一段话:“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我也相信,在一次次轻重的权衡之后,终究会明白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适合的,然后迎来明媚。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

  • 寒假读书笔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

    在新华书店徜徉了很久,终于被一本名为《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的书所吸引,它吸引的地方主要在于书名中的艺术教育以及快乐,艺术教育是我非常感兴趣、想走进去的领域,真的很好奇,这本书中有什么好方法能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快乐发展,于是,这本书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回家细细品读,果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关于艺术教育的几个关键词及关键点。 ● 艺术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设计应以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目的,使艺术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互渗,与其他领域教育融合。

  • 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在这本书中,虞老师主要论述了课程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幼教行业的发展,其中《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一文给了我很大触动。因为种植是有关自然,有关生命的一项活动,幼儿不就是要接触自然,接触生命的吗? 看了这篇文章,对比自己接触过的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都能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而虞老师的观念影响了我,种植园地不仅仅指室外用来专门种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种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属于种植园地,这样的定义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让一些受到场地限制的幼儿园也能开辟属于自己的

  • 集体教学活动给孩子的是什么——《教育小语》读后感

    《教育小语》一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轻轻地诵读这些教育格言,细细品味这些教育格言,不难发现,它们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新颖独创,有的寓意精深,有的耐人寻味,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一本世界教育思想的宝典。 在第四编向我们阐述了学会如何学习和读书,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从,就不应该使他

  • 潜心观察 用心思考——读《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有感

    观察记录可以说是教师专业能力必须的基本素质,观察记录也是教师正确施教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对活动过程的参与情况、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交往行为、善于倾听孩子谈论的话题、善于发现孩子存在的疑问等等。观察记录分析也常常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种行动研究方式,那么,教师怎样进行有效地观察记录,才能为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我读了《早期教育》2009年6月刊登的文章《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颇受启发,下面我对眼有这样几点认识。

  • 先做朋友  后做师长——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

    法国的卢梭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最注重师道尊严。但现在从某个角度看,它却成为了一些老师教育孩子时的障碍。 在许多学校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严肃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语、行为表现的十足的尊重,老师在学生面前也是保持着威严这是没有错的。但,有的老师不想在学生面前有失身份,就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威严了。他们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学生们难以与老师亲近,更谈不上师生间的交流了。与学生没有很好的交流,老师就很难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就不

  • 《当孩子玩出这样的情节时》读后感

    幼儿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通过玩,孩子能够增长见识,学到更多的本领。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正因为科学实践的真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游戏,坚持不懈开展游戏。因此,我们都会看到更多的教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从而让孩子在游戏中,玩中学,学中乐。使幼儿快乐成长。 我园为了提升教师的技能,近日,我园开展了一次观看课堂游戏视频,不同的名师展示各种不同领域的游戏展示,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快乐,很享受,使孩子们学到了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游戏目标。 上周,我园开

  • 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有感

    陆陆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通看了一遍,一个个小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般,如此真实、如此让人寻味。全书的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分为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六编,从六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前我们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 你最棒、你们喜欢不喜欢呀、把你送到小班去、如果你们不听话或敷衍、或无效、或警告,类似的语言在幼儿园中比比皆是。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语言没有实质性的教育作用,相反,只会带来

  • 教育的适宜性之随想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在写作上以第一人称、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变,经历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书中的我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来很亲切,很有真实感。其次是以春夏秋冬四篇构成全书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分别喻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春,乃万物生长的初始阶段,是希望,是开始,是起步。夏,是万物的生长阶段,是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提升过程;秋,是一个成熟丰收的时段,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冬,是一个贮藏果实的阶段,完美收获、属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