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教师读书交流——我喜欢的一个绘本

教师读书交流——我喜欢的一个绘本

更新时间:2014-06-22 14:50:08

《教师读书交流——我喜欢的一个绘本》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校为纪念新教育实验博客启动6周年,我们举行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九:“教师读书交流——我喜欢的一个绘本”,我为此特找来了两本绘本来看。阅读中让我收获不小。第一晚我看的绘本是《活了100万次的猫》,第二天我就带着这本书给孩子们阅读,第一遍阅读由孩子自己完成。她可以看懂猫在国王身边,在主人身边,骑在坏蛋身上,还可以看出这只猫遇到了一只白猫——善良的白猫!并主动向白猫示好!并且说他们两个生了好多小猫,小猫去玩了,猫爸爸跟猫妈妈呆在家,多幸福啊!孩子理解的程度超越了我的预料!经过多次反复阅读,她了解到了猫爸爸失去猫妈妈的痛苦!让孩子理解:没有乐趣、没有意义的生存100万次,也不如真正意义的为自己以及自己的所爱好好活一世来的快乐、满足!

第二次我看的绘本是《爱心树》,它作为一本绘本,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它,由开始的不懂,到最后的坦然接受,并慢慢从中悟出自己的收获是一方面。于我,读到这本书也是一种幸运。我不敢说这个故事就像一粒种子,在小小的心灵里种下,将来会长成一棵树,还是一朵花。很多人都会问“爱是什么?”这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爱在情侣间,是一种相互的吸引;在亲人之间,是一种彼此的支持和关怀;在朋友间,是一种并肩而行的默契……但这些足以概括爱吗?大树和男孩之间的这种种爱,其实也是爱的一种。大树的爱包容而饱含着奉献。其实男孩对大树同样有爱,男孩小时候爱的表达稚嫩而纯真。随着年龄的长大,他经常会离开大树,每次回来,都是在向大树索取,或许有些人说,男孩怎么可以这样子对待大树呢?从果实,到树枝,到树干,当大树无私奉献的时候,他却予取予求。这个问题其实在我的脑海中也闪现过,但是反过来一想,其实男孩依然是爱着大树的-----他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回来看看大树并且告诉大树,若没有爱和依赖,他怎么能想得到大树呢?这必然也是因为爱吧。-----即使男孩儿已经不再是那个男孩,已经慢慢长大,他依然把大树作为了自己心灵的港湾。因为大树的奉献,大树在他心中港湾的感觉也更加深入----即使大树因为付出而日渐憔悴。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出外游历,当一个圈转完,最终又回归了大树的所在。为他对大树的爱画上了一个句号。

爱,是什么呢?如很多评论说的那样,爱心树付出的爱真的和我们的父母所给予我们的爱那样,一味的付出,所求的只不过是能让孩子回来陪伴一下,看上一眼。而男孩对大树的爱也如同孩子对父母的爱。小的时候完全的依赖而付出纯真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独立,生活忙碌,陪伴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自内心深处,他已经把父母的爱,当成了自己的港湾。

我不是否定这种无私的爱,相反,我一直觉得这份爱真的很让人感动,感动到想要流泪。但是我真的希望能少看到些让人流泪的故事。最后苍老的男孩和努力挺直身体的树桩是一幅多么凄美的相伴啊。虽然感人,但是我更希望故事的结局不是这个样子的。

看完这本书,我对我作为母亲的责任进一步反思。孩子小的时候对我的依赖,的确让我感觉非常的充实,但是故事不能永远如此,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并不是到他们结婚了就已经完结。我希望我的天使能够更加独立,更加完整的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而我也愿意成为他的港湾,这个港湾更应该是精神世界的港湾。所以我愿意更加努力的学习。
相关阅读
推荐
  • 新教师读后感:读《托幼班创造性课程》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

  • 读书笔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

  • 寻找那逐渐消逝的职业幸福感——《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当每个人从学校踏出的那一刻起,就憧憬着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满怀梦想与希望,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然而随着工作中竞争与压力的聚增,让那些曾经怀揣着梦想的青春也退去了绚丽的光环,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的倦怠,昔日的职业幸福感逐渐褪去。 当岁月磨平了幸福的痕迹,我们不得不再次去寻找它,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有心,总能有所收获。 在最近看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我的情绪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诉我们工作态度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得出不同的结果:把

  • 读《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一线工作的老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时会为自己一节很顺利并且和孩子互动很热烈的课而感到兴奋不已,有时又会为一节认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而感到懊恼不已。其实一个失败的活动对老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绪气馁、低落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在过后老师应该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自己活动的设计是否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是否结合了幼儿的实际的经验水平。《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

  • 《生命的面积》读后感

    不经意中在《读者》一书中看到了《生命的面积》这个题目,觉得很有趣,什么是生命的面积呢?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张荣鑫的小姑娘,她是一个半心女孩,医生宣布她的生命只有一年,可是她偏不信,她要活下来。她行走,她上学,她还写成了10余万字的《生命面积》。当所有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抵挡命运的大限,她又毅然献上自己的眼角膜。她说:生命的长度已经确定,那我就拉长生命的宽度,从而做大自己生命的面积......虽然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此,但是她还做了一名爱心志愿者,为众多需要帮助的人募捐善款.....

  • 幼师读后感: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深刻的记得去年八月份来小博士幼儿园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的礼物就是冯老师赠送了一本有教育纪念意义的书本《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以前对作者--李镇西老师并不熟悉,在这次的寒假中我读了这本书后,感受很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他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 在认真研读《做最好的班主任》之后,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一件非

  • 我和儿子共成长——《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转眼间,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这个暑假起,才开始关注身边的这个小朋友:个子长高了不少,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喜欢问为什么;能背诵几首唐诗,会唱几首儿歌,居然还会背诵26个英文字母,可是对数字和颜色却极其不敏感;对待同伴很友好,也很大方 和儿子相处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在对待这么一个家庭主体的过程中,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对待我将要迎接的那些小班孩子们,他们和儿子一样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主体,他们备受家人关注,可是到了幼儿园后,他们就成为了班级中的

  • 竹的魅力——《竹节的力量》读后感

    暑假开始,读书活动也随即拉开序幕,当我拿到教师暑假读本的时候,不假思索就挑选了《竹节的力量》。同事问我为啥选这本,我呵呵笑着说,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喜欢竹吧。竹,是好朋友的最爱,可能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慢慢被同化了,我也喜欢竹,喜欢竹子那宁折不弯的气节,喜欢竹子高风亮节的情怀。 中华文明几千年,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

  • 我的创意设计思路《一个人扫地》读后感

    上个星期一中午,领导给我们阅读分享了《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一书中的《一个人扫地》一文。读后令我感触颇多。之前领导就说过今年的专题论文是关于创意设计的。但当时不明白何为创意设计?又如何创意设计?针对大家困惑和疑问。园里特意给我们每位教师买了一本书,就是《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这次又特意开展了专题阅读活动,目的就是让我们对创意设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说实话,之前对创意设计这个概念真的是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就是自己看书,也是看得懂但写不来。但这次,经过这样的集体阅读,还有沈园长的具体解释,好像豁然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