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中班教案听话的回形针

中班教案听话的回形针

更新时间:2022-11-24 20:54:03

《中班教案听话的回形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中班教案听话的回形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用数量递增、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投影仪

  2、学具:大小、颜色不同的回形针每组一份(大小、颜色排序)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回形针每组一份(递增递减排序)排序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回形针,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回形针?它是干什么用的?(幼儿讨论交流)

  2、请幼儿观察,讲述回形针的不同特征。

  师:“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这些回形针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

  二、初步尝试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选择回形针进行排队,初步探索排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要帮回形针来排排队,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吗?(愿意)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给回形针排队

  3、集体小组交流自己的排序方法

  4、请个别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选择两个:按大小、颜色有规律排序的)

  师引导:你是怎样给回形针排队的?(大小大小大小、红黄红黄红黄)

  5、教师小结:排列的时候,我们可以按回形针的大小、颜色等特征有规律地排序。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幼儿第二次操作排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再来排一次?这一次请小朋友要按照回形针的其中一个特征进行有规律地排序。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师:“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是按照回形针的大小和颜色这两个特征来排序的,那除了这两种,还有其他的排序方法吗?(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四、学习按数量的递增、递减的方法进行排序。

  1、出示回形针数量递增、递减的排序卡,发现其中的排序规律。

  师:这是老师给回形针排的队,看看和你们排的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自由观察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师:接下来应该怎么排?谁来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简单掌握其中的规律。(递增、递减)

  4、引导幼儿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进行排序

  师:回形针这样排队真好玩,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请你们选择其中两种回形针来排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5、幼儿第三次操作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操作活动:“装饰门帘”。

  1、教师示范将按递增或递减规律排好的回形针一个个串起来,变成漂亮的门帘。

  师:小朋友看,这些回形针串起来变成了什么?你们会不会变?那就来试一试吧!

  2、幼儿第四次操作排序

  师:小朋友做的门帘真漂亮,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3、将幼儿串好的门帘悬挂在活动室的门上,互相检查欣赏。

2、中班科学智取回形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磁铁与铁的关系,感受磁铁在米中取回形针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回形针。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筷子、勺子、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人手一个空盒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出示混有回形针的米)师:这些是什么?(米)米里还有什么?(回形针)2、师:这是今天食堂里的阿姨们在给小朋友准备淘米做饭时在米袋里发现的,米和回形针混在一起,阿姨们还能马上淘米吗?(不能)必须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阿姨们一时想不出什么办法很着急,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有什么办法能很快的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吗?

  二、探索:用手取米中的回形针1、师:我们用手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放在空盒子里,看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干净。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师:用手取米中的回形针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很慢)三、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工具,看看这些工具能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2、逐一出示工具:筷子、勺子、吸铁石。师:这是什么?用它怎么取回形针?磁铁能把回形针取出来吗?磁铁为什么不会把米吸起来?(磁铁吸铁的东西)四、探索:用工具取回形针1、提出操作要求:4人一组,每人选一样工具,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放在自己的空盒子里,中间可以换工具试试,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回箩筐里,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回形针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用工具取回形针,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并示范自己取回形针的方法。

  4、师:你觉得这三种工具哪种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五、取回形针比赛。

  1、提出要求:我们来比赛,每人取一样工具,这次不能换工具,每张桌子上的小朋友自己比比,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取的回形针最多,当老师喊停时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幼儿比赛,每组选出一个最多的幼儿上台。询问: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

  3、师:取米中的回形针用什么工具又快又方便?(磁铁)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磁铁又快又方便。

  六、活动结束。

  师:磁铁的本领真大,帮我们快速地取出了米中的回形针。我们一起去告诉食堂里的阿姨,以后可以用磁铁来吸铁的东西,又快又方便,回去后也可以把我们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没有回形针的米送到食堂里,交给阿姨们吧!结束。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3、小班美术活动回形针王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回形针,了解回形针的用途。

  2、在回形针的图形上添画,变成另一种图形。

  3、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把“回形针”添画后组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一人一个回形针和装回形针的小信封,画有回形针的图片若干张,添画好的回形针图片若干副

  活动过程

  1、出示回形针,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礼物就放在小朋友面前的小信封里,打开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小节回形针的用途。

  3、观察回形针,由回形针放的方向不同,幼儿画出回形针的样子

  教师问:“回形针”是什么样子的?(由一根铁丝由里向外绕出来,有点像绕毛线只不过绕毛线是圆的,回形针是有点像椭圆形)回形针放的方向不同,绕的方向也不同,请幼儿在纸上画画看

  4、(表扬几个画的较好的幼儿),同时提出你能把你画的回形针变成另外一种图案吗?(幼儿试着添画)

  5、展示几个幼儿的作品,简单讲评,教师示范添画,并出示示范添画的多副作品

  6、教师小结幼儿添画的结果

  7、小朋友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出来用回形针的样子变出这么多图案吗?

  讲述:

  有一天晚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森林里走,走啊走,前面出现了一座城堡,我走近一看,上面写着回形针王国,于是我走了进去,可是里面的情景把我惊呆了,我看到老牛在河边喝水,河里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小河旁边还有一座小房子,还有树有花也有人,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一点都不奇怪,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由回形针变的,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形状和回形针一样。醒来后,老师对这个梦里非常难忘,今天我想请小朋友帮老师把梦里的情景画下来好吗?

  8、结束:展示幼儿作品

  小朋友画的可真好,好像真的到了回形针王国一样,我们在活动室里也布置一个回形针王国好吗?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回形针城堡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4、中班健康听话的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童趣与角色心情的变化。

  2、学习有条理地整理物品。

  3、体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所带来的方便。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感受故事的童趣与角色心情的变化。

  活动准备:

  1、设置娃娃家场景:衣物放在床底下、柜子后、椅子下,屋子里一片狼藉。

  2、图片:苦恼的拉拉、高兴的拉拉。

  3、凌乱的水彩笔、剪刀、胶水、图书、积木、衣裤、鞋袜、床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持苦恼的拉拉图片)小朋友们好,我叫拉拉,但是我有个烦恼,每天早晨,我起床后总找不到我的衣服、裤子,平时都是妈妈帮我找的,可今天妈妈不在家,现在我又找不到我的这些衣服朋友了,怎么办啊?

  提问:拉拉在找什么呀?他找不到他的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了,他的心里会怎么样?为什么呢?(引导幼儿体验找不到东西带来的不方便和焦急的心情)

  二、投入活动。

  1、那么,你愿不愿意来帮帮拉拉?(请个别"娃娃家"中找出衣物并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你们帮拉拉找到了他的衣服朋友们,拉拉可开心啦!他说:"谢谢小朋友!"可是他又想,要是明天我的这些衣服又不听话了,那可怎么办呢?

  3、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4、你们真棒,帮拉拉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拉拉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教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并操作情境,幼儿欣赏)

  5、你觉得第二天早上拉拉能找到他的衣服朋友吗?他会在那里找到他的朋友们?

  6、对了!拉拉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东西,得意极了(出示高兴的拉拉):"瞧!这下我的衣服朋友们可听话啦!"拉拉的办法好吗?我们表扬表扬他吧!

  三、立足生活,迁移故事中的经验。

  1、师:拉拉的衣服朋友们现在听话了,可是你看我们活动室里的这些朋友们怎么了?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听话呢?(幼儿讨论)

  2、幼儿自选内容整理各情境。

  四、集体评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请全体幼儿观察各情境的整理情况,并请幼儿说说你整理的什么,是怎么整理的?

  2、小朋友们真能干,希望你们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能让你的玩具、图书、衣服朋友听你的话。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生活中也是经常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所以本次活动给孩子们一个深深的启发。在活动中,孩子们也很积极地帮助故事中的人物找东西、想办法。从而也觉醒自己: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经常收拾整理物品,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放好。

5、中班健康听话的筷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筷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人发明的,而且也是我们中国人日常进餐时最重要的餐具。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不仅要了解我们的筷子文化而且还要学会使用筷子。《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为了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在4—5岁就要开始学会用筷子吃饭。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摸、看、玩筷子的过程中练习并学会安全地使用筷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会用筷子夹物品。

  3.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安全使用筷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会用筷子夹物品。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知道如何熟练、安全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筷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碗(5个),用纸盒盖装好的豆子,每桌各两份。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活动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在上课前要出个谜语让大家来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来。

  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它先尝。

  猜一种餐具。(谜底:筷子。)

  师: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们见面的小伙伴,它在我们干什么的时候帮助了我们呢?对,吃饭的时候它帮助了我们,所以它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就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朋友——筷子!

  二、认识筷子。

  1、师: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你们桌子上的筷子,摸摸看,你们的筷子是用哪种材料做成的?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成的筷子?

  师幼共同讨论各种筷子的质地、颜色后并欣赏五颜六色、质地丰富的筷子PPT(竹筷、木筷、塑料筷、不锈钢筷、象牙筷、银筷)。

  2、让幼儿讨论,筷子有哪些作用?

  师:小朋友们,筷子我们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敲打、玩具等。)

  师:筷子啊,还会变魔术呢,不信你们看。

  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十字、三角形、正方形),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在桌上也摆出各种图形。

  师:筷子啊,还会奏乐呢,不信你们听。

  (一组幼儿用筷子敲桌子、一组幼儿用筷子敲筷子、5个幼儿用筷子敲碗、师打四拍节奏,师幼共同用筷子演奏打击乐)。

  三、学习正确使用筷子。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师教幼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筷子,虎口、无名指压住另一根筷子,幼儿尝试练习(同时出示握筷姿势PPT)。

  2、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四、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使用筷子。

  游戏:听话的筷子。

  师讲解游戏规则:用正确的姿势拿筷子夹纸盒盖里的豆子并注意安全,看谁夹得最多。用完筷子后要整齐放好。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夹很多豆子呢?那是因为这些小朋友拿筷子的姿势很正确,所以筷子在他们的手中就很听话。(让夹豆子多的小朋友上前为幼儿展示她们拿筷子的正确姿势。)

  教师小结:筷子真听话,让它夹什么它就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在家吃饭时多使用筷子。好不好?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教学活动,我的设计本意是:先通过让幼儿了解筷子、欣赏筷子、玩筷子这一系列的活动去激起幼儿想正确使用筷子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我没有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最终导致了我的教学重点(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会用筷子夹物品)没有凸显出来,这让我的整节活动有头重脚轻之感。另外我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比如,在师幼共同讨论过某些筷子的质地后,在欣赏筷子的环节中我又重复了一遍这些筷子的质地,这不仅占用了时间而且显得很繁琐。如果在欣赏筷子时对已了解材质的筷子只需一闪而过就可以了。同时我的教学语言也很随意,没有起到承上启下、启发幼儿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这些缺点,多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6、中班社会听话的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做事要有条理。

  2.学习有条理地整理、保管物品,体验整理物品带来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设置娃娃家场景。

  2.教室中设置场景(放乱的积木、手帕纸巾、小椅子等等)3.娃娃一个活动过程(一)认识拉拉的家1.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拉拉。(幼儿打招呼)2.我有一个小小的烦恼,我早上起床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我的衣服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这是我的家,你们能够帮助我一起找找我的衣服朋友吗?(启发幼儿在布置好的场景中寻找)找到以后对拉拉说:“拉拉,我找到了你的##”。拉拉说:“谢谢你。”

  4.谢谢小朋友们,你们帮我找到了我的衣服朋友,可是我不会整理他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请幼儿来到上面,一边说,一边尝试师范整理衣物鞋袜等)我们一起学一学。

  二)好好对待我们的朋友1.我们的活动室里有没有不听话的朋友啊?(玩具、书、积木、空着的小椅子、脱下来的衣服、小手帕和纸巾等)2.我们的活动室里有这么多不听话的朋友,我们可以把他们放在哪里呢?

  3.幼儿与教师共同交流讨论(1)玩具放在柜子上,排好队(2)书,一本一本排好队,插进书架。

  (3)空着的小椅子可以放哪里?一个个排好队放在墙边。

  (4)脱下来的外套衣服挂在换洗室的橱里。

  (5)积木放在小框里,排队放在柜子上。

  (6)有的小朋友没有口袋,小手帕和纸巾总是握在手里面,该怎么办?准备一个小篮筐,手帕纸巾放进去,有需要的时候再去拿。

  (三)幼儿动手整理1.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整理一下。可以分小组整理,每组选择一种物品。

  2.你们都整理好了吗?现在我们的活动室看上去又干净又整洁。

  3.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帮助拉拉学习整理了衣服,我们小朋友也会了整理东西,希望小朋友们以后都能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做一个能干的人,好吗?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生活中也是经常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所以本次活动给孩子们一个深深的启发。在活动中,孩子们也很积极地帮助故事中的人物找东西、想办法。从而也觉醒自己: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经常收拾整理物品,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放好。

7、中班社会听话的小轻轻教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不要打扰别人休息,让幼儿知道怎样就不打扰别人休息;

  2、体会和区分声音高低、强弱、轻重的不同;

  3、教育幼儿要关心和尊敬长辈,培养幼儿不打扰别人休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妈妈休息图片、丁丁思考图、故事《唱歌比赛》磁带、钢琴、多媒体和许多玩具、图书、彩笔、画纸、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供幼儿思考:

  出示妈妈休息图片和丁丁动脑图片,再出示手枪、奥特曼、皮球、鼓、铁叉、铃鼓、布娃娃、图书、橡皮泥、彩笔、画纸、手工纸等,让幼儿看后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让幼儿通过感知和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不同,知道怎样就不打扰别人休息

  1、让幼儿自由去玩各种玩具,但要求幼儿不能争抢,小朋友们要轮流玩,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然后让小朋友在玩耍后,把玩耍时不发出声音,或者声音很轻、低、弱的玩具放在左边,声音重、高、强的玩具放右边。让幼儿自己总结妈妈休息时,不能玩什么玩具?

  2、请小朋友想想故事〈〈唱歌比赛〉〉里哪些动物歌唱的太响了(小狗、小鸭),哪个动物歌唱的太轻了(小鸡)。提问幼儿如果妈妈睡了,你应该是轻轻的说话呢?还是高高的、重重的、响响的说话呢?

  3、让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走:小鸡走、小猫走、大象走、小马跑。再提问幼儿怎样走就不会吵醒妈妈睡觉?让幼儿感知只有轻轻的走才不会吵醒妈妈睡觉。

  4、让幼儿听摇篮曲和进行曲,感知和区分强弱、高低、轻重的音乐,从而让幼儿知道:如果想让妈妈睡觉,只能听摇篮曲,而不能听进行曲。

  三、通过提问让幼儿总结:如果有人休息了,自己就不能玩太响的玩具;不能发出太响的声音;走路、做事都要轻轻的,只有这样才是“听话的小轻轻”。同时要教育幼儿热爱长辈、关心长辈。

8、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椭圆形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摆放到教室的各处。

  2、教师演示用具:从圆形变换到椭圆形的电脑课件、圆形与椭圆形图片,上面有可以活动的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测量小棍,呈直角摆放。

  3、幼儿学具:地板上画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操作盘上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纸拼出的图案、圆形和椭圆形的集合图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认识椭圆形并能正确说出名称。

  难点是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观察感知椭圆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操作,将圆形拖长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化到椭圆形的过程,并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椭圆形。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并正确为椭圆形命名。

  二: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椭圆形它俩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三人一组在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前,用绳子进行操作测量,由于孩子们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指导幼儿通过测量、比较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教师进行总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三: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

  2、教师组织幼儿到教室的各处找:桌子上、窗台上、玩具柜里等等。幼儿找到之后,教师指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的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4、教师提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5、组织幼儿讲讲自己见到过的椭圆形的物体。

  四: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讲讲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幼儿每人一套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将椭圆形的卡片送到椭圆形的集合中,圆形的卡片送到圆形集合之中。

  3、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检查集合中的卡片是否正确,并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将手中的教具放到数学活动区中,并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图形的拼摆练习,使这一活动得到延伸,从而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椭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一套 。

  2.各种图形卡片。

  3、碟片、石头、糖、面包、树叶、苹果、鸡蛋。

  4、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椭圆形,

  活动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 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根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 ?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二、了解椭圆形的特征。

  1、师:我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圆形圆一点、椭圆形扁扁的比圆形长一点)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叫做椭圆形。

  2、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拼图并点评。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各种图形简笔画

  2、把准备好的图形拼作一幅画。

  3、幼儿的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加以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10、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半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的意义,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的时候,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 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 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 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 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 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1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半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的意义,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的时候,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 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 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 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 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 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12、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拖色借形想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

  2.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两人一张、抹布人手一块、棉签、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色块

  1.出示抹布、颜料

  ——小朋友们看看王老师这里有什么?

  ——今天我要和抹布颜料玩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怎么玩吗?

  2.介绍玩法

  ——首先将颜料倒在纸上,然后拎着抹布的一个角,让抹布拖着颜料走一走。可以怎么拖呢?(来回拖、前后拖、转个圈圈拖)

  ——还可以拖到纸的外面去哦。想不想试试看呢,那等一会要戴上手套,用过的材料要放回筐子里哦!

  二、幼儿操作

  ——幼儿在拖色时,老师来回巡视指导,看看谁拖出了规则的图形,要及时引导他改变。

  三、添画动物眼睛

  1.勾画轮廓

  ——刚才小朋友们玩的都很开心,你们在玩的时候我就在看我的这个作品,唉这个地方有点像一个小动物啊,它想出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来我们用线条把它勾出来,看看它像什么动物。

  ——要用黑颜色来勾线,我在勾线的时候小朋友们就想一想像什么动物!

  ——沿着色块的边边来勾线。(小线条像火车一样每个小车厢都要连好哦!小火车可以开出去,还可以开进来。)

  ——想一想像什么动物呢?(它的鼻子在哪里、嘴巴在哪里、翅膀在哪里、头在哪里等等。)

  ——这张纸可以这样看,还可以怎么看啊(转一转)

  ——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动物,有猛兽,有小鸟。根据色块和幼儿的想象来变动物,请幼儿上来添加眼睛。

  ——哇你可真棒啊,你画出了一个xx的眼睛,你是一个画画高手呢!

  2.作画要求

  ——请你用黑色颜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线,看看像什么动物。

  ——如果看不出来怎么办呢!可以转一转纸的方向,还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小伙伴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记住哦,今天我们要变出不同形状的眼睛,还可以在它身上添加一些花纹,好吗?

  四、欣赏作品

  ——让幼儿将作品平铺在地上,幼儿共同欣赏。先让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那个作品。

  ——老师在点评,我喜欢这幅作品它的眼睛画得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画的动物的嘴巴很好看。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同时让幼儿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两次活动下来我自己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敢想、敢说、敢做,参与性极高。相反作为老师我会忽略细节,忽略幼儿的发现。像第一次活动时有小朋友说色块像一个螃蟹,我却让孩子将色块当成一个小兔子来添加眼睛。第二次孩子发现长颈鹿的眼睛是方形的,我立刻纠正其实它是细长的椭圆形。前者孩子的想象多么的与众不同,可是我却没能及时抓住这个点,让幼儿去添加去想象,作为老师我对米罗的精髓还是没能时刻记于心中,再是不敢放手让孩子创作。后者孩子的观察的细微,我怕孩子脱离我的目标,及时的“纠正”了孩子,而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他就是一个方形的眼睛。

  总结这两次的活动就像王园长说的那样我心里对活动的目的性太强了,总是很“适时”的打断孩子想说的,总想让孩子往我设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其实我们组织活动的本身就该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人,就像纲要中说的老师应该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而我往往是让孩子来走我设定“成人路线”。通过这两次的活动我也发现,脱离我的想要的,孩子发现的是更细微,更具创意的,展现的作品也是很震撼的!

  经历这次的磨课我对米罗教材的精髓又加深理解,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提醒其他老师在组织类似活动时一定要多给孩子机会,因为孩子们的创意比起成人是有无限潜力的。各位老师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会吸收在日常教学中多加注意。慢慢磨练自己,真正的做到不论什么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13、中班社会形形式式的船教案反思

  计思路:

  在孩子们外出旅游的时候,有部分孩子积累了一定的乘船的经验,但是了解相对粗浅。而且船的种类繁多,为了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各种不同的船只及其不同作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猜、看看、玩玩中认识不同的船只,并了解船可以分为军用船和民用船两大类。

  本次活动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第二环节:观察交流,认识船只的名称和作用;第三环节:初步了解船只的分类;第四环节:通过游戏,加深对船只分类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常见船只的基础上,区分军用和民用船,感知它们的用途。

  2、感受各种船的美,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 (各种各样的船)。

  2、设置“军用船”和“民用船”两个港口。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给你们猜个谜语:个子像楼房,声音像汽笛。只在水里行,不在路上走。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呢?

  二、欣赏课件,组织幼儿交流(观察交流,认识船只的名称和作用)

  1、我这里有一些船,请你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鼓励幼儿自由观察,并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看到的船。)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船,教师点击相应的船的图片,在介绍的同时,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船的名字、外形和用途。

  客轮——有高大的船舱,像一座水上的大房子。

  货轮——肚子里藏了许多货物,用来帮助人们运送货物。

  拖轮——小船在前面开,后面拖着许多货船,装煤、装菜、装石子和黄沙。

  帆船——人们很喜欢的一项水上运动。起风时,扬帆起航,飞速前进。风停时,收下船帆 ,缓慢航行。

  小结:不同的船它们的外形和作用都不同,有的船用来载人游玩,有的船用来运货工作,它们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三、区分船类(初步了解船只的分类:民用船和军用船)

  1、出示军用船图片:我这里还有一艘船,它和刚才那些船都不一样,他的本领可大啦!

  2、这是什么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艘是用于军事的船是军用船,刚才那些是用于日常生活的民用船。

  四、游戏:《回港》(通过游戏,加深对船只分类的认识)

  利用课件:点击船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跑到相应的军用船或民用船的港口, 如点击渔船图片跑到"民用船"的框里,幼儿操作正确后课件露出笑脸并发出喝彩声。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对认识各种各样的船很感兴趣。在认识船的本领的时候,有的幼儿能说出一些教师没有说到的本领。在活动过后,幼儿都兴致勃勃的和同伴围绕着船讨论着各种话题。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形状的船的名字、外形、用途,激发幼儿对船的探究兴趣。在活动过后幼儿还都在进行讨论,说明本次活动进行的是成功的,也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对事物进行探究的能力了。

14、中班美术活动借形想象画—舞动的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舞动双手让幼儿参与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欢快,激发幼儿的双手作画的兴趣。

  2、 根据画面引导幼儿借形想象,并用语言简单表述、培养幼儿间的合作意识。

  3、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音乐“我爱洗澡”(带歌词和不带歌词的各一个)、红黄黑颜色各一个、1开大白纸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舞动双手让幼儿参与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欢快。激发幼儿的双手作画的兴趣。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借形想象,并简单表述。

  活动过程:

  1、 导入:音乐“我爱洗澡”(不带歌词的),孩子们听过吗?我们一起来拍拍手,小手拍出来的声音是啪啪啪,这是是小手相互跳舞。

  2、 用不一样的方式打节奏。你还能用小手拍哪里?用小手拍桌子的声音是砰砰砰的,这是小手在桌子上跳舞,那么如果小手在纸上跳舞会怎么样呢?

  3、 幼儿分组尝试双手在纸上跳舞。请你分别沾自己的喜欢的一种或两种颜料,听到音乐后开始双手在纸上跳动,跳完后(用湿毛巾及时帮幼儿擦拭小手)请仔细观察小手变成了什么?用棉棒勾勒出来。

  4、 双手用棉棒勾勒小手外形,然后和同伴的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5、 相互说说自己编的故事,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回答。我们的小手在纸上跳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的小手休息一下吧!

  6、 放带歌词的音乐“我爱洗澡”和孩子们一起跳起来。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提醒其他老师在组织类似活动时一定要多给孩子机会,因为孩子们的创意比起成人是有无限潜力的。各位老师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会吸收在日常教学中多加注意。慢慢磨练自己,真正的做到不论什么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15、中班数学教案:半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半圆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

  2、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规律

  2.半圆形拼图,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藏宝图

  1、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教室里藏着许多的宝贝,如果你们要想找到这些宝贝呢,必须先找到藏宝图,

  你们想不想找一找藏宝图呢?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半圆形的藏宝图。

  教师:小朋友www.qinzibuy.com找到的藏宝图能看出藏宝的地方吗?为什么?

  (原来圆形的图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二、思考想出探宝办法

  教师:请小朋友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藏宝图变成完整的图呢?

  引导幼儿想出办法: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三、感知半圆形

  给每位幼儿一张圆纸,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

  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四、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

  1、趣味练习

  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2、依次出示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五、拼图活动。

  1、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

  2、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综合活动设计:我和彩球做朋友

    活动目标:1、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且动作协调、灵活。 2、能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玩彩球。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内装小铃的彩色气球若干,预先放置在活动室中间,用布遮盖。 2、旧报纸、丝巾、纸棒、小网、垫板等辅助材料分篮放置在活动室四周。 3、《表情歌》伴奏带,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唱《表情歌》,导入活动 师:最近,听说森林里来了一群特殊的新朋友,是谁呢?看,他们来了!(掀开白布,球滚出)原来,他们是一群漂亮的彩球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

  • 中班综合教案 西红柿的搞怪表情

    教学目标 对西红柿的了解。 学画西红柿的表情。 教学准备 关于西红柿的图片 教学过程 1、西红柿原名叫什么 小朋友西红柿真正的名字叫番茄。 2、西红柿的形态及颜色 西红柿是矩圆形,红色的果配绿叶,特别漂亮。 西红柿是长在绿色的根上。 3、我们平常怎么吃西红柿那 西红柿能生吃、炒菜、炖菜、做汤还能榨果汁。 西红柿有这么吃法,因为对我们有营养。 多吃西红柿能让我们变得漂亮又白。 4、学画西红柿的表情 西红柿长的这么漂亮,我们来看下给它画上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们来亲自给西红柿画上表情吧! 哇!小朋友们画的

  • 幼儿园集体备课实录《有趣的镜子》

    设计意图综述: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幼儿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因此,要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镜子对于幼儿是在生活中常接触的,幼儿对镜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镜子的反射现象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新的探索领域,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通过本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发现。初步获得有关镜面反射的感性经验。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发现镜子可以找到人或物体,简单了解镜子反

  • 中班教案送给老人的礼物反思

    1、中班教案送给老人的礼物反思【活动目标】  1.认识九九老人节,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特点。  2.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送给老人的礼物及原因。  3.懂得尊敬老人,乐意关心、照顾身边的老人。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 中班教案快乐的小星星

    1、中班教案快乐的小星星【活动目标】  1、知道保持好心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2、理解伙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  3、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乐意参与表演活动,并坚持到底

  • 中班教案弹簧反思

    1、中班教案弹簧反思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弹簧,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弹簧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

  •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超市、银行、幼儿园

    1、中班角色游戏教案超市、银行、幼儿园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 中班教案欢乐糖果屋反思

    1、中班教案欢乐糖果屋反思设计意图:  五一长假后李蕊小朋友带来一包喜糖,孩子们都围着看,小雨说:"这种糖我以前吃过了的是牛奶味的。"罗灿说:"这种糖是巧克力的,上面还有花纹。"有个孩子突然说:"我最喜欢吃糖了,可妈妈总不

  • 中班教案青蛙与蝌蚪反思

    1、中班教案青蛙与蝌蚪反思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