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6 14:42:12
《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7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教具:1——7的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游戏音乐。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7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贴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篮子8个。
活动流程:
一、出示钓鱼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T: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有没有钓过鱼?
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钓鱼吧!
二、游戏一:钓小鱼(红色),会准确说出小鱼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7以内)
1.老师讲解“钓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T:我们的篮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小鱼,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钓红色的小鱼,红色小鱼的头和尾巴连在一起,音乐停止后,我们的小朋友就停止钓鱼。
2.幼儿数数自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请你们数数自己一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钓的小鱼数量。
T:请你来说说你钓了几条鱼。
4.老师举1——7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T:老师这里有1-7张数字卡片,我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5.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都知道自己钓了多少条红色小鱼。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T:老师和你们一起钓了几条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2)比一比
T:请你们比一比自己钓的小鱼数量和老师钓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T: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怎样把你的红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幼儿回答巩固知识。
T:你钓了3条小鱼,添上2条就有5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2.师生钓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钓鱼”,(游戏规则同上面钓红鱼的规则)。
T:刚刚我们钓了红色小鱼,现在请你们把小鱼放在桌面上。但是我们的篮子里还有蓝色的小鱼,我们再一起钓蓝色的小鱼吧!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钓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我们快速的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T:我们再一起来数数老师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钓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 怎样把你的蓝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T:你钓了5条小鱼,去掉2条就变成3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老师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T: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钓的红鱼和蓝鱼数量一样吗?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T: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把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幼儿上台操作,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来给我们看看你用的什么办法。请你说一说。
5.出示图片,教师总结“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们钓完了小鱼,请把你钓的小鱼送回篮子里。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 . 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注意事项。
T:包装上的数字要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食品加工厂呢,试试我们刚学到的办法把!
3.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
4 . 组织幼儿集体纠错。
T: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哪个小鱼和包装数量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活动延伸:
我们把“小鱼”放回篮子里,老师带它们回教室,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钓鱼。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 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 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2.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
3、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活动过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
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
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
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
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www.qinzibuy.com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
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7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教具:1——7的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游戏音乐。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7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贴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篮子8个。
活动流程:
一、出示钓鱼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T: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有没有钓过鱼?
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钓鱼吧!
二、游戏一:钓小鱼(红色),会准确说出小鱼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7以内)
1.老师讲解“钓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T:我们的篮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小鱼,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钓红色的小鱼,红色小鱼的头和尾巴连在一起,音乐停止后,我们的小朋友就停止钓鱼。
2.幼儿数数自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请你们数数自己一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钓的小鱼数量。
T:请你来说说你钓了几条鱼。
4.老师举1——7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T:老师这里有1-7张数字卡片,我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5.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都知道自己钓了多少条红色小鱼。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T:老师和你们一起钓了几条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2)比一比
T:请你们比一比自己钓的小鱼数量和老师钓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T: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怎样把你的红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幼儿回答巩固知识。
T:你钓了3条小鱼,添上2条就有5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2.师生钓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钓鱼”,(游戏规则同上面钓红鱼的规则)。
T:刚刚我们钓了红色小鱼,现在请你们把小鱼放在桌面上。但是我们的篮子里还有蓝色的小鱼,我们再一起钓蓝色的小鱼吧!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钓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我们快速的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T:我们再一起来数数老师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钓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 怎样把你的蓝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T:你钓了5条小鱼,去掉2条就变成3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老师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T: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钓的红鱼和蓝鱼数量一样吗?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T: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把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幼儿上台操作,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来给我们看看你用的什么办法。请你说一说。
5.出示图片,教师总结“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们钓完了小鱼,请把你钓的小鱼送回篮子里。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 . 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注意事项。
T:包装上的数字要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食品加工厂呢,试试我们刚学到的办法把!
3.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
4 . 组织幼儿集体纠错。
T: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哪个小鱼和包装数量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活动延伸:
我们把“小鱼”放回篮子里,老师带它们回教室,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钓鱼。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间接穿插编织方法有了一定的巩固,为了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材料的丰富性,这一次增加了难度,只提供纸条,让幼儿编织可爱的小鱼,幼儿要根据鱼的特征,先编出鱼的形状,然后用多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织,最后画上鱼的眼睛,在编织的方法上,虽然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没有了规律性的排列,但是插编的方法还是要运用,这也考验了孩子对插编丰富的掌握,也是孩子再一次的巩固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活动难点:
每种颜色的纸条进行交替间接穿插编织。
活动准备:
固体胶,各种彩色纸条,海洋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徐老师请你们画了各种不同的小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跟你以前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小鱼漂亮,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二、编织小鱼
1.你觉得这条小鱼哪里很漂亮?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编织方法,并找出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先用三张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彩色的纸条进行间接穿插编织,要观察纸条的顺序,第一张纸条是藏起来、钻出来,而第二张纸条刚好是相反的方向。
三、幼儿操作
1.出示海洋背景图:老师这里有一片海洋,现在我们来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等你做好后把小鱼放到海洋里来吧!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作品欣赏
哇,海洋里游来了很多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回忆,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与前几次编织活动相比,这一次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掌握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要先用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制,活动中,孩子们表现还是不错的,掌握地也比较好,但是在讲解活动重点的时候,讲得比较细,时间用得较长,如果能用更精炼地语言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们进入中班,又长大了一岁,并且会很多运动了。但是有的小朋友在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于是我设计了捉小鱼的活动,本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共同玩耍的兴趣,可以培养幼儿身体方面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 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 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鱼的环节当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准确的捉住夹子,更别说不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条鱼都没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时对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的太少了,一直与他们在玩捉鱼游戏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对孩子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与小鱼相吻合的色彩,均匀地涂色。
2、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对色彩喜好的倾向。
3、体验色彩构成的画面感觉。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大胆地给小鱼涂上相应的颜色。
活动难点:
学习在轮廓朝一个方向均匀涂的技能。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水彩笔及小鱼简笔画的画纸 。
2.小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小鱼妈妈来客导入活动 。
1.提问:今天我们教室来谁了?这些小鱼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2.通过《小鱼捉迷藏》游戏,巩固对小鱼颜色的认知
二、幼儿独立涂色,教师巡回指导,并提出要求
颜色要涂在轮廓内,并且顺着同一方向涂色。
活动反思:
小朋友在活动前欣赏过故事《美人鱼》,因此对该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积极、专注地投入涂色活动中。有个别孩子在握笔和涂色方面技能掌握得不太好,且不能大胆表现自己,我也未能及时关注到个别幼儿的表现,不足之处我会改正的。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无论是教具的准备或是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都很充分,以情景的模式组织教学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节活动幼儿的操作性高,在自己的操作中感知添上、去掉。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组织上应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本节教学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
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无论是教具的准备或是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都很充分,以情景的模式组织教学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节活动幼儿的操作性高,在自己的操作中感知添上、去掉。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组织上应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本节教学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台州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王秀飞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 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 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2.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幼教优质课一等奖)
作者 王秀飞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2、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设计思路:
据皮亚杰的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小班幼儿属于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是由直观性向表象性发展,因此在活动中应以操作活动为主。同时,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本次活动幼儿在操作熟悉的生活化材料过程中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或减去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多与少的关系。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大象、木头、香蕉、万通板。
2、学具:插孔串珠、对比卡、泡沫板插花、大象运木头的图片、塑料筐8个(内装塑料穿线动物)、花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题激趣。
1、大象运木头(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
我是大象运输队的队长,我们队里的大象力气大,可能干呢!今天接到通知,要我们去运木头。
(1)出示木头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3堆木头)
(2)我们队里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大象,幼儿边看边点数,并说出总数。(4头大象)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木头少,大象多,少几堆?
(4)有一头大象没有木头运,怎样才能使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添加的方法使得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
(5)师小结。
2、大象运香蕉(感知4和5的数量关系)。
大象运输队又接到通知,要到香蕉园里运香蕉。
(1)出示5筐香蕉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这次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4头大象,幼儿边看边数,并说出总数。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香蕉多,大象少,少几头?
(4)还剩一筐香蕉没能运走,怎样才能使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
(5)小结。
二、以“赠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并会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
(1)大象爱劳动,又很能干,小朋友制作了许多礼品要送给大象,大象不会数数,它想知道两组小朋友制作的礼物哪一组多哪一组少,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数数吗?
(2)教师提供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操作时应将材料摆放两组进行比较,哪一组多哪一组少。幼儿分组操作练习(第一组:对比卡;第二组:图片;第三组:串珠;第四组:插花;第五组:穿线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操作结果。请幼儿交流两组礼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哪一组多哪一组少。
(4)小结。
2、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大象想让两组礼品变得一样多,你们有办法吗?
(2)幼儿操作,想办法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3)分享操作结果。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使两组物品变得一样多。
(4)小结。
活动延伸:
玩“比一比抓多少”游戏。
师提供花片,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先抓一把,摆一摆,数一数;另一个再抓一把,对应摆一摆,数一数;谁多,谁少?想办法使得两组的花片数量一样多。
活动反思:
一、选材来源于生活。
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寻常事和平常物,如运木头和赠送礼物等活动。
二、目标制定合理。
该活动目标制定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从让幼儿感知5以内数的数量关系到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通过添上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四、教学方法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集中活动还是分组操作、游戏,教师通过多通道让幼儿来感知、体验和实践。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情绪愉快,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教师亲和力较强,师幼融为一体,互动积极,体现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五、教具简单、方便、实用。
如,对比卡、图片、串珠、插花、穿线动物等都利用了废旧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笔芯、废旧的塑料花、可乐瓶也被老师们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
1)对,是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
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
3)为什么?(都是7只)
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 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2)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3、2、3。)
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2.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电视,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3个,第三排是草莓,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桃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4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桃子和苹果图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画纸,在我们的画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水彩笔将每组里面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画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老师的点评,我收获很大,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在课上语言的连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我多多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鱼的形象。
2.能运用画的方法进行完善,利用水彩笔添加色彩。
3.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1.彩色正方形纸 2.彩笔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创设情境1.出示范例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教师出示范例小鱼)2. 贴图画图 (教师将折好的范例贴在黑板上)师:"小朋友,看,她是谁?"(小鱼)"对!小鱼。这条小鱼它叫莎莎,生活在无边的大海里。 "(教师将范例贴到黑板上,粉笔画出水草等)3.说感受:莎莎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么大的海洋里,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小鱼生活孤单、寂寞等)4.导入课题师:是呀,莎莎生活在海洋没有小伙伴陪它玩,很孤单,它想叫小朋友们来帮助它。那你想怎样来帮助它?(帮它找朋友等)二、探索实践,鱼儿找伴1. 再示范例 "小朋友刚才想的办法太好了,小鱼听了非常高兴,老师帮它又找来一位朋友(贴在黑板上),小朋友想帮忙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2.师生同折鱼(1)折小鱼用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正方形)(2)师折一步,学生跟着折(3)小鱼折好后还需要做什么?(引导说出怎样装饰小鱼)(4)用水彩笔画出鱼鳞和鱼眼 3.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没有做好的学生。
三、展示作品,组织评价1.帮助学生将折好的小鱼粘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折了这么多的小鱼,老师看了非常的喜欢,莎莎也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小伙伴,你们也喜欢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 哪一条小鱼?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折的平整、添画眼睛的位置,鱼鳞规则程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3.编编小故事4.与小鱼说再见,结束。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在折纸活动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中班的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但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可尝试让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折纸。通过这些活动,教给孩子一些折纸必须的本领,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折纸能力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 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 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四、延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鱼的环节当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准确的捉住夹子,更别说不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条鱼都没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时对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的太少了,一直与他们在玩捉鱼游戏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对孩子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间接穿插编织方法有了一定的巩固,为了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材料的丰富性,这一次增加了难度,只提供纸条,让幼儿编织可爱的小鱼,幼儿要根据鱼的特征,先编出鱼的形状,然后用多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织,最后画上鱼的眼睛,在编织的方法上,虽然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没有了规律性的排列,但是插编的方法还是要运用,这也考验了孩子对插编丰富的掌握,也是孩子再一次的巩固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活动难点:
每种颜色的纸条进行交替间接穿插编织。
活动准备:
固体胶,各种彩色纸条,海洋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徐老师请你们画了各种不同的小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跟你以前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小鱼漂亮,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二、编织小鱼
1.你觉得这条小鱼哪里很漂亮?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编织方法,并找出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先用三张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彩色的纸条进行间接穿插编织,要观察纸条的顺序,第一张纸条是藏起来、钻出来,而第二张纸条刚好是相反的方向。
三、幼儿操作
1.出示海洋背景图:老师这里有一片海洋,现在我们来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等你做好后把小鱼放到海洋里来吧!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作品欣赏
哇,海洋里游来了很多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回忆,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与前几次编织活动相比,这一次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掌握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要先用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制,活动中,孩子们表现还是不错的,掌握地也比较好,但是在讲解活动重点的时候,讲得比较细,时间用得较长,如果能用更精炼地语言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形象,并水添画小鱼的眼睛、嘴、鳍及鳞纹等。
2、学习合理的搭配颜色,并发挥想象力进行丰富的添画。
3、让幼儿感受用不规则线条作画的乐趣,乐于表现美。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轻音乐(小鱼和水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语。
今天,张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画画的游戏,这个游戏有点神奇。如果你想玩好这个游戏,一定要认真看哦!
二、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放音乐)师:我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画了一条奇妙的线,这条线在快乐的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又一个圈,看到仔细了,它是怎么转圈的。它跳啊!转呀!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它的痕迹,一直到满满的、、、、、、三、引导幼儿观察整个画面,提问:
1、刚才看到这条神奇的线在跳舞,你感觉怎么样?
2、看到这一条神奇的线转了一个又一个圈,你觉得它像什么?
3、小结:刚才听了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其实啊!这条不规则的线里面藏了许多的小鱼,它正在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刚才没有找到吧!那现在罗老师告诉你啦,你能把藏在线里面的小鱼找到吗?
四、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找找小鱼会藏在哪里。
师:谁来找找看,找到就要让鱼儿现身,把它画出来。
五、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放音乐)1、你们想自己用白纸、彩色笔、玩小鱼捉迷藏的游戏吗?那记得要把找出来小鱼添画上眼睛、嘴、鳍及鳞纹等。
2、要求幼儿听音乐完成作品,看谁最后找到的小鱼最多,小鱼最特别、画面最丰富。
3、提醒幼儿适当的添画泡泡、水草、石头丰富画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乐趣。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3、乐意参加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歌曲:《小鱼快跑》, 小鱼和渔夫手偶、鱼塘图片【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出示池塘图片)师: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我们把它叫做小鱼塘。
师:今天在鱼塘里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我们看看怎么了。
教师把渔夫抓鱼,小鱼快跑的音乐材料编成富有情景的故事,边讲述边用双手演示二:动声结合,边唱边玩。
(一)、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故事师:我的小鱼游来了,我的渔夫出现了,你们的呢?(和幼儿互动)那我的小鱼和我的渔夫又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我再来听一遍好不好。
音乐起,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教师要表现出渔夫第一次没抓到鱼时的失望表情和第二次抓到鱼时的高兴表情,特别是不同与的语气"唉"、"耶"要表现突出(二)教师随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故事师:我的小鱼都被渔夫抓去晒鱼干了,唉,我发现在其它地方也有五条小鱼,让老师看看这五条小鱼在哪里,而且是尾巴游得特别开心的(引导幼儿用手表演小鱼游),那渔夫在哪里,哦,藏起来了是吧,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师:我有一个问题,这个渔夫抓第一条小鱼的时候抓了几次才把这个小鱼抓到的呀?
师:歌里面是怎么说的,渔夫第一次抓到小鱼没有,是怎么表示的,第二次呢?
师:哦,渔夫每抓一条小鱼都要抓两次,第一次没抓到渔夫叹气"唉"第二次抓到了渔夫很开心"耶"(三)教师用手扮演小鱼,幼儿用手扮演渔夫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故事师:那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渔夫,我的五条小鱼游过来了,你们的渔夫在哪里,藏好了吗?(引导幼儿表现出渔夫两次抓鱼的不同表情和语气)音乐起,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邀请部分幼儿和老师一起用身体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故事师:渔夫唱到什么时候就会抓小鱼呀?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池塘,里面需要5条小鱼来帮我游,我就是那个渔夫,谁愿意来当小鱼游呀?
音乐起,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故事(五)所有幼儿用身体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故事师:除了我这里有个大池塘,你们看看那边还有三个小鱼塘,哦,我需要三个小渔夫,谁愿意来,其他的小朋友就做小鱼可以吗?每个池塘里几条小鱼呀?(5条)那现在你们自己选择你想去的池塘吧!
音乐起,所以幼儿用身体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故事三:结束现在渔夫们带着你抓到的小鱼到厨房去做鱼汤好不好。(音乐起,幼儿离场)附儿歌:
小鱼快跑五条小鱼游在水里渔夫来了快跑快跑 抓 唉 快跑快跑 抓 耶四条小鱼游在水里渔夫来了快跑快跑 抓 唉 快跑快跑 抓 耶三条小鱼游在水里渔夫来了快跑快跑 抓 唉 快跑快跑 抓 耶两条小鱼游在水里渔夫来了快跑快跑 抓 唉 快跑快跑 抓 耶一条小鱼游在水里渔夫来了快跑快跑 抓 唉 快跑快跑 抓 耶没有小鱼了没有小鱼了
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图片,眼罩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中班的小朋友都长的特别漂亮,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长的也这么漂亮吗?今天何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说的就是小时候的故事,看看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太阳公公也有小的时候,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二、阅读理解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和小鱼》,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太阳公公,哦不,那时候它还小不能叫太阳公公,是太阳宝宝,太阳宝宝每天都在天上陪着人们幸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温暖给人们带来光明,有了太阳宝宝的照料,人们能种出很多粮食,吃的饱饱的,日子过的可好了,可是那时候的太阳宝宝太小了,在天上待着待着就没力气了,嗨哟,好累啊,它伸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太阳宝宝从天上掉下来,掉到了河里,这可把人们吓坏了,人们都到处喊着:不好了,不好了,太阳宝宝掉到水里去了,瞧,那个白胡子的老村长说,这下可不好了,太阳掉进水里,我们就快活不了了。
----理解、讨论 为什么太阳宝宝掉进水里,人们就活不了呢?
瞧,没有太阳,每天都下雪,人们把所有的棉衣服都拿出来穿在身上也不管用,还是很冷哟,没有太阳,周围就没有光明,到处一片漆黑,人们要出门,只能借助蜡烛灯笼那一点点光芒,没有太阳,地上什么庄家都种不出,人们眼看就要被饿死了,人们就全体开了个会,要把太阳宝宝从水里救出来,-----看看他们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三个办法里,你看懂了几个呢?这三个办法你觉得哪个会成功?
人们找来了很多的大力士,找个一个最粗的绳子,牢牢的绑在了太阳宝宝的肚子上,能行吗,你瞧,刚升起一点来,绳子一下就断了,太阳宝宝又掉到了河里。
他们又找来了很多粗粗的缆绳,织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网,太阳宝宝整个都在网里,所有的人一起用力气,太阳宝宝就要快被拉出水面的时候,网底下破了一个大洞,太阳宝宝又掉进水里了。
勇敢的水手在船上放了很多炸药,点着了炸药,太阳宝宝被炸药的力量炸到了天空,太阳宝宝说,太吵了我刚睡着,说完就又掉到水里了。三个办法都不管用,大家都吓坏了。
三、小鱼救太阳-------这些办法都不行,这时候有个人要出来救太阳宝宝了,你猜是谁呢?
故事的名字叫《太阳和小鱼》,小鱼在水里救太阳可以吗?
故事讲到这里,也该是小鱼出场的时候了,是一条很小很小的小黑鱼,它说,大家别着急,我有办法帮你们把太阳给放到天上去,可是我也有个困难,太阳掉进水里,周围漆黑一片的,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也不知道太阳宝宝在哪里,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帮我找太阳吗?漆黑一片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嘴巴来帮忙了。
-------实践体验,找小朋友带上眼罩做小鱼,台下小朋友告诉他太阳的方向来找到小鱼的位置。
小鱼跟你们一样,漆黑一片,继续往前游,太阳太阳你在哪里呢?先往后再往下游,小鱼有你们的帮忙终于找到太阳了,这回小鱼要想办法让小鱼回到天上去,小鱼就是找到了太阳宝宝,在它的咯吱窝里轻轻的挠了挠,太阳宝宝高兴的笑了,这回它睡醒了,一下子就升到了天上,一直都没掉下来过,这样过了很久很久, 变成了今天的太阳公公,它要跟你们在一起,跟你们待很长很长的时间。
四、故事结束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找太阳的游戏,我们再来找一次吧,找太阳之前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李爱军 设计意图:根据现在的季节和本班幼儿的认知,设计了去户外寻找春天的实践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尝试,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大胆参与,主动地探索,在不断地尝试、游戏合作中,提高幼儿对自然活动参与的兴趣,从而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提高游戏的乐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全面发展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和合作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笔,图画本, 活动目标 1、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季节,孩子们对花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对美丽的事物人们都很喜欢,对于美丽的花儿孩子们更是情有独钟。《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东西是值得人们去追求去欣赏的。值此机会,结合本园教研课题《废旧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我设计了这一节教学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儿,感受花的美。 2、 激发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花,体验与同伴共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美丽的花园》 《春天》音乐磁带。 2、不同颜
1、中班教案自然界的美妙声音活动目标: 1、倾听自然界的声音,学习大胆联想和描述。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活动准备: 1、在
1、中班教案天生一对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内容体会长颈鹿和鳄鱼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和个人生活经验,用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对爱的理解。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大胆地参与讨
1、中班教案声音 活动目标: 1. 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 4. 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
1、中班教案小动物乘火车活动目标: 1. 能用点数的方排出5以内自然数列,并能正确运用序数词。 2.能够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确定物体排列的顺序。学会说:“XX住在第几层。”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
1、中班教案保护青蛙反思活动目标: 1.知道青蛙会捉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2.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青蛙,萌发热爱青蛙的情感。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
1、中班教案光的折射反思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1、中班教案鱼儿的家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调查结果归纳了解鱼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2、学习“污染”、“清澈见底”等相关词汇。 3、懂得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