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10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未来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当中去,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呢?在多年的实践教育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榜样影响中规范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在整个发展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教育幼儿,在幼儿心目中树立一个正确规范的榜样,让幼儿在一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根本,教师只有把“生命的火花,赤诚的心,真诚的爱”,全部奉献给幼儿,使幼儿感到教师的这种爱,幼儿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榜样作用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其次,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爱好和需要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只有教育了解了幼儿的内心需要,掌握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并给予恰当的榜样影响和规范。如:集体游戏中,可利用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相互交流合作过程中的启发和行为的规范等。再次,教师要善于不断开启幼儿的心灵,真诚的与幼儿对话,将幼儿当作朋友。有人曾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功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力,尤其是自信力。”居里夫人说的自信力就是指自信心。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的锻炼,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在挫折磨练中引导

大多数幼儿由于在家备受长辈们的呵护与关怀,没有经历过挫折或失败,当幼儿有一点点的小失败时,家长或教师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导致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和心理问题。我们认为,给予一些能够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的内容,让幼儿经受一点小挫折,正确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引导幼儿树立自信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比通过鼓励建立的自信心更牢固。对能力弱、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回答简单一点的问题,在得到老师和伙伴的肯定后,使幼儿逐渐认识到“我也行!”,再通过阶梯形的培养后,使幼儿认识到“我也能!”从而达到培养其自信心。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使幼儿对回答出的问题更感兴趣,认为大胆发言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达到进一步发展其自信心。其次,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身体动作的表演比口语表达更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教师通过将故事、歌曲等内容编成一个个小短剧,让幼儿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果然,在演出中她活泼可爱,动作到位,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每一次锻炼会提高一步,自信心也会增强一步。

三、在环境创设中熏陶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周围各种人际关系所构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幼儿的性格、意志和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在新《纲要》中指出:“儿童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只有在自由活动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的体验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的获得发展。”因此,我们更加注重了幼儿的素质培养,抓住关键期,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及周边自然、社区等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室内,设置了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开放式玩具柜和多种活动区域。在墙面上,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设置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主题墙,问题墙、安全墙和幼儿作品展示墙等环境,让幼儿在美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环境也能成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渠道。另外,我们在课程中还设置了让幼儿管理的自然角,让每位幼儿在小种植中,让孩子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眼,自由的观察与探索,增强有关小种植方面的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使孩子们产生了保护小树、保护幼芽的意念,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使幼儿沉浸于快乐和幸福中,这种良好的、轻松的、和谐的心境给幼儿的生活、学习、探索、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在家园配合中巩固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园配合教育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园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活动情况,家长也可随时知道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这样做到双方心中有数,便于共同培养,树立幼儿自信心。为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学习,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文章,利用家园联系栏、召开家长会、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点等方式,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的好书和资料,使家长不断提升教育的方法,对一些现象的出现会进行深层的分析、思考和矫正。充分利用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密切的合力,架起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使教育产生最大效率。因此,提高家长的自我素修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须的。作为父母,在让幼儿被“爱”的同时,也要让他学会“爱”,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研究和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
相关阅读
推荐
  • 给孩子“巧”订规则

    给孩子巧订规则柳州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雷琪琨 其实,在一开始,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老师为他制订适当的规则。然而,规则需巧订。一、 行为交通灯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来区分他们可行与不可行的行为。了解这个界限后,孩子会感到更安全更塌实。建议家长、老师将孩子的品行模拟地分成红、绿、黄三个区域:红灯区,定为根本不能容忍,必须坚决制止区域;绿灯区,认可和赞同的区域;黄灯区,不容易被人接受的区域。实际上,给孩子制订一些规则,不仅能减少一些危险情况的出现,而且无形中,孩子会感

  • 专家指导:如何化解宝宝心理创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 幼儿 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专家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儿童心理:令人困惑的初

  •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有孤独倾向的孩子不利于他的成长,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走极端。 有些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时非常活跃,可是一到幼儿园就显得非常被动,好像反应很迟钝,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样的儿童被国际儿童心理组织称为孤独儿童,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受。 因此造成儿童孤独倾向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与祖父辈一起生活;还有的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于老师认为,有孤独倾向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很可能因为不会与人相处而变得离群索居,同时

  • 中心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儿进行保护自己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

  • 用心做保健,幼儿乐成长

    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首要职务是做好教学工作,但是要争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必须具备幼儿保健能力,对幼儿的身心进行辅导以及保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学的快乐玩的快乐! 保健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保护幼儿的人生安全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得到健康。用心的心字意义深刻,需要老师从心发现,用心关爱,把每个孩子装在心里,就像是你的孩子一样,能够积极的观察发现他们细微的变化,能够及时的去解决他们的需要。短短的一个字就包含了种种深刻的含义,让作为老师的我们学到很多有意义

  • 如何看待幼儿的自信心

    临泽县板桥镇红沟小学:陈霞 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但事实上,4+2+1的家庭模式,使大多数幼儿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再加上家长对幼儿的包办代替、过度期望造成了幼儿缺乏自信心。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3、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

  • 使孩子茁壮成长的三根支柱

    在抚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自然是孩子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灵健康);其次是智力的培养;再次是使孩子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和道德素养。 之所以把培养智力放在第二位,是因为在婴儿诞生的同时,智力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了,它要比社会性和道德发展得早一些。在这三者中,无论缺少哪一样,都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父母打算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目标,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为了培养将要肩负起21世纪重任的孩子,父母们应该怀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尽管不同的父母对孩子有不同的期望,但是,在众多的期望之中

  • 面对黏人宝宝的九大规则

    妈妈,别走 当妈妈正忙乱着要赶去上班或者出门时,原本安静听话的宝宝会突然勾着妈妈的脖子,紧紧搂住妈妈,哭泣着不让妈妈离开,任何其他家人都替代不了。这样的一幕也许很多妈妈都遇到过,可能妈妈会觉得很奇怪,原本可以独自玩耍的宝宝为什么会突然变得黏人起来呢? 宝宝为什么黏人 宝宝初生的几个月,他对于任何人向他伸展开的手臂都表示欢快,并不在意亲爱的妈妈是否一直在自己身边。宝宝渐渐地长大,当他大约8个月的时候,开始明白,妈妈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可以离开自己、四处活动的独立个体。同时,他变得害怕陌生人。伦敦Sou

  • 挑战难对付的四类个性宝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 女儿刚出生时,我一直想像着将来会有一天,我们母女俩亲密无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可她长大后却不怎么爱与我说话。 我的孩子太固执,他总是坚决地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和他妈妈总是要和他争执一番…… 这样的父母感到非常失望。他们发现自己很难接受孩子的一些个性。有些父母们开始自责:“我到底怎么了?”也有些父母会质疑:“我的孩子出什么问题了?” 天下所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