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评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评析

更新时间:2020-08-27 17:26:54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评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从哪些方面能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呢?再次通读全文,思考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觉得从作者描写的景和物写出了它的美丽与富饶。如美丽的海水,珊瑚,各种各样的鱼,贝壳,鸟。我读出了它的美丽与富饶。

生:还有海龟。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作者笔下的景物就体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师:请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 动手画一画。 待会告诉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自由读,画一画。

师:可以在读和思考后,与组内说一说。

生:认真读书、圈画、思考。

师:谁来汇报。

生:老师,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原因有很多: 第一、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各种各样的鱼,我在脑海中都能想象出来,非常好玩,我都想抓来养在我家里了;第二、作者描写的鱼的样子很有特色,颜色和形态都很特别。

师:很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理由。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

Ppt出示: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 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 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谁来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生:读

师:谁来说这位同学读的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饱含感情。

生:我觉的他把重点强调出来了,有的,有的,他让我注意到了文章的修辞手法。

师:是怎样的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很好,同学读的与评价的都非常到位。喜欢的就读出喜欢的感情,憎恶的就读出憎恶的感情,生气就读出生气的语气等,把握住了文中情感,你的书就能读好了,也能理解文章了。下面来看看视频材料,欣赏一下吧。

生:欣赏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鱼。

生:有的穿着黄马褂,游来游去,好像巡逻的交警;有的穿着轻纱,好像水中的舞蹈家;有的肚子大大的,好像要生了,真是奇形怪状,让人眼都花了。

生:西沙群岛的鱼太多了,有的群体行动,有的单独行动,有的趴在别人的身上旅行,真是有趣!

……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 5 自然段。” (读第 5 自然段 ) “我觉得这个 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可我想不通:为什么渔业工 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呢,啥意思呢?

师:“我们来看一看,读一读原文 ?

生:读、体会。

师:谁来说一下?。

生:我想,他们只是随手把他们翻过来,逗逗海龟吧。这些海龟正在产卵,他们应该不会伤害他们。

生:我喜欢第 6 自然段 (读)。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 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生:我觉得这些鸟儿一定可爱, 我喜欢它们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的样子。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 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请看图片,感受一下什么是“鸟的天下”。

……

评析: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节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独自感受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读自悟,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交流。这样在朗读、感悟思考、交流、再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就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在朗读与表达中,老师没有束缚学生的兴趣,喜欢哪段读哪段,有的老师认为,这种教学设计,表面上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是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仔细欣赏、品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更能激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学生有种自由遨游知识海洋的喜悦感,这种自主阅读,自主选择,并不是说就脱离了老师的引导,而是带着任务去阅读,思考、感受。没有明确阅读任务的阅读,当然会流于形式,流于花哨,课堂纪律也不好控制。而该老师既有明确的阅读要求,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也能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读出自己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悟情感,悟写法。

对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老师也引导得很好,有了对文本的理解,就有了模仿的基石,视频的放映可谓一石二鸟,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欣赏了美丽的海洋风光,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互相评价,教会学生,学有所思,听有所感。处处是语文要素的训练。

总之,语文要素的有效实施,人文性的体现,加强语言运用的实践。都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我们不可能在一堂课中,什么都要抓,都要弄,但总得紧紧抓住课堂目标,扎实进行语文教学,基于这一点,这堂课是做到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三年级下册《检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俱乐部、鸦雀无声等新词。2、学习课文一至九自然段,体会儿童队员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教学过程: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出示插图,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尤其是儿童队员,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他们为这次检阅曾经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群儿童队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段,同时大声地读一读词语。 2、出示词语: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

  •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分析及反思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粗心依旧在 (1)学生书写不规范,如勇、胸、微、失等字;(2)同音字、形近字不能仔细辨析,如敬礼写成敬理、艳丽写成艳力、腿和随的组词等;(3)写句、回答问题时漏写标点符号;(4)填空时只关注词语,忘写的、地,造成句子意思不连贯。 2.学而不扎实 (1)四个近义词练习都曾经在作业上做过,但学生似乎已经想不起来了,特别是大概一词,有个别孩子是空在那的,说明对于知识点的落实和积累还很缺乏;(2)对课文的学习往往是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表达诗人非常思念家乡、

  • 复习《中华古诗词诵读》——记开学第一课

    教学内容:1、复习二下语文课本中的四首古诗:《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2、复习《中华古诗词诵读》中二下必背的十首古诗,《清明》、《凉州词》、《赠汪伦》、《咏柳》、《大林寺桃花》、《题都城南庄》、《渭城曲》、《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白梅》。 3、上学期末老师提供的有关春天的古诗若干首。(具体见班级博客) //xyxx.zjhyedu.cn/xsblog/group.asp?cmd=showgid=15pid=5945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能初步感

  • 小学语文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听后感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中的一些声响,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王老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的意境。 一、展开想像,让诗歌丰厚起来 由于诗歌的语言很精炼,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去描绘诗中的意境,王老师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比如在理解黄叶告别大树的时候,王老师这样问学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黄叶轻轻地、慢慢地从枝头飘落,就像跳舞一样。学生的回答既形象,又充满了动感。特别是在

  • 作家群模式的带片教学——第二单元反思

    有些课文的内容不是引起我注意的地方,而是作家。如《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我曾经教过她的文章《窃读记》,我清楚地记得文中的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因此,林海音这个名字我记忆犹新。今天又读到她的文章,不仅感到似曾相识,更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想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了解她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她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堂教学下来,学生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容易体会,毕竟这篇课文是节选的,所以,课外推荐这本书,体会林海音整个童年经历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体会作

  • 架起课内与课外的桥梁,让快乐体验无限延续——《练习7》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下《练习7》处处留心中安排了读谜语,猜花名这样一个练习。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读读(谜语诗)、猜猜(花名)、议议(依据)。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件事、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并实践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为了保持这份难得一见的热情,我以学生刚刚学过的《槐乡五月》中的内容即兴创作了一首引路诗:五月开放白如玉,香气扑鼻惹人爱。抱在一起像圆球,垂下来似小辫儿。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发动学生动手创编谜语诗,训练学生抓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保护环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主题精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有对动物进行工笔细描的《翠鸟》,有反映人类细心呵护环境的正面事例《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亦有催人深省的反面事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其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整个单元目标的落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采用粗线条的、勾勒式的描述方法,完整呈现了一个美丽小村庄从有到无的过程。语言准确、凝练、沉静。学生要解读这样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感悟。 【设

  • 鹿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3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空谷人语、斜晖返照的优美画面。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简介诗人。 1.(板书鹿柴)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谁能读准诗题? 鹿是边音,你看它的字形就像一只鹿的样子(长长的鹿角、大大的眼睛、突出的四蹄)。柴在这里念zhi,以木栅为栏(出示栅栏图),就叫柴zhi。所以鹿柴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指鹿居住的地方。 2.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是山水田园诗人,晚年在陕西省蓝田辋川定居, 过着幸福的田园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石头书》教学设计

    【目标设定】[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课文情趣盎然,寓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