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更新时间:2018-12-12 10:18:13

《《分数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棋盘小学    马方,2018年12月7日,在城西小学参加了新沂市乡村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站第7次活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庄子汉、娄嫚、李先尚、庄雪娇、王倩五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在听课时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五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习。

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在本单元内容学习以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已有知识经验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五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娄嫚老师以问题“怎样分公平?”王倩老师以“怎样分得同样多?”李先尚从量变的角度,先分得两个月饼,再分一个,再分半个这样分得数量不同,让学生在表达平均分的结果时,产生相应的认知冲突,吸引他们自觉进行数概念的扩展,进而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庄子汉老师创设具体情境,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的问题并及时组织讨论,又以课件动画演示,感受,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数表象。庄雪娇在引入把蛋糕平均分后,又让学生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及时巩固平均分,感受的分数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五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蛋糕”、“月饼”、“西瓜”、“国旗”“巧克力”等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运用的分数含义。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五位老师通过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评价,尊重了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其中庄子汉老师能够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让学生折一折,直接用斜线表示出、这样做既节约了时间,又为后面比较它们的大小做好了准备。庄雪娇老师同时在一个圆形纸片的正反两面,表示出、有利于后面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对分数的读、写认识时,如果在写时让学生直接写在练习纸上,对于目标完成会更好。

每位上课的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庄子汉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课件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突破了重难点。后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由容易到有难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战自己的欲望。注重情感教育,在课的最后表达出爱爸爸、妈妈。

娄嫚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好,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如果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李先尚老师的大胆与众不同的设计,借助手中的圆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半个”理解分数的意义。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出不同的分数表示。

庄雪娇老师的课堂,给与学生充分表现展示机会,及时评价学生,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信任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温暖,而且会让学生克服害怕答错的心态。

王倩老师课堂组织能力强,对于学生的把控能力值得我学习,能够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学经验丰富,王老师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时,关注学生,多让学生说,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从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得到强化。

本次的活动,为我的教学指引了方向,特别是认识课,应该怎样教学。既要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要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学生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课教学设计结构要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相关阅读
推荐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我是细心小博士,我能填得快又准!(1~5题每空1分,共25分) 1、零点三四 写作-----------:2.06 读作: 。 2、我自己写一个小数还能读出来。 读作: 3、写出三个接近1的小数: , , 。 4、我的数学课本定价为 元。 6、我能把小数挑出来写在方框里。(4分)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2.35元=( 2 )元+( 3 )角+( )分 9.6元=( )元+( )角 0.27元=( )角+( )分 4.08=( )元+( )分 8、在括号里填

  •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设计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后练习设计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给我们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在学生测量和计算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正方形。 师:能算周长吗? 生:不能。 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 学生计算周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是4厘米的? 学生:数格子知道的,一个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出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 师: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计算周长? 生1:5+2=7(cm)

  • 重点题需要小题大做(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

    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属于单元复习中的一道小题目,很不显眼,但有经验的老师知道,这是一个重要考点?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属于逢考必争的题。为什么成为重要考点?因为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谁能舍下最数学的内容呢?看似其貌不扬的一道题因规律而需要小题大做一翻。 发现规律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题结果是相等的。 师:猜猜可能的原因? 生:22=4 、32=6 、24=8 一般老师会在这个环节解释规律,而我在

  • 巧设呈现点,构建简约开放的课堂——《角的初步认识》说课反思

    2015年,3月18日,是我第二次参加太仓市级的说课,前一次,还是6年前的五年以内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那时候自己还比较青涩,死记硬背,但又不能完全脱稿,说的时候牙齿打架,声音发颤。今次,课件、稿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尝试了说课,不是背说课。但在随机应变的方面有待加强,说课过程中不应该太拘泥于自己的说课稿,临场发挥显得不够自如。 6年以前,同事们说了什么内容也已经模糊。6年后,我学到了很多。沈云英老师用扇形统计图分析学生学情,黄晓蓉老师语音功底深厚,戴菊老师说课气场强大说课中翻转课堂微课未来教室如雷贯耳,

  •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一起到兔子庄园玩一玩。去之前老师先要考考你,这是一个出示3个,下一个呢?下一个(请一个学生)? 问:你是怎么想到的?(请另一个学生)你想到了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那么我们可以说正方形和圆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下面欣赏一下老师收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 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出示:PPT(手链图 衣服图 红白蜡烛图) 师:欣赏了这么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李允允 】 一、案例背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知道把长方形某个面的形状

  •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八一中心小学 王秀花,2015年5月18-20日,八一中心校开展的教学能手同课异构评比活动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P71-72《小数加减法》及相关练习

  • 三角形内角和课后反思

    今天讲的是《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中有些打鼓,因为在上学期有一道课后题已经涉及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而且当时我也已经让学生深入的学习并动手操作了验证的方法,那这节课我怎么讲呢?孩子们已经知道内角和是180了,我还要再重复一遍吗? 我开始认真看课本,第一部分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填一填。所以昨天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我让每个孩子准备三个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 教学《画角》有感

    昨天,我们班讲了《画角》。知道画角掌握不好,提前在《量角》这一课里让学生做得尽量扎实一些。可讲完后才发现:即使讲的再全面,孩子们在接受起来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几个问题:1、分不清内外刻度。导致在画角时把钝角和锐角都混淆了。2、画角时记不住标上读数和角的符号。这两点在上课时我强调了很多遍,可遇到现实,就大打折扣,令人伤心。 于是,我利用今天下午周清的时间一边看孩子们做卷子一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