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线段图 教学设计

四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线段图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5-05-27 11:23:21

《四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线段图 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例1、“练一练”,第52页练习八第1-4题。教材简析: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某种具体方法是这个过程的主线。这就是说,形成画图策略,应该了解画图、学会画图、体验画图、自觉运用画图。教材例题教学画图策略,就是体现这样的教学主线,遵循学生形成画图策略的一般规律。例1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初步了解和学习画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宁和小春喜欢收集邮票,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集邮的情况。

出示: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两人的邮票同样多,每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师:你会解答吗?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72&bide;2呢?

(设计意图:简要的练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撑,并能引出例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在一次郊游中,他们互相赠送部分邮票,现在两人的邮票情况怎样呢?请同学读题。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师:这题和刚才比你觉得怎样?(题目复杂了,难了)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

师:当问题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尝试用画图的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改变练习题中的条件所呈现的问题具一定的挑战性,而画线段图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的展示出来,凸显了画图的优点,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这题该怎样画图呢?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教师示范画出表示小宁邮票数的线段图,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线段图画出剩余部分并标出其中的信息)

小宁:

小春:

   教师巡视,并指明学生板书出表示小春邮票数的线段图。

(2)师生交流画出的线段图。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3)请你看着线段图再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两人的邮票数不是同样多,怎么办?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

(除了可以用去掉12枚的办法使两人的邮票同样多,还有什么办法也能使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解题思路二: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

解题思路三:把小春比小宁多的12枚分一半给小宁,这样两人邮票就同样多了。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

比较:刚才几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先把不等的量变成相等的量)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这题有几个已知条件,所以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先独立思考后交流。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小结:“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算出的得数要符合所有的已知条件。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1)看图描述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先独立完成解答,再交流。

(3)比较“练一练”与例1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它们都是已经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的实际问题,解题时都可以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都要想办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成为相等的数量。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2题。

(1)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能使题中的4条花边的长度相等。)

(3)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3.完成敏悟单第2题。

一个双层书架,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两层共有图书240本。

上、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在图中表示出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上、下层一共有图书份数和总数,每一份图书就是240&bide;(3+1)=60(本)。

4.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5.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画图,若有困难,教师提示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用单位长度的线段(如1厘米)表示1本笔记本的单价,分别用同样长的3段表示小建买的笔记本,同样长的5段表示小西买的笔记本,再标注出相应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先交流画图再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小结:(播放ppt形象地展示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曾经用过的画图策略)画图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学习数学应该学会画图策略。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72-12=60(枚)         72+12=84(枚)     检验:42+30=72(枚)

小宁:60&bide;2=30(枚)  小春:84&bide;2=42 (枚)           42-30=12(枚)

小春:30+12=42(枚)  小宁:42-12=30  (枚)

   答:小宁有邮票30枚。

       小春有邮票42枚。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1.在__________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2+1673+1675=167_______ 28225-2225-6225=________225 398+639-394=______________ 2.有5个小朋友,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56,158,160,162,164,问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8+265+202 273-73-27 250134 3200425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 1.口算

  • 北师版春季班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

    春季班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一只蜂鸟约重2.1克,2.1里面有( )个0.1。 2、 一只麻雀约重0.106克, 0.106中的1在( )位上,表示( )个( ),6在( )位上,表示( )个( )。 3、 把3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得到的数是( )。 4、 把7.7913913可以记作( ) ,保留一位小数是( )。 5、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 6、 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 )。 7、

  • 2013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一、轻松填一填。 1、小明今年9岁,m年后小明( )岁。 2、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为a,与a相邻的自然数分别是( )、( ) 3、光每秒传播299792千米,约是( )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把648500000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4、 2.5千克=( )克 0.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千米30米=( )千米 8.04吨=( )吨( )千克 5、把25缩小为原来的( ) 是0.025,把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 6、一个数是有2个十、9个百分之一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听后感

    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律、周长和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的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为以后教学有关方程的知识做必要的准备。 几位老师,都注意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出发,从最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逐步递进,注重让学生自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每位老师的思路不同,教学设计,侧重点也不同。三位老师都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但因为想法

  •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七、八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七、八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30分) 1.直接写出结果。(6分) 524= 32+68= 165= 906= 1320= 8414= 786= 430-170= 3618= 5030= 319= 32020=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8分) 65+58+35 4925 28+(167+72) 4(725) 256-143-37 251542 3.列式计算。(6分) (1)24的8倍再加上8,和是多少? (2)6个15的和,再除以5,商是多少? 二

  • 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教学心得

    前段时间,我执教了《认识三角形》一课,自己也得到了一些收获。三角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从幼儿园起大部分学生基本都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我教的是四年级的学生,首先我要思考这节课学生认识的三角形有哪些新的知识点?新版的教材与旧版比较改动的地方在哪里?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难点在哪里? 经过教材的比较,我发现新版的教材对第一课时已经做了较大的调整:原来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的高调整至第一课时。 分析教材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我觉得操作活动的缩减更加突出了三角形的数学本质,三角形高的前置更突出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找规律》初次使用普小教材感悟

    吴荣翠,《找规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通过三组间隔排列找出规律,并进行验证,从而得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本课教学内容适用于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及特殊教育学校中轻度智障学生。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能够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中轻度智障学生非常有好奇心,很喜欢发现新事物。

  •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反思

    | By: 18刘秀荣 ] 在本课教学前,我进行了一次课堂前测,随机抽取了二(3)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折、剪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活动,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有点差,一个折、剪等腰三角形活动如果能照顾全体同学的话就需要15分钟,况且还有等边三角形折、剪活动。就此,我课前制作了一个关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折、剪的微课,微课中先分别出示图例,让学生试着折一折、剪一剪,然后由教师作示范,如果学生对于图例有疑问的话,可以跟着视频一

  • 四年级听课记录:三角形的特性

    课前交流:听说回答问题最积极,今天愿意把你们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吗 上课 一、认识三角形 1.请听:出示小猴和小兔围篱笆的图形,播放声音我围得最牢固我围得最牢固我围得最牢固 谁在争吵? 谁围的篱笆最牢固?*小猴子,因为用三角形围的。 2.看来三角形有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好吗? 请在稿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三角形 3.出示三种三角形,观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直直的 *都有三个角 *都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