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7-12-08 11:04:10

《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教育从来都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也是一门追求卓越的“遗憾艺术”。所以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在胜任这一职业的基础上,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卓越者呢?
读了这本《静悄悄的革命》书后,为我开启了一盏明灯,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窗,能见到我不曾见到的缤纷世界。我读懂了作为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
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②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④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是啊,教师从事的事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我们缔造幸福的人生旅程。课堂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经营的地方,是教师人生修炼的道场。我们要赢在校园、赢在课堂,更要赢得美好的职业人生。
2017-7陆志英
相关阅读
推荐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记得读完《海伦娜的奇迹》之后,我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读后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感叹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煞费苦心,尤其是阅读之夜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同样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立志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雷夫艾斯奎斯] 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 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有感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整个建议30条分为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部分,学了以后还是颇有收获的,现结合《建议》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建议》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在平时备课时,不能把每一节课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应把它放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段和整册教材中来

  • 《孩子为何失败》读书随感

    《孩子为何失败》中有一段文字:在学校里,学生所受的恐惧相当严重事实上,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声音、动作、举止,我们能明显觉察到大多数孩子都心怀恐惧,而孩子的恐惧会导致失败。 我曾在办公室里见过一位老师辅导孩子,这位老师声色俱厉,然后孩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孩子低着头,身体在微微颤抖,根本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更生气了,声音又提高了几分贝。现在我知道孩子回答不出的原因了:孩子在恐惧的时候,惊惶的时候,思维是停止运转的。 平时在教学中,有时我也会失去耐心,对答不出题的孩子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不问原因的会觉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 提高自身的素质——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特地从书店买回了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有句很好的美言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 魏书生老师便是陆校长经常称赞的一位名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也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做最好的老师》此书全面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使用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发人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