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滴水穿石——《圆的认识教学研究》读后感

滴水穿石——《圆的认识教学研究》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6-09-13 15:33:24

《滴水穿石——《圆的认识教学研究》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段时间,觉得自己在专业发展上停滞不前,找了很多客观原因作借口,仔细想想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所以考虑了一下,参加了朱乐平老师《一课研究》团队的培训,自律不行,就只能靠他律来促使自己进步。这个培训的任务就是分组研究一节课,然后争取把这节课的研究心得写成一本书。为此,朱乐平老师给我们发了他写的《圆的认识教学研究》。我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看看师父是怎么写的,尤其是框架结构。
这是《一课研究丛书: 图形与几何系列》中的一本。师父的写作脉络分为八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位数学知识研究。其中包括圆概念的上位数学知识与解读、圆概念的上位数学知识对教学的启示。
第二部分是课程标准研究:国内课标的教学要求、国内课标研究对教学的启示、国外课标的教学要求、国外课标研究对教学的启示。其中陈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日本、韩国、美国共7个国家课标对圆的教学要求。
第三部分是教材比较研究,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是人教社三种不同时期教材的比较、刘静和、张天孝主编的三种不同时期教材的比较、香港地区两种不同时期教材的比较。横向比较包括教材版本、教学年级与结构分析;教材引入、画圆与概念得出;特征探索、概念得出与知识拓展。
第四部分是数学思维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研究。
第五部分是教学前学生起点研究。
第六部分是教学设计研究,包括教学设计综述,内含教学目标综述和教学过程综述;同课异构研究、说课研究、练习课研究。
第七部分是课堂观察与评价研究。
第八部分是教学后学生情况研究。
整个写作框架我可以概括为上位知识——课标——教材比较——思维理论——前测学生起点——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评价——后测学生情况这样八个部分。对一节课的研究,写出29.8万字的一本著作,如果你要执教《圆的认识》这样一节课,不必再翻其它资料,所有的材料里面都有,看这一本书足已。就好比你要了解中国历史,只要读《上下五千年》就八九不离十了。所以说,这是小学数学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在千秋的一件事。这样的过程对于一名小学老师而言,钻研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正因为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历练,朱乐平老师练就了深厚的底蕴,他做讲座能够不看稿子,侃侃而言,字字珠玑。
看完了这本书,我确定了我们组的写作提纲:数学知识、课标、教材比较、理论指导、学情研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校本教研。我打算从这九个维度来展开研究,积少成多。针对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制定计划表,每天完成一小步。“写作是一场旅行,每一个写手都是行在路上的孤独旅人。”我想寻找路上的小伙伴,因为“一个人能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作业我优秀”――形成性评价的一点做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觉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管是作业还是测试成绩,两极分化较明显。这固然与学生大脑反应的快慢,接受能力的高低有关,但是我觉得与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有着更大的关系。有的学生平时作业拖拉,细心、认真不够,上课不专心听讲等,是导致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我尝试开展了以数学作业我优秀数学作业我优秀了为主题的比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局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班级分四个小组,指定一个学习主动,习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当负责人,

  • 把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的一组崭新而富有个性特色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展现了新的理念,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

  • 在“认识钟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只需要会认整时和半时。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来认识钟表呢?反复研究教材后,我在教学时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如何区分整时和半时呢?我让学生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表示是整时,如果分针指着6表示是半时。现在学生在认识钟表时,都知道先看分针来确定是整时还是半时。

  • 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我们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利用上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解,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尽量发挥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

  •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有感于数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发明的符号体系 6月22日,有幸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数学报告,感想很多。但最让我恍然大悟的是一个案例带来的。 张教授说:出示5个苹果,问孩子一共有几个?孩子会说三个。于是,让孩子用手指点数:1、2、3、4、5。然后你再问他一共几个?孩子会说:三个。 当时,我们下面听报告的都笑了,在小班,甚至在中班的部分孩子那里,我们确实遭遇过这样的例子,而且并不少。那么,孩子怎么会错得如此不可思议?明明清楚的点数了1、2、3、4、5,为什么数完之后却还是说3个呢? 以前,我总觉得太离谱

  •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由于学生已有了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故今天上乘法竖式计算,感觉非常轻松。 教学伊始,先从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12+29= 3519=,学生错误较多,有的忘记进位,有的忘了退位,并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为学习乘法竖式做好铺垫。 教学乘法竖式时,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出示情境图,围绕学习菜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我没有把乘法竖式的格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学生错误的做法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指出来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发现许多孩子

  • “说数学”练习让学生学会表达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小学生受知识面的限制,语言系统比较贫乏,逻辑思维能力差,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数学问题和方法是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困难更大。因此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比如学会描述: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等;学会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即使也,虽

  • 观看《圆的认识》反思:探究性课堂的精彩

    暑假在网上观看了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让我感受到了真实而富有探究性课堂的魅力。张老师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的积极性和孩子们脸上激动的神情,与自己课堂上学生的默不作声、无精打采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教学的过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两个片段案例得到一些启发。 片段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 利用课

  • 在平淡的课堂中感受瞬间的精彩

    今天,我在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让我也感受了瞬间的精彩。可以说,五年级的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并不难,可要把这种计算课上的精彩却是有难度的。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可能让自己上的满意的课还真的很少,感觉自己的课上的很平、有时有点闷,原因是学生都以为这个内容自己预习就能看懂,所以,没有必要化大力气、化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很少能让我进入状态上一堂出乎我预料的课。 上星期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明白了一堂好课要上的大气、灵气,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