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管理 > 幼儿园教育管理经验
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思考

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4-07-21 17:38:59

《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育管理经验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教育真的存在人文缺失吗? 
[摘要]:通过对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理解,对现代科学技术状态下幼儿教育的浏览,不难发现在物质生活丰足的条件下,我们的儿童教育呈现出精神上的落差 。其实,要解决那些问题的关键,必须是要承认人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能力。教育则应该是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叩访人的灵魂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的充盈着人文情思的温暖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告白;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儿童”,归还儿童的本真。

[关键字]:幼儿 精神教育 人文教育

一:对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理解 从中文来看,人文可拆分为“人”与“文”两个部分,“人”指的是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文”指达到这种理想人性的方式,即文而化之的培养方案。[1] 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它首先是寻求人性。丧失了人性,就丧失了人文,也就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从教育上看,人文主义所坚持的一贯原则是追求人的更全面的发展,能在通过人文学科的传授,使人的发展达到更高的科学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人性的拓展,并能够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精神力量。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即求善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2] 精神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英文为spiritual education或education for spirituality。概括地说,是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即使是在西方人的眼中,就学校教育中的人的精神发展问题,也是全面教育目的观察视野中的一个问题,“若无这一点,教育将很难取得成功”。[3] 其具体可指向人的心理健康、人的道德水准的提升、其宗旨在确定并坚守人的精神信念。人的精神是存在于人的身体结构中,并表现在人的活动之中,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精神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养成自己的精神生活,也使他们成为别人精神生活发展的教育者"。[4] 概念的阐述只是为理解人文和精神教育提供了一个"语境"。如果用探究的目光对现代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一番浏览,不难看出,技术对人精神空间的挤占,物质生活的丰足对人的诱惑,导致了人在精神上的危机甚至沦落,使现代无暇去审问人的本质和归宿。

二:现代科学技术状态下的幼儿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 在科学已经在一切精神文化领域取得完全胜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已经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从其本阵状态中沦落为"科学"了。面对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的发展空间的挤占,每一个关心教育关心自己发展命运的人都在思考:物质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全部是生活的安逸和舒适吗?其实不然,在振耳发聩的现代化的鼓噪声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娱乐与休闲到消费与时尚等都莫不以成人式的"快餐式"精神为主导,并成为排斥儿童文化,挤占童年精神生存空间的强势文化。"科学把天地万物视为对人来说的可用之物,而忽略了它们本身也是历史的造物。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经很少有人会仰望星空歌颂自然了,这不仅是诗意的消解,而且意味着人的精神匮乏"。[5] 另外,现代的钢筋混泥土建筑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使得儿童回归自然乡土,体验民俗人情的渴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侈。还有,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手段的便捷,也在淡化着传统民族节日的氛围和亲情沟通的淳朴与自然,对今天衣食丰足的幼儿而言,他们还能找到那种父辈们因一根棒棒糖就能获得极大满足的情怀吗?”易拉罐”式的一次性消费不仅养成了幼儿即用即扔的消费习惯,更造成了不愿意付出艰苦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致使人类艰苦的探索过程和孜孜不倦奋力以求的精神品质被简单、实用、侥幸等心理倾向所代替。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是以毁坏人的需要为代价,确切的说,是一种精神退化和堕落。无疑,越是技术理性化的精神文化,也就越是都市化的快节奏的,也就越使得儿童独特的精神以及文化沦落为现实文化和成人精神世界的附庸。难道,儿童独特的精神文化就真的让它那样依偎在成人精神文化之中,成为"小鸟伊人"吗?对于物质文明的繁荣而言,精神上的巨大落差毕竟不是一件幸事。有一种说法:处于工业文明阶段的学校教育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它带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于是,人们对教育改革所寄予的种种美好愿望,不过是一相情愿无济于事。[6]这样,无疑是承认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毁灭性摧残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体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所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事实:市场运作下的幼儿园追求的"实利状态",办园贵族化,精品化而且往往大众化。陈鹤琴先生当年所驳斥的幼儿园的富贵病,在今天已经为扩大生源不顾幼教特点,人为超标班额,各幼儿园对所谓”特色”的追求,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接见,繁华于表层而未能深入实质过程的冠冕堂皇的种种……最终,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在带着职业的倦怠和疲惫,根本就很难有精力和心思考虑到孩子在教育中的情绪和感受,所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仅仅成为宣传的口号。无疑,教育沦为一种追逐功利主义的招牌或工具,教育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职责在现代社会有丧失殆尽的可能。其次,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来自家长的要求,或是幼儿园的原因,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日益严重,往往加大延长幼儿计算或科学之类的教学强度和时间,而轻易并排挤人文知识或经验的学习和积累。 一位三岁的幼儿,在听完奶奶娓娓道来的一个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之后,竟用她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天文学知识来对故事中的“科学谬误”,进行纠正。有谁会说孩子如此“睿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欣慰而不是一种悲哀?尤其是在受传统班级管理习惯力量的驱使,教师统一指导下的集体教学活动相对比较多,过多的强调纪律或规则,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自由交往、自由游戏的情感体验、也降低了幼儿积累人文经验涵养人文精神的可能。教育遭到的困境在一个物质世界趋于大同的背景下具有普遍性。二十一世纪,在西方有识之士描述的文化地图中,引人注目的将是新的世界观和人的完整发展、完整生活。他们还认为教育只有更多地关注人的本身,人才能持久体现其价值。另外,日本企业界巨头稻盛和夫与当代思想家梅原.猛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一致认为,当代日本人缺乏三种教育---创造教育、环境教育、心灵教育。他们尤其对心灵教育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甚至呼吁:”要让具有哲学思想的人来开办新的学校”。看来,现代教育是用科学的认知逻辑来理解人类社会乃至重设世界整体的意义,才导致了教育精神领域的规范危机……

三: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展望 教育是与人联系最密切的社会现象之一。因而,旨在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就更需要一种更关心人的哲学。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7]哲学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怀直接导致教育引导人的精神性发展。奈勒(Kneller,G.F.)指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哲学的根据,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8] 倡导精神教育,期盼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是面对今天的社会和人生困境所选择的某种归真之路。而“教育只能从认识真理开始”。早在100年前,瑞典著名女教育家爱伦.凯发表了《儿童的世纪》一书。她本意是希望在20世纪的教育中,弘扬一种以幼儿的幸福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使命是多么崇高的啊!它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进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这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10] 试想, 一种教育若不能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世界获得相应的进步与拓展,又怎么能说是成功的教育。 同样,一种漠视儿童精神发展的教育怎么能够培养精神。在新世纪里,教育者应该着眼于解放儿童的教育价值观。所谓解放儿童,实质上是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将儿童当成一个理性的动物,当成一个“人”看,让他拥有着与成人一样的人格和权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将他看作人的预备;在儿童成长阶段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让他们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的伸展,还幸福于儿童。[9] 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看,解放儿童的基本内涵,就是真正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选择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并根据这种教育哲学意义上的儿童观,把儿童真正培养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放儿童,首先是解放教育者自身的精神和观念,然后才会有生机勃勃的教育形式。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要是总漠视精神,结果只能是精神的荒芜,否认精神的结果只能是精神的倒错。[14] 面对20世纪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统辖,在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应该更多地坚持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用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平衡和消解由于物质主义肆虐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度去改变人的生存境遇的困惑和窘迫,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反映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按照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按照新纲要的实施精神及有关要求,幼儿人文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时间长度都远远超出自然科学学科之上。可见,相关政策及规定是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学科的内容是学前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人文课程的目标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想他们传递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于
自己对于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公民”[11] 于小茅教授说过: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叩访人的灵魂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的充盈着人文情思的温暖的教育。[12]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要体现这样一种思想的教育。实际上,本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就是呼唤一种人性化的一种生命化的温暖的人的教育。既然当代社会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社会发展观日益成为人们所认同的基本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观具有平衡人类生活,推进社会健全发展的功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一价值观念导向下,将“价值中的教育”与 “教育中的价值”统一起来,去改造和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呢?我们相信,作为价值真理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尤其是精神教育价值取向将在新世纪的跨越中,被愈来愈多的人们认同和接受。并在消解唯科学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使中国当代教育呈现一种更加成熟的学术性和实践理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文主义理想的持久魅力,是植根于对教育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教育特别是以追求人本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的支撑,西方人精心构筑的人文主义大厦,很可能塌陷。从另一方面讲,人们也要特别注意从人的精神角度探索现代教育问题,以解决现代化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儿童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句话是谁都承认的:因为儿童虽然不必定说是社会的主人翁,可是儿童确是社会文化的承继者与创造者,将来这会文化的进步与否,全看现代的儿童教得如何而定。所以谈教育的人,都说要注意基本的教育----儿童教育”。
相关阅读
推荐
  • 实验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

    实验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 一、晨间与离园 1、教师能热情地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并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情况。 2、让幼儿喜欢我们的幼儿园,能高高兴兴来园,能愉快地和家人道别。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你早、你好、再见、谢谢等,遇到熟悉的人会问好。 3、入园时主动向周围的人问好,愉快接受晨检,按号数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4、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值日生主动帮助排好桌椅、摆放玩具,整理活动室。 5、离园时,带好自己的物品,自觉整理好自己的仪表,不独自离园,不跟陌生人走,主动跟周围的人道别。

  • 中班教育常规管理

    一、集体教育活动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上课: 1. 能注意力集中(能稳定10~15分钟)。有兴趣地参加集体学习活动,愿意学本领,能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2. 在活动中手脑并用,能独立、认真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培养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道要说话先举手的道理,得到老允许后再发言。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问题,大方自然、吐字清楚,声音响亮适宜。能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讲话。 4. 能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插嘴。 5. 愿意协助老师准备学习用具、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和爱护各种学习用

  • 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思考

    幼儿教育真的存在人文缺失吗? [摘要]:通过对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理解,对现代科学技术状态下 幼儿 教育的浏览,不难发现在物质生活丰足的条件下,我们的儿童教育呈现出精神上的落差 。其实,要解决那些问题的关键,必须是要承认人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能力。教育则应该是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叩访人的灵魂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的充盈着人文情思的温暖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告白;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儿童,归还儿童的本真。 [关键字]:幼儿 精神教育 人文教育 一:对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理解 从中文来看,人文可拆分

  • 大班生活常规的管理

    良好的生活常规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和排便等习惯;知道保护眼、耳、口、鼻等器官及保持身体清洁和仪表整洁等卫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说话文明、友好地与人交往,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等。 大班一日各项生活常规的具体要求: (一)晨间入园 1. 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 2. 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内外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3. 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4. 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二)进餐常规 1. 正确使用筷子吃饭,左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碗,培养独

  • 幼儿园常规培养简介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的内容及意义。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

  • 小班幼儿行为规范

    小 班 幼 儿 行 为 规 范 魏塘镇实验幼儿园小班教研组 1、 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并初步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 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 3、 在日常生活中,能根据成人的提醒注意安全。 4、 有初步的进餐、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 5、 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了解一日生活的基本规则,并学习遵守。 6、 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 7、 学说普通话,会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 8、 能安静地倾听成人和同伴讲话,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 9、 不纠缠成人,能独立游戏,不爱哭,不爱发脾

  • 2—3岁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这个时期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老师和家长应和孩子进行有指导性的、富有感情的、健康的对话,使他们理解语言,学会表达,增进知识,发展智力。 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较以前有所减慢,此时身高94cm左右,体重13kg左右,头围48cm左右,胸围50cm左右,20颗乳牙全部出齐。 动作发展 1. 跑得较稳,动作协调,姿势正确。 2. 能从一级台阶上跳下来,会单脚试跳一两步,能跳远,可以单脚跳过小水沟。 3. 会捡起豆放入瓶中,每分钟捡1520颗豆。 4. 会叠8块积木,会用积木大高塔。 语言发展 1. 能说出图画的

  • 紧扣质量核心,关注均衡发展(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1年7月12日 支教培训第一天 天气:晴 开班仪式:上午8:30分,我们一同参加了庆阳市2011年苗圃幼教培训开班仪式,地点是在教育局对面的一所中学内,离我们培训现场很近。 庆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杨彦林主持开班仪式,团市委云晓野副书记宣读了培训通知及负责人名单,苗圃行动驻云南办事处总干事蔡向晶女士、苏州本次支教团队的总领队张春霞老师分别就支教情况做了介绍,最后是庆阳市团市委书记毛鸿博讲话。庆阳市约200多名公办、民办幼儿园的老师将参加本期培训,基础班的约有120多人。边听领导们讲话,边想着这边的孩子不知

  • 强化教学工作常规管理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1、制定并完善各项制度。本年度,我中心校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各项教学管理指标,结合我中心校的实际,完善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思想明确,内容具体,包括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常规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学生月评制度、月考制度、教师综合考评制度。各项制度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指标,让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有目标、有标准、有要求,还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项制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