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更新时间:2019-12-31 16:03:16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觉得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更像是他们的大家长,孩子们喊着我们“好妈妈”、“好阿婆”。每天和我们的待得时间比家里人陪伴的时间还要长,孩子们更像在幼儿园里过生活。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该如何促进呢?那就要看孩子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发展特征又是哪些,针对孩子们的需求、不足,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发展。

孩子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而健康则是指,不仅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幼儿的心理健康又分为这几个要求:(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规(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5)年龄特征明显(6)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结合保育工作一同开展,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指出:“保教合一的原则,保育和教育必须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和教育是同等重要,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小班的一个学期中,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发现对小班的孩子而言,保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心灵又是细腻的、纯净的、犹如无暇的世界,幼儿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我们把游戏和常规相结合,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在对还孩子们提出任何的要求时,都是对他们的挑战,就拿自理能力来说,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技能,我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式:

⒈寓教于乐,知道自理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学习漱口“端起小茶杯,喝口温开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咚咕咚吐出水。”洗手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学习穿鞋“小脚往前钻,小手往上提,粘上小粘扣,迈步向前走。”让幼儿在朗诵儿歌的同时,轻松自主地知道自理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⒉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能力弱一些的幼儿要求在老师帮助下区分左右脚并把鞋穿好,“两只小鞋,一对朋友。穿错生气,撅嘴歪头。穿对微笑,跳跳走走。”能力强一些的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搭上鞋扣,“小朋友来穿鞋,小搭扣往外边。小弯弯在里边,先把小脚伸里面,再把小鞋拉上来。”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分清左右鞋是弱项,我就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技巧,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⒊循序渐进,提高自理能力。

幼儿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我时刻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及效率等。如塞裤子,这对小班幼儿来说的确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不厌其烦,曾多次在睡觉之前直接为幼儿演示讲解塞裤子的程序步骤与方法,直到幼儿掌握要领为止。形象化的语言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我们的不断鼓励与帮助下,他们敢于尝试。

⒋体验成功,树立幼儿自信。体验成功的愉悦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你真能干”……渐渐地,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我们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赞美的动作,都成为了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会更加耐心细致地引导,不断地支持与鼓励,必要时我们会主动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性。

其实,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比真正的教会一首儿歌、学会画一幅画来的更加的重要,所以,我始终坚持着一切以幼儿为主的教育观念,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以及让孩子多以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真正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小大人,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园里的规则与情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觉得与孩子的距离近了,情感密切了,而班级中的规则、秩序反而差了。如何来把握规则与情感的度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人群哪里就会有规则。幼儿园里的规则是孩子安全的保证,更是说一不说。可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规则同时也会离间师生关系,拉大师生间的距离。如何让孩子在必要的规则中,依然让大家感受到亲如一家的甜蜜呢? 首先帮助孩子理清好坏。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还不是很分明,有时即使知道也不难免会控制不了自己使自己犯下了错误。而此时我们在批评孩子时就要讲究艺术。

  • 用孩子的话来教育孩子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和胡苏萍老师接任了大二班的孩子,对这个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并不陌生,但对我来说和这些孩子有着很多的心理距离。可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常规,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这是我在开学初就思考的问题。 开学第一天,由于胡苏平老师摔伤请假了,所以我一个人带班。我热情地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尽管那都是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但我给予他们的却是一张热情的笑脸,我要让孩子们第一感觉是这位老师也喜欢我。第一个活动开始了,因为孩子们进入大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于是我首先介绍了这里的活动室、场地、厕所等各个角落。接着

  • 幼儿的一次洗手

    手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平常的事,晨间活动后、早操后、入厕后我们都会提醒孩子们记得洗手。 最近通过常规调研发现,对于幼儿日常生活得管理,我们还需要抓细抓实,于是除了当天的小值日到卫生间管理外,我自己一般都亲自到场。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几个幼儿在洗完手之后,肚子附近的一块衣服总是湿答答的,我说了好几次都没见效。原因也有好几个方面:有些幼儿的肚子比较大,而且往前突出,所以洗手时肚子紧紧地贴着洗手池的边沿就很容易湿;有些是因为小朋友半个身体紧紧挨着也容易湿;还有些是因为喜欢玩水才打湿的。 根据这些情况,我就把洗手

  • 规矩重在习以为常

    初出茅庐的我,对于班级管理亦不知所措。记得刚工作单独带班的时候,我是孩子控,只觉得我绷起脸、吊起嗓子,吓着孩子,定能让孩子听命于我。教室里嗓门最大的不是躁动的孩子们,而是我。于是,往往周一至周五,我的嗓子就嘶哑了,往往是好了哑,哑了好。那时,心里是真真切切地体味疲惫不堪,人也觉得累得恐慌,没有成果。整天只会扯着嗓门对孩子们吼:你怎么这样不准你、、、、你给我怎样、、、、、、、如此云云。只觉得自己的耳里充斥得全是反复地生气、反复地训斥,甚至于到后来,自己也开始厌烦自己的凶悍。最让我抓狂的还是,孩子们根本不当回

  • 观察发现班中个别孩子存在着习惯问题

    观察发现班中个别孩子存在着习惯问题:入厕洗手水龙头开得很大,看着水四处溅开,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天冷了,由于自理能力薄弱,怕自己穿脱裤子带来的麻烦,而不愿入厕,屡次发生憋尿的现象;用餐时喜欢边吃边说,把不喜欢的菜挑在桌子上,习惯用手抓菜吃;搭积木时,积木掉地了,不经提醒,不能主动捡起积木 一系列的习惯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何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有无阻碍?经分析得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再加之多数由爷爷奶奶带领,孩

  • 玩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兴奋,这次我让一些小朋友做小顾客,这时,我发现时博涛小朋友尤其活跃,作为小顾客一会跑到搭积木角搭积木,一会又跑到娃娃家做小顾客,其实这样是可以的,小顾客可以去每个地方玩,当我观察玩其他角色游戏之后,情况不妙了,他在推小朋友并说道:这是娃娃家,你不是在这里玩的,走开。李佳鑫小朋友就哭了起来,之后又被撞翻在地上号啕大哭。 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

  •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优化幼儿生活常规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幼儿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制能力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增强,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大班是幼小衔接的最后一年,上小学后,幼儿需要自己管理自己:课间时自己主动上厕所,喝水,冷了热了自己增减衣物等,一切事情不再在幼儿园有老师的照顾,都需要自己管理自己了。所以,作为大班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为其顺利地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生活铺平道路。 一、发挥小老师作用,体会管理自己和服务他人的乐趣 在常规培养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相互督促检

  • 班级常规管理:规则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孩子

    作者: 嘉定菊园幼儿园 袁征 中班刚刚开学,孩子们在经过了一个自由的暑假生活后,行为习惯上就会显得很松散,如果只注重管和说教,又担心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怎么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孩子有规则的做事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呢? 1、规则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主动地去做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是非观念还很模糊,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如:小羽是个聪明顽皮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动不动就跑到教室外面或者睡觉间,经常在教室会找不到他,让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后来我跟她说:小羽是不是很喜欢玩做迷藏的游戏?下次

  •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觉得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更像是他们的大家长,孩子们喊着我们好妈妈、好阿婆。每天和我们的待得时间比家里人陪伴的时间还要长,孩子们更像在幼儿园里过生活。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该如何促进呢?那就要看孩子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发展特征又是哪些,针对孩子们的需求、不足,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发展。 孩子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而健康则是指,不仅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