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个案:呵护童心,关注幼儿心理发展

中班个案:呵护童心,关注幼儿心理发展

更新时间:2016-09-10 17:29:37

《中班个案:呵护童心,关注幼儿心理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事情的起因:周五(4月22号)我们班陈佳豪小朋友带进来了一块手表,在课堂活动中,他总是在摆弄自己的手表,于是我就没收上来,随手放在了电脑旁。没过多久就把这件事给淡忘了,临近放学时,我突然记起要把手表还给陈佳豪小朋友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块手表了,这时家长们已经在教室门口排起了长队,我只能先放学,并和佳豪妈妈打了招呼,当时我只是觉得肯定是自己随手给放哪儿了,等小朋友们放完学后我再仔细找找,结果我没有找到。
事情一直延续到了周一,我在晨谈是又向小朋友们问起了手表一事。这时梓杨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是郑敏拿了手表,他在放学的路上给我看了。”我当时非常的气愤,我虎着脸对着郑敏说:“是你偷了手表吗?”郑敏胆怯地说:“我没偷,只是拿了。”我一时真的苦笑不得。真让我想起了孔乙己老先生的名言:窃书不算偷也。我强忍下心头的怒气,先让他坐回位置。于是我来到了旁边,给郑敏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想证实一下事情的真相。郑敏的妈妈告诉我,郑敏确实带回了一块手表,他告诉爸妈这块手表,是老师奖励给他的,因为那天我们幼儿园童话剧表演,而他表演的很棒。而父母觉得很在理,也就没有向老师证实。通完电话,我的内心不免有了很多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早熟,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挺多,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而老师就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在面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我们要教育孩子不能用不正确的方法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平时老师要加强道德教育,有计划的告诉幼儿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因当做,让他们明白一些做人的基本礼仪道德,能初步分辩一些真善美,假丑恶的事。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相关阅读
推荐
  • 关于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讲座活动

    前一段时间,我来到太仓青少年活动中心剧院旁边的赏真斋聆听关于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讲座。主讲的是苏州的教育专家戈柔老师。之所以能够参加这次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是因为老同学特地送给我一张听讲座的票,只有一张,她把票给了我。我很认真地听完了整个讲座,获益非浅。专家毕竟是专家,对教育事例的剖析非常深刻,对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我也感悟和收获了许多东西,在平时教育幼儿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一、玩是孩子的特点,教师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成孩子的缺点。 二、教师不能把优秀的孩子看成是完美的,对孩

  • 如何对付脾气大的孩子

    如何对付脾气大的孩子 这是一位30岁上下的女士,五官端正,只可惜满脸菜色,皱纹过早地爬上额头。显然,其内心正经受着某种痛苦的煎熬。 助手给她倒了杯水,她只出于礼貌地接过呷了一口,便启开她的怨匣诉说:“我儿子小时候很可爱、很逗人喜欢。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发脾气,脾气一来,九头牛也拉不转。只要他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我们就必须立即满足他。否则,他就哭闹、打滚、扔东西或毁物品,甚至自毁——用头撞墙或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他爸性格火爆,他一闹就挨他爸打。你越打,他越犟,一点也不示弱。眼看就要出人命,我只好

  • 父母生存质量影响孩子

    黑龙江省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调查是由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哈师大教育系等共同施行的。专家们选择了四所不同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城乡小学,对近2000名学龄儿童的智力、个性和行为发育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价,并对其父母进行了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积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也越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父母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四

  • 构成虐待儿童的四类行为

    生理伤害:蓄意制造生理上的损伤。例如:过分殴打孩童、强力摇摆婴幼儿、烧伤、窒息、捆绑或掌掴幼童。 心理创伤:重复性的行为,令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人爱护。这包括把孩子放到危险的环境中;教导孩子偷窃,叫孩子贩卖非法物品;重复性的忽略、责备、不公平对待、恐吓吓轻视孩子、不友善对待、过分强迫孩子作超过本身极限的事情。例如:过度学前教育、给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 性虐待:强迫幼童或未成年少年发生性行为,或给他们看禁书等。例如:故意触摸孩童私处、蓄意对未成年少年暴露自身私处。 忽略:蓄意不供给孩童基本需求,例如:衣

  • 三岁宝宝舍不得花自己钱的行为值得表扬吗

    提问:guest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的宝宝快3岁了,一次她向我要了一块硬币去做摇椅,奶奶让她自己把硬币投进去,可是她说:放进去就没有了。结果,因为舍不得,最终没有乘摇椅。已经不止一次。请问,是不是我太过分说教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不上班就没有钱等观念了?宝宝的这种舍不得自己花钱的行为值得表扬吗? 陈福国: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估计这个孩子在你们的影响下已经比较“节约”,当然我们也不主张让孩子随心所欲,但他们对自己的过分多的压抑,对心理的成

  • 宝宝的尊严,怎样体会

    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尊重需要——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这一需要的满足与否对幼儿积极自我的确立,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所处的心智阶段的限制,幼儿内心中被尊重的渴望无法像饥、渴、睡、泄等生理需求那样简单明了地表达给成人,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展示出来。因而,对于幼儿父母来说,透地孩子的行为表现,识别他的真实意图,是很重要的事。根据实地观察与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尊重需要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类: 1.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 幼儿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 多给孩子一些“人文营养”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生命认知... 事实 据新华社2001年10月30日报道,中国每年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少年儿童的轻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心理纠正热线透露的消息更令人震惊:一个六龄女孩对妈妈郑重的说:“妈妈我想跳楼,我觉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杀。”妈妈大为震惊,几次询问,孩子都很严肃地回答:那么苦,活着没意思。还有一例是

  • 头僵直原来是心理因素捣鬼

    5岁的小锋被妈妈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原来小锋的头抬起来不能动,一转动就疼痛难忍,已经几个小时了。妈妈也不敢按孩子的头。 妈妈说,她从来没见过这种状况,孩子既没有睡歪脖子,也没有遭遇意外伤害,为何他的头不能动了呢? 癔病作怪 据儿科专家介绍,由孩子的表现来看,孩子是患了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原来通常只发生在成人身上的病,现在竟发生在孩子身上,而且患病人数比往年要多,年龄小至四五岁,以小学生居多。 患儿表现的症状通常是突然发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老师如何引导幼儿之间的出现争执

    一天角色游戏结束之后,小朋友在讲评时要将自己的椅子搬到中间进行讲评,就在小朋友端椅子的时候,我看到钱家欢和何涛两个人在抢一把椅子,我觉得很奇怪,椅子都是一样颜色的,为什么要抢呢?我就问他们两个为什么抢椅子,开始他们低头不说话,后来才告诉我原来这些椅子虽然颜色都一样,可是高低却有区别,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最高的和最矮的相差不少,他们都想要高的,大的椅子,所以才会出现抢椅子的情况。我针对这个情况,把几张孩子们最喜欢的椅子找出来,给它们贴上标记,每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进步最大的小朋友都有机会坐这些椅子,让争椅子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