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园共育 > 幼儿亲子教育
莫将“早教”变“超教”

莫将“早教”变“超教”

更新时间:2014-07-21 08:40:52

《莫将“早教”变“超教”》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亲子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年来,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个好现象。然而,由于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使早期教育陷入了误区。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早期教育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请教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人把早期教育说得神乎其神,甚至挂出了“神童教育”的牌子,他们的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怎样看待这些现象?怎样评价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赵忠心(以下简称赵):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没有错,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利的。确切地说,科学、适时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不科学、任意超前的早期教育不仅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科学、良好的早期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片面化、绝对化。有人说“早期教育没做好,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还有人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些观点都太绝对化了。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说哪一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哪一个阶段是不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北大的副校长陈章良7岁以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可他29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从这个例子来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比如,长跑起跑时慢了一两步、两三步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中途要有实力,最后的一两百米能够很好地冲刺,开始落在最后也有可能得第一。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是这样,把人的成长过程看成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正是“早期教育决定论”的错误所在。

  记:有不少父母都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请你谈谈两者有什么区别?

  赵:“超前教育”是将教育时间大大提前,比如让孩子在3岁以前掌握3-6岁孩子的知识,3-6岁孩子学习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大学的课程等。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行不通的。

  当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越超前越好”的倾向。有的省市“家庭教育大纲”甚至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提出来,有的商家也跟着推波助澜。于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超前教育。比如,刚刚学会说话就教孩子背唐诗、学英语;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攻读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有人甚至主张“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

  我认为,0-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要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两者之中他更看重“成熟”。

  早期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不能跟学校教育(即正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也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能把教育过早地正规化。我们不能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记:除了一些父母急功近利、将早期教育变成了“超前教育”外,你认为目前在早期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误区?

  赵: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两大误区:

  一、严重的过度教育。目前,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学龄前儿童除了上幼儿园之外,还要上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其实,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充分展示爱玩的天性。不能把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安排得和上学的孩子一样(特别是0-3岁的孩子),要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

  二、复杂的知识教育。有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早学算术、早学外语等等,这是不正确的。我认为,识字、算术确实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但人的发展基础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局限于识字和算术。如果过于强调某一个方面,比如强化识字、学算术等,必定是以牺牲其它方面为代价的。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其它一些误区,比如重智轻德,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保健忽视体育锻炼等。

  记:既然早期教育不提倡大量、机械地灌输知识,那么,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赵:我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学好母语,3、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

  在学龄前阶段,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这是直接经验。上学之后读书,书中讲的就是间接经验。用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要想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间接经验。生活常识就是感性知识,感性知识越丰富,

  将来学书本上的理性知识时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力。所以,过早地让孩子读书或识字,灌输一些抽象的知识,而不是先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实际上是违背认识论的,也是行不通的。(常艳春)

  专家简介: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1980年开始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是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研究专家。现任《中国家庭教育》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兼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学术委员等职。他是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2000多篇,出版著作60多部,共1500多万字。
相关阅读
推荐
  • 父母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父母普遍要求或希望孩子的一生比他们自身成功,才干比他们全面。在 父母 心里他们体会到的往往是此事的理想的一面,在具体日常生活中和养育中却再现出此事消极的一面。理想的一面是父母们往往同心同德、加倍辛苦的付出,以耕种出孩子的美好的未来。消极的一面却是许多父母片面对孩子发展设定框框和标准,其对孩子的要求普遍超越孩子的心智年龄,因而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各种不同的障碍。 不少父母对此有所认识,但有许多人感到无法改变自己。有的人一听到教育的道理有所醒觉,但在生活中又不自觉地开始希望自

  • 在亲子阅读中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和桂花一起落下就不哭了 在亲子阅读中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一次在与儿子讲故事中,当讲到一片玫瑰花瓣落在地上伤心地哭了,儿子突然提问:它为什么哭呢?我就跟他解释(根据故事)因为玫瑰花瓣离开了树枝没有了朋友而哭了,儿子略加思索地回答:那它和桂花一起落下来,就有朋友和它一起玩了,是不是就不哭了?虽然故事所讲的内容不是这样,但儿子天真的回答让我猛然心中一亮,我能如此轻松想到这个答案吗? 成年人的逻辑思维竟与小孩子的逻辑思维有如此大的差别吗?也使我审视到以前对儿子的一些创造性思维被我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给简单的抹

  • 亲子沟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自1980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已获得世界上无数父母亲的称赞和盛誉,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细阅读。 近日中央电视台《我们》节目中有人就推荐了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荣登《纽约时报》亲子类畅销书排行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迄今为止已风行美国近三十年;20多种文字版本广泛传颂,为全球父母所盛赞的亲子沟通法则;中国青

  • 学会拥抱你的孩子,享受属于为人父母的快乐

    近几天在青岛出差听到一首儿歌: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抱抱我!让我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拥抱孩子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拥抱孩子是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对你的爱都不会变。其实,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或是任性、发脾气,也不妨先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在你的拥抱中稳定下来。傍晚回家了。见到孩子,很多父母会边干家务边机械地问: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孩子的回答也一样的干脆:好!他实际上是拒绝了你的询问,因

  • 亲子阅读《小海狸补轮胎》有感

    今天陪孩子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这里面其实教了孩子许多的东西,像认识了扳手,打气筒等许多的东西,也让孩子学到了轮胎坏了是怎样补好的,还有就是让孩子有什么创作的东西的时候,能够让她自己学着去做,这样孩子能得到锻炼,也开拓了视野,挺好的,现在的孩子好奇心很强,我们要认真的,而且要正确的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亲子阅读《蚯蚓日记》 这个故事通过蚯蚓日记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蚯蚓的样子,用途,和习性,这种形式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使孩子们对貌不惊人的蚯蚓有了大体的认识(孩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蚯蚓呢)

  • 让宝宝什么都“试一试”

    当小婴儿从整日躺着吃奶、睡觉变成会咿呀学话、到处乱跑的幼儿时,年轻的父母可以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天一个样,语言开始丰富,有时甚至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能讲许多语言。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想探索个什么,什么事都想自己动手插一杠子,总会说自己来。这都是由小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的阶段来决定的。此期的小儿已不再是看到妈妈喊妈妈的简单的认识性记忆,他们已有回忆性记忆,对周围环境开始探索,充满好奇心。但对外界环境的了解主要是动觉与视觉的联系,因此表现出喜欢爬高走险,躲在门后。如何正确启蒙幼儿的好奇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 利用玩具开发儿童智力,训练动脑动手能力

    0-6个月是小儿视、停、触摸等感觉器官主要发育的时期,可选择像花铃棒、彩球、索料小动物、可吊起的音乐旋转玩具等,给小儿更多的视听刺激,吸引他们抓握,促进他们的感官发育。7-12个月适合玩可抓握和摆弄的玩具,如积木、敲响玩具。使其动手操作、模仿和探索。1-2岁可玩小拉车、小铲、小桶、过家家等。2-3岁小儿可通过拼插积木、图形镶嵌软朔、简易拼图等学习识别颜色、形状等。 2-6岁的小儿,不明事理,也不懂学问,玩具是他们喜爱的伙伴。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动脑、动手的训

  • 宝宝智力取决于妈妈素质,“郎才女貌”不科学

    宝宝的智力水平到底取决于什么因素呢?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子女聪明与否关键在于母亲。英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决定孩子智能发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孩子大脑皮质的发育程度,而父亲的基因则更多地对塑造后代的情感和性格类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传统上推崇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模式其实并不科学。如果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聪明出众,明智的男士就应该在择偶观念上,更注重女方的才智,而非女性的容貌。要知道一位聪明智慧的夫人,才有可能让你拥有高智商的子女。 2、母亲的文化素质与优

  • 宬澄妈妈:教育心得

    我始终认为教育不是老师、幼儿园、学校的专属责任,对孩子来说,父母、家庭才是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从胎教开始,她们听到、看到的一切,都源于父母。 我不要求我的孩子样样都表现的很优秀,我也不强迫她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兴趣是学习的根源,我们会去尝试她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而后决定怎样来培养她,引导她。 在王宬澄两岁半左右的时候,我们家人发现她对汉字特别感兴趣,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基本上一个字念上几遍后就记住了,接着我们发现她之所以对汉字感兴趣是因为喜欢看书。最初看的是图画书,有点像绘图,但也不完全是,就是那种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