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丰富环境,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可见,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这些是和人的生活实践能力紧紧相连的。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品质,为他们能在将来的社会中较好地生存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创设和利用环境,在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园根据农村
幼儿园的特点,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在与教师、同伴的积极互动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一、创设丰富活动环境,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是《课程指南》生活课程所要求的幼儿应达到的基本经验。为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
1、开辟专用游戏室
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培养生活实践能力。我们专门创建了幼儿专用游戏室,孩子们都非常珍惜每天的游戏活动机会。在游戏室中,有专供娃娃睡觉、穿脱衣服、折叠被子的卧室;有招待客人、打电话、剪贴生活用品、制作果盘糖果的客厅;也有切切、洗洗、烧烧、煮煮的厨房间,只要家里有的,我们的游戏室里基本上都有。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积极、自主地活动,有的幼儿乖乖地当起了“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只有爸爸妈妈才去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完成,平时在家娇宠惯了的“孩子”也能听从爸
爸妈妈的话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在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变得越来越热爱,同伴间的情感也随之增强。
2、开设生活特色区
在个别化学习的区角活动中,我园每班都开设了生活实践区,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培养生活能力。点心桌上,孩子们搓的搓、压的压、捏的捏,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橡皮泥小制作,变成了孩子们制作点心的基地;用芦苇、废纸盒、彩纸等制作元宵灯笼,精心绘画、剪贴图案,孩子们的手工作品虽显稚嫩,但其意义却胜似城隍庙的彩灯;孩子们用彩色纸为藏族娃娃制作围裙、用月饼盒为新疆娃娃制作小帽子、编扎小辫子,还会四条、五条有规则地编;小小裁缝角内,孩子们剪的剪、裁的裁、画的画,一件件出自孩子们手里的春姑娘服饰穿在孩子们身上,一点也不亚于模特身上的时装,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生活才能。生活特色区的创设,既了培养了幼儿的自理生活的技能,又增强了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想象、创造等综合能力。
3、创建绿色家园、动物乐园
师生共建“绿色家园”。我园在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开辟了一块五亩地的绿色实践基地,师生共同商讨捡垃圾、处理垃圾、铲锄杂草的办法,孩子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合作拣垃圾、运垃圾,尝试用铲子锄草、手工拔草等多种方法清除绿色家园里的垃圾。孩子们还动员家长把家里的农作物、花草、小树移栽进绿色实践基地,带来各种各样的种子、秧苗进行种植、扦插等实践活动。大班的孩子自己种植、自己培育的花草树木,小中班的孩子认养花草或树木,他们一边给花草树木浇水、用锄下的杂草做肥料、用废旧绳子、芦苇给蔬菜宝宝搭凉棚;一边与花草树木说说悄悄话、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全园师生经过近三个月的探索实践,将一片荒地变成了拥有100多种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的绿地。活动中,孩子们关心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油然而升,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直接经验,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动物乐园来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相互传说着,一有空,孩子们就纷纷来到动物乐园,去看望动物朋友。为了培养
幼儿对动物情感,提高饲养动物的能力,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认养小动物,并纷纷探讨着动物的饲养方法,“鸽子喜欢吃什么?”、“怎样为鸽子造一个家?”、“怎样让小鸡、小鸭生活在一个干净的地方?”“怎样让小白兔自由自在地在绿色家园里玩耍?”,有的孩子去图书室查找资料、有的去向爸爸妈妈讨教,有的孩子积极自主地设计未来的绿色家园,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了一股关爱的热流。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小麦、稻子等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这是孩子们对小动朋友的爱,也是他们生活实践能力的展示。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健康的生活情感
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品质的养成,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与孩子生活品质的发展关系密切,而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是建立在融洽、和谐、平等的
师生关系上的。
1、爱是幼儿生活品质养成的关键
教师是幼儿生活行为的指导者,陈鹤琴先生说“爱儿童才会很好地带儿童,教养儿童”,《学前教育纲要》也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可见,教师自身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对幼儿生活品质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中,应尽量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创设融洽、和谐的活动环境,形成乐意交往的态度
《学前教育纲要》告诉我们: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
儿童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行为规范。所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孩子提供商量、交流、合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相互交往中感受社会性的生活实质,形成其所需的生活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有许多,如:让孩子们完成一些任务,而完成任务往往需要交往、合作、协调等能力,在完成的过程中,孩子总是会争取得到老师、同伴的帮助,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养成孩子谦虚好问、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良好的生活品质。
三、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巩固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1、充分发挥家长作用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家园一致的培养,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充分调动每一位家长的积极性,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之窗等不同的途径向家长宣传我们的培养工作,与家长在培养目标上达成共识,并以各种形式督促、巩固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规范化。
2、利用周遍环境资源
充分利用“绿色家园”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为生活实践课程服务。春天,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参与种植活动,给花草树木浇水、捉虫,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秋天,当孩子们自己种下的庄稼成熟时,我们便与孩子们一起收获,品尝葡萄、芦粟的甘甜,采摘扁豆、丝瓜、茄子等,感受丰收的喜悦;寒冷的冬天来临时,
孩子们设法用布条、麻袋、石灰水等为树木穿上暖暖的冬衣、用自家带来的稻草给蔬菜盖上厚厚的棉被,孩子们又成了一群护绿小卫士。我们的实践基地也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生活实践的机会,实践了陈鹤琴先生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也为孩子们生活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为幼儿生活实践教育开辟了新天地。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探索环境教育的规律,继续为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挖掘与之匹配的教育环境,迎着改革的步伐,创设一流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可见,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这些是和人的生活实践能力紧紧相连的。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品质,为他们能在将来的社会中较好地生存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创设和利用环境,在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园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在与教师、同伴的积极互动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一、创设丰富活动环境,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是《课程指南》生活课程所要求的幼儿应达到的基本经验。为此,我们为
幼儿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
1、开辟专用游戏室
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培养生活实践能力。我们专门创建了幼儿专用游戏室,孩子们都非常珍惜每天的游戏活动机会。在游戏室中,有专供娃娃睡觉、穿脱衣服、折叠被子的卧室;有招待客人、打电话、剪贴生活用品、制作果盘糖果的客厅;也有切切、洗洗、烧烧、煮煮的厨房间,只要家里有的,我们的游戏室里基本上都有。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积极、自主地活动,有的幼儿乖乖地当起了“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只有爸爸妈妈才去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完成,平时在家娇宠惯了的“孩子”也能听从爸爸妈妈的话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在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变得越来越热爱,同伴间的情感也随之增强。
2、开设生活特色区
在个别化学习的区角活动中,我园每班都开设了生活实践区,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培养生活能力。点心桌上,孩子们搓的搓、压的压、捏的捏,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橡皮泥小制作,变成了孩子们制作点心的基地;用芦苇、废纸盒、彩纸等制作元宵灯笼,精心绘画、剪贴图案,
孩子们的手工作品虽显稚嫩,但其意义却胜似城隍庙的彩灯;孩子们用彩色纸为藏族娃娃制作围裙、用月饼盒为新疆娃娃制作小帽子、编扎小辫子,还会四条、五条有规则地编;小小裁缝角内,孩子们剪的剪、裁的裁、画的画,一件件出自孩子们手里的春姑娘服饰穿在孩子们身上,一点也不亚于模特身上的时装,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生活才能。生活特色区的创设,既了培养了幼儿的自理生活的技能,又增强了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想象、创造等综合能力。
3、创建绿色家园、动物乐园
师生共建“绿色家园”。我园在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开辟了一块五亩地的绿色实践基地,师生共同商讨捡垃圾、处理垃圾、铲锄杂草的办法,孩子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合作拣垃圾、运垃圾,尝试用铲子锄草、手工拔草等多种方法清除绿色家园里的垃圾。孩子们还动员家长把家里的农作物、花草、小树移栽进绿色实践基地
,带来各种各样的种子、秧苗进行种植、扦插等实践活动。大班的孩子自己种植、自己培育的花草树木,小中班的孩子认养花草或树木,他们一边给花草树木浇水、用锄下的杂草做肥料、用废旧绳子、芦苇给蔬菜宝宝搭凉棚;一边与花草树木说说悄悄话、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全园师生经过近三个月的探索实践,将一片荒地变成了拥有100多种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的绿地。活动中,孩子们关心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油然而升,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直接经验,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动物乐园来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相互传说着,一有空,孩子们就纷纷来到动物乐园,去看望动物朋友。为了培养幼儿对动物情感,提高饲养动物的能力,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认养小动物,并纷纷探讨着动物的饲养方法,“鸽子喜欢吃什么?”、“怎样为鸽子造一个家?”、“怎样让小鸡、小鸭生活在一个干净的地方?”“怎样让小白兔自由自在地在绿色家园里玩耍?”,有的孩子去图书室查找资料、有的去向爸爸妈妈讨教,有的孩子积极自主地设计未来的绿色家园,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了一股关爱的热流。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小麦、稻子等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这是孩子们对小动朋友的爱,也是他们生活实践能力的展示。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健康的生活情感
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品质的养成,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与孩子生活品质的发展关系密切,而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是建立在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的。
1、爱是幼儿生活品质养成的关键
教师是幼儿生活行为的指导者,陈鹤琴先生说“爱儿童才会很好地带儿童,教养儿童”,《学前教育纲要》也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可见,教师自身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对幼儿生活品质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中,应尽量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创设融洽、和谐的活动环境,形成乐意交往的态度
《学前教育纲要》告诉我们: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儿童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行为规范。所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孩子提供商量、交流、合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相互交往中感受社会性的生活实质,形成其所需的生活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有许多,如:让孩子们完成一些任务,而完成任务往往需要交往、合作、协调等能力,在完成的过程中,孩子总是会争取得到老师、同伴的帮助,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养成孩子谦虚好问、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良好的生活品质。 三、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巩固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1、充分发挥家长作用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家园一致的培养,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
,我们应充分调动每一位家长的积极性,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之窗等不同的途径向家长宣传我们的培养工作,与家长在培养目标上达成共识,并以各种形式督促、巩固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规范化。
2、利用周遍环境资源
充分利用“绿色家园”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为生活实践课程服务。春天,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参与种植活动,给花草树木浇水、捉虫,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秋天,当孩子们自己种下的庄稼成熟时,我们便与孩子们一起收获,品尝葡萄、芦粟的甘甜,采摘扁豆、丝瓜、茄子等,感受丰收的喜悦;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孩子们设法用布条、麻袋、石灰水等为树木穿上暖暖的冬衣、用自家带来的稻草给蔬菜盖上厚厚的棉被,孩子们又成了一群护绿小卫士。我们的实践基地也为
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生活实践的机会,实践了陈鹤琴先生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也为孩子们生活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为幼儿生活实践教育开辟了新天地。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探索环境教育的规律,继续为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挖掘与之匹配的教育环境,迎着改革的步伐,创设一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