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思考和感受

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思考和感受

更新时间:2014-07-20 17:25:32

《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思考和感受》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活动,原来叫上课,因为很多老幼教工作者的原因,现在自省到市还是沿用以前的叫法,活动还是叫上课,优秀教学活动评选还是叫优质课评选。虽然称呼一样,但是,很多的理念却与以前的不同了。

从事幼教教学研究已近20年,做的最多的一个工作大概就是听课,从研讨式的普通听课到各种各级的优质课评选,从村办园教师的课到指导教师赴省参评的课,从实施旧纲要的课到实施新纲要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听课无数。许多年下来,也有很多感触,有感动的地方,也有遗憾的地方。特别是新纲要实施以后,很多的教师领会不透新纲要的精神,上成了不伦不类。到底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在与旧纲要的关系上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这方面走入了误区,使自己获奖的名次不高。现把多年来的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大家共享。

思考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教材的实施强调的是整合,整合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形式及手段等。在教学内容整合上,有的教师走入了误区,其一表现在内容的整合成了大拼盘,分不同时段来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一会数学领域、一会艺术领域等;其二表现在时间的分配,若是整合两个领域内容,就各占1/2,若是整合三个领域,就各占1/3。关于内容整合问题,我个人认为:

教学内容的整合都有一个重点领域,其余一个或两个是非重点领域,对于重点领域和非重点领域的关系,应该是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平行的关系,即在进行重点领域教学的时候,把非重点领域的内容渗透进去。即使实在不好渗透,重点领域的时间至少也要在2/3,整合的非重点领域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3。

思考二、关于教师角色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很多教师根据这一要求也都在努力去做,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真正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含义,认为我蹲下来和孩子讲话了、我走到孩子中间了、我参与孩子的活动了,这就是做到了角色的到位。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合作者、支持者、平等者”应是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和蔼的语气都能吸引孩子、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那种简单地走到孩子中间、甚至跪下来和孩子讲话,但是,没有心与心交流与融合,只是简单的形式而已,不能看作是做到了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

思考三、关于教学形式以及多媒体的运用

新教材倡导的整合,其中教学手段的整合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综合地运用实物、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或许是这几年计算机普及了,老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了,现在多媒体的运用简直有些泛滥,有时几乎节节活动都用多媒体,孩子看大屏幕的时间有时占到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一半时间,这样由以前的用嘴灌(老师讲)变成了用电(多媒体)灌,孩子同样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可否认,多媒体确实弥补了孩子感知经验的不足,有些孩子接触不到的经验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丰富孩子的感知,但是,运用过多同样效果不好。以语言领域的故事教学为例:传统的故事教学一般是第一遍不运用任何实物或图片用老师自己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形体动作完整给孩子讲述故事,这样在孩子领略故事大概情节的同时引起孩子丰富的联想,第二遍运用挂图或者一些和故事有关实物,运用边提问边讲述的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第三遍运用头饰等表演故事的某些片断。而现在的故事教学大多变成了看动画片,连故事内容都是多媒体放出来的,老师只需说一句“小朋友请看大屏幕”就可以了。个人认为,新课程的改革并不是要丢掉传统的东西,传统的东西既然能传承很多年,是有它的优秀品质所在,而教师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摒弃了传统优秀的教法,以为传统的就是不好的,这是个误区。我个人认为,传统故事教学中“三段式”教法、丰富词汇、运用词汇说一句话等还是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好的机会。

思考四、关于技能技巧培养和艺术表现力的关系

在艺术上,旧纲要要求孩子学会一定的动作、学会几首歌等,新纲要则要求主要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力,不再强调孩子必须掌握几个舞蹈动作或者会唱几首歌,这就在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节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一个动作也没掌握,或者一句歌词也没有记住。个人认为,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是建立在技能技巧熟练的基础上,当一个孩子连一个动作都不熟悉、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的时候,何谈表现力?对于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渗透的关系,渗透在舞蹈教学的每一个动作、歌曲教学的每一句歌词中。那种只谈表现力而完全放弃技能培养的做法是片面的。

思考五、关于互动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师与幼儿、孩子和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这个教育理念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老师很多也注重了互动。但是,老师往往注重是互动的形式,而忽略了互动的质量。比如,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否做到了材料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幼儿探索的过程是否是有价值的?孩子的智力大脑是否真正做到了开动?这些才是互动的真谛。有的老师的教学活动材料一大堆,看上去热热闹闹,细盘下来孩子的收获很少,这样的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意义就不大。个人认为,互动是与教师的角色转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建立在真正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角色上的互动才是有价值的互动。

思考六、关于熟悉孩子

一般的优秀教学活动评选大多集中在一个幼儿园,这对于新老师就有一个熟悉孩子的过程。对于这方面,参加省、市优质课评选也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熟悉孩子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活动的进行是建立在孩子感知经验的基础上,这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熟悉孩子过短,与孩子感情与感知经验的建立都没有做好,造成了教学活动时的不配合,以致于活动进行不下去;二是熟悉孩子过渡,把要进行的内容全教给孩子了,结果是教学活动孩子什么都是脱口而出,课堂反而显得平平淡淡,没有高潮,老师的引导能力也表现不出来。个人认为,熟悉孩子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应该是因教师而异、因内容而异。教师驾驭能力强的,和孩子基本熟悉即可,教师驾驭能力弱的,要和孩子建立亲情式的感情,以防孩子欺生,活动时控制不住或者不应答。在内容上,个人认为,对于探索式的、语言类的、健康类的,没有必要让孩子感知过多,因为感知过多孩子的新鲜度就会下降,探索的兴趣就不会浓厚,活动不出现高潮,效果就会大大折扣;对于舞蹈类的、手工类的可以熟悉时间长一些,因为孩子如果没有一点舞蹈动作、手工能力的基础,即使能力再强的新老师也很难一节课把孩子调动起来。

以上是个人多年来听课的一些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请各位幼教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相关阅读
推荐
  • 思考不应成为负担,而应该是习惯

    因为写完了规定的两篇随笔,所以心里的那种任务感突然之间便不复存在,于是静下来脑中闪现了当思考不成为一种负担这句话。其实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只是有时的思考是情不自禁,而有时的思考迫于一种压力,被动的去完成。我何尝又不是呢,总想做个性情中人,开心即大笑,伤心则大哭,想着一切都是浮云,但现实告诉自己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就谈不上任何意义。扯远了的思绪得再次拉回,前两天忙里偷闲看了上海的名师写的文章,一直欣赏于名师们面对孩子们的那种亲切,以及在组织活动中的那种坦然与笃定,但她们的

  • 大班孩子学跳绳

    跳绳是大班孩子都要学习的运动技能,但是我们班其中有一些孩子不是很喜欢跳绳这项运动。原因有二:(1、不会跳,对自己没信心。2、不但跳起来很累,而且是自己必须掌握的运动项目对于自己来说有压力。)而且现在我们大班幼儿面临着要升入小学的特殊时期,要促进幼儿在入学前作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抓住学习跳绳这一活动让幼儿养成坚持做完每一件事的习惯,为孩子们上小学打好基

  • 从细节入手规范一日工作

    教师在整个一日的活动中,能从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做好教育与保养工作。对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从晨间的来园活动至离园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要从细处理。 1、晨间接待:教师要热情、主动、微笑地迎接每一位幼儿,亲近幼儿,互道早、好,关注每位幼儿的情绪及健康状况,与家长简短的交接或交流,并随时观察其他正在活动的幼儿,对于年龄小或哭闹的幼儿,教师还要逐渐与幼儿建立爱。 2、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加喜欢趣味性、模仿性强的游戏,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

  • 数学区材料投放的“主题性”

    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一书,这是以主题为脉络来进行学习的。根据我们实施的经验,将数学活动区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以主题活动内容作为数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主要依据之一,可以较好地抓住材料投放的时机,更好地体现材料的教育价值。具体方法我们采用两种,一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前投入相应的材料,为幼儿作经验的准备,也为教师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提供帮助;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后投入材料,使数学活动区活动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以帮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进一步互动,更好地建构数学概念。当然,有时我们也将这两种方

  • 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成功率

    一次教学活动的成功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是否能准确把握教材的广度、深度?是否能透彻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否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等等。而在诸多的因素中,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基

  • 灵活应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幼儿很少按照我们的预设在学习,他们按照自己的大纲在发展,自由的探索,生成问题再寻找答案,因此幼儿生成的问题是广泛的、无序的、事先无法预料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反应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教师的回应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智慧火花的闪现,可采用缓兵之计,灵活应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在不经意间绝处逢生,体验峰回路转的畅达。 形形色色的力是一堂科学活动,活动一开始我与孩子们一起探讨身边各种各样的力

  • 《幼儿园教师的50个细节》心得体会——语言运用的细节把握

    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幼儿园教师的50个细节》这一本书,这本书将幼儿园中教师在各个方面知道幼儿的细节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其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对我们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在第一篇语言运用的细节把握中我收获了许多,以下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触。 一、对你最棒的质问 你最棒这三个字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于表扬幼儿好的表现。这三 个字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何用好这三个字?而不是滥用,在书中用案例的形式进行了介绍。案例中老师由于没有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只是用你最棒这样笼统的话对一些孩子的进步进行了评价,

  • 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我在家庭教育故事上看到这样一篇短文: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

  • 关注孩子的需求眼神因才施教

    眼睛被誉为心灵之窗户,当你打开它时,你是否会觉得心旷神怡呢?常常有人会说:瞧!他(她)的眼睛会说话!这时,你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是头顶上冒出个大问号,是直视他(她)的眼睛,还是傻傻的笑笑。心灵的窗户在为你工作的同时,是否给你带来快乐与收获呢?仔细端详,让自己好好品味品味这貌似神奇的味道吧。 从孩子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让我从每天的疲惫中清醒,让我从失落中找回自我,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进的动力。每双眼睛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