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开展音乐游戏的策略研究(研讨案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教研问题的由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是融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结合小班幼儿爱说、好动的特点,及此阶段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何让幼儿初步理解和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感,让幼儿能跟着音乐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及体验参与游戏活动的快乐。本学期我对此方面做了一下探索。
二、教研问题的价值判断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幼儿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活动。因此,在满足小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开心、开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开窍,这也是小班音乐游戏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
三、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儿童的音乐听觉表象。而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幼儿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具体到本次音乐游戏,怎样让小班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开窍呢?本学期我将重点落实在“听音辨音”上。第一,活动目标体现层次性。幼儿先要在音乐游戏中听懂乐曲强弱、快慢的不同,再在听懂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强弱、快慢变化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进行躲藏。第二,活动设计呈现递进性。为了达成以上的活动目标,我在环节架构中通常设计了四次音乐游戏,每次音乐游戏的开展又呈现出递进性。幼儿听辨乐曲变化躲藏,不仅每次乐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同时也隐含了游戏情节的层次性,从而使四次音乐游戏的开展呈现递进性:幼儿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听辨乐曲变化开展游戏→幼儿在第一次感受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辨乐曲变化开展游戏→乐曲快慢变化,出现顺序也相应变化,打破幼儿惯性思维,挑战变大→乐曲快慢变化,幼儿听辨乐曲变化寻找同色开展游戏。每次游戏都较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幼儿在听听、玩玩中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挑战,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寓教于乐。
四、实施策略的过程
研讨案例一: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吃米》
执教:侯翠微
问题一:应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活动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边玩边学做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2.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创编简单的歌词。
3.体验和享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学会歌曲《小老鼠吃米》。
2.小猫的头饰一个。
3.《小老鼠吃米》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和小猫的形象,并创编模仿小老鼠和小猫的动作。
①回忆小老鼠形象,引出小老鼠,创编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②回忆小猫形象,引出小猫,创编模仿小猫的动作。
2.学做游戏《小老鼠吃米》。
①引出歌曲《小老鼠吃米》。
②复习歌曲一遍。
③在座位上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④学做小老鼠,提出游戏的第一个规则。
⑤教师和幼儿完整游戏一遍,提出游戏的第二个规则。
⑥调换角色游戏一遍,逐步提出游戏的第三、第四个规则。
⑦游戏结束小结。提醒幼儿小老鼠在黑夜里偷吃米时走路一定要轻。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简单创编歌词,并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结合创编的歌词再次游戏二至三次。
5.结束。
附简谱:
★反思与研讨
☆执教者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学会这个音乐游戏的玩法并能保持愉快的情绪。通过启发引导、参与体验、共同游戏及师生交流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逐步学会。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如何表现小老鼠在黑夜里偷吃米的形象。我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同时运用榜样示范、表扬鼓励、个别指导等方式,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示范法、游戏法为主,如何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法呢,示范法对教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游戏的教学活动中,提供正确、熟练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游戏的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绝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地模仿,除此,活动中我还运用了情景想象法、启发引导法、提问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学,同时我还让幼儿通过模仿法、观察法、实践法等各种学法来学习游戏,让教法和学法有机的联系起来,逐步突破难点,达到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过程轻松自如,完整流畅。课堂气氛活跃,师幼互动完美。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并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表现较为出色。
☆研讨后共识:
在教研中,老师们有争议的是游戏的过程如何体现出递进性。由于孩子们在反复多次的游戏里面对于分辨出不同的音乐没有什么难度,在寻找躲藏地点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为了躲藏而把小老鼠的动作全部丢掉,如何让孩子们既遵守规则快速的躲藏,又保持小老鼠的动作,更要做出小老鼠快跑的动作,是有难度的。
游戏活动的设计遵循小班的年龄特征,特别关注孩子游戏的情景性。为了创设更好的情景,老师布置出了厨房、米缸、油罐等的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中这些情景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游戏是有规则的,音乐游戏的规则是借助音乐而建立的。但是作为一个音乐活动来说,必须包括复习部分和新授部分,虽然这些也很好的融合到了游戏的环节里面,但是复习部分到底复习什么,怎样更好的为新授部分服务,是老师们在以后的音乐游戏重要多多思考的。
研讨案例二:小班音乐游戏《高个子矮个子》
执教:郑珠玲 问题二:怎样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愿意参加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 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2、 在玩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
3、 进行创编游戏: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活动准备:
1、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各一张。
2、用纸做高高的帽子和平顶的帽子,每样都是人数的一半,达到幼儿人手 一份。
3、乐器:沙球和木鱼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进行创编高个子和矮个子。
出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想象来进行创编模仿高个子和矮个子。
2、学做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
① 介绍游戏规则:高个子和矮个子不是一起走路的,要听钢琴的“命令”——高个子听到高音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高音区奏和弦),这时矮个子不能走;当矮个子听到低音时才能走路(教师可在钢琴的低音区奏和弦),这时高个子不能走。请幼儿仔细听两段音高完全不同的和弦,清楚高音时高个子走,低音时矮个子走。(教师可弹奏两遍音乐)
②请两名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表演:分别戴上高帽子和平顶帽子,扮演高个子和矮个子听音乐走路,让全体幼儿进一步熟悉明白游戏的玩法。
③全体幼儿分两组游戏:一半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另一半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应按规定的音乐做高个子,矮个子听音乐走路。
④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⑤小弟弟戴上高帽子做高个子,小妹妹戴上平顶帽子做矮个子,进行听音乐走路游戏。
⑥交换角色,再玩一遍游戏。
3、运用乐器游戏:
①出示沙球和木鱼并介绍游戏规则:沙球声——高个子走路,木鱼声——矮个子走路。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
②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4、引导幼儿创编游戏:
①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全体幼儿做一遍动作)。
②出示大小标记,介绍游戏规则:听到高音时大标记走路;听到低音时小标记走路。(先请两个幼儿上来进行表演)
③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一半做大标记听高音走路,这时做小标记的不能走路;另一半做小标记的听到低音走路,做大标记的就不能走路。
④交换角色再玩一次游戏。
5、结束部分:
我们班还有好多小朋友呢,他们可都喜欢你们今天做的这个游戏,我们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附简谱:
1=F 4/4十个小矮人
1 1 1 1 │3 5 5 3 1 │ 2 2 2 2 │7 2 2 7 5 │1 1 1 1 │3 5 5 3 1│ 2 2 5 5 │1 - - -║
★反思与研讨
☆执教者反思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并把重点落在“听音辨音”上,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的高低和快慢而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研讨后共识:
既然是音乐活动就必须体现出音乐的要素。活动的目标首先就是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游戏,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不同形象是活动的最主要目的,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用自己的听觉进行分辨,小班的老师们舍弃了精心制作和装扮的“白雪公主、森林小矮人”形象,因为,没有了视觉上的辅助,孩子们反而能更加充分的运用听觉感受音乐。其次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游戏,游戏的玩法并不是老师一再强调的,恰恰就是孩子们听辩出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同时,明白了游戏的规则。以上这些都是小班老师在活动设计中把音乐要素与游戏过程很好的结合。
幼儿园音乐游戏是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活动在幼儿日常教育中无所不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推动幼儿情感的逐步完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同样,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在今后的道路插上梦想的翅膀,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在这个《高人和矮人》的音乐游戏中,所引用的教具很好,小朋友都很喜欢,一下子就把所有小孩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了,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游戏两个字突出来,使游戏极具趣味性,目标定位准确,在整个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个创作力,在教师示范动作的引导下,幼儿能在不同的音乐声中用不同的动作去表示,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轻松活跃。
五、小结
1、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大都喜欢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新授课时他们一般兴趣不大,第二次复习活动由于他们熟悉了音乐节奏,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尝试自结游戏伙伴,自定游戏主题。教师将目标装在心中,游戏展现给孩子。角色定位与孩子同乐,教师注意选材与幼儿快乐交往。音乐是抽象的,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教师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幼儿交流的形式,师幼互动。教师要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不断变化自己的行为和角色,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时教师是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和幼儿一起唱,一起跳成为参与者。在幼儿表现其创造成果,表演时则是欣赏者和支持者。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激发幼儿兴趣,保持兴趣稳定,提高活动效能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师生互动,体现“对话”教学,以次来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3、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就会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4、要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地去选材、去设计,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做孩子的发掘者、引导者,应善于发现,合理引导,给予孩子们更多地展示机会。
5、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戏中,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来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创造游戏自身的美,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6、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来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5、从游戏评价入手,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习
高质量的游戏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而游戏评价这一环节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幼儿很好地去观察,才能使其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