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2:08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建国初的小学数学课本就叫《小学算术》,这一叫法一直延续到1977年,由此可见,“计算”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现在的教材叫《小学数学》,但里面涉及到计算领域的内容还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每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卷中,与计算有关的分值至少要在90%以上,甚至更多。因此,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曾改变过,也不会真正会有大的改变。重视计算能力培养,应该从“认数”教学抓起,所以,我今天的讲座题目就叫:“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因为只有1个小时,所以不能面面俱到的谈,只能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观点,不成熟之处,请大家及时与我互动。

【认数】

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建构,二是联系实际来体会。包括认识计数单位、计数技能、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数学交流与活动等各个方面。

上学期期末,五年级数学试卷中有一道判断题: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我校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不理想,暴露了不少学生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且混为一谈;也暴露了有的老师对认数中的概念教学不到位。

(一)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二)关于“计数技能”,不得不要说的2个数:0、10

“0”是一个常引起争议的数,目前我们把它纳入到自然数的范围内,但是在做很多判断的时候又必须把它除外。它是在公元8世纪被印度的数学家发明的,它的产生是真正获得位值概念的基础。学生认识1、2、3……起,他们就在体会数字是用来表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量;每一个不同的数量,要用一个不同的数字表示。按照这样想下去,9增加1应该得到的是一个新的数字符号;继续下去,就需要无数的数字符号。事实,我们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数位,这样就方便多了。这就是位值制的基础,这样,所有的数都可以借助0~9这十个数字以及不同的数位来表示,这就是数学的抽象性与符号性的好处。

推荐案例:张齐华的“认识整万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能清楚看出老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逼”出了数位产生的需要,从而创造性的落实教学目标,非常精彩。

(三)关于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关注数感的培养,包括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推荐2个案例。

1.黄爱华老师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一次抽签,从个位抽起。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第二次抽签,从千位抽起。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记录成:8□□□>5□□□.

第三次抽签,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根据游戏过程,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蔡宏圣老师的《认识百分数》

半个月前,蔡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完成《认识整百数》的课件。他要通过这个课例来说明百分数是一个相对量,不等同于以往熟悉的绝对量。课件要求:这一节课的前半部分,基本不需要课件,主要通过实物展示台来交流。从深入探究、练习用课件。形象有趣些,比如那几个情境比较。如果配上漫画来表达要评判的内容,是否更好?只是瞎说,供你参考。我请美术老师画了几张画,他还是很满意的,120%同意(原话)。现在最后的定稿我还没有看到,但这种尝试肯定能给人眼前一亮。

(图片资料)

我自己也有一个得江苏省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的课例,是《小数的意义》,但和大师相比逊色,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计算】

(一)课程标准对计算的“知识技能”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第二学段(4-6年级):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变化解读:第一学段

1.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2.适当加强基础。

3.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段

1.增加“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加强与现实的联系。”

2.增加了“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4.将“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改为“能理解简单的方程。”

苏教版12册教材相关内容梳理一览表

(二)计算教学的定位:培养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也就是说,培养儿童能正确的分析问题、正确的进行推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使他们初步具备这些能力和习惯,同时发展儿童的表达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要达成:(1)正确地进行推理和用正确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2)书写得正确而且整洁;(3)对自己演算的结果负责。



运算概念和法则的教学意义:(1)使儿童逐步深入地掌握四则算法相互间的关系及每个算法的规律,以便更正确更熟练地运用它们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应该满足于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而应使它们多做些算题或者通过别的一些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整数四则运算是重点,又分为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每一个循环各有重点:二十以内只出现加减,重点是记熟加减法的计算;百以内出现乘除法,重点是学习加减和九九表内的乘除法,熟记乘法口诀;万以内重点学习多位数加减和用一位数乘除。

(三)目前计算教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很多。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这比较容易做到。而后面三个阶段常常被老师们忽视。一般说来,复杂的计算技能总是可以分解为单一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举例:乘法分配律)。目前,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技能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的策略。

介绍:我校的计算专项竞赛(以六年级为例)

推荐《江苏教育研究》2012 2C王林《江苏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布置作业:

1.设计一份本年级计算专项练习卷。

2.找出本班学生在计算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对策。
相关阅读
推荐
  • 孩子喜欢学校了

    女儿在7岁时随我到德国生活一年。我最担心的是她的上学问题,没有任何德语基础,而且要在学期中间插班,天性活泼好动的她将怎样面对这样一个人造的无声世界?她会不会因此而不喜欢上学,甚或要求提前回国呢? 让我宽心的是,第一次去学校参观时,女儿就大叫:我喜欢学校!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参观那天是校长亲自接待和陪同的。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典型的社区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德国孩子,另外还有来自五六个国家的外国学生,所以他们有教外国孩子的经验。女儿对我们的谈话不感兴趣(她听不懂),但一进教室

  • 从阅读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从阅读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在工作的第一年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学到的,我一步步,带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我也坚信学生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很多次提到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个性就没有了核心,而理想的东西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

  • 小学老师论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其核心内容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新课程的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和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语Persona, 其含义有多种表述。我国理论界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表述:一是伦理道德范畴内的道德人格,指人的道德品质;二是教育心理学范畴内等同于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知

  •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班主任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在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劳动意识 劳动习惯 劳动能力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劳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大雄伟的建筑、漂亮的衣着、可口的美食、因特网的普及等等,无不是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

  • 育人的高境界:信赖

    在《学校的挑战》一书中,提到了构筑信赖与合作的关系,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同。学校教育,教书,育人,其顺序按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成是育人,教书。教育,首先是对人良好品行养成的促进。育人的高境界:信赖。 低年级的学生,常见用小红花去刺激:好了,奖两朵;不乖了,扣两朵。那些小红花们,乖乖的贴在墙上,标志着主人的表现。到了中高年级,有的班级会改成加分制,那些遥遥领先的分值完全有藐视一切的威慑力,真的很威武

  • 剥却笋皮现庐山真面目,层层深入见名著真人性——赏鲍国潮老师《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选自《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长篇小说,要让孩子们在短短40分钟时间借助这短短几段文字,品析小说所塑造的经典人物,非小事一桩。但教材偏偏选了,鲍国潮老师也偏偏选了,虞大明也选此文亮相于公开课,这也非一般可为。而事实对于我听课者来说,欣赏完鲍国潮老师整一堂课后,回忆虞大明老师课堂教学风采,才切实感受到非一般的选材也非一般的老师能所为,而这非一般的老师主要所呈现的便是课堂的驾驭能力。 简单地说课文在课堂上被鲍老师和同学们解读为: 第一层:说说凤辣子给你的第一印象。(华丽妖娆) 第二层:说

  • 论文:合作探究的话题设计初探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一书,几度讨论研究,提出3+1的学导模式(即自主初学,探究合作,拓展延伸,加多元评价),拿什么去探究合作,是这种模式成败的关键,这些年我们一直注重合作探究话题设计的探索。 一、 把三维目标融于话题之中 话题是学生合作探究做的事情,学习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是让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学习最主要的方式不是记知识,而是做事情。通过做事情学习(即合作探究话题)可将价值观确立,能力培养,知识习得的三维目标融于不可分割的做事过程中,真正回归学习的本来面

  • 精彩源于课前教学的思考

    这次,我有幸听了嘉兴市小学数学教学带头人课堂展示活动,听了6节数学课和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我对数学教学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独出心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源于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精彩源于课前教学的思考,读着他们的教学思考,每一个环节设计是那么有想法。对教材中的难点,突破的方法也是形式多样,充分体现教师的智慧。 平师附小的倪培培老师上的《克和千克》。让我感受最深就是本课通过丰富估测的参照物,运用感悟类推的方法,把克与千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倪老师从超市里一袋苹果的标签入手,1

  • 让微笑种在心间(一年级班主任)

    《读者》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记者有一天回家时,看到电梯里影出的自己的脸,那是一张严重变形的脸。她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她想起平常与丈夫的争吵,对孩子的粗暴。当她到家门口时,先让自己冷静一下,带着微笑走进家门。一个月后,她发现她的家真得变了,丈夫变得更加勤快了,儿子的学习也进步了,自己也好像变年轻了。家庭的变化竟然源自一个看似简单的微笑,改变了一个家庭,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如果说涟漪是湖水的微笑,霞光是清晨的微笑,春风是大地的微笑,那教师的微笑是什么呢?那应该是学生心中明媚的阳光。 每当我走上讲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