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谁说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谁说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更新时间:2014-07-20 14:35:30

《谁说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寒假期间,每每静下心来,总喜欢喝着清香的绿茶,翻开订阅的《读者》杂志,细细品味或优美,或充满哲理,或意味深长的文字,感觉既惬意又充实。经常能从经典的小故事中悟出实在的大道理。也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温情,时而还和自己的思维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得到意想不到的启示。我非常愿意把我的感受,思考和你一同分享。

《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有些吃惊。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似乎像一句真理印在我们心中。兴趣在心理学上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主要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深有体会。因为不论是平日的生活中,还是学习或工作中,凡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会不由自主,而更加主动、热情地投入,强大的内在需要促使自己努力付出。如今作者与大众唱反调,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关子呢?

细细读来,言之有理。作者在刚读大学时,兴趣十分广泛,也整日热衷于各种热闹事,忙得不亦乐乎,却终得内心忐忑,学习欠个佳,不知如何克服不安。好在遇到古典文学出身的老先生的研训:要求全系学生每人背诵一百篇古代文学作品。开始,大家都选择逃避,结果无奈于老师们的紧盯,只得早起晚睡抓住最后的时间,连小树林、床上都成为练兵场。最终奇迹般的人人都过关了。通过老先生的“魔鬼训练”,让作者豁然开朗,找到消除不安的方法。此后主动地付诸于实践,而不断获得成功。

我也从中心生想法。作者刚开始兴趣广泛,对于感兴趣的事事参与,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隐隐不安。看来兴趣也并非在任何情境下,任何时刻都是最好的老师。毕竟生活一直在继续着,我们也一直体验和经历着。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那我们的价值在哪呢,我们的希望和梦想又能如何实现呢?我想更多时候,我们做的事谈不上什么兴趣,但我们肩负责任,我们持有使命,我们需要信念支撑,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其实在你投入的整个过程中或许兴趣已悄然产生,并会促使你更加坚定地往前走。正如文中的作者在被迫背诵了一百篇古文后找到了内心的充实感,学会集中精力,不再泛滥地参与各种校园活动,而是自觉地找来许多作品,一遍又一遍诵读,直至背诵出来,然而兴趣已悄然而生,对今后的职业道路也有了明确的规划。

相信我们也都一直在经历着许多谈不上感兴趣的事,或许我们无奈,我们也曾消极对待过,但今天我们可以改变观点,重新认识。当我们面对厌烦的工作或事情时,就可以静静地想想这个故事。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手头的事,我们都要像作者一般沉静、耐心地对待。久而久之,兴趣便也能自然产生,相信那时的它又将转变回本来的角色,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好老师!
相关阅读
推荐
  • 《陶行知新论》读后感

    从事幼儿教师的我已有多年了,在读幼师时已接触过陶行知先生,他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理论把我考试考的好苦,因为那时还是纯理论的,也就是死记着,所以理解不是很到位。现在,在从教的日子里,对行知思想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感受也越来越深。近段时间,又通过对胡国枢先生撰写的《陶行知新论》的学习,对行知思想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和感受。 感受最深的要属爱满天下的行知思想了。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

  • 读《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一线工作的老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时会为自己一节很顺利并且和孩子互动很热烈的课而感到兴奋不已,有时又会为一节认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而感到懊恼不已。其实一个失败的活动对老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绪气馁、低落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在过后老师应该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自己活动的设计是否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是否结合了幼儿的实际的经验水平。《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

  •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

    业务学习的读书时间,我翻开《儿童与健康》这本杂志,细细品味着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一、误区 1.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规则行为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般都是老师要求的,要求幼儿照着做,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觉得规则和他们没有关系,孩子们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教师一般为了班级常规,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处处防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可是这种高控也促成了孩子们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始终处于他律的阶段。 2.规则教育缺少持之以恒。 应该说规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活动和学习中潜移

  • 模仿的背后——有感于《模仿,从哪里做起》

    闲暇之余会翻翻一些幼教杂志,了解当前的幼教动态,在学习同行们的专业之余也会梳理着一些为自己所用的内容。《上海托幼》便是时常翻阅的一类书,其中的相约名师栏目常会刊登一些上海的名师对一些常见的教育现象或是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从没有机会与这些名师近距离的接触,但从这些文字中却让我感受到了她们的儒雅与端庄,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些名师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在近期应彩英老师的《模仿,从哪里做起》一文中,她从近期爆到不行的《中国好声音》的模仿歌手说起,肯定了模仿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让人印象深刻记忆忧新的却是智慧的

  •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5.12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一周年了,网络、电视、单位的援助工作一桩桩一件件把我们拉回了一年前,惨烈的一幕又一幕让人心有余悸,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脑海,禁不住翻开了《教师感动中国》一书。谭千秋、袁文婷、吴忠洪、王敏、张米亚、周汝兰一个个原本也和我们一样如此平凡的人物,在这次大地震中,他们用行动和生命来诠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这一光荣的职业,他们崇高的师德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虽然书中的描述已不陌生,因为在网

  •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第二次断奶》 题目: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第一篇:《牵着蜗牛去散步》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刚工作的自己,当时的我也是这样,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和他们沟通,仿佛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我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

  • 我和儿子共成长——《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转眼间,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这个暑假起,才开始关注身边的这个小朋友:个子长高了不少,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喜欢问为什么;能背诵几首唐诗,会唱几首儿歌,居然还会背诵26个英文字母,可是对数字和颜色却极其不敏感;对待同伴很友好,也很大方 和儿子相处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在对待这么一个家庭主体的过程中,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对待我将要迎接的那些小班孩子们,他们和儿子一样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主体,他们备受家人关注,可是到了幼儿园后,他们就成为了班级中的

  •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早就听说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本很好的书,终于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找到了那本书。今天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感触。没有一本书那么接近我们的实际,但是又不是那么古板,既讲的是我们的工作,又是那么亲切自然,好像一位睿智的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修养,他的理论,他的实践,他的思想,他的智慧都慢慢渗透着你,提升着你。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丰富的读书阅历,她只有看那么多的书,才能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自己写不出博客,说实在,这几天也正在为博客写什么烦恼呢,但是读读别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