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趣味分类快乐行动垃圾分类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趣味分类快乐行动垃圾分类反思

更新时间:2022-09-11 12:39:22

《大班社会教案趣味分类快乐行动垃圾分类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社会教案趣味分类快乐行动垃圾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以及不同的颜色标志,学会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通过趣味儿歌的方式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与随意处置的危害,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

  3、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参与垃圾分类操作,深入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以及不同的颜色标志,学会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难点:深入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活动准备

  1、手套、不同颜色标志的垃圾袋、垃圾分类回收提示板,部分垃圾实物。

  2、ppt、制作垃圾分类回收视频。

  活动过程

  1、联系生活引话题,认知垃圾分类好处多(引导幼儿们切实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 “垃圾山”的照片。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制造垃圾。每天呀,我们这座城市都会制造出山一样多的垃圾。可是呢,你们知道吗?这里面很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教师展示垃圾回收厂的图片,以及垃圾和回收后制作产品的对比照片。

  师:“大家看,你们画完画的废纸可以做新的纸,你们丢掉的玻璃瓶可以做镜子……大家说说,这些垃圾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幼儿们举手回答。

  师:“按照科学家们的计算,一个城市每天垃圾回收利用完,够我们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家里用一年以上呢。”

  师:“可是,孩子们,你们说,钉子能用来做新的纸箱吗?”

  幼儿回答。

  师:“因为不同的垃圾回收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环卫工人们都需要先分类,才能回收。可是,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是这个样子的,工人们该怎么回收呢?”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一个未合理回收的垃圾桶,里面有铁钉、玻璃片、果皮、塑料袋、废纸等各种垃圾,随后展示环卫工人用手给垃圾分类被玻璃瓶割伤的照片。

  师:“孩子们,你们说说,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环卫工人叔叔们被垃圾伤到呢?”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最终一起总结出自己丢垃圾时就做好垃圾分类的策略,并且给幼儿们做出总结强调。

  2、参照实物来对比,趣味分类好游戏(借助儿歌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借助趣味游戏进行深化。)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给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今天啊,我们用一首有趣的儿歌来学习。”

  教师首先播放儿歌和相关的动画。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携带的垃圾实物,给幼儿们逐句讲析儿歌,讲解每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不同标志,以及划分的原因。讲解完之后,再次播放和幼儿们一起学习并尝试跟读。

  幼儿们熟悉儿歌,掌握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之后,教师开展趣味游戏“我会分类啦!”。教师先为幼儿发放不同颜色的手牌,蓝红绿分别代表三种垃圾。然后以抢答竞赛的形式,每次拿出一件垃圾,让幼儿举牌说说应该回收在什么颜色的垃圾桶里。当幼儿答对时,教师就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那句儿歌。

  (环节评析:借助儿歌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借助趣味游戏进行深化。)

  3、自制环保垃圾袋,对照儿歌做标记(借助手工游戏,记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幼儿们学习完儿歌之后,教师一边继续播放儿歌,一边为幼儿们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然后和幼儿们一起对照着儿歌图片上的垃圾分类标记。自己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或者蜡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垃圾分类的标签,然后粘贴在相应颜色的垃圾袋上。

  师:“剩饭剩菜瓜果皮, 厨余垃圾放蓝桶。儿歌里是这么唱的。大家看看,图片里蓝色垃圾桶是什么标志呢?这些就是厨余垃圾,我们来自己仿照着,画一个相应的标记,然后粘贴在垃圾袋上好不好?”

  (环节评析: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环保垃圾袋的手工游戏,让幼儿们再次复习儿歌,记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4、变身分类宣传员,一起上街去实践(动手参与中深化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对儿歌的内容进行践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带领幼儿们携带着自己制作的分类回收环保垃圾袋,一起走出校园,自己动手去践行垃圾分类回收。

  师:“我们一边唱《垃圾分类歌》,一边去附近的社区,帮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吧”

  教师带领幼儿向社区内居民发放宣传单,唱儿歌,作表演,宣传垃圾分类回收,讲解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同时,教师让幼儿们以“套圈”的形式,邀请家长们玩垃圾分类回收的小游戏,借此继续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垃圾分类歌》帮助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理解垃圾分类回收与自己个人和家庭的关系。在教师的后续引导下,幼儿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习惯,在园内园外进行践行坚持。同时,这种行为将会被幼儿带动拓展到家庭之中,在园内掀起一股“垃圾分类回收从我做起”的风气活动。同时,因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带动,我们也会注重在园内进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引导,多带领幼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活动,从园内到园外推广教育成果。

2、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3、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垃圾分类标记,尝试按标记给垃圾进行分类。

  2.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装桶,上贴2种标志。

  三、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送回家!"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1)教师展示垃圾宝宝的"家"。

  2)尝试让幼儿说说这些图示分别表示什么,教师并进行一定的引导。

  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垃圾宝宝的家---垃圾桶,你们认识它们吗?"让幼儿说说。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了这些标记,接下来我们每人选一个垃圾宝宝,把它送回家。"3、垃圾分类1)幼儿第一次操作:垃圾分类2)检查分类情况。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垃圾宝宝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不对的进行讨论,应该放在哪里。)4)教师:这个桶里面是纸张,它是纸张宝宝的家;这个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宝宝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宝宝的家;里面是金属, 它是金属宝宝的家。

  5)幼儿第二次操作:垃圾分类教师:"现在这些垃圾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看那边还有许多垃圾,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吧。"(幼儿自由选择垃圾,然后一个一个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师一旁指导。)4、教师小结。

  1)教师:"垃圾宝宝都已经送回家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把这些垃圾一个个分开有什么用呢?"邀请幼儿尝试回答。

  2)教师:"那让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比如喝过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笔盒;废纸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纸,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画画、写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再灌水;还有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我们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不要乱扔垃圾(尝试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那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做起。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来讨论垃圾的用处时,个别孩子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就显得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法,往后再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水平,当然在活动中旧的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4、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

  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评选“卫生城市”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环境,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觉怎样?

  2.请幼儿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会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北京市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天津市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游戏:看谁做得对。

  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4.引导幼儿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城市”。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我们班的主题活动在——环保的主题上,因此一开学我们就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家长资源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空气变脏了”等主题活动。在本月主题“垃圾越来越多”时,在丰富孩子们前期的经验时,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纷纷都在说“垃圾的来源”“垃圾的种类”“垃圾的用处” 等话题。在本主题的第二次课后,我们都弄清楚了垃圾的来源时,他们的兴趣还颇浓,我想着也许是这个主题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孩子们的经验较丰富,当然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操作学习,在孩子们身边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垃圾分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来提升原有的经验 ,从而获得智慧和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2、体验制作垃圾标志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次课的重点是要求孩子了解垃圾、垃圾的种类并学习分类。

  本次课的难点是要求孩子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活动准备

  U盘《环保小尖兵》8-9页、电子互动白板、A4纸、画笔、透明胶带、剪刀 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出示垃圾袋内准备好的垃圾)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现在我们要用这些垃圾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小朋友想想这些垃圾可以怎么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玩吧。(打开U盘《环保小尖兵》8-9页之游戏----垃圾分类)

  二、基本环节

  1、幼儿讨论垃圾分类的作用。

  (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请小朋友分组讨论)

  师:既然垃圾分类这么重要,那我们在丢垃圾时就要将同类的垃圾丢在一起,那该怎样区分呢?(引导幼儿按垃圾特征进行分类:瓶瓶罐罐、纸类、厨余、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启发幼儿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出示一个垃圾)这个垃圾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呢?怎样区分垃圾桶呢!我们一起来给垃圾桶做一个标志。

  3、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对标识做设计,分组进行讨论。制作成功后请各组将自己的标识分贴到幼儿园每个班级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结束环节

  师:宝贝们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学到了垃类的相关知识,还做了一件光荣的事——帮助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制作了垃圾分类的标志,比如:XX的标志是收集纸类的,DD的标志是收集瓶罐的。这样大家将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块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我们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和家长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德,并和家长一起在家执行垃圾分类。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来讨论垃圾的用处时,个别孩子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就显得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法,往后再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水平,当然在活动中旧的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7、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8、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9、大班数学活动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10、大班数学优质课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11、大班数学公开课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12、大班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准备:

  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江山"和"贺村",其中"贺村"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过程:

  一、评选"卫生城市"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个地方的环境,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贺村感觉怎样?

  2.请幼儿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贺村?如果你住在贺村会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贺村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江山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贺村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

13、大班主题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垃圾分类标记,尝试按标记给垃圾进行分类。

  2.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等。

  2.4只垃圾分装桶,上贴4种标志。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

  送回家!"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1)教师展示垃圾宝宝的"家"。

  2)尝试让幼儿说说这些图示分别表示什么,教师并进行一定的引导。

  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垃圾宝宝的家---垃圾桶,你们认识它们吗?"让幼儿说说。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了这些标记,接下来我们每人选

  一个垃圾宝宝,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类

  1)幼儿第一次操作:垃圾分类

  2)检查分类情况。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垃圾宝宝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不对的进行讨论,应该放在哪里。)

  4)教师:这个桶里面是纸张,它是纸张宝宝的家;这个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宝宝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宝宝的家;里面是金属, 它是金属宝宝的家。

  5)幼儿第二次操作:垃圾分类

  教师:"现在这些垃圾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看那边还有许多垃圾,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吧。"

  (幼儿自由选择垃圾,然后一个一个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师一旁指导。)

  4、教师小结。

  1)教师:"垃圾宝宝都已经送回家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把这些垃圾一个个分开有什么用呢?"

  邀请幼儿尝试回答。

  2)教师:"那让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比如喝过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笔盒;废纸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纸,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画画、写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再灌水;还有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我们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不要乱扔垃圾(尝试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那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做起。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来讨论垃圾的用处时,个别孩子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就显得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法,往后再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水平,当然在活动中旧的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14、大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分类投放垃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2.物质准备: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实录一、引出课题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1.认识有机垃圾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学习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识有害、有毒垃圾①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

  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儿观察教师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学习词:可回收垃圾)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

  三、垃圾分类1.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幼儿园的垃圾,并进行分类4.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彼此的标记并说说其含义。

  5.活动延伸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助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来讨论垃圾的用处时,个别孩子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就显得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法,往后再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水平,当然在活动中旧的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15、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 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 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16、大班健康教育活动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图书、照片等。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筒,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分类。

  (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

  (2)请幼儿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

  (3)请幼儿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

  3.检查幼儿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幼儿说出应扔到哪里。 大家做判断。

  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幼儿这样去做

  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反思:

  “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17、中班社会活动垃圾分类大行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 培养把垃圾分类放进废物回收箱的习惯。

  3. 合作制作并装饰可回收垃圾箱,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性。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事先在小塑料瓶上贴上五官和手脚。

  2. 妈妈和男孩手偶。

  3. 风车。

  4. 大纸箱。

  5. 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 老师出示小塑料瓶、妈妈和男孩手偶,讲故事《小塑料瓶的命运》:

  津津喝完果汁,就把空的小塑料瓶扔进了一个垃圾箱,(向幼儿提问:“你喝完果汁后,怎样处理空塑料瓶?”)

  小塑料瓶在垃圾箱里大声喊:“错了,错了,快救我出来!”

  津津妈妈听见了,就走过去看是怎么回事。小塑料瓶对妈 妈说:“我还有用呢,可是津津却把我扔到了‘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请把我放进‘可回收垃圾箱’吧!”妈妈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津津,快来把小塑料瓶放进‘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小塑料瓶就可以被回收,变成有用的东西了。”津津便把小塑料瓶重新放进了“可回收垃圾箱”里。

  小塑料瓶说:“幸好小朋友把我放到“可回收垃圾箱”里了,否则我就会被送到垃圾处理场,永远被埋在地底下了。”( 向幼儿提问:“什么是垃圾处理场?”)

  这时候,小塑料瓶看见可回收垃圾箱里还有许多其他大大小小的瓶子,它们七嘴八舌地正在猜测自己将来会被重新制造成什么。有的说自己会变成一张地毯,有的说自己会变成滑梯,垃圾箱里一下子变得十分热闹。小塑料瓶心想:“我又会变成什么呢?”

  过了几天,大大小小的瓶子都被运到一个工厂里,在那里重新加工,小朋友,你猜小塑料瓶最后变成了什么?原来,小塑料瓶变成了津津新买回来的风车!

  2. 展示幼儿带来的废纸、塑料瓶、铝罐、充电电池,提议在班上举行“垃圾分类大行动”,帮助塑料瓶、铝罐、废纸、充电电池找个合适的家。请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来收集垃圾。

  3. 请幼儿分组利用四个大纸箱制作可回收垃圾箱,制作前与幼儿讨论:

  每个垃圾箱分别用来收集什么垃圾?

  怎样能让人明白那是收集什么垃圾的垃圾箱?

  这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什么样的标志表示 “可回收垃圾”?

  4.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各组利用不同的美工材料装饰自己制作的垃圾箱。

  5. 请幼儿将带来的各种物品分类放进自制的垃圾箱里。

  6. 将垃圾箱放在活动室门口,收集幼儿园的各类废品。本主题结束时,老师可以和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废品集中进行处理,如:卖给废品回收站,或利用一些废品做手工活动。

  活动评价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可回收垃圾箱。

  有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意识和习惯。

  能正确地将废纸、塑料瓶、铝罐和充电电池分类,并放进分类垃圾箱。

  活动建议

  向幼儿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法,如:在中国香港,社区和路边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物回收箱,用来分类收集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其中黄色回收箱收集铝制饮料罐,蓝色回收箱收集废纸,咖啡色回收箱收集塑料制品,还有专门的回收箱收集废旧的充电电池。

  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卫生和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社会活动课:农贸市场真热闹

    一、说教材:《农贸市

  • 经典故事活动设计:庭坚涤秽(附故事)

    设计意图:父母的爱是人类最伟大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的会是一切,但是孩子还给父母的相对来说确实那样的渺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不想生气

    设计意图: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包括情绪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情绪控制能力。《纲要》中明确指出,大班幼儿应该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善于引导幼儿感受他人的悲喜忧伤并表达自己的关心,但又常常忽略引导幼儿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及父母经常能听到孩子大喊“我生气了”“气死我了”等诸如此类的语言,甚至会伴随一些过激的行为’表现,而孩子的这些情绪特征往往会让成人头疼不已。 本次活动,我通过小兔子的形象,表达了这个年龄段幼儿所面临的各种情绪情境,从孩子的角度帮助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学习活动——四季的树

    设计思路 初秋,马路上、小区里、幼儿园内,各种高高低低的树都还郁郁葱葱,树叶挺拔地迎着阳光摇曳着。但是,不久之后,有的树叶渐渐泛黄掉落,而有的树叶依然挺拔,并保持着绿色迎接寒冬。 树的千姿百态、悄然变化,孩子们是否能感受到、观察到?于是,我询问了孩子们,他们告诉我:春天,树开始长叶子;夏天,树叶长大了;秋天,树叶落下了;冬天,树变得光秃秃的。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顺手指着一棵树问: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棵树的树叶过一阵子是否会落下来?孩子们纷纷摇摇头,他们的行为引发了我以下两点思考。 思考一:在初秋,是否可以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安全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使幼儿初步知道过马路时,我们大人小朋友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识,从而学会自保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日常生活中曾观察到的红绿灯标志的图片、交通标志的作用投影片。用纸板做的红绿灯,红绿黄灯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交通安全图画,引出课题: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然后老师与幼儿一起认识三种颜色的灯,并通过儿歌内容的了解初步知道红灯停,绿灯走,黄灯停一停。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做小汽车,另一组做小朋友步行,当汽车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安全活动设计——煤气开关不乱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煤气对身体有害,不能乱动煤气开关。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到厨房参观厨师如何使用厨房的用具教育挂图《安全使用煤气》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回顾参观厨房的感受。 2.讨论:煤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爸爸妈妈是怎么使用煤气的?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4.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里的内容。 编辑:cicy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安全教育集锦

    大班 查看更多有关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 幼儿园教案:生命之水

    教案的来源 在当今的社会,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了,环保教育也已经被列入了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会进行一些如:保护树木

  •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姓和名

    活动分析 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对自己的名字是熟悉的,通过朝夕相处也能叫出班里其他孩子的名字。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是踏入小学的第一步,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记录,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每个人名字的不同,这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谈谈孩子名字的含义和故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激发了孩子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独特性。 2.能够大胆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