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1 11:37:14
《大班教案卷炮仗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结合图示,复习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种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运行轨迹,尝试合拍地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卷炮仗幼儿园》。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会唱歌曲《卷炮仗》,玩过“卷炮仗”游戏,4种基本步伐、螺旋形图示,歌曲步伐说明。歌曲步伐图示,教师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动过程:
1.感知图示,回忆4种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
(1)出示图示,提问:4个小娃娃在做什么动作?
结合幼儿回答,教师依次重申各动作要领,并带领幼儿随口令练习。
走步:双脚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随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跳步:双脚同时向前跳,脚尖先着地,注意控制与前面小朋友的距离,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踮步:双脚脚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小跑步:双脚脚尖着地交替跑动,注意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
(2)总结图示与步伐的对应关系。
2.复习歌曲,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师演唱,并出示歌曲步伐图示。
提问:什么地方看不懂?(发现最后一张图片中除有踮步的图示外还多了一个黑点,教师重点解答:黑点表示做蹲下的动作)
教师总结:每一张图示代表一个乐句,告诉我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会用到什么步伐。
(3)再次感知图示,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A.教师边范唱边手指图示,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与步伐的对应关系。B.幼儿根据图示练习。C.撤除部分图示练习。D.完全撤除图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学习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图示,介绍螺旋形运动的轨迹。
(2)幼儿练习。(注意提醒幼儿合拍地走)
4.结合歌曲,边表演边变化队形。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队形变化。
提问: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走螺旋形?“一条线”时用到了哪两种步伐?“螺旋形”时又用到了哪两种步伐?
(2)集体练习。师生一同边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边练习,反复2次~3次。每次结束时教师点评,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进行调整。
(3)分组练习。分成男生、女生组或2组~3组练习。
(4)教师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现场点燃“炮仗”(幼儿扮)。一个个“小炮仗”自创各种动作,表现燃烧、爆炸。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创编配合相应步伐的手部动作。
2.提供头饰、火柴道具,供幼儿游戏。
教学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控制行进走是的空间距离,在"卷炮仗"时随音乐配合不同的舞步协调、自然地行进。
2、迁移对螺旋形的认识理解,会与同伴合作走螺旋队形。
3、知道游戏时遵守规则,可以使自己和大家都愉快的做游戏重难点学习控制行进走是的空间距离,在"卷炮仗"时随音乐配合不同的舞步协调、自然地行进。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毛巾一条、黑板一块、粉笔。
2、已看过幼儿用书:《卷炮仗》。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教师提供毛巾,引导幼儿回忆《卷炮仗》画面,探索如何把一条毛巾卷成筒状。
师:我这里有条毛巾,谁能帮我把它卷起来?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卷好的毛巾筒两端形成的螺旋形状,让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到的螺旋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毛巾卷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把它画下来?
教师扮演炮仗:双臂张开成侧平举状,请个别幼儿尝试将"炮仗"卷起来。
师:现在我来当一张大红纸,你们来当制作炮仗的人,谁能把我这张"纸"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自己组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各组自己组织讨论和实验,探索如何走成与螺旋形相符合的队形。
师:每个小组手拉手拉成一队,走一走,看看哪一个小组能走出和炮仗一样的螺旋形。
2、幼儿学习做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按现实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制定与炮仗的燃放、爆炸情节相符的游戏内容和规则。
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卷炮仗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合作"卷"成一个大炮仗,炮仗做好以后我们就可以怎么样了呢?请一个点炮仗的人点燃炮仗中间的导火索,炮仗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嘶")炮仗爆炸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砰啪'')"砰"的时候做炮仗芯的小朋友可以跳起来,其他人不动;"啪"的时候其他人跳起来,然后"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教师边唱乐曲边组织幼儿完整地玩游戏"卷炮仗",遇到问题及时停下来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卷炮仗"。
3、幼儿学唱歌曲《卷炮仗》
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歌《卷炮仗》,学唱时引导幼儿注意乐句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师:这儿还有卷炮仗的歌呢!你们听,什么地方唱的是一样的?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舞步组合。
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舞步经验。
师:我们学过哪些舞步?请你做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为音乐创编舞步。教师在创编中引导幼儿体验各中舞步是如何与音乐节奏、情绪特点相吻合的,幼儿跟随乐曲不断熟悉歌词内容及创编的舞步组合。
5、幼儿完整地边唱边做卷炮仗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用创编好的舞步组合来玩游戏。
师:请用我们刚才编好的舞步边走边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集体游戏~2次。
师:看看这一次卷的"炮仗"是不是"卷得紧"、"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活动背景:《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www.qinzibuy.com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www.www.banzhuren.cn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小碎步的动作,学习与同伴手拉手走螺旋线。
2、通过观察毛巾的变化和自己身体的变化,发现螺旋线的特征。
3、在队形发生变化时,知道与同伴的手不能松开,并与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毛巾、纸、毛线。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教师提供毛巾,引导幼儿回忆《卷炮仗》画面,探索如何把一条毛巾卷成筒状。
教师:我这里有条毛巾,谁能帮我把它卷起来?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卷好的毛巾筒两端形成的螺旋形状,让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到的螺旋形状画在黑板上。
教师:毛巾卷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把它画下来?
教师扮演炮仗:双臂张开成侧平举状,请个别幼儿尝试将"炮仗"卷起来。
教师:现在我来当一张大红纸,你们来当制作炮仗的人,谁能把我这张"纸"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自己组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各组自己组织讨论和实验,探索如何走成与螺旋形相符合的队形。
教师:每个小组手拉手拉成一队,走一走,看看哪一个小组能走出和炮仗一样的螺旋形。
2、幼儿学习做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按现实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制定与炮仗的燃放、爆炸情节相符的游戏内容和规则。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卷炮仗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合作"卷"成一个大炮仗,炮仗做好以后我们就可以怎么样了呢?请一个点炮仗的人点燃炮仗中间的导火索,炮仗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嘶")炮仗爆炸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砰啪'')"砰"的时候做炮仗芯的小朋友可以跳起来,其他人不动;"啪"的时候其他人跳起来,然后"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教师边唱乐曲边组织幼儿完整地玩游戏"卷炮仗",遇到问题及时停下来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
3、幼儿学唱歌曲《卷炮仗》
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歌《卷炮仗》,学唱时引导幼儿注意乐句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舞步组合。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舞步?请你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在创编中引导幼儿体验各中舞步是如何与音乐节奏、情绪特点相吻合的,
5、幼儿完整地边唱边做卷炮仗游戏。
教师:请用我们刚才编好的舞步边走边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集体游戏~2次。
活动延伸在此活动以后,可以带领幼儿走更多的队形,例如尝试走"S"型队形。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合着音乐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作出反应,不提前、不落后地发出嘭、啪声。
3、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一块毛巾,一张画有螺旋线的纸,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过年的时候,放炮仗,真高兴!放炮仗前要做什么?(点炮仗)看老师来放一次炮仗!
提问:老师怎么放的?放了几声?(嘭、啪两声)一起来学一学。现在老师来点炮仗,你们来做小炮仗。
师幼玩放炮仗游戏。
2、复习歌曲《卷炮仗》,感受歌曲的节奏。
听说中(1)班小朋友已经会唱《卷炮仗》的歌,一起来唱给我听好吗?看,吕老师的小手还会跳舞呢!你们帮我唱,看好了!
提问:我的小手是怎样跳舞的?(有前、有后、跳起来的)哟,原来是这样跳的。好,一起学小手在腿上跳舞,再一起跳一遍。
3、感受螺旋形
(1)出示毛巾,用来干什么?请你用毛巾卷成一个大炮仗。看看它是什么形状?象什么?(蜗牛壳)老师还把它画下来了,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螺旋线)用小手画一画。(从外面往里面卷,越来越小)
(2)谁来动动小脑筋,把老师的手也卷成一个炮仗。你们会用小手卷成一个炮仗吗?教师点炮仗。
4、游戏《卷炮仗》。
(1)请小朋友手拉手也来卷成一个大炮仗,教师点火,提醒幼儿第二声的时候要跳起来。刚才是老师在第一个,现在请小朋友来做第一个。幼儿分组玩游戏。好,休息一下。
(2)提问:你们的小脚学过什么舞步?谁学过垫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起学一学。还有谁学过踏跳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起学一学。
(3)教师示范跳《卷炮仗》,一起学一学。你们有困难吗?有哪里不会?好,我们再学一次。
(4)听琴声玩《卷炮仗》游戏。(弹琴)游戏两次。替换第一个。
(5)听录音玩《卷炮仗》游戏。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活动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www.qinzibuy.com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一)活动准备
我运用律动去安定幼儿的情绪,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电视机、音碟机、U盘)辅助并提问的形式,导入主题
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幼儿观察画面并能表达、感受妈妈的辛劳。
(三)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用自己最漂亮的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展示,把美好的情感释放出来。
(四)利用谈话,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为妈妈唱一首歌或说几句祝福的话,亲亲妈妈、抱抱妈妈等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幼儿园中班庆“三八”亲子同乐活动:红花献给好妈妈
一、活动内容:
“三八妇女节”邀请妈妈来园和孩子一起共庆节日。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三八节”,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知道妈妈养育了我们,妈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2、小朋友在唱唱、跳跳、玩玩、送红花等环节中,体验给妈妈,奶奶过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增进孩子与妈妈,奶奶之间的亲情,共享天伦之乐。
三、活动准备:
1、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三八”妇女节活动流程 。
3、布置好活动场地、家长座位。
4、准备皱纹纸、彩色纸等各种材料制作红花,在活动中送给妈妈,奶奶。
5、准备游戏的材料(布料、口袋),小旗。
四、活动过程:
一、妈妈,奶奶、幼儿入座。
二、活动开始:
1、老师简介节日:“今天是谁的节日呢?妈妈平时很辛苦,又要照顾我们,又要上班。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小朋友的奶奶、妈妈、阿姨们的节日。小朋友们要祝贺她们节日快乐。
2、节目表演
(1)请幼儿为妈妈、奶奶们表演节目。 歌曲:《画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鲁冰花》《幸福拍手歌》
(2)亲子才艺表演 。幼儿和妈妈一起表演节目。
3、请幼儿说说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
(1)简单介绍妈妈的职业和工作情况。
(2)妈妈真辛苦呀!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小朋友为妈妈做了这么多事情,请妈妈说说您对孩子的希望。
4、幼儿和妈妈,奶奶一起游戏。
(1)游戏“找找好妈妈”
游戏规则:妈妈或奶奶躲在帘子后面,说一句“宝宝,妈妈在这里。”幼儿根据声音找出自己的妈妈。人数8人
(2)游戏“小袋鼠找妈妈”
游戏规则:小朋友从终点把袋子送给妈妈,妈妈套上口袋再跳到终点。
(3)游戏“我穿妈妈的鞋”
游戏规则:妈妈坐在椅子上,孩子穿上妈妈的鞋从起点走到终点。
5、红花献给好妈妈
师:亲爱的妈妈、奶奶们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的孩子想和您们一起制作小红花。来我们一起动手吧!制作完毕以后,孩子为妈妈戴上红花 并对妈妈,奶奶说句悄悄话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通过此活动,从平时在幼儿园的一些事情发现小孩的独立能力有所提高,如:穿衣、穿鞋、要书包等叫老师帮忙的少了。但是平时必须经常提醒家长:孩子能做的事不要帮太多,开始小孩的动作肯定有点慢,但我们要有耐心,鼓励他自己完成。
2、通过家长反馈,小孩回家会说关心妈妈的话,懂得关心妈妈和其他长辈,虽然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一个小故事,一首歌也能让家长心里甜滋滋的。
3、幼儿教学,关键是爱心和耐心,还有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
生成原因:
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有一天我看见伟豪把报纸卷成了小棒,他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进了……”,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在当时我就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棍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 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奇乐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练习举重。
3、俊杰、伟栋、锦扬、蕴兴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昕昱几个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我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我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我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1、 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 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 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 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生成原因:
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有一天我看见伟豪把报纸卷成了小棒,他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进了……”,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在当时我就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棍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 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奇乐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练习举重。
3、俊杰、伟栋、锦扬、蕴兴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昕昱几个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我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我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我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教学意图:
气球,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喜爱的物品。是常见易得的材料,幼儿对气球有相应的游戏经验。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用身体各个部位来碰触气球让幼儿感受身体各部位运动灵活性之间的差异,让气球不落地训练幼儿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判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体验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弹力。
教学目标:
1.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气球、粘纸若干、球网一副、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进入活动场地,每个小朋友去抱一个气球,跟老师一起跳兔子舞。一起热身。
二、把气球向上垫
1.产生兴趣
(出示两袋用黑塑料袋装的东西)让幼儿隔着口袋摸一摸,然后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出示气球)。
2.玩气球
怎么把气球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呢?
你还有其它花样把气球向上垫吗?
3.创意玩法
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的把球垫上去?(根据幼儿的创意,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做一标记。如:头、胸、膝盖、屁股、脚等)
4.尝试以上部位的玩法
用以上这些部位来玩球,要想办法不让球掉下来,每个部位都要试一试。(教师鼓励幼儿尽量用各部位尝试,提醒幼儿看教师身上的粘纸所示部位)。
5.交流分享
老师身上粘纸的部位都能成功地把球垫上去吗?
哪种方法最容易?哪种方法挑战性最大?(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挑战用屁股、肚子、胸垫球,使幼儿意识到有些部位不太容易垫球,挑战性很大)
6.挑战赛
比一比谁是用头顶气球的冠军?要求中途气球不落地,如果落地,即自行回到空位上,最后留在场的为冠军。(教师采用方法对冠军的孩子给予鼓励)
三、气球向前拍
1.比比谁的气球飞的远。
1)自主尝试用推、打、拳击等方法把气球向前拍。
2)交流怎样能让气球飞得远。
2.“排球”赛
1) 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在音乐声中尽量将自己场内的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内,场地中气球少的一方为胜。
2) 交流经验
怎样才能把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地内?
3)场地交换再一次比赛。
四、放松游戏,气球按摩操
我们和气球宝宝都累了,找一个好朋友,用你的气球宝宝给他按摩一下。跟音乐做放松运动会教室(交换尝试)。
教学结束:
带上气球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1、探索动作。
让幼儿用手的各个部位(手指、手背、拳头等)来垫气球,感受垫气球的快乐,了解气球的特性。通过自己操作进行验证。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自然感受身体部位和运动关系。
2、竞赛挑战。
让幼儿选定挑战部位进行挑战(头顶、脚踢等)给幼儿展示自己和挑战他人的机会。
3、“排球”赛。
让幼儿尝试向前方远距离拍球进一步感受手臂、手腕的推力与爆发力,在紧张、激烈、刺激的竞赛游戏中挑战自我。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较有感情。
2、对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活动准备:配乐的诗歌朗诵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参观,碰一个小朋友正在帮弟弟妹妹穿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班的?”他自豪地对我说:‘我是大班小朋友!’我夸他真能干,他说‘这些是我应该的’。他还朗诵了一首诗歌给我听,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两遍。
3、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4、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学习新词“夸奖”
5、分句练习。老师一句,幼儿一句,也可反过来。
6、将幼儿朗诵的进行录音,并欣赏。最后请声音响的大声朗诵一遍。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其中有一条目标中指出学用不同的语气,分析整首儿歌中有疑问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武器。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依靠语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长,也借助语言交流、相互了解,语言中的语气表达的方式和运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气表达是语言表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感染力度。而我们小朋友现在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如果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孩子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语气表达。语气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口气,是说话人的态度。我们通常在说话时,特别是与他人交际时,要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语气形式。反观在以前学习儿歌的时候,幼儿往往在念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学习儿歌中的句子,而忽略了使用语气有感情的表达儿歌中的意思。正如《指南》中说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实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理解其中意思,也要将其运用起来。比如疑问句,让幼儿用提问的方式先感受疑问的表达方式,再延伸到儿歌中,让幼儿用疑问的口气来表达儿歌。对于大班的小朋友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更要在会念儿歌的同时让幼儿在情感表达上也更深一层。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找出与小班、中班不一样的地方。
3.感受升班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好活动区域,如:表演区、科学区、阅读区等。
2.收集前几届大班孩子在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熟悉新教室的环境。
幼儿自由观察新教室的环境,说一说新教室是怎样的,同中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墙上有什么装饰,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域等。
小结: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有了自己新的教室。因为我们在这一年里会学到更多的本领,所以教室里设置的区域与中班不同了。
2.讨论:大班幼儿与小班、中班幼儿在学习及任务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师:现在我们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哪些地方要做得跟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不一样,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然后带领幼儿欣赏前几届大班哥哥姐姐活动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做能干的大班小朋友。
活动反思
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弟妹和小朋友的情感,初步树立关心他们的责任感,体验自己生长的快乐。
2、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及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3、增强幼儿的班级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预设学习目标:
1、使新生熟悉本班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区设置位置和活动要求。
2、初步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句和弟妹及新同学交往,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3、通过带弟弟、妹妹的活动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4、使幼儿会听連续指令,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见闻。
5、能儿独立生活,关心弟弟妹妹,能谦让。
6、知道大班小朋友应该在劳动、上課、关心集体、关心弟弟妹妹等方面较自觉地给弟弟妹妹做榜样。
7、学习收拾桌椅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8、明确值日生的各项劳动任务。
分科预设学习目标:
科学:
1、正确干支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在图表中表达。
2、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掌握叙述词。
3、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数。
社会:
1、愿意在生活中参加劳动,知道劳动是件光荣的事。
2、体验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3、通过观察月亮
的变化及吃月饼等活动,了解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4、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懂得要尊重、热爱老师。
艺术:
1、通过歌曲《卖报歌》及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来感受和表现乐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出的形象和内容,并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
2、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较准确地表现出性别特征及简单的动态人物。
3、学习简单的做泥塑人的技能,并能表现简单的人物动态。
语言:
1、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帮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文学作品中任务的伤心、苦恼、快乐等不同情感。
3、培养幼儿在听说游戏中快速反应的能力。
健康:
1、保持个人卫生,并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自理能力。
2、能轻松自如的绕过障碍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接力300米左右,能步行2千米或连续跑约1分半分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3、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的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范畴网络:
健康:
体能煅炼:
1、学习新棒操
2、学习新体能
3、体游:大鞋子
语言:
1、故事:小猫钓鱼
2、故事表演:小猫钓鱼
3、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4、听说游戏:打大麦
5、科学识字:
科学:
1、统计动物数量
2、认识序数
3、认识单双数
4、实验:会转的陀螺
5、有趣的叶子
6、实验:有用的纸
音乐
1、歌曲:卖报歌
2、歌曲:国旗红红的
3、音乐欣赏:狮子进行曲
美术:
1、布置新环境
2、泥工:我是大班小朋友
3、绘画:我和弟妹一起玩
社会:
1、劳动真光荣
2、给小班弟妹送礼物
3、我是中国人
4、认识教师节
5、认识中秋节
社区资源利用:
(一)环境布置:
1、主墙:设置以“幼儿园”为背景的主墙,各种幼儿常规和幼儿自制的小朋友和小动物。
2、美工区:各种废旧材料、画笔和小石子,白乳胶。
3、数学区:各种有关相邻数的操作材料。
4、图书区;各种图书。
5、益智区:军旗、穿线玩具。
6、建构区:提供各种积木、插塑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7、角色区:提供各种
8、语言区:提供小木偶以及各种道具。
(二)家长工作
请新生家长协助教师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活动目标:
1.对诗歌内容感兴趣,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初步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问题:
⑴.暑假你们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请小朋友一一举手回答.)
⑵.哦,你们真棒,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我们小朋友又张大了,成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2.帮助幼儿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⑴.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提问: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⑵.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提问:诗歌里的 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借助挂图,再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⑴.提问: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
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
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了什么⑵.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
4.引导幼儿学习有表情的看图朗诵,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⑴.提问:你们喜欢诗歌里的打扮小朋友吗?为什么?
你们想怎样朗诵这首诗歌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⑵.提问:你们现在也是打扮的小朋友了.你们还可以问别人做写什么呢?
活动反思:
这学期,我们的小朋友都变成大班哥哥姐姐,听到他们说着“我们读大班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们当大哥哥、大姐姐了,真高兴。”那稚嫩的声音,满腔欢喜的模样,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充斥着教室的每有一个角落。
以前总会听到同事们说:“哎,等到升上大班了,你们就会体验到升上大班后幼儿各方面的极大转变,变得很难教育与沟通了。”那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幼儿升上大班时的性格大差异,很难教吗”?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学了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有关“大班小朋友应该怎么做?”的谈话,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回答,如:不挑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等。从孩子们的交流、发言中,我真的感受到他们长大了,能够完成许多以前自己不想、不能、不敢做的事了。我发现:“原来孩子们长大了,能更好地沟通了。”只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方式,相信孩子们会接受并坚持的。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播放课件,朗诵诗歌的`形式,引导幼儿边听边记,听完了儿歌,教师提问儿歌中说到了什么?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地举手发言,说出听到的内容,个别幼儿如:张恩祈小朋友还能大胆朗诵。在感受诗歌部分,我通过多样化的化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充分地激发出来孩子们身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知道大班小朋友要变得更懂事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将继续引导幼儿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督促幼儿的行为,使孩子能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活动目标:
1、主动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到来"的各种变化,描绘秋天的故事。
2、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跟随音乐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3、跟读散文,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散文,激发阅读散文作品的兴趣,体验散文学习的快乐,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活动重点: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动难点:为散文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不同季节的雨声录音。
2、秋天的叶子、果实等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雨辨不同(感受雨声) 听放音乐,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声,再不同季节的雨声,引导小朋友去感受雨声的变化与不同之处,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点。
小结:教师要帮助小朋友丰富和补充语言以及纠正不正确用词,启发他们去感受音乐中雨声的细微变化,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2、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 说2.1请小朋友举手发言,说一说'我'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秋天。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______的"的表达方式叙述。
2.2 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发现的?
天气、穿的衣服厚薄、树叶的颜色、开的花儿、成熟的果实、粮食等等,春夏秋冬各举一到二个例子。
2.3 秋天的树木和花草有什么变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粮食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2.5 秋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小结:本阶段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感知,又是为学习散文作铺垫,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话将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触散文的语言。
3、学我说话(走近散文) 仿3.1放配乐散文,跟随音乐一同走进秋天,感受来自散文的美。
师:散文听完了,小朋友感觉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3.2结合画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赏下雨前后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幼儿把雨比作一把钥匙。可对幼儿进行反问,进而帮助他们理解雨的清凉和温柔。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
师:秋天的雨下过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变化,就好象一把钥匙轻轻地把门打开,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2)下雨后的画面: 在画面中感受色彩的美。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重点指导幼儿说出各种植物、花卉的色彩变化。
师:秋天到了,各种植物都有了变化。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水稻成熟变得金黄,各种颜色的菊花都开了,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所以美丽的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呈现果实画面,引导幼儿从气味上说出秋天的雨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师: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果有什么味道?把准备好的水果篮拿到幼儿面前,让他们闻一闻,并用"_____的"说出自己闻到的味道。
师,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这气味是从哪里来的?
师: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都发出很多好闻的香味。而且在秋天远远都能闻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4)喇叭画面: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的过冬方法。
师:画面上的是什么?是谁的喇叭?怎么听听他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教师朗读喇叭的话。
师: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落叶树的树叶纷纷飘下来,工人叔叔也开始为小树过冬作好准备,冬眠的小动物忙着造房子、储藏食物、挖洞,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显示小动物过冬的画面。
5)水果和粮食成熟的画面,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教师小结,秋天的雨给大地、小朋友带来的是丰收、快乐的歌。
3.3有目的的再次欣赏一遍,并学习运用散文诗中的句子来讲述。
师:这次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把你最喜欢的、写秋天最美的句子记在心里,等会儿告诉大家。
活动延伸:联想诗歌的内容自由画画,设置展示栏,让小朋友相互交流与学习。
教学反思:
1、优美生动的多媒体运用,突破了幼儿学习的难点。
《秋天的雨》篇幅偏长,容量偏大,特别是散文中一些优美的比喻,描写的意境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秋天画卷。其营造的生动形象、诗情画意的动态画面,把孩子们带入了秋的美妙意境,不仅激发了幼儿兴趣,而且在轻松愉快中突破了幼儿学习的难点。
2、形式多样的感官欣赏,激发了幼儿美的情感体验。
为了保持幼儿欣赏的积极性,始终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每一段的欣赏形式:色彩美的段落先感知、讲述再欣赏作品,并开展送颜色的游戏;味道美的段落,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倾听富有情感的配乐朗诵,孩子们闭着眼睛陶醉之中,而想象之舞、情感之舞却慢慢随之展开;活动美的段落教师则让孩子们分角色表现。这些丰富而又富有变化的欣赏形式,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3、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语态,演绎了活动过程的精彩。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备足了课。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富有感染力,朗诵声情并茂,始终与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儿,提升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
活动目标:
1、熟悉新环境,了解班里的新伙伴。
2、知道自己升中班了,萌发做中班及朋友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将活动室卫生打扫好,整班级物品。
活动建议:
1、认识新朋友
(1)老师自我介绍
(2)请新来的小朋友一一自我介绍,大家鼓掌欢迎他(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
(3)介绍完毕之后,给孩子十分钟自由交流时间,互相说说自己在假期里干什么有趣的事,新朋友互相熟悉一下。
2、认识新班级
(1)带领幼儿熟悉班里环境,介绍喝水区、休息室、厕所的位置,看一看活动室里玩具,图书摆放在哪里。
(2)请幼儿说一说新的活动室与原来上的幼儿园活动室有什么不同,说一说新的活动室那些地方漂亮,那些地方不喜欢。
3、我们是中班小朋友了
(1)小朋友,现在开始,我们都是中班小朋友了,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了?(长高了、能吃了、勇敢了……)老师与幼儿交流讨论之后小结:我们长大了,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是小班孩子的哥哥姐姐了,有更多朋友了。
(2)现在成中班小朋友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例:同伴相处方面:互相帮助、不打架。
生活自理: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方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反思:
1、积累前期经验是促使本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通过与幼儿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家里各个房间的名称并不了解,对各个房间的作用也不熟悉。因此我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里有哪些房间,这些房间有什么用及房间里摆放了哪些家具等。丰富了这些经验之后,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有些什么时,就能娓娓道来。
2、不追求统一的房间分配。
活动中我先请孩子们辨别立体图中四个房间分别是什么,有幼儿对各个房间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我没有否定他们的想法,一心追求心中预设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说出适宜的理由,让幼儿自主确定心中对各个房间的分配,把幼儿推在前面。
3、及时将个体经验进行推广。
在操作前我请幼儿看了我粘贴家具的方法,提醒孩子们“今天的家具都是能站起来的。”接着孩子们开始操作了。有的孩子把一把椅子、桌子、沙发、电脑应该放在客厅里的家具都先撕了下来,然后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一样家具,拿一样,贴一样,不一会儿客厅都贴好了。有的孩子是撕下一样家具,再选择应该放的房间,再拿胶水贴,速度就很慢。最后在交流时,我请孩子们说了自己的方法,孩子们都肯定了前面的方法好。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粘贴”的技巧基本都能达到,但是如何又快又好是值得幼儿思考的。活动中我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时和幼儿一起分享,将个体经验进行推广,对幼儿下次的活动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让他们懂得了方便、省时的方法。
活动名称:保护牙齿活动目标:
1、知道牙齿的功能,初步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2、养成每天早晚在家刷牙的好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录像资料、图片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她们和你们一样,也正在换牙,想来这里听课,你们欢迎吗?(图片)——她们长得像吗?可是她们的牙齿却长得不一样。你们觉得谁的好看?为什么?
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姐姐的牙齿,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像她一样拥有一副洁白又整齐的牙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牙齿》。
二、活动探究,了解正确的刷牙方法讨论:在换牙后,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牙齿长得那么好,而有的却长得那么难看呢?
实验:品尝黑芝麻糖,互相观察牙齿表面的变化。漱口,观察杯子里的漱口水的变化。
小结:我们发现漱口以后,牙缝里还会留有残渣,那怎么办呢?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另一种好办法。
三、深入讨论,全面护牙——小朋友,你们觉得保护牙齿做到正确刷牙就够了吗?再想一想,保护牙齿,还有哪些方面也要注意?
小结:
1、不能在睡前吃甜食。
2、不能乱咬硬物。
3、保护牙齿,要多吃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食物。
4、乳牙松动或脱落时,不能用舌舔或吮。
5、不能咬手指、咬唇或咬舌。经常用舌舔或吮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或者长得不整齐。咬手指、咬唇或咬舌等会影响牙齿排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会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
活动反思:
《保护牙齿》这一课的教学主要要帮助学生认识牙齿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爱牙,护齿的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漱口,勤刷牙的良好习惯。了解保护牙齿的小常识,会用正确的方法保护牙齿。
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牙病问题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对牙齿防护常识掌握的也很少。好多孩子有蛀牙和龋齿,已经成为了不少家长很头疼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本节课的内容是生活常识的教育,必须收集形象直观的资料,图片,护牙常识,才能把“如何保护牙齿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教学重点问题一一解决。
活动目标:
1、了解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 知道男孩女孩的喜好和性格方面的不同。
2、能愉悦的接纳自己,能相互欣赏异性的优点。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男孩女孩的图片各一张,分别配有不同发型、衣着、玩具;2、男孩女孩各自喜欢的物品的图片3、辩论赛记录表、笑脸娃娃粘贴。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感受男孩女孩间表象的差异。
1、教师播放课件,提供两组图片, 引导幼儿发现男女性别表象的差异(穿着、发型、喜好等不同)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新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看看他们的照片好不好?
提问:照片中的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从哪看出来的?
这两个小朋友有哪些不同?男孩子和女孩还有哪些不同呢?
2、猜一猜,教师拿出有男孩或者女孩特征的一些物品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猜是谁喜欢的东西。
师: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们喜欢的东西的图片,但是男孩和女孩喜欢的东西有时候是不一样的哦!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出示图片,问这是谁喜欢的)二、辩论赛:男孩好还是女孩好1、教师提问,引发辩论赛的主题。
--"男孩和女孩有这么多不同,你觉得是做男孩好还是做女孩好呢?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分成两组,觉得做男孩子好的为蓝队,认为做女孩好的为红队。教师宣布辩论赛题目:男孩好还是女孩好。
3、教师宣布辩论赛的规则:各选手要相互尊重对方,别人在发言时要认真倾听。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展现各自的性别个性,并能认可自我、悦纳自我。教师用笑脸娃娃来记录每队选手的成绩。
4、与幼儿一起统计各队笑脸娃娃的数量,对辩论赛进行小结。
师:经过刚才激烈的辩论,蓝队认为当男孩好,因为他们觉得男孩(坚强、勇敢、力气大等),红队认为当女孩好,因为女孩(漂亮、文静等) 。其实,男孩女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各自的优点,并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三、心灵碰碰车1、引导男孩女孩相互说对方的优点,相互欣赏对方。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不足,我们应该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会进步。
2、男孩女生互相画像
活动反思:
本次优质课我选择了“男孩女孩”这节社会活动,不管是教学具的准备,还是目标的制定,我都以孩子为中心,从孩子们的喜好及年龄特点出发,认真备教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活动中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当然也有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现将反思如下:
在目标制定上我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为主导,来贯穿整个活动,并且目标难易适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不仅要给孩子充分的精神奖励,更要有物质奖励,所以在准备教具时,我准备了贴画以此来吸引孩子,但游戏时准备的气球虽然吸引孩子,由于玩法考虑不够周全,只从孩子的喜好程度出发,没从安全角度考虑,以至于孩子不敢用手去拍破别人的气球,这是我在准备材料教具时的失误,也是我本次活动最值得反思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比如听口令、辩论赛、小主持等完成每个环节,以此达到老师轻松教,孩子快乐学的教学效果,并且游戏和游戏之间也是有连贯性的,听口令游戏是我对孩子在性别认知上的一个摸底。通过游戏我了解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知道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辩论赛不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更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本次活动重难点环节,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设想,如果孩子辩论不起来,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所在,于是我想到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辩论环节可能是班里男孩多的原因吧,男孩从辩论上就感觉比较强势,女孩就有点弱,在辩论过程中一位小女孩,对男孩胆子大存在意义,小女孩说:“女孩也有女汉子。”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针对这一争辩,我把发言权给了女孩,争辩环节最后通过采访听课老师的形式,让孩子听听大人眼中男孩好还是女孩好,这也是本节活动中的另一亮点。
一节活动下来成功与不足都会具备,成功会让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自信,不足会是我不断努力前进地动力。今后我会继续向老师们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交流、动作表现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画面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2、再简单分析造型和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技巧。
3、能专心、有兴趣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并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鸟天堂》。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小鸟天堂》。
教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
2、引导幼儿分层欣赏。
教师:仔细看看画上画了什么?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动作变现画面中得小鸟,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引导幼儿观察、表现树的不同造型,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表现方法。
3、再次整体欣赏画面并进行知识拓展。
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多通道感受画面的欢快气氛。
给作品起名,并进行知识拓展。
出示齐白石作品《群虾》引导幼儿回忆并比较。
活动反思: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特别投入。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走路》。
2、让幼儿知道歌曲中的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轻与快”、“轻与慢”,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4、能大胆创作,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的图片
2、歌曲《走路》的歌词和歌谱。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1)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请幼儿来回答。图片上的动物分别是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
(2)教师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
(3)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模仿这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2、教师将歌曲《走路》完整的演唱一遍。
(1)教师对幼儿说:“现在老师把歌曲唱给小朋友们听。请小朋友们认真听。然后用歌曲中的语言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2)老师向幼儿提问:
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
②小鸭是怎么走路的?
③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
④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
(3)请幼儿用歌曲中的语言来回答,并鼓励幼儿加上肢体动作。
3、请幼儿来和老师学唱歌曲。
(1)请幼儿唱的时间用拍手的形式打出节奏。
4、把《走路》的动作交给幼儿,并让幼儿在唱歌的时候配上相应的动作。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出其他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教师请幼儿一起来把新的小动物填到《走路》歌曲中,让幼儿自己进行创作,自己编一首《走路》。
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表现真棒,会听音乐做又轻又慢和又轻又快的动作,今晚回家后,大家要配上动作,把《走路》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哦。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根据幼儿对小物们那种特别喜爱,喜欢模仿它们走路的一些动作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中的唱与跳,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自信与欲望。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到结束,小朋友还玩得意犹未尽。这样为后面的延伸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的样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动物走、跑的课件,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活动目标:1、在感受、讨论、观察过程中,初步了解茶的种类、茶的形、色、味及作用。2、能在艺术氛围中,通过不同途径感受茶的文化气息,感受品茶的乐趣。活动准备:1、各类茶叶若干、玻璃杯人手两个、茶壶若干、茶艺表演工具一套。2、投影仪、茶园采茶制茶的光盘、茶壶欣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观察各类干茶叶和泡开的茶,了解茶的颜色、形状、味道。 提问: 1、昨天,我们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茶叶,谁告诉大家你带的是什么茶? 2、这些茶叶的名字不一样,那这些茶叶的形状一样吗? 3、那它们的颜色又是什么样的
不久前,我们嘉兴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老师们聚集到一起,观摩了7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教学,让我们好好享受了一场教学的饕餮大餐。作为其中的一名赛课老师,我的收获尤其大。因为这次的活动不但给了我一次锻炼、学习的机会,也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真的收获颇多。尤其是大班综合活动《最佳守卫》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下面就针对这节课,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点感想。 一、选材新颖,适合幼儿 《最佳守卫》这个故事不但生动有趣,而且比较新颖,新就新在这个故事里蕴含了很多知识点
设计思路: 1、集体活动要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不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名字的伴随我们一生的好伙伴。是一个人的代表和象征。《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这就是要告诉老师,要在生活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和共同成长的师幼互动环境。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我们的名字,在生活中这样一个与我们紧紧相关的符号应该是很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 2、从
设计用意:小孩对小动物非常有兴致,尤其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始对自个儿的属相(12生肖)有兴致啦,有些小孩问我:教师12生肖是怎样来的呀?12生肖是怎样摆放的?------为满足孩子的探究知识欲望,让小孩对属相有更加深的认识,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 教学一:自个儿的属相 教学二:我们家的属相 教学三:属相与谜语 教学四:属相擂台赛 教学五:制作十二生肖头部装饰 上面前三个教学的做好均由爸爸妈妈们帮助孩子在家里做好,幼儿教师依照孩子教学情况在班级安排了专栏属相大观。 教学目标: 1、进而加深对12生肖的认知,并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 活动难点: 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桃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桃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 教师:我们小二班的
活动目标:1、 尝试自己阅读活动材料,喜欢听滑稽幽默的故事,尝试说好笑的故事。2、知道幽默、滑稽引人发笑的原因是因为奇巧事件的结局常常同人们的预想相悖。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1、 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13-14页,录音磁带。2、 幼儿平时看过一些幽默,漫画书,听过或会讲一些简单的笑话。笑话《一只狮子》 活动过程:一、大家共同阅读活动材料《万尔福的头发》,让幼儿自己领会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他长什么样?在干些什么?二、 欣赏《万尔福的头发》1、听故事前四节。万尔福叔叔怎样保护他的头发?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判断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与沙粒粗细的关系。 3、通过实验,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活动背景与对象分析:今年我园积极创设幼儿学科学的环境,对科学这一领域也做了课程的规划,让幼儿学科学不仅从我们的教学内容、区域活动上开展,也让科学走进了孩子的家庭。在这种学科学的环境中,使幼儿生活在学科学的氛围里,积极动手动脑学本领。由于幼儿学科学这一课程在我园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们老师也在一个摸索阶段。幼儿学科学关键在于动手操作,作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只有自己动手
1、大班教案漂亮的线反思活动目标: 1、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2、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3、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1、大班教案狮子王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拼贴、绘画等方法表现狮子的外形特征; 2、在情境中感受勇敢和乐于助人的美好;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