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6 14:42:05
《小班教案我是小帮手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育。
2尝试在老师及家人的指引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体验其中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体会家人及老师劳作的辛苦。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保洁员收时用餐后的桌子
2组织幼儿擦拭自己的桌子和椅子。
3创设玩具区和书画区。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大人收拾餐桌,并动手操作。
1教师:阿姨在干什么呀?她用什么来擦桌子呀?
2教师:我们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脏了,我们也要把它擦干净,用什么来擦?怎么擦呢?我们一起来把桌子擦干净。
3 教师:我们想一下,家里面的东西脏了、乱了是谁清洗和收拾的呀?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累不累呢?
4教师:我们一起来收拾我们的书画区和玩具区。
二、总结
让幼儿分享劳动带来的快乐。教育幼儿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能收拾自己的桌子和椅子了,还会收拾玩具和书本。刚才我们劳动累不累呢?把玩具和书本收拾得这么整齐高兴吗?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每天都干这么多工作,他们累不累呢?我们要不要帮助他们呀?我们都很能干,我们要做大人的小助手!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活动意图:
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仍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 光荣的。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 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 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 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 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 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 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仍垃圾吗?”
4、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仍垃圾。)
5、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内容与要求:
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与指导:
1、“妈妈,我们回来了!”
(1)教师带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
2、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
(1) 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 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
(3) 这么长的时间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真着急,怎么办呢?(请幼儿想象,怎样才能知道妈妈到哪去了?)
(4) 根据幼儿的回答,兔姐姐决定打电话问……
3、打电话了解妈妈的去向。
(1) 怎么打电话呢?
(2) “妈妈没有去上班,手机也关机了,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给爸爸打电话的办法)
(3) 我们怎么问爸爸呢?请大家想一句问爸爸的话。
(4) 兔姐姐打电话,与爸爸通话:“喂,爸爸,我是小兔,你知道妈妈上哪去了吗?噢,原来奶奶病了,妈妈去照顾奶奶了。”放下电话。
4、接到妈妈的电话。
(1) 正在此时,电话铃响了,兔姐姐拿起电话,原来是妈妈的打来的。
(2) 放妈妈的电话录音:“小兔们,我是妈妈,奶奶病了,现在在医院里,我在照顾奶奶,现在还不能回来,你们帮妈妈做些事情好吗?小兔们,你们把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折叠好;把桌子上的碗、调羹和杯子收起来放整齐;把桌子、椅子擦干净;把地扫一扫;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小兔们听清楚了吗?妈妈再说一遍……好了,等一会妈妈回来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很能干,妈妈带好吃的东西给你们吃,好吗?小兔宝宝们再见!”
(3) 你们听到妈妈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电话内容)
(4) 请小兔们帮妈妈做事情。
5、妈妈回来了
(1) 我们把加整理得多干净呀,妈妈说的事情我们都做好了没有?(请几个小兔宝宝去检查一下)
(2) 妈妈回来了,(请配班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小兔宝宝,你们把家整理得真干净呀,你们真是能干得好孩子,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好吗?(幼儿快乐的分享)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活动目标:
1、体会妈妈的辛苦,并学习帮忙做家务。
2、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3、学习说出完整的感谢的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有扣子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
2、每个幼儿都要准备一套刷牙用具、毛巾、脸盆。
3、抹布、水桶、扫把、簸箕等清洁用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先带着幼儿念儿歌《妈妈的小帮手》。
2、请幼儿把带来的衣服、裤子、鞋袜拿出来,让幼儿自己把衣服、裤子换上,自己穿袜子、鞋子。
3、教师请幼儿拿出刷牙和洗脸用具,请大家示范刷牙洗脸的动作。
4、教师拿出各种清洁用具,示范各种清洁用具的使用方式,
如:拧干抹布的方法、擦桌子的方式、扫地的方式。
5、把幼儿分成几组:擦桌子组、扫地组、收拾组。每组发给所
需要的打扫工具,让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打扫。
6、当幼儿打扫完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打扫后的感觉。
7、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然后请大
家轮流上台说说,告诉大家他要怎么当妈妈的小帮手。
8、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请大家站到前面,大声说出一句对妈妈的感谢,然后回家对着妈妈说出来。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小百科: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活动目标:
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若干 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妈妈,我们回来了!”
1、教师戴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
二、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
1、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
3、这么长的时间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真着急,怎么办呢?(请幼儿想象,怎样才能知道妈妈到哪去了?)
4、根据幼儿的回答,兔姐姐决定打电话问……
三、打电话了解妈妈的去向。
1、怎么打电话呢?
2、“妈妈没有去上班,手机也关机了,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给爸爸打电话的办法)
3、我们怎么问爸爸呢?请大家想一句问爸爸的话。
4、兔姐姐打电话,与爸爸通话:“喂,爸爸,我是小兔,你知道妈妈上哪去了吗?噢,原来奶奶病了,妈妈去照顾奶奶了。”放下电话。
四、接到妈妈的电话。
1、正在此时,电话铃响了,兔姐姐拿起电话,原来是妈妈的打来的。
2、放妈妈的电话录音:“小兔们,我是妈妈,奶奶病了,现在在医院里,我在照顾奶奶,现在还不能回来,你们帮妈妈做些事情好吗?小兔们,你们把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折叠好;把桌子上的碗、调羹和杯子收起来放整齐;把桌子、椅子擦干净;把地扫一扫;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小兔们听清楚了吗?妈妈再说一遍……好了,等一会妈妈回来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很能干,妈妈带好吃的东西给你们吃,好吗?小兔宝宝们再见!”
3、你们听到妈妈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电话内容)
4、请小兔们帮妈妈做事情。
五、妈妈回来了
1、我们把加整理得多干净呀,妈妈说的事情我们都做好了没有?(请几个小兔宝宝去检查一下)
2、妈妈回来了,(请配班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小兔宝宝,你们把家整理得真干净呀,你们真是能干得好孩子,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好吗?(幼儿快乐的分享)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教育意图:
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仍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 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 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 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 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 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 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仍垃圾吗?”
4、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仍垃圾。)
5、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活动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知道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体验做小帮手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收集在家学当爸爸妈妈小帮手的记录资料。
活动过程:
1、交流“我当爸爸妈妈小帮手”的体验。
“平时在家那些事情你是自己做的?”
“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
“爸爸妈妈是如何评价你的?”
2、理解、体验。
(1)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
“为什么要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2)示范欣赏,重点要求幼儿听清楚是怎样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的。
“我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
“我帮爸爸做了什么事情?”
“你从那里听出爸爸妈妈很喜欢小帮手的?”
(3)幼儿学念儿歌。
可以采取轻声跟念、接龙念儿歌等形式学习。
3、内化迁移。
“儿歌里的小朋友帮爸爸妈妈做的这些事情你们都会做吗?请你学一学。”
活动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观察袜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颜色、图案),能将相同的袜子、手套进行配对。
2.初步理解“一双”的含义.了解成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愿意参加活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按实物标记将物体分类的经验,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2.物质准备:晾衣架、夹子各若干,袜子每人一双,手套人手一副,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我们的袜子。
师:看看,你的小脚上穿着什么呀?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呢?两只一样吗?哪里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袜子.初步感知两只袜子的大小、颜色、图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双”。
2.晾袜子。
(1)展现晾袜子的场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妈妈洗了许多的袜子,还没来得及晾,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观察、配对。
师:一双袜子要晾在一个衣架上,那这只袜子应该晾在哪里呢?谁愿意试一试?
个别幼儿示范将相同的袜子晾在一起,师幼共同检验。
师:为什么把它们晾在这里?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的相同特征。
(3)幼儿操作,将相同的袜子配对。
师:还有些袜子没有来得及晾在衣架上,请你们每人拿一只袜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们夹在一起。你们愿意帮忙吗?
(4)幼儿集体游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寻找的过程。
师:袜子都晾好了吗?袜子一双一双晾在一起了吗?
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收手套。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妈妈很高兴,大家都很爱劳动。瞧,妈妈洗的手套也晒干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下来吧。什么样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样的一副手套用夹子夹起来放在篓子里哦!
(2)幼儿操作,迁移匹配袜子的经验,将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双”(一副1)。
(3)相互检查配对结果。
师:都放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都放对。
4.结束活动。
师:谢谢你们帮妈妈晾了袜子,还收了手套,我们穿鞋子回家吧。我们脚上两只鞋子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找两只一样的鞋子穿起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灭火的工具。
2、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汽车轮胎着火的情景、电视机着火的情景、图书着火的情景)
(2).卡片(水、沙子、棉被、干粉灭火器、切断电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放映第一幅幻灯片,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讨论汽车轮胎着火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3、请小朋友举起能个汽车轮胎灭火的工具图片。
4、第二个、第三个情景过程一样?
5、竞赛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情景,看谁又快又准确的举起相应的灭火工具图片)6、对获胜幼儿进行奖励。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灭火的基本常识,本次活动是延续了上节活动,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灭火工具。
活动目标:
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过程:
1、“妈妈,我们回来了!”
(1)教师带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
2、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
(1) 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 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3) 这么长的时间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真着急,怎么办呢?(请幼儿想象,怎样才能知道妈妈到哪去了?)(4) 根据幼儿的回答,兔姐姐决定打电话问……3、打电话了解妈妈的去向。
(1) 怎么打电话呢?
(2) “妈妈没有去上班,手机也关机了,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给爸爸打电话的办法)(3) 我们怎么问爸爸呢?请大家想一句问爸爸的话。
(4) 兔姐姐打电话,与爸爸通话:“喂,爸爸,我是小兔,你知道妈妈上哪去了吗?噢,原来奶奶病了,妈妈去照顾奶奶了。”放下电话。
4、接到妈妈的电话。
(1) 正在此时,电话铃响了,兔姐姐拿起电话,原来是妈妈的打来的。
(2) 放妈妈的电话录音:“小兔们,我是妈妈,奶奶病了,现在在医院里,我在照顾奶奶,现在还不能回来,你们帮妈妈做些事情好吗?小兔们,你们把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折叠好;把桌子上的碗、调羹和杯子收起来放整齐;把桌子、椅子擦干净;把地扫一扫;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小兔们听清楚了吗?妈妈再说一遍……好了,等一会妈妈回来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很能干,妈妈带好吃的东西给你们吃,好吗?小兔宝宝们再见!”
(3) 你们听到妈妈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电话内容)(4) 请小兔们帮妈妈做事情。
5、妈妈回来了(1) 我们把加整理得多干净呀,妈妈说的事情我们都做好了没有?(请几个小兔宝宝去检查一下)(2) 妈妈回来了,(请配班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小兔宝宝,你们把家整理得真干净呀,你们真是能干得好孩子,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好吗?(幼儿快乐的分享)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教材分析:
“小帮手”活动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求同”。按物体的属性求同和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是小班幼儿可以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之一。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本次活动选取了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袜子和常见的手套作为学具和教具,引导幼儿用袜子和手套进行配对、求同。
活动目标:
1.观察袜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颜色、图案),能将相同的袜子、手套进行配对。
2.初步理解“一双”的含义.了解成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愿意参加活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按实物标记将物体分类的经验,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2.物质准备:晾衣架、夹子各若干,袜子每人一双,手套人手一副,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我们的袜子。
师:看看,你的小脚上穿着什么呀?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呢?两只一样吗?哪里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袜子.初步感知两只袜子的大小、颜色、图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双”。
2.晾袜子。
(1)展现晾袜子的场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妈妈洗了许多的袜子,还没来得及晾,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观察、配对。
师:一双袜子要晾在一个衣架上,那这只袜子应该晾在哪里呢?谁愿意试一试?
个别幼儿示范将相同的袜子晾在一起,师幼共同检验。
师:为什么把它们晾在这里?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的相同特征。
(3)幼儿操作,将相同的袜子配对。
师:还有些袜子没有来得及晾在衣架上,请你们每人拿一只袜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们夹在一起。你们愿意帮忙吗?
(4)幼儿集体游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寻找的过程。
师:袜子都晾好了吗?袜子一双一双晾在一起了吗?
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收手套。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妈妈很高兴,大家都很爱劳动。瞧,妈妈洗的手套也晒干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下来吧。什么样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样的一副手套用夹子夹起来放在篓子里哦!
(2)幼儿操作,迁移匹配袜子的经验,将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双”(一副1)。
(3)相互检查配对结果。
师:都放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都放对。
4.结束活动。
师:谢谢你们帮妈妈晾了袜子,还收了手套,我们穿鞋子回家吧。我们脚上两只鞋子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找两只一样的鞋子穿起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灭火的工具
2.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汽车轮胎着火的情景、电视机着火的情景、图书着火的情景)2. 卡片(水、沙子、棉被、干粉灭火器、切断电源,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1、放映第一幅幻灯片,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讨论 汽车轮胎着火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3、请小朋友举起能个汽车轮胎灭火的工具图片。
4、第二个、第三个情景过程一样?
5、竞赛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情景,看谁又快又准确的举起相应的灭火工具图片)6、对获胜幼儿进行奖励。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灭火的基本常识,本次活动是延续了上节活动,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灭火工具。
活动目标:
了解灭火的工具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幻灯片(汽车轮胎着火的情景、电视机着火的情景、图书着火的情景) 卡片(水、沙子、棉被、干粉灭火器、切断电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放映第一幅幻灯片,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讨论 汽车轮胎着火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3、请小朋友举起能个汽车轮胎灭火的工具图片。
4、第二个、第三个情景过程一样?
5、竞赛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情景,看谁又快又准确的举起相应的灭火工
具图片)
6、对获胜幼儿进行奖励。
教学反思:
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灭火的基本常识,本次活动是延续了上节活动,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灭火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育。
2、尝试在老师及家人的指引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体验其中的快乐。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体会家人及老师劳作的辛苦。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保洁员收时用餐后的桌子
2组织幼儿擦拭自己的桌子和椅子。
3创设玩具区和书画区。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观察大人收拾餐桌,并动手操作。
1教师:阿姨在干什么呀?她用什么来擦桌子呀?
2教师:我们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脏了,我们也要把它擦干净,用什么来擦?怎么擦呢?我们一起来把桌子擦干净。
3 教师:我们想一下,家里面的东西脏了、乱了是谁清洗和收拾的呀?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累不累呢?
4教师:我们一起来收拾我们的书画区和玩具区。
二、总结
让幼儿分享劳动带来的快乐。教育幼儿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能收拾自己的桌子和椅子了,还会收拾玩具和书本。刚才我们劳动累不累呢?把玩具和书本收拾得这么整齐高兴吗?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每天都干这么多工作,他们累不累呢?我们要不要帮助他们呀?我们都很能干,我们要做大人的小助手!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点子的数量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2.能按要求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3.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以下反思:在第一环节中,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我们班的幼儿很有兴趣。第二环节中,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对我们从托班升上来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教孩子数数的时候,应该注重数数的方位,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第三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当孩子说的答案不一样时,老师需要机智一些,很好的把它转过来,如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时,可以通过集体数数帮助幼儿解决。还有就是师幼的互动应该更多一些。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学习歌曲都是先听音乐,再记忆歌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第一课时,幼儿都不大会唱。本次活动,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让幼儿在多次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学会歌曲。
而且传统教育认为:小班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是很难的事。但据我观察,与较大年龄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在歌曲创编上更大胆、更富有想象。作为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材,提供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机会,以免错过良好音乐创造性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体验、表现小狗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3.让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曲。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具一个、音乐设备、小狗头饰
2.幼儿会按节奏朗诵歌词
活动过程:
1.幼儿以律动《小狗》入场。
2.练声《大公鸡》
要求幼儿第一遍唱出动物在哪里,第二遍师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回答。
3.复习歌曲与律动:
(1)歌曲《不再麻烦妈妈》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儿学习歌曲《小狗乖乖》
(1)幼儿复习儿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儿按节奏朗诵儿歌《小狗乖乖》。
(2)师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并加上动作。
(3)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倾听乐曲,轻声朗诵,进一步熟悉曲调。
(4)幼儿逐渐熟悉曲调后,大声演唱。
(5)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儿学习创编歌曲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名称创编。
(2)师示范,幼儿学习创编。
6.幼儿歌表演《小猪睡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设计思路: 水是孩子生活中常见和经常接触的物质,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水,特别是夏天到了,无论是洗澡、游泳,还是自家水龙头流出的水,或者是盆子里盛的水,只要被孩子抓住机会,他们就会玩个没够,弄得满身湿淋淋的,乐此不疲,与水亲密地接触,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水能看得见,摸得着,但抓不住,孩子在玩水过程中对此发生了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玩水说水运水用水等活动环节引导孩子初步感知水是流动的。特别在运水这一活动环节中,运水材料我提供了毛巾、箩筐、塑料袋、小勺、桶等物品,鼓励孩子去尝试,在尝试中进一步
小班级每周主题教学计划表 单位:文家街道幼儿园 姓名:文爱云 班级:小 班 时间: 2013.09.23-2013.09.27 第四周 教师 本周重点 1 、主题课程:《好吃的食物》 2 、行为习惯培养: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用香皂洗手和饭后用自己的水杯漱口的习惯。 3 、区域及环境创设:拍摄一些幼儿品尝或制作糖果时的照片,贴在墙面或相应的区域,供幼儿观看。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上午 活动 一 常规训练: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喝水、如厕、进餐、午休习惯。 常规训练:让孩子学习饭前便后用
教材分析:《香香的蔬菜》整个主题教学的第一个活动。活动旨在于帮助幼儿梳理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蔬菜,在说说它们外形特征、味道、食用方式等的基础上,感知蔬菜的丰富多样性。 并通过从局部推断整体的智力游戏,全面唤起幼儿已有的蔬菜经验认知。 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蔬菜与人生活的关系。 2.尝试通过局部推断整体寻找各种蔬菜,唤起对蔬菜的经验感知。 3.感受蔬菜的丰富多样。 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见过家中近几日食用的蔬菜,看过整体外形特征。 2.材料准备:若干新鲜
活动目标: 1、 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喜欢春天。 2、 在表现春天的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块有关春天的大的背景图。 2、 春天景物的范例(小燕子、小青蛙、迎春花、桃花等) 3、 各种表现春天的手工材料。 4、 事先带领幼儿感受春天。 活动设计: 一、导入活动: 1、 现在是美丽的春天了,春姑娘也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迎园幼儿园。仔细看周围,你从哪里看出来已经是春天了? 二、观察引导: 提问: 1、 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河水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树
活动前言: 冬天的早上真是冷啊,尤其是下完雪的早晨更是冷风兮兮的,幸亏妈妈早早的就给我买了手套,才不至于小手被冻的凉凉的,到了幼儿园看到小伙伴们都戴上了各式各样的手套,那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有关手套的主题活动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印画的形式大胆地装扮手套,感知每一幅手套上的对称图案。 2、了解冬天在户外工作的人,通过打扮并赠送手套激发对冬天不怕冷的人的关爱。 活动准备: 1. 要求幼儿观察谁早上起得早。 2. 每人一副纸手套,每张桌子一种颜色颜料,蔬菜印章若干 3. 准备冬天人们冒着严寒工作的
主题的引发: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群可爱的小不点来到了他们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反映,有的哭闹,有的耍懒,有的甚至绝食当疲惫的老师拿出红彤彤的苹果时,小朋友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他们一个个兴奋地说:老师,我要吃苹果,苹果红红的、甜甜的,很好吃的一只只小小的手捧着红红的苹果,悄悄地说着稚气的话语。于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一起和小不点们唱起了苹果的歌,说起了苹果的话题,画起了苹果的画,跳起了苹果舞 在认识了苹果之后,老师们就请小朋友一起来回忆一下还吃到过什么水果,小朋
教育建议: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幼儿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既能养成良好习惯,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如不抓紧这个关键时期的习惯培养,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习惯,而且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的洛克也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强化训练,要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养成爱清洁、爱劳动,对同伴谦让友爱,对长辈尊敬有礼的习惯,孩子要克服许多心
1、小班教案点点爱上幼儿园反思活动目标: 1、学习在集体中安静地听故事。 2、能听懂故事内容,逐步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
1、小班教案扣纽扣反思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家长对幼儿的事情包办代替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当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的集体中,在生活自理方面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