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8 17:48:02
《中班教案反思快乐端午节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导语】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 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 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 做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 包粽子
目标:
1、 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 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1.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2. 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 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3. 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 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 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 . 基本部分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 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 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 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 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8. 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9.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1.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 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 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 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 做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 包粽子
目标:
1、 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端午节》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端午节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
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做龙舟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包粽子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因此确定这一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二、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1.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
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
教学反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对于幼儿来讲还比较陌生,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浓厚的节日内涵,初步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我设计了以上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反思: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剪纸形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及镂空等基本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剪纸,师幼共同布置“快乐六一”剪纸场景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有对六一儿童节的体验
2、物质准备:六一节表演录像一段、剪刀、各种颜色的蜡光纸,固体胶若干;一张大的空白卡纸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像,引起幼儿经验共鸣
1、教师播放幼儿六一儿童节表演的录像
问:这群画着妆,穿着漂亮衣服的小朋友是谁呢?
你们为什么要穿成这样跳舞呢?
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么?为什么?
2、师总结:六一节真美好,这一天我们可以化美美的妆,穿漂亮的衣服,站在舞台上给大家表演节目,还有好玩儿、有趣儿的六一节礼物呢!
二、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1、师:这么精彩的六一节,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的笑脸,我真想留住这一精彩的瞬间。你们有什么好的方式能够把六一的快乐场景留下来么?
(幼儿自由讨论各种表现形式,逐渐引入剪纸这一主题)
2、剪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特色,今天,金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最传统的方式,最喜庆的颜色来记录这一快乐的节日。
3、再次播放幼儿六一节的快乐场景录像,引导幼儿自信观察六一节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以及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装饰环境。
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1、引导每个幼儿将自己六一的发型、动作、服饰以及表情先用笔画下来,在用对称剪的形式表现出来
2、分组合作:幼儿分组表现太阳、白云、小鸟、彩旗、舞台、鲜花、观众等其他环境
3、幼儿将创造的内容,在空白卡纸上,进行艺术粘贴,使其丰富精彩,呈现六一的快乐场景
4、幼儿手拉手站在布置好的剪纸六一旁围城圆圈快乐跳舞,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生活中,让我们格外难忘的场景、画面还有许多,我们都可以用剪纸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幼儿回家后也可以独自创作一幅剪纸粘贴场景,带入园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剪纸活动,选择了“六一”这一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录像的引入,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成功的引起了幼儿关于六一这一经验的共鸣,他们能够说出许多在六一这一特殊节日里发生的快乐事情。我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的,自然地导入了剪纸这一主题,引起了幼儿想要亲子动手,把六一的快乐场景留住的这一美好愿望。
活动中,我没有范例,更没有示范,完全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并设计的合作这一环节,不仅增进了大家之间的情谊,也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布置环境这一环节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剪完了一朵还想再剪一朵不一样的,还听到了孩子们商量了多剪一些观众给他们鼓掌,对此活动十分感兴趣,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我感觉很欣慰。
此次活动既迎合了孩子的兴趣,又给了孩子们一定的审美感受,了解了我们中国民间文化,很有教育价值,只要孩子喜欢剪纸,愿意剪纸,即使剪的不好,可以一次次的去探索,去创造,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活动中,我的活动方式和策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汲取教训和经验,改进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快地提高!
活动目标
1. 知道六一是自己的节日,让幼儿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2.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 体验合作、交往与分享的快乐
4.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重点
开心就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升旗仪式。
二、热身:蹦蹦跳跳(听音乐自由的发挥)
三、六一到来了,老师致祝贺词(三个老师发言), 幼儿互相祝贺
四、玩具分享。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我们一起分享吧。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的名字、玩法等,教师提醒幼儿要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幼儿自由交换玩具玩耍。
五、手工制作。
1、 出示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发挥制作
2、 教师讲解示范简单的生活用品、动物的做法,幼儿欣赏并尝试操作。
3、 有些饿了不如做些吃的吧,教师示范简单的食物的做法,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出每组幼儿制作的“美餐”一盘。
六、生日Patty
祝贺杨婧悦小朋友生日快乐,分享蛋糕。
七、园长妈妈送六一礼物
下午——
八、动手操作-手掌印画
九、互赠礼物,分享美味
十、总结,教育宝贝回家感谢爸爸妈妈,再次祝福六一节快乐
教学反思
我们幼儿园本着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理念,真正把“六一”节还给孩子,过一个美好的童年为出发点,组织全体孩子开展了一系列六一庆祝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称赞。
活动主题:感恩母亲 快乐亲情
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20XX年母亲节(5月13日)来临之际,我班将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教育 活动 ,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让幼儿懂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艰辛;让幼儿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0日下午
活动地点:中班教室
活动准备:提前告诉幼儿家长,要求妈妈参加活动。
活动流程:
5月9日
师幼互动:
(1)幼儿了解母亲节的由来。
(2)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3)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聊聊“爱妈妈”的话题。培养幼儿对母亲节的关注与感恩母亲的情感。
5月10日上午
为妈妈制作一份礼物《心愿画》贺卡,表达对妈妈的祝福。
5月10日下午
亲子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妈妈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
2、亲子游戏:“妈妈,放心跟我走”
游戏规则:起点妈妈蒙上自己的眼睛跟自己的宝宝一起准备游戏。听到“开始”指令后,宝宝搀扶着自己的妈妈走向终点,游戏过程中。宝宝要提 醒妈妈抬高脚或低头跨过障碍物,继续向前。到终点后,请妈妈坐在椅子上,帮妈妈捶捶背,完成后结束游戏。
3、 全体幼儿为妈妈献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4、妈妈和幼儿拥抱三分钟(在歌曲中进行)。
5、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和妈妈一起表演《感恩的心》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漫漫人生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和妈妈一起面对,无论有多漫长,我们都会和妈妈一起走过。
教学反思:
本活动利用一个非常适合的时机和机会,自然真实地完成整个活动过程,由于有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做铺垫,所以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4.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预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幼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了各种树木的名称,而且对其特点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小朋友,本学期即将结束,请你把这学期学过的知识展示给你的爸爸、妈妈,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请小朋友把下面的儿歌、谜语给爸爸、妈妈背诵一下。 (一)儿歌:1、别说我小 2、秋姑娘3、看谁嘴儿巧4、小马蹄嗒嗒嗒 5、滑滑梯 6、好朋友 7、小雪花8、一年过去了 9、出气包 10、红绿灯 11、妈妈和乖乖12、妈妈和娃娃 (二)谜语:1、山羊 2、雨 3、彩虹 4、灯笼 二、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最棒的歌唱家 1、老师教会我 2、好娃娃 3、交朋友 4、刷牙歌 5、山上山下 6、鸭子 7、找朋友 8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老鼠图片,尝试用草席和辅助材料表现不同姿态的老鼠。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了解老鼠的外形特征。 物质准备: 视屏展示仪 PPT(1.老鼠图片 2.不同材料制作的老鼠图片) 幼儿操作的席条、辅助材料(眼睛、耳朵等)、剪刀、双面胶、笔、纸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欣赏老鼠图片,了解老鼠的不同姿态。 1.教师讲述老鼠谜面,幼儿猜测。 老师有一个谜语,你们仔细听猜猜它是谁? 是谁呀? 2.出示多幅老鼠图片,引导幼儿观
在一次玩水的过程中,幼儿对波浪产生了兴趣。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大浪和小浪》。开展本次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表现波浪和跨越障碍的形式学习掌握钻、爬、跨的动作,发展自主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掌握钻、爬、跨的方法技巧。 2.在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享受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关于波浪的ppt。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发展钻、爬和跨越障碍物的能力。 活动难点:根据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讲解大浪和小浪动作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看看视频里面有什么?(播放关于波
1、中班幼儿语言故事教案绿色的小山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翻阅图书,乐意参加阅读活动。 2.观察画面,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画面的内容。 3.通过阅读,知道树木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4.培养幼
1、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坐船游览 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对称的经验,感知水中物体倒影对称的特点,并愿意大胆猜测表达。 2、感受生活中对称的存在,体会对称的美感。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
1、中班教案亮眼找秘密反思活动目标 1.发现画面中花园的秘密,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2.用多种感官感知散文所表现出的大自然的诗意美,乐意亲近大自然。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
1、中班教案反思我长大了反思 主题说明: 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自己能成为幼儿园里的哥哥姐姐而感到兴奋和自豪。对于自己长大了感觉是十分的强烈,在这个主题里根据幼儿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引导他们自
1、中班下学期美术教案长颈鹿找朋友反思 【活动意图】 一次,我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走过一棵高高的茂密的香樟树时,一个小朋友指着树、抬着头说:“哇,树叶长得这么高,只有长颈鹿才能吃得到!”其他孩子闻言,也议论起来
1、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雪房子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能理解内容,感知小动物们滚雪球做房子的乐趣。 2、通过参与表演的形式,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 3、乐意参与通话表演活动,感受同伴间相互关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