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中班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反思

中班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反思

更新时间:2022-10-20 10:35:02

《中班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中班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反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山上有个木头人》课后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

  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2、大班主题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反思

  杭州文新幼儿园 须晶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

  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3、中班语言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了解数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3、初步尝试用绘画、文字及符号对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字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不同数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难点是:引导孩子运用绘画、符号、或文字的形势记录生活中的数字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观察记录卡、记录笔一套

  2、环境准备:创设相关数字的隐性教育的环境。如:时钟、挂历、扑克牌等

  3、知识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寻找数朋友

  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来幼儿园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们藏了起来,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做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朋友,鼓励幼儿间一边找一边相互交流这些数字的作用。)

  二、基本环节 :我们的数朋友

  1、幼儿园里的数朋友

  教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朋友?他们代表什么意思?(.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集体交流,师幼图文并茂共同记录“离不开的数朋友”,并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的数朋友

  教师:除了我们刚才找到的数朋友,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归纳并记录:在自己家里,商场、交通、通讯、气象等方面使用的数字及它们的用途)

  3、特殊的数朋友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数字朋友,帮我们脱离危险,它们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教师在幼儿了解数字一般作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字组成的重要号码的关注兴趣,知道它们的特殊用途并进行记录。如: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

  三、结束环节:离不开的数朋友

  教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想像并大胆表达没有数字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麻烦。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离不开数字,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环节:

  1、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寻找数字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完善家园共创的《离不开的数朋友》记录表。

  2、找一找节日中的数字。(如:六一儿童节)

  3、尝试自己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现家人的生日。

  教学反思:

  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此,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字、体验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同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数”应用的新经验,还得到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又尝试运用发现法,按“问题情境——探究发现 ——交流归纳——新情境中迁移”的循环往复思路展开,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将零星的表层的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习。最后,再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使孩子们对数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丰富、有时效的物质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充分的调动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多变的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活动与孩子的互动,使孩子们能被有趣的数学现象所吸引,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趣”为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种自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趋向,让幼儿更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里遨游!

4、小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来自屈.老师教案.!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

  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能说完儿歌,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幼儿两两分组玩游戏的时候。但是,有几个孩子怎么都不能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感觉他们好像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为了和老师玩游戏,故意发出声音。

5、小班听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

  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能说完儿歌,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幼儿两两分组玩游戏的时候。但是,有几个孩子怎么都不能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感觉他们好像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为了和老师玩游戏,故意发出声音。

6、小班听说游戏活动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山(shãn)、上(shàng)、三(sãn )''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 等音。

  2.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自我控制与灵活应变能力。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木偶人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人,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一边操作木偶拉线,一边念儿歌,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例如:“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和“上”的音。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并不由自主做动作。待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停止游戏,待整个游戏结束时,动了的幼儿站一排,坚持不动到最后的幼儿站一排,大家对拍手心齐声念儿歌:“本来要打三百下,怕你太疼打三下。一、二、三!”不动者轻轻打动着手心一下。游戏结束。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计划。

  (1)教师领着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轻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对幼儿个别发不准的音及时给予纠正。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让幼儿在同伴中组合,结伴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想像,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塑料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具体玩法同上。

  活动反思:

  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够区分这三个字音,只有部分幼儿不能够区分,还需要进一步在游戏中多多联系。幼儿灵活应变能力较强,但由于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所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以后活动中要加强进步。这节活动幼儿始终处于愉快的气氛中,所以能将活动兴趣一直延续到活动结束。

7、中班游戏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木头人》

  活动主题的选择: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2. 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4.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路或做动作,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儿歌来代替。)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8、中班游戏活动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愿意在许多人面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儿歌。

  活动重难点

  在规定时间内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走、跑、跳和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

  2、平时你们常玩什么游戏呢?

  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木头人”。

  2、小朋友还记张老师教你们的《木头人》儿歌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规则:幼儿站成圆形,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

  4、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最后只能跳一下。

  四、游戏:

  1、演“木头人”:做这个游戏,我们首先要演好“木头人”。

  (1)摆姿势:开动脑筋想,你准备摆个什么可爱、有趣的姿势做“木头人”呢?快快想,游戏马上要开始了。

  (2)演一演:想好了吗?老师说“木头人”你们就摆姿势,准备一次、准备第二次。

  (3)现在游戏真的要开始了。准备:开始。(幼儿边读儿歌边走,反复游戏)

  (4)说一说:你觉得演“木头人”好玩吗?你来说说什么地方最好玩?

  2、逗“木头人”:刚才小朋友们演“木头人”演得那么好?这时如果有人逗你笑,你还能做得这样好吗?

  (1)活动方法:逗笑人要用语言、动作、表情来逗“木头人”,看能不能把“木头人”逗笑。坚持到最后的“木头人”就是“超级木头人”,千万注意逗笑的人不能接触“木头人”的身体。

  (2)最会逗笑的评他为逗笑专家,最后我们还要请场外的小朋友来给我们评一评谁表演得最好,什么地方最有趣? (游戏反复进行)

  3、自由结伴游戏:小朋友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个“木头人”和逗笑人呢?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游戏吧,一人演木头人,一人做逗笑人,成功了之后,换一换角色。

  4、分组游戏:男孩演“木头人”,女孩做“逗笑人”。交换角色,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幼儿随着舒缓的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9、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木头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非常喜欢跑,跳。这个游戏主要强化幼儿的跑,平衡和躲避能力。使幼儿能够快速反应,并对此作出相应的躲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跑,跳,平衡和躲避能力。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让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木头人的游戏

  2.材料准备:小积木块若干、 狼的头饰三个、音乐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的前期经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1.引出游戏主角

  师:小朋友,大灰狼可不可怕?如果见到了大灰狼,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指导性的说出:藏起来,不让大灰狼看到)。如果我们变成了木头,大灰狼还会吃我们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并和一名幼儿演示游戏的玩法。

  游戏规则:请出三名幼儿一名扮演大灰狼,两名扮演木头人,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赶紧说“木头人”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3.全体幼儿初步尝试游戏,音乐一响大灰狼就出来觅食,抓到的幼儿要到狼堡站着,没抓到的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二)尝试游戏新玩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

  1、第一次游戏:初步尝试、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扮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赶紧跑到森林里踩一块木块或拿起一块木块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懂得快速进入大森林踩木块或拿木块。

  ※ 评价重点:是否能初步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被抓的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呆在狼堡里,为什么有的被抓,有的没有被抓到?请一两个没有被抓的幼儿谈谈自己如何没被抓。

  2、第二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 玩法: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大灰狼,玩法同上。

  ※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3.第三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和规则

  ※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扮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必须跑到大森林踩一块木块并且还要拿起一块木块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4.第四次游戏:尝试合作游戏。

  ※ 玩法:老师和一名幼儿同时扮演大灰狼抓幼儿,玩法同上。

  ※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即幼儿可以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帮忙以最快的速度踩到拿到木块。

  ※ 评价标准:能否做到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第五次游戏:尝试自主游戏。

  ※ 玩法:请两名幼儿当大灰狼,玩法同上。

  ※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进行游戏。

  ※ 评价标准:能否自主地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幼儿相互合作捕获了不少食物,进一步强调合作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很多小朋友反应都特别灵敏,没有轻易被大灰狼抓到,而大灰狼们也表现的很勇猛,想办法捕获到了这么多食物。今天的游戏就到这,我们下次再玩,当然老师也很希望你们能在家里与家人分享这个游戏,跟他们一起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的木头人》采用了多种游戏的方式,每个步骤紧紧相连,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增加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强化了活动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强化了活动目标。最后送“木头人“回家的环节让幼儿知道“木头人们”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调整活动强度。

10、中班游戏公开课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3在游戏中体验愉快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呼啦圈(幼儿各一)、矿泉水响桶一个,舒缓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玩出与别人不同的玩法,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请来来了圈宝宝他们要和小朋友们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你们可以和他们玩吗?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玩

  1.一个人玩,师给予特别的玩法以表扬

  2.几个人玩,师给予创新玩法以表扬

  二.游戏"小鱼逃套圈"

  (一)竖排"小鱼逃套圈"师告诉幼儿名称及玩法: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数相等站成竖队,每组前放一个圈,当听到"打鱼网来了",第一名幼儿开始将圈由脚开始往上套,直至从头部取出,然后交给下一位。最后玩成的一组算被打捞的作惩罚--做怪象。游戏重复。

  1.从下往上套。2从上往下套

  (二)圆圈"小鱼逃套圈"

  玩法:幼儿围成一圆圈,听到矿泉水响桶响就开始传递(套圈由上往下,由下往上迅速套完自己),传递给下一位。师的响桶停被套住的"小鱼"(幼儿)就出列作怪象,间隔一次回列。游戏反复。表扬动作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游戏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游戏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注意事项: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反思: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试用了老师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显著。第二点,表演结合儿歌的形式。在游戏的儿歌教学小环节上我只用好听的语言把儿歌给小朋友念了几遍,发现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配着表演展示儿歌,这样小朋友才能回忆出儿歌的内容。我想,这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语言活动领域。快的动作协调的一组。

  活动小结:听音乐作放松活动。

  师:小朋友玩的高兴吗?我们的小鱼在来跟鱼妈妈加强练练游泳吧。听音乐,临摹鱼游作放松活动--小碎步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兴趣十分高涨,自主性强。第一个比赛环节幼儿相互配合时,可能玩得太兴奋了,在找队长和不间断跳跃上出现了一些困难,经过纠正得以解决。开展第二个环节时,幼儿有了较多的经验,开始得心应手了。本来安排了第三个环节是单脚跳跃,但是发现对中班大部分幼儿来说单脚跨越有一定的难度就临时取消了。我觉得本节课在课前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在示范时用的时间比较多,活动环节考虑出现失误。在幼儿年龄特征方面要多下功夫。以上是本人的反思,做得不好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11、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的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也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知道五官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只。

  2.地面上画好写有数1-10的方格。

  活动过程:

  1、玩民间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集体念儿歌,扮演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要求幼儿念完儿歌后做一个造型动作,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动。

  2、师幼共同玩游戏“魔法师”。

  (1) 教师手持“魔棍”,口念“变变变,变变变,变成长鼻子大象”,幼儿扮的“木头人”马上“变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师”巡视,变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这个幼儿便停止动作,还原成“木头人”。游戏中“魔法师”不断发出“变成小马”“变成小兔”等指令,“木头人”按指令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

  (2)“魔法师”组织“木头人”玩跳数字游戏。引导“木头人”按照1-10的顺序跳。如跳错,“魔法师”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动。

  (3)“木头人”跳舞。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木头人”随音乐起舞,“魔法师挥动魔棍”,音乐停止,木头人摆好造型不动。

  (4) 随着音乐,魔法师送“木头人”回家。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12、中班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反思

  学习目标:

  锻炼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轻快音乐,幼儿随意走动。

  2.当老师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准说话、二不准动,三不准露出大门牙”时,幼儿便要停止动作,做出一个喜欢的造型(如模仿小动物),并保持身体静止,看谁坚持的时间最

  3.可以让先动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建议:

  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后,可以由幼儿组织活动,以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组织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动作或说幽默的语言,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进一步考验小朋友的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13、中班健康游戏活动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

  2、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一二三,木头人》 ‘

  活动过程:

  一、基本玩法

  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的失败者。

  4、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熟悉游戏的基本玩法。

  二、创新玩法

  玩法:一人趴在黑板上,当趴着的人说一二三木头人是,其他小朋友就不能动,动的则换人,当另一个人碰到趴着的人时,便去追赶其他幼儿。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做出反应控制。

  评价重点:能否第一反应做出身体控制。

  三、新玩法:听到不许动时,马上摆出不同造型,教师拍照并奖励那些自主创编的小朋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评价重点:能否第一反应做出创编动作。

  四、游戏升级:听着音乐进行游戏,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听音乐节奏并进行创编动作。

  评价重点:能否幼儿听音乐节奏并进行创编动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14、中班游戏公开课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反思

  目标:

  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和耐力。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玩法: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暂停一次游戏,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4、教师可创编各种口令,让幼儿单脚站立不动、下蹲不动、一手着地不动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15、中班听说游戏有趣的“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叙事:

  首先播放木偶视频,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说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接着,幼儿自主游戏,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最后创编游戏,“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附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

  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16、中班游戏优质课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主题的选择】

  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路或做动作,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儿歌来代替。)

  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17、中班音乐游戏锯木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音乐律动感应乐曲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2、能够安静倾听歌曲,并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3 、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乐器、ppt2、经验准备:会使用乐器活动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感知节奏活动难点:句式的掌握活动过程:

  一、 暖身活动1、 听音乐进教室,故事引导,将幼儿带入情境,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小蚂蚁的愿望。

  教师:(出示挂图)小蚂蚁在其他昆虫的帮助下,运来了好多的木头,他们准备开始搭舞台,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木头搭成舞台呢?会用到什么样的工具?

  2、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以上三种工具。

  3、认识三种工具,并学习他们的使用方法。

  二、 音乐律动1、 启发幼儿想象锯木头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用双手怎样做锯木头的动作,还可以用哪里锯木头呢?

  2、 配合音乐做动作。

  3、 启发幼儿尝试创编出钉木头和转木头的动作。 教师:木头可以用来锯,还可以用来怎样?怎样钉?怎样转呢?

  4、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律动。

  5、单人双人锯木头游戏三、使用乐器伴奏1、出示三种乐器,让幼儿在舞台上表演2、可多次表演,分组表演

18、中班主题山上的宝贝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9、中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区分韵母an和ang)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的念儿歌,正确区分韵母:an和ang。

  2、听懂游戏规则,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愉快地与同伴们一起边念儿歌边玩游戏,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游戏二歌,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 学习游戏二歌。

  教师:儿歌里说了什么?带幼儿念儿歌2-3遍。

  3、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后,幼儿马上做一个造型保持身体不动。

  ——如果发出了声音或身体不动了,就伸出手给同伴,同伴就拉住她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4、教师和全体幼儿面对面进行游戏。

  师生边念儿歌,边坐在小椅子上做动作,鼓励幼儿摆出各种各样的身体造型,儿歌念完后,教师故意先动,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边做打手心的动作,感知游戏的趣味性。

  5、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

  安排有而与旁边的小伙伴两两结对进行游戏活动,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6、 教师和全体幼儿游戏。

  幼儿在教室四散走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念完后,教师寻找身体移动或着发出声音的幼儿,发现后,便与全体幼儿一起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若没有发现一个幼儿动,教师可以说:“木头人解放了!”全体欢呼,游戏可反复开展2-3遍。

20、中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发准难发的音和易混淆的音,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控制自己的动作及语言反应的能力。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

  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

  (建议此活动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在幼儿较熟练地开展上述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幼儿进行简单地仿编游戏儿歌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听说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仿编能力。)

21、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十个印第安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 能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2 . 学习为歌曲《十个印第安人》伴奏。

  3 .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各种打击乐器若干、印第安人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应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到野人部落去玩,部落的酋长专门派人和我们玩,我们一起听听是谁?(放音乐CD)

  二、看图识谱

  1.师:印第安人想考考我们,让我们拍一拍图上的节奏,我们一起看一看。

  2.师出示图谱:× ×× × ××、× × × ×、× ×× × ×、×﹣﹣﹣,引导幼儿用拍打肢体的方法拍出节奏。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完整地拍出歌曲的节奏。

  三、乐器演奏

  1.师:现在该用我们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了,请你们拿起乐器试一试。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的演奏姿势。

  2.幼儿看图谱演奏乐器,教师纠正幼儿的错误。

  四、听音合奏

  1.戴上印第安人头饰听音乐演奏。

  师:让我们也来做印第安人,请小朋友轻轻地戴上头饰,听音乐一起演奏。

  2.收拾整理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组织井然有序,过渡比较自然 幼儿在活动中,收放乐器常规比较好,在用肢体动作拍打节奏时,幼儿会拍手、拍退、拍胳膊等等,对节奏的掌握很准确,这是因为幼儿平时积累了有关经验,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幼儿错误的地方,并给予纠正 最后一环节,在戴上印第安头饰演奏,使活动推向了**,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站起来,围着圆圈走起来,幼儿边走边敲,玩得很高兴。总的来说,活动的目标基本达成,活动效果也很好。

22、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木头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游戏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注意事项: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反思: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试用了老师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显著。第二点,表演结合儿歌的形式。在游戏的儿歌教学小环节上我只用好听的语言把儿歌给小朋友念了几遍,发现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配着表演展示儿歌,这样小朋友才能回忆出儿歌的内容。我想,这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语言活动领域。

2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我家有几口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里的公主、王子,很多幼儿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叫什么、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我家有几口人》,让幼儿对自己家及家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幸福的、开心的,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演唱歌曲表达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2、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全家福照片,背面写上爸爸妈妈对幼儿祝愿。

  2、《我家有几口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拿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进行讲述。

  “你知道这是谁家的照片吗?你怎么知道的?”教师边指着照片边介绍家人:“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自己,我家有三口人。”

  2、幼儿手拿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

  (1)分别请4-5名幼儿向大家介绍照片上的家人,教师随时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鼓励幼儿向旁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1)教师范唱,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和我们唱的其它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在学唱最后一句时要配合肢体动作,并掌握说的节奏。

  4、教师给幼儿读一读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祝愿,引导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和配合,都能按照我的预设思路顺利的进行,在讲出家人外形特征时,观察的非常仔细,讲的也很清楚、完整。通过活动发现每一个孩子对家人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给孩子提供、创设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鼓励孩子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这次活动非常贴近生活,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很多人在爱着他们。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综合活动设计:我和彩球做朋友

    活动目标:1、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且动作协调、灵活。 2、能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玩彩球。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内装小铃的彩色气球若干,预先放置在活动室中间,用布遮盖。 2、旧报纸、丝巾、纸棒、小网、垫板等辅助材料分篮放置在活动室四周。 3、《表情歌》伴奏带,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唱《表情歌》,导入活动 师:最近,听说森林里来了一群特殊的新朋友,是谁呢?看,他们来了!(掀开白布,球滚出)原来,他们是一群漂亮的彩球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

  • 中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拼小人,并会迁移已有经验创编儿歌。2、尝试并大胆想象,用火柴棒拼摆、表现小人身体运动的动作。 3、体验创编儿歌、操作拼搭的乐趣。活动准备:1、 前期知识:已认识过奥运福娃的一些运动项目,在区域活动中玩过拉线木偶。2、 操作材料:有关拼小人的动画和运动图片,火柴棒、圆形纸片、白纸、黑色水笔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前一段时间,小朋友都参加了幼儿园的秋季运动会,你看到哪些比赛啊?(羊角球、骑自行车、夹沙包跳、别踩湿鞋),谁来表演一下。 2、参加运动可以锻炼我们

  • 中班综合活动:一对好朋友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线索大胆想象,仿编(语言领域)。 2.寻找事物间的相关连部分,并学习配对。 准备:课件 实物锁和钥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出示锁。请看我拿的是什么?可是它锁住了,怎么把它打开呢?(用钥匙)对!锁和钥匙是一对好朋友,锁离不开钥匙,钥匙离开锁也不能帮人们做事,所以说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 二 看课件配对 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物品,请看大屏幕。都是些什么?(大家起说)请你们来找一找,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三 看课件学儿歌 现在我把小朋友找到的物品的好朋友,编成一首好听

  • 综合活动备课表:天天锻炼身体好

    活动名称:天天锻炼身体好 活动目标:1.通过手臂姿势的变化,表现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势。2.知道天天做操能锻炼身体,让身体更健康。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1.活动材料P14,油画棒。2.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态范例,早操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 做操真有趣。1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天天做操?(做操是为了锻炼身体,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2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做早操,那你们还记得我们平时做操时的动作吗?我请一些小朋友来做做看。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早操中的一些动作:侧平举,手上举,手叉腰等3 引导幼儿观察做

  • 幼儿园集体备课实录《有趣的镜子》

    设计意图综述: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幼儿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因此,要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镜子对于幼儿是在生活中常接触的,幼儿对镜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镜子的反射现象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新的探索领域,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通过本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发现。初步获得有关镜面反射的感性经验。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发现镜子可以找到人或物体,简单了解镜子反

  • 中班教案小路沙沙

    1、中班教案小路沙沙教育目标:  1、欣赏散文,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画面理解散文内容。  2、丰富象声词:踢踏踢踏、吱吱嘎嘎。  3、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尝试大胆讲述散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

  • 中班教案认识4

    1、中班教案认识4  设计意图:  数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虽然会说数字1、2、3、4、5……但他们却对数字表示的意义表现的模糊不清,为了让幼儿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真正理解数字的意义,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

  • 中班教案种花

    1、中班教案种花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种花游戏,练习弹跳的钻爬的动作。  2、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活动重点:  巩

  • 中班教案有趣的溜冰鞋反思

    1、中班教案有趣的溜冰鞋反思【活动目标】  1、探索鞋盒的玩法,通过模仿溜冰的基本动作,发展幼儿的四肢运动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的快乐。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