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9 10:35:02
《中班教案一寸虫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欣赏绘本,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你好,一寸虫
1、出示PPT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来分享一个关于一寸虫的故事。这个一寸虫只有一寸长,找一找它在哪里?
2、出示一寸虫小结:一寸虫是以它身体的长度“一寸”起的名字;一条一寸虫就是一寸长。
二、初次测量
1、PPT故事推进
师:一寸虫生活在美丽的草丛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晴朗,一寸虫决定出去散步,就在这个时候,它遇见了一只肚子饿得咕咕叫的知更鸟。(课件第二页)
师:知更鸟看见一寸虫就笑了,为什么?原来知更鸟遇到了美食。一寸虫会怎么办呢?
师:我们来听一听一寸虫怎么说。一寸虫忙说: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一寸虫怎么说的,它有什么本领?
知更鸟听了之后会说什么呢?(课件第三页)真的吗?那你量量我的尾巴。如果你量不好,我要吃掉你。
师:一寸虫说,那容易。说完它就用自己的身体帮知更鸟量尾巴了,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一寸虫一起量一量知更鸟的尾巴呢?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知更鸟的图片和许多的一寸虫,看看知更鸟的尾巴在哪里?我们和一寸虫一样,用它的身体测量知更鸟的尾巴,从尾巴的最上面一直量到尾巴的底部。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师:一条一寸虫是一寸长,量一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长?别量错咯,量错了知更鸟会吃了它。
3.交流
师:一寸虫已经量好了,我们小朋友量好了吗?你来说说看,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长?你是怎么量的?(视频展示)
师小结:从尾巴的上面开始,一条接着一条往下量,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起来,一直量到尾巴的底部。
4.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也是从尾巴的最上面,一条接着一条往下量,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起来,一直量到尾巴的底部。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三寸长。知更鸟说:你量对了,我的尾巴就是三寸长,你走吧!
三、第二次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1.点击PPT,图片中出现了三种鸟
2.师:巨嘴鸟请它量它的嘴巴有几寸?蜂鸟要量一量它嘴巴到尾巴得全身有几寸?苍鹭要量一量它的脚有几寸?
3.测量要求: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师:这么多鸟儿我们来帮一寸虫一起量吧。测量的时候要一条接着一条,中间不能有空隙。
4.交流验证
师:你告诉大家你量的是什么?它有几寸长?谁和他一样的?来演示一下。
师:刚刚小朋友帮助一寸虫量了巨嘴鸟的嘴巴、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脚,大家都十分开心。
四、再见,一寸虫
1.师:这时,森林里最最会唱歌的夜莺也让一寸虫量一量它的歌声。一寸虫说:我要怎么量歌呢?我只量东西,不量歌声,夜莺说,不,我就要你量出我的歌声,也不许别人帮忙,如果量不出我的歌,我就把你当早点吃掉。
2.借助PPT故事小结
师:一寸虫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办法。说,你唱吧,唱的越多越好,夜莺唱啊唱,一寸虫一寸一寸量啊量量啊量量啊量,越量越远,一直量到夜莺看不见,它跑到草丛里逃走了。
五、延伸活动。
你喜欢一寸虫吗?为什么?
小结:一寸虫特别机智、勇敢,它用自己本领,两次逃脱了被吃掉的危险。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固定节奏问答。
(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活动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过一位名师上过这个音乐《懒惰虫》,对我的印象很深,整个活动非常的诙谐幽默是很好的一个音乐教材。我发现现在的自理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太过宠爱,普遍存在事事包办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对进行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这个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我把整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即学唱歌曲并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创编做个“勤快人”。活动开始部分是边唱边玩“找懒惰虫”的,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和爱好。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懒惰虫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释,孩子们都觉得做懒惰虫不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节奏。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伴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手腕转动》、《好朋友》、《母鸭带小鸭》。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泥娃娃》。
三、学唱歌曲《萤火虫》。
1、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萤火虫。
师: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小朋友告诉老师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萤火虫)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歌曲,名称就叫《萤火虫》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好听吗?小朋友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飞到东、飞到西)
你们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那你们再认真的听老师唱一遍吧!
3、教师随琴声再次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4、你们这次听到了不一样的吗?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5、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节奏学念歌词。
6、幼儿跟随琴声学习演唱歌曲若干遍。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爱。
7、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8、分组进行歌曲演唱。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理发店》
活动反思:
音乐是一种美,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始终贯穿着美、体现着美,充满着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尤以声音最为突出。
设计意图:
有一次在户外活动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踩到好朋友的脚,这是就听到被踩的幼儿大声地说:“你真坏,你不在是我的好朋友了,不和你玩了,我生气了。”
说完,就噘着小嘴生气的走开了。看到这个场景,我想有什么办法让幼儿真正的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不是以自己为主而是生活在合作、友谊……的环境中?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们生气,也要知道生气并不解决问题,生气反而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害处。要知道朋友之间要如何相处。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于是我便选择了《生气虫飞上天》让幼儿从中得到他们的需要。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自己和别人生气的原因、表现及消气的方法。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自我调节不愉快的情绪。
3、体验自我调节情绪的乐趣。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有哪些原因可以使自己生气;及使自己高兴的方法。
难点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自己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去调节不愉快的情绪,并能记录使自己出高兴起来的不同方法。同时,对一些以自己为中心的幼儿、经常生气的幼儿有一定的激发,促进他们改进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
教具:1、课件《开心宝宝》
2、生气时的图片若干、表情图片(脸红、蕨嘴巴、皱眉、瞪眼睛)
3、消气方法图片若干、
4、头饰(生气虫)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气虫”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你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猜一猜?
幼:你是小虫子
幼:你是蟋蟀。
幼:你是蟑螂。
师:你们都没有猜对,我是生气虫。我做了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请你们一起看一看故事《生气虫飞上天》就明白了。(教师播放课件《生气虫飞上天》)
[在中班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他们想要的答案 在本环节中教师采用了生气虫发生了一件有事情,以“生气虫飞上天”的情境引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以情境“生气虫”,了解生气的原因及生气时的表现
(1)、故事中生气的原因
师:我怎么了?
幼:你飞上了天了。
师:为什么会飞上天?
幼:你想让小动物们都变生气,结果他们都没有生气,我就很生气,就飞上了天
师:我怎么让小猪生气的?
幼:你给小猪做了一块变心蛋糕
师:为什么小猪生气了?
幼:小猪吃了变心蛋糕,不信任他的好朋友
师:小猪生气时表情怎么样?(教师出示图片)
幼:小猪的表情是脸会变红
幼:小猪的表情是皱眉头、噘嘴巴
幼:小猪的表情是瞪眼睛
幼:小猪的肚子会不断地变大飞到天空中
(2)、自己生气的原因
师:平时你们会不会生气?什么原因会让你生气呢?
幼:妈妈不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是我会生气。
幼:没有人给我玩我会生气
幼:妈妈打我,我会生气
幼:我和小朋友吵架我会生气
师:生气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生气原因图谱、并请幼儿表演3~4名幼儿)
幼:我生气的表情:脸会变红、皱眉头、噘嘴巴、瞪眼睛?
[在本环节中教师借助课件、图片、动作表现、等多种具有直观形象的手段,层层递进的引导幼儿了解释自己生气的原因。及自己心情愉快的方法。从而有效的将有将幼儿教师创设一系列的活动中,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将原本枯燥的讲述、探索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真正的在学中乐,乐中学的道理。本环节教师通过幼儿自己经历道想象中有效的结合达到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下面的难点做好了铺垫。]
(三)讲述消气的方法,能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师:你们生气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幼:我生气的时候心情难过
幼:我生气的时候心情伤心
幼:我生气的时候心情痛苦
幼:我生气的时候心情不高兴
师:如果经常生气,对我们有什么害处?
幼:经常生气容易生病
幼:经常生气没有好朋友
幼:经常生气心里难受不舒服
师:以后你还还会生气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心情?
幼:我喜欢高兴心情
幼:我喜欢快乐、开心的心情。
师:高兴时你会怎么做?
幼:我高兴时我想唱歌。
幼:我高兴时我跳舞
幼:我高兴时我画画
师:那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心情高兴起来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就知道了。(教师播放课件《生气虫飞上天》)
师:小猪是怎么样高兴起来的?
幼:好朋友帮助了他、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变得很开心
师:平时你遇到不开心、不愉快的事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时候我会和好朋友一起玩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时候我会看书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时候我会跳舞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时候我会吃东西
幼:我若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时候我给自己说笑话
[在本环节中,教师利用幼儿的以有经验,再根据教师的课件。让幼儿充分的了解到生气给我们带来的害处,同时也了解到如何去让自己高兴。并尝试在欢快的音乐中体验快乐是一件非常开心、有趣的一件事情。自己乐意去尝试快乐消除不开心的事情。最后达到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创设情境“我们来比赛”以画连环画的形式绘画出消气的不同方法。
师:你们想不想把你们使自己快乐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想。
师:我们比比谁的方法记录的最多。
师:小朋友又怎么多方法使自己不生气,我在也不做生气虫了。 我要做一个高兴虫和小朋友一起高高兴兴的到外面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幼: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玩。(幼儿与教师一起走出教室到户外)
[在本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续深入探索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同时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发现地使自己快乐的方法。进一步的让幼儿得到了快乐。为他们以后的在解决为题或是遇到得不到满足、心情不高兴、伤心……有了更好地解决方式。同时可以用这些方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课后反思:
在纲要中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社会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
1、通过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导产生学习的乐趣。
教师只有利用不同的情境、身体语言来激发幼儿去探索学习的动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幼儿的现实经验中的情境和自主创设的人为情境,引导幼儿自主观察、想象、体验感受。在本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课件《生气虫飞上天》,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自主的学习、发现自己生气和别人生气时得表情、动作…… 及幼儿自己去探索如何去使自己或她人高兴、快乐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从中自然而然的自主的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和培养幼儿自我学习能力。
2、通过幼儿自身的经验与同伴相互交流。
在本节中主要是让幼儿讲述自己以前遇到了伤心不开心的事情时,家人或是朋友用了什么方法使自己高兴的。从而使幼儿了解更多的使自己或她人高兴的方法。从中也让幼儿了解到在现实社会中,知识不仅来源于老师的教育、爸爸妈妈的讲述。同时还来源于自己周围的事物、伙伴……从而激发幼儿乐意去学习去探索更多的事物。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在《生气虫飞上天》教学活动中正是由于以上特点,激发了幼儿浓厚的探究活动的兴趣,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从中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去调度幼儿的兴趣,我运用了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自主的想自己生气的事情,自然的将幼儿导入到新的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探究使用同的不方法可以使自己不在生气。同时也扩张了幼儿对学习知识的了解,不仅只有老师的讲述,更多的是来源于周围的世界、自己的探索。在本节活动中教师真正的让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同时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激发了他们的新态度,了解自己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气还会我们带来还多的伤害。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过程草丛里有什么?(毛毛虫、甲虫、蛇……)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 )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会不会碰到什么危险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什么?(一寸虫)故事发生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 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是要吃(停顿)虫子,所以知更鸟说我要吃了你,可是一寸虫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钟爱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一寸虫能准确地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你看,许老师把知更鸟最钟爱的尾巴放在了桌上,也放上了一寸虫。一会儿请你找一个朋友,两个人一起找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然后在上面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我们和它相同吗?还有一个规定,许老师只给你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做的到吗?准备-- 开始!(提醒: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呢?和朋友一起拿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看看你们是怎么量的(ppt演示)一条一寸虫、两条一寸虫、三条一寸虫,一共是几寸(3寸)我们在量知更鸟尾巴时用的是三条一寸虫,可是在密密的树丛里一寸虫只有独自一个,怎么办呢?它是怎么量出3寸的,看仔细了(PPT演示)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3寸长,它心满意足地飞走了。不过,树丛里一寸虫会测量的本领就传开了。人们发现,尽管一寸虫的身子很小,却有着数学家的脑子。这个有着数学家脑子的小小一寸虫迎来了其它鸟类的好奇。许多鸟儿都飞来请一寸虫帮助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瞧,哪些鸟儿飞来了?(PPT画面)你们猜猜苍鹭最钟爱的是它身体的哪个部分?(巨嘴鸟、蜂鸟最钟爱的)所以,苍鹭、巨嘴鸟、蜂鸟都来请一寸虫帮它们量一量自己最钟爱的身体的那个部分,于是一寸虫就忙开了。可它有点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它忙吗?许老师这次在桌上放了这些(停顿)什么鸟?(分发图片、笔)等会儿请你独自一人拿一条一寸虫、一只鸟儿,帮它量一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到底有多长。
量苍鹭的小朋友,你们量出来苍鹭的腿有多长?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演示PPT)依次对比巨嘴鸟、蜂鸟的长。
树丛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身体最钟爱的地方,你的脸上、手上哪里是你最钟爱的?
现在,许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找个朋友一起,拿一条一寸虫,为你的朋友量一量他身体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记得只有一分钟哦!
你帮朋友量什么?有多长?
你看,有数学家的脑子,生活就变得很有乐趣,所以一寸虫在密密的树丛里,它依然每天穿行在树叶和枝条之间,非常非常地自在,不过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PPT演示)夜莺,夜莺是树丛里的唱歌高手。所以它对一寸虫说:"我最钟爱我的歌声,请你量量我的歌声(配乐)如果量不出来我就吃了你。"歌声能量吗?一寸虫的危险来了。可是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说:"好的,我一定量出你美妙的歌声,所以请你不停地唱吧。"于是看(PPT)夜莺就开始不停地唱了,一寸虫也开始不停地量着。夜莺唱歌从夜晚唱到清晨,一寸虫爬着爬着也不见了踪影,一寸虫怎么了?(逃走了)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以后在树林里还会有危险吗?﹡班的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会有危险和困难吗?
回家把自己最钟爱的东西和最钟爱的地方量一量,看看你的生活是否很有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 (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是个过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儿对鸟的认知。】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设计思路:演示课件时,可用记号明确标出需要测量的部位,帮助幼儿明确测量的路径。】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设计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难度比第一次大,并且要求幼儿独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虫数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儿有机会尝试用尽可能少的一寸虫来进行测量。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如移动测量工具、目测等。】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幼儿:一寸。
教师:你怎么知道?
幼儿:和前面测量的部分差不多长。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幼儿:我量了巨嘴鸟的嘴,是三寸。
教师:用两条一寸虫可以测量吗?
幼儿:可以,就是第一条要动一下。
教师:怎么动?
幼儿:第一条虫量完后爬到第二条虫的后面。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演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
(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三、欣赏结尾,展开联想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思路:故事的结尾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声,该如何测量呢?刚才学到的测量方法完全不管用了,这个问题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使幼儿体验到故事结尾的趣味性。】
四、讨论,拓展
1.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2.如果你有一条一寸虫,你想用它帮你测量什么呢?
【设计思路: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维度的拓展,如用小小的一寸虫,量身体的哪些部位更方便?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测量不同的物体,选择的测量工具也可以不同;又如,猜猜你的眼睛大概有几寸?这类问题可以挑战幼儿的目测能力;再如,用一寸虫除了可以测量腿有多长,还能测量腿有多粗。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测量同一物体,可有不同的测量路径,其结果也不相同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
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师: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评析: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说一寸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再结合老师出示的一寸虫,帮助幼儿了解了一寸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帮助幼儿建立一寸虫长度经验,为测量活动作准备。)
二、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师: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去摆一摆,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评析: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测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验证测量结果,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三、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认识吗?
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师: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幼儿给其他鸟类测量最钟爱的东西,通过实践操作,巩固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四、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师:树丛里的鸟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那你们有自己最钟爱的地方吗?你最钟爱身体的那个部分呢?为什么?请你和一个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朋友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评析:进行第三次测量,联系幼儿实际,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测量最钟爱的地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并且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评析: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而且更多体验了情感的要素,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动脑子想出办法来,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 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 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1、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 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 ,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 (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总结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幼3:腿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胡埭中心幼儿园 强 玉活动目标:
1、 尝试借助故事中的"一寸虫",对自然物进行测量。
2、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 愿意与同伴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故事《一寸虫》、一寸虫教具、学具、自然物、记录表等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指导语: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本领,谁愿意来说说你最拿手的本领?
2、 出示"一寸虫"指导语: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一寸虫"吗?
这么小的一寸虫,会有什么本领呢?
3、 引出故事《一寸虫》
指导语:一寸虫为了不被当做早餐,它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二、 实践活动:
1、 出示被测物,请幼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长度。
2、 提炼出首位相连的测量方法:
● 一寸虫的头要紧贴纸的边缘,身体要紧贴纸的下边;● 第二条宠的头要紧贴第一条虫的尾巴,头和尾巴连在一起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
● 一边量,一边数,数数共有几条虫,就知道这张纸的边有多长?
3、 幼儿实践● 出示记录表指导语:小朋友可以在教室里任选一样东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它有多长?
幼儿测量(引导幼儿大件的东西,可以两两合作测量)三、 交流活动:
指导语:你量的是什么?它有多长?
你们在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四、 拓展经验:
指导语:一寸虫没有工具,是用什么来量长短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地方可以来量长短?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活动目标:
1.学习四分休止符:通过直观的卡片与指挥引导幼儿掌握四分休止符。
2.英语游戏:Where is the bug? Over there.
活动准备: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 学习四分休止符
(1)排"哒哒 空" ,"哒哒 空"空格的地方不出声,请幼儿自行发现是否拍过这种类型的节奏。
(2)教师指挥幼儿看卡片拍节奏。
(3)将空这个音放到节奏型中,解释休止符的意义。
(4)综合节奏的练习。
2. 英语游戏
(1)拿出毛毛虫的玩偶,让每位幼儿触摸,分享说明对毛毛虫的感觉,比如:可爱、很丑……
(2)教师带入英文"Where is the bug?" "Over there."的英文对话。
(3)听歌曲"毛毛虫",玩节奏传递游戏,歌曲停止时毛毛虫在谁的手中,拿毛毛虫的幼儿就要说出英文对话。
3. 课本音符涂色练习,幼儿听教师指令进行涂色。
教学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过一位名师上过这个音乐《懒惰虫》,对我的印象很深,整个活动非常的诙谐幽默是很好的一个音乐教材。我发现现在的自理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太过宠爱,普遍存在事事包办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对进行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这个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我把整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即学唱歌曲并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创编做个“勤快人”。活动开始部分是边唱边玩“找懒惰虫”的,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和爱好。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懒惰虫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释,孩子们都觉得做懒惰虫不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活动过程:
1. 固定节奏问答(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活动目标
1. 学习将圆形纸剪贴成锥形。
2. 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3.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 感受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 剪刀、双面胶若干,画有树叶的图画和画有纵向格子的游戏纸若干。
2. 每个幼儿《快乐手工》一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步骤图制作的先后步骤来完成作品。
1. 先剪出七星瓢虫头部和身体的轮廓。
2. 在裁剪处剪一刀,提醒幼儿别剪太深。
3. 在粉色粘贴处贴上双面胶,注意粘贴的边缘要对齐,贴紧,压平.帮助幼儿掌握内贴的粘贴方法,教师巡视给予动手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帮助。
4. 展示作品,相互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教师给予表扬。
二、七星瓢虫是益虫
1.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它们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2.小朋友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瓢虫?
3.教师小结:背上有七个斑点的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它们喜欢住在植物从中,捕食麦蚜,棉蚜,桃蚜等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被称为“活农药”有些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个八斑点的瓢虫是危害植物的害虫。
三、七星瓢虫游戏
1.把七星瓢虫放在桌子上,吹气让它前进,到达有害虫的叶子上消灭害虫。
2.分组让幼儿将瓢虫放在1—10的格子上,以石头,剪子布前进一格,比一比谁先到终点。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了许多害虫形象(如:蚊子、蟑螂等)
2、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将大白纸贴在教师的墙上,布置成一个害虫的王国。
2、 游戏的口吻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
教师告诉幼儿:“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害虫,有吸血的蚊子,散布细菌病毒的苍蝇……,它们都停在我们的墙上,让我们把它们都消灭掉吧!”
教师示范使用蜡笔的正确方法,带领幼儿在画上的害虫身上来回画线涂色,将它们都“消灭”。
幼儿“杀”害虫。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的神秘,感受颜色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活动目标:1、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且动作协调、灵活。 2、能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玩彩球。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内装小铃的彩色气球若干,预先放置在活动室中间,用布遮盖。 2、旧报纸、丝巾、纸棒、小网、垫板等辅助材料分篮放置在活动室四周。 3、《表情歌》伴奏带,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唱《表情歌》,导入活动 师:最近,听说森林里来了一群特殊的新朋友,是谁呢?看,他们来了!(掀开白布,球滚出)原来,他们是一群漂亮的彩球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
小朋友,本学期即将结束,请你把这学期学过的知识展示给你的爸爸、妈妈,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请小朋友把下面的儿歌、谜语给爸爸、妈妈背诵一下。 (一)儿歌:1、别说我小 2、秋姑娘3、看谁嘴儿巧4、小马蹄嗒嗒嗒 5、滑滑梯 6、好朋友 7、小雪花8、一年过去了 9、出气包 10、红绿灯 11、妈妈和乖乖12、妈妈和娃娃 (二)谜语:1、山羊 2、雨 3、彩虹 4、灯笼 二、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最棒的歌唱家 1、老师教会我 2、好娃娃 3、交朋友 4、刷牙歌 5、山上山下 6、鸭子 7、找朋友 8
设计意图:幼儿园开展了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的研究,各种本土材料与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我们也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好探索的年龄特点,结合仙岩的本土资源,选择锁这一课题,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对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锁是仙岩的工业产品之一,大到汽车方向盘锁、摩托车锁、自行车锁,小到一点点大的抽屉挂锁,铁锁、铜锁、不锈钢锁五花八门它们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玩的,当我们关注它们时,会看到这些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围绕锁这个主题,我们把孩子平时熟悉的挂锁引入课堂和孩子们一
中班综合活动:小乌龟爬山坡 活动目标: 1、理解小乌龟克服疲劳,战胜困难勇敢爬上山坡的意志行为过程。 2、借助音乐,通过练习乌龟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移情体验。 活动准备: 山坡的背景、小乌龟、音乐磁带、录音机 开始部分: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坡吗?爬山坡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师:对呀,爬山坡的时候会很累,会满头大汗,会腰酸背痛,爬山是一件很艰难的运动。 基本部分: 1、有一只小乌龟,它也很想爬山坡,小小乌龟爬呀,爬呀,突然一阵风吹来,小乌龟抖了抖身子,感觉很冷,这下它会怎么做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感觉
1、中班教案我在也不生气啦反思活动目标 1 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但要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 2 学会表达,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3 帮助幼儿 建立快乐的情绪。 4 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
1、中班教案小鱼追小虾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活动准备: 1、小
1、中班教案太阳娃娃反思活动目标: 1、尝试用短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的光芒并装饰太阳娃娃。 2、感受暖色调涂色的明快、温暖、活泼。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
1、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反思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
1、中班教案铅笔盒上的故事反思活动目标: 1. 主动与同伴合作讲述铅笔盒上的故事。 2. 能按笔盒上图画,讲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3. 学习用简练语言概括的能力。 4.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 能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