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教师师德总结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评介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评介

更新时间:2014-07-22 06:10:43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评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师德总结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是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化敏研究员主编的一本提升幼儿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文集。本书选取了52个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有针对性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帮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2008年,本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第一部分是教师与儿童。这一部分是从《纲要》的五大领域出发,将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策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力求使教师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纲要》的内涵,如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章节中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方面内容,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作者从简单、容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让教师掌握《纲要》的实践要点,为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提供帮助,让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成为主动、自信的学习者,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教师与家长。作者提出如何更好地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教师和家长交流要有一些技巧,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包括幼儿在园吃饭、睡觉、上课、游戏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其中作者认为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有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约谈,这也是美国幼教机构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短暂交谈,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幼儿在园、在家情况。教师与家长约谈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约谈前,教师与家长双方都要做准备。在交谈中,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幼儿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着重谈幼儿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幼儿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次约谈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比如,幼儿入园后的第一次约谈,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教师则说明园里的教育计划。约谈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集中讨论幼儿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第三部分教师与社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要有动员社会力量,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作者就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早教活动,如对O岁~3岁幼儿开展社区早教服务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一书在编排方式上,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通过对各个案例的分析,提出具体的的教育策略,非常直观,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编辑:cicy
相关阅读
推荐
  • 努力做学生喜爱的我——师德培训体会

    与往年一样,8月22日这天,我们所有的教师又开始了围期4天的师德培训,在这4天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合作与共赢》、学习了《金平湖育人先锋》、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选摘)》、进行了博客沙龙、聆听了城关中学王美华老师的讲座和《合作与共赢》的考试。真是内容非常的丰富。同时也让我们对教育改革与师德的提升与充电。 特别是在聆听城关中学王美华老师的《努力做学生喜爱的我》这个讲座以后,在思想上有了非常大的感触!是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带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走向美好未来的长者。

  • 幼儿教育,请从育心开始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不禁为之震撼。一个学生在完成一篇半命题作文《我多想》时,竟然写下了《我多想把老师变成一只猪》,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所反思,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这样的幸灾乐祸。教师应该是学生崇拜的对象,是学生感激的对象,何以让一个学生想让一个老师变成猪呢?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否正确?我想教育应该从育心开始。只有用爱才能育爱!一个没有爱心的、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可见师德在教育中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看出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对

  • 《爱岗敬业 铸造师魂》——演讲稿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自从我选择了幼教这一职业,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它,并全心全意的投入,把它作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之努力拼搏。 一、 营造家的氛围 正像一首歌唱道: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就要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歌词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把家的氛围营造了起来。使孩子们逐渐热爱我们的家了。每学年的开学初,我总忘不了问问班里的孩子们:孩子

  • 大班组评议游戏活动主持人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感叹时间的飞逝,一眨眼已进入12月,虽然忙碌,但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各自的收获。我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主持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有两个大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结合我的课题《大班快乐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之实践研究》实施的课例谈谈我的想法,再请参与我活动开展的大班组全体老师对我的游戏活动作出经验性和针对性的评价。当然也欢迎在坐的其他老师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二个环节是由我们大班组的三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个人课题,同时希望得到各位领

  • 感受职业幸福-----孩子的目光

    孩子的目光 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刘虹 做了近十年的幼儿园教师,我最爱他们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最爱他们新月般清亮的眼眸,最爱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眼睛,以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目光。 孩子的目光——祈盼,任何时候的一举一动,都盼望老师投去赞许的目光。 孩子的目光——羞涩,有时老师无意的赞扬也能拨动他们内心的涟漪 孩子的目光——快乐,一再重复的游戏,依旧能激起他们的热情。 孩子的目光——自豪,自己的任意一件作品,都能引起他们无限的骄傲。 孩子的目光——新奇,一点点新鲜事,都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孩子的目光——祈

  • 师德演讲我心依旧

    望着窗外与我做伴的遥远的星星,我想起了小时候,从小,我就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画画、做游戏打那时起,我就梦想着,长大了,我还要来到幼儿园,做一位幼儿园老师,一位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老师。如今,我如愿以偿留在了幼儿园这块芳草地上。 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熟悉。老--师--好!一声声稚嫩又悦耳的童音在耳边响起,哦,你们好!我微笑着走到孩子中间,从好些友好和信任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音:老师,我们欢迎你!我心中有些异样,从今天起我就是老

  • 师德培训感悟:好教师要不断学习

    今天上午的师德培训,是围绕《我心中的好教师》进行交流的,有三位优秀教师谈了自己对好教师的认识。听了他们的演讲,我感慨很多,除了佩服,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要努力去做个好教师。好教师,要不断学习。 我明白,一名好的教师,光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时代,日新月异,要成为一名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的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所以不管自己的教龄有多长,都应该像自己的学生和周围的好教师那样,不断地学习,学无止境,我相信自

  • 迎新家园联欢活动讲话稿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很高兴,今天我们的老园长陈老师也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表示欢迎! 同时,作为学校,对家长我们也要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一年来对幼儿园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希望通过你们(园家长委员会人员)向广大家长转达我们的谢意。 一年来,家长都能积极协作,家园互动。如,积极撰写育儿随笔,积极参与孩子班级网页的交流学习和宣传,和老师共同研讨育儿经验。积极来园和孩子们进行课堂互动,交流分享学习生活的信息。还有学

  • 用爱心浇灌姹紫嫣红的春天

    用爱心浇灌姹紫嫣红的春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我们是把失意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是收起此时内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为你的心中有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并能够用爱的眼睛和心灵面对每一个孩子,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