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安全与心理健康》讲座记录

《幼儿心理安全与心理健康》讲座记录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10

《《幼儿心理安全与心理健康》讲座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幼儿心理健康一般包括: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行为统一协调、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

一、什么是心理安全
(一)相关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罗杰斯、马斯洛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1、安全感“是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以及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的需要”
“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 马斯洛
当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幼儿会采用很多方式,来应对需求得不到满足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如退缩、依赖、说谎、攻击、选择性缄默等等。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⑴婴儿期(0~18个月):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⑵儿童期(18个月~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⑶学龄初期(3~5岁):
社会心理危机:创造进取对内疚
中心任务: 自我认同
(对羞辱、被忽视、失败、竞争的恐惧)
正面后果: 能发起活动并喜爱学习
自我品质: 目的
重要关系: 家庭
(二)心理安全的含义
人们对自己的安全需求被满足程度的一种认知或感觉。
心理安全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预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现:情绪稳定、学习有信心、做事有勇气、与人和睦相处的、能适应群体活动的、能发挥自己潜能的。
二、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感,避免形成不良的行为
(一)影响幼儿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1、个体原因——先天气质原因:敏感、胆怯、孤僻等;幼儿知识、技能有限;
因无法预知带来的恐惧
2、家庭原因——父母离异、家庭冲突、家庭暴力、教养方式不当,如夸大环境的不安全性
3、幼儿园中的原因
(1)教师——言语不当、行为不当;缺乏管理技巧、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2)友伴——友伴欺负等
(二)增强幼儿的安全感的方式
1、营造爱的气氛——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幼儿的爱和关心。 如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2、营造有秩序的环境、自由的环境
“儿童需要一个可预测的、有序的世界”—— -蒙台梭利 制定和执行规则时应注意:
制定的规则应与孩子的能力和需要相适应,否则孩子必定会出现违反或破坏规则的情况。
教师应有一定的概括性且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导致孩子不尊重规则。
规则教育是为了营造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同时促进幼儿的独立自主和社会适应,而不是限制幼儿。
管教措施----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a威胁:以惩罚威胁儿童,不许他们随心所欲,乱说乱动。
但不可滥用
b监督:对儿童加以严密监视、督促
c命令:教育者对儿童的行为规范直接提出要求。要求一旦教师感到需要,儿童必须听命于他。但事后,教育者可向儿童作些解释,以引导儿童将来自动迎合教师的命令。
d惩罚:上述手段未奏效后采取严厉的措施,包括:批评、警告、使用惩罚簿、罚站、禁食、禁闭、体罚等。体罚要少采用,使儿童对体罚比真正执行体罚更生畏。
e权威和爱:用权威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爱是情感的交流和和谐
f不给儿童空闲:通过游戏、讲故事等,因为懒惰会导致捣乱与不可约束
一些教师的观点:不能对孩子太好了,要不然她们不会怕你的,会很累的。
赫尔巴特的观点:除了训话、约束及确立行为规则外,应自始自终用温和的感情、宽容来对待儿童;通过应得的赞许使儿童感到欢乐。
相关阅读
推荐
  • 我班“调皮大王”变乖了

    每当我要求不上朋友们坐好并保持安静时,丁丁总会跟我唱反调。告诉他去坐好时,他好像一点也听不见。今天又是如此,正当我束手无策,有个孩子说了声:老师刘允恒把书都弄乱了。循声望去,图书乱七八糟地成了一堆。与此同时,我看到丁丁正望着那堆书,就随口说了句:丁丁,请你帮 小朋友 摆好,好吗?听到哦的一声后,他便让真地收拾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书摆放得整整齐齐。我笑着说:谢谢你,丁

  • 自信心培养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哲在班级中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孩子,每次的活动中很难看到她的身影,偶尔老师点到她的名字请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也总是显得很不自信,为了这件事情我们也曾经跟她父母聊过,从父母口中我们得知,家中的小哲不是这样的,在家里,小哲非常开朗,平时还经常到邻居家表演节目呢!对此,我们也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小哲在幼儿园跟在家是两个样子的呢?然而在有次班级特色活动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一次班级特色活动的内容是舞蹈欣赏《雀之灵》,在欣赏过后请小朋友们进行模仿表演,而正当我在请别人到前面表演的同时我发现了坐在一边的小哲在自信地表

  • 挑战难对付的四类个性宝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 女儿刚出生时,我一直想像着将来会有一天,我们母女俩亲密无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可她长大后却不怎么爱与我说话。 我的孩子太固执,他总是坚决地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和他妈妈总是要和他争执一番…… 这样的父母感到非常失望。他们发现自己很难接受孩子的一些个性。有些父母们开始自责:“我到底怎么了?”也有些父母会质疑:“我的孩子出什么问题了?” 天下所有

  • 不可忽视孩子耍“酷”行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 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2、似病非

  • 别让孩子承载你的压力

    有一句手机广告词叫什么?“沟通无极限”,这使我一度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一名完美妈妈——可以一边带着我的动动在沙滩上玩儿,一边在笔记本上修改项目报告;可以不在单位加班,而是趁着动动看电视的时间处理EMAIL。是的,我和周围的许多人一样,扮演着超级妈妈的角色,我相信自己在平衡工作和家庭两者的关系方面做得已经够好。直到有一天,4岁的动动拽着我的袖子可怜巴巴地说:“妈妈,你弄完你的电脑了吗?”我突然觉得自己每天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少,真正属于他的时间却不多。 身为儿童教育专家的姐姐对我说:“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敏

  • 头僵直原来是心理因素捣鬼

    5岁的小锋被妈妈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原来小锋的头抬起来不能动,一转动就疼痛难忍,已经几个小时了。妈妈也不敢按孩子的头。 妈妈说,她从来没见过这种状况,孩子既没有睡歪脖子,也没有遭遇意外伤害,为何他的头不能动了呢? 癔病作怪 据儿科专家介绍,由孩子的表现来看,孩子是患了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原来通常只发生在成人身上的病,现在竟发生在孩子身上,而且患病人数比往年要多,年龄小至四五岁,以小学生居多。 患儿表现的症状通常是突然发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小男孩也有“阉割忧虑”

    胖乎乎的小男孩壮壮,今年4岁,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又蹦又跳地来到诊疗室。妈妈带他来这里,是想让医生检查一下,壮壮的外生殖器是否太小,包皮是否过长。但没想到,医生刚想脱下壮壮的裤子进行检查,刚才还是高高兴兴的小男孩,此时却大喊大叫,两只小手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小鸡ji”,生怕被医生看见。妈妈在一旁不停地解释、劝说,甚至用巧克力、气球哄骗,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妈妈采取强制手段让医生完成了检查。 事后,妈妈感到疑惑不解,壮壮的“小鸡ji”为啥不让医生检查,是不是害怕被割掉? 壮壮妈妈的猜测不无道理。一般地说,小男孩

  • 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孩子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

  • 老师如何引导幼儿之间的出现争执

    一天角色游戏结束之后,小朋友在讲评时要将自己的椅子搬到中间进行讲评,就在小朋友端椅子的时候,我看到钱家欢和何涛两个人在抢一把椅子,我觉得很奇怪,椅子都是一样颜色的,为什么要抢呢?我就问他们两个为什么抢椅子,开始他们低头不说话,后来才告诉我原来这些椅子虽然颜色都一样,可是高低却有区别,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最高的和最矮的相差不少,他们都想要高的,大的椅子,所以才会出现抢椅子的情况。我针对这个情况,把几张孩子们最喜欢的椅子找出来,给它们贴上标记,每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进步最大的小朋友都有机会坐这些椅子,让争椅子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