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08
《我班“调皮大王”变乖了》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每当我要求不上朋友们坐好并保持安静时,丁丁总会跟我“唱反调”。告诉他去坐好时,他好像一点也听不见。今天又是如此,正当我束手无策,有个孩子说了声:“老师刘允恒把书都弄乱了。”循声望去,图书乱七八糟地成了一堆。与此同时,我看到丁丁正望着那堆书,就随口说了句:“丁丁,请你帮小朋友摆好,好吗?”听到“哦”的一声后,他便让真地收拾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书摆放得整整齐齐。我笑着说:“谢谢你,丁丁。”他小手一挥说:“不客气。”中午吃完午饭后,我忙着擦桌子、扫地,丁丁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帮你把小椅子搬上去,你来扫地。”抬起头,我看到一双真挚又清澈的眼睛,我点了点头,他便又忙碌起来。一边搬椅子一边说:“老师,我搬完这边,你就到这边来扫。我搬完一个组你就扫一个组,这样干净。”就这样,在他的“指挥”下,我很快就打扫完了。“谢谢你,丁丁!”我对他说。他又是小手一挥:“不客气!”我看着他渐渐走远的小小的背影,忽然觉得,他好像从入园到现在变了一个人似的。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幼儿园 王 琼 星星是个小男孩,今年刚刚5岁,是我们幼儿园大一班新入园的孩子。听老师们介绍,他个子高高的,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但是一见生人,眼里总是露出一丝胆怯的神色,当你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总是双手紧紧地抓住衣角,不停地纠结着;嘴里呢,咕咕哝哝、结结巴巴地不知所云。而且走路的时候,永远是高一脚、低一脚地左右摇晃着,那走路的神态被袁老师戏称为幼儿园的超级男模!更可笑的是,虽然入园已经几个星期了,但是幼儿园老师他至今一个也认不准,总是把袁老师叫成谭老师,把张老师称为王老师 今天上午课
于蕾是我们班一个漂亮的小女生,可是太任性。每天早上都要妈妈亲自送进来。要不然就又哭又闹。而别的孩子在大门口老师接进来就可以了。这学期算算没有哪一个星期是高高兴兴入园的。为此,我也是很头疼。 开始说,非让我出去接她。还说为什么别的老师都出去接,李老师怎么不出去接,可是,我每天又被安排在教室里。我也希望于蕾能天天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就和于老师换班,头一天还行,看见我没哭,可后来就不行了,照样从他妈妈身上扒不下来。我发现这根本不是我出不出去接的原因。所以,每次送来时,我都得拖进来。而且,还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如
孩子都好玩,喜欢敲敲这个打打那个,喜欢拆拆这个装装那个。 前几天,我在公安局门口看到一个孩子,他拿了根竹棒,斜贴在栅栏上一路划过去,竹棒在一根根栅栏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他觉得好玩,回过头又来一遍,还不过瘾,干脆一根接一根地敲了起来,十分投入。 显然,他在这里发现了音乐 。 你也许也发现过孩子在饭前饭后喜欢用筷子敲碗,每只碗响声不同,有婉有脆,他把这些声响组合起来,伴以节奏,侧头、侧耳,边听边调整。显然,那是孩子在探索一支心中的乐曲了。 其实,发现离孩子并不遥远。 第一个把大大小
情绪是与一个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了,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需要没有满足,往往产生消极的情绪。 孩子 的情绪与成人相比具有不稳定、易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健康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培养孩子愉快的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或其他教养者的情绪愉快稳定,在日常生活中会感染孩子,孩子的情绪也会处于愉快的状态。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所需要的爱,这种爱既能培养孩子的愉快情绪,也是人格建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父母
提问:guest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的宝宝快3岁了,一次她向我要了一块硬币去做摇椅,奶奶让她自己把硬币投进去,可是她说:放进去就没有了。结果,因为舍不得,最终没有乘摇椅。已经不止一次。请问,是不是我太过分说教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不上班就没有钱等观念了?宝宝的这种舍不得自己花钱的行为值得表扬吗? 陈福国: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估计这个孩子在你们的影响下已经比较“节约”,当然我们也不主张让孩子随心所欲,但他们对自己的过分多的压抑,对心理的成
(一)明了宝宝受挫之原因 当发现宝宝闷闷不乐时,大人可以协助宝宝找出其不快乐的原因。对于许多较为内向或是不善言词表达的宝宝,大人可让宝宝以说出、画出或是写出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当宝宝遇有挫折的情境时,大人不必急于立即插手协助,许多大人因为心疼孩子而过度保护孩子,却使宝宝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例如:于孩子间的争吵过程中,大人可在旁观察而不需置身于其中排解纷争,这样可让宝宝学习与友伴相处的技巧。 (三)协助宝宝分辨及思考 当宝宝受到挫折时,其往往会使用消极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击
育心园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李建中表示:暑假期间,来我们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中,“乖孩子”占了一半左右。这些“乖孩子”习惯于听话,不懂得表达不同的意见,可是他们的内心却不是全然没有想法,当这些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通常表现为厌学、不与同学交往。 “父母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李建中咨询师说:“由于内向的孩子很听话,所以父母便会觉得孩子很‘乖’,从而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因素。在来咨询的孩子当中,绝大部分性格障碍已经形成了,这与父母一味地只看重学习,不重视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孩子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 4岁乖乖女张倩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间。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 爸爸训斥她。张倩哭了:“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听了张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
恶作剧不一定是坏行为 2000年11月24日 09:09 中国儿童网 德国汉堡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说:“想出恶作剧的儿童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卡尔博士认为,恶作剧的特点是儿童以此来超越界限。要使儿童变得独立,恰恰需要这种越界。有些孩子尽管知道母亲不欣赏其恶作剧,但他仍想尝试一下,因为他想使自己离开受成人控制的世界,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拒禁令和规定。 这位儿童心理学家还认为,恶作剧也可能是一种爱的表示。如一个刚满4岁的小姑娘在父亲的钢琴上撒上酥松糕点,这肯定不是出于恶意,她更多的是要向父亲表明:你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