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1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因为这两类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因此它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集中反映在含有倍比关系的那个条件中。倍比关系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一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述形式有: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它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比黄花少;这类数量关系实质上是整数实际问题中倍数关系的发展。

二是表示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

(1)把总量分为两个部分,如“修一条公路,已修全长的”;

(2)把总量分为三个部分,如“一块地,用它的种油菜,种棉花,其余的种蔬菜”。这类数量关系实质上是整数实际问题中份总关系的发展。

以上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式子表示出来。例如“修一条公路,已修全长的”,可以写成下面的一些数量关系式:

全长×=已修的长度;

全长×(1-)=剩下的长度;

在上面的关系式中,如果表示“1”的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则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如果已知表示“1”的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表示“1”的数量,则可以设表示“1”的数量为x,列方程解,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解。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教学中才能胸怀全局,赡前顾后,正确理解和处理局部教材,有针对性地改进教法。

二、几点教学建议

1.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是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的依据,而分数乘法的意义又是最基本的。因为,无论是分数乘法实际问题还是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都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或方程。如果是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在列出方程后,学生容易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将“x×=a”转变为“a&bide;=x”。熟练以后,自然会知道直接用除法解。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步加深理解。

2.抓好基础训练

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下列训练:

(1)看线段图叙述题意,列出算式或方程。

例① 100米





?

题意:求100米的是多少。列式:100×

?

例②:



48米

题意:( )米的是48米。

列式: x×=48,48&bide;

(2)找单位“1”,画线段图。

例:在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数量下边画上线,再画出线段图。

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用一条线段表示。

②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两条线段表示。

(3)改变题目条件的叙述方式。

例:不改变题意,把下面各题中加粗条件换一种说法。

①一个学校有三好学生168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换说成:全校学生人数的是168人)

②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苹果树有180棵,梨树有多少棵?(换说成:梨树棵数的是180棵)

(4)找具体数量和倍比关系的对应关系。

①在括号里填写与倍比关系相对应的量。

如果二月份烧煤量是元月份的,那么“1”表示( ),表示( ),“1-”表示( ),“1+”表示( )。

②在括号里填写与有关的量相对应的倍比关系。

a.甲仓存粮比乙仓多,甲仓存粮数是乙仓的( ),甲、乙两仓存粮相当于乙仓的( )。

b.绵羊只数比山羊少,绵羊只数是山羊的( ),两种羊的只数相当于山羊的( )。

c.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全长的( ),两天共修了全长的( ),还剩下全长的( )。

(5)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例:“前年产量比去年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去年的产量×=前年比去年少的产量;

去年的产量×(1-)=前年的产量;

这些基础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

3.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例题提示的思路,即:(1)确定表示单位“1”的数量;(2)分析题中其他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3)根据分数乘法列式或列方程。这种思路基本上是综合法,学生容易掌握。但是不能把这种解题思路模式化,否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黄花比红花少18朵,红花有多少朵?”不少学生见倍比关系前面没有“增”、“减”字样,便错解成:18&bide;=24(朵)。

可见,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提示的以外,还要注意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协同运用。分析是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根据分析,不根据分析的综合往往带有盲目性。对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后再将有关条件进行综合。如上题的分析过程是:要求红花有几朵,就要知道“18朵”相当于红花朵数的几分之几;“18朵”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那么黄花朵数比红花少几分之几呢?〔分析〕再由条件“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把红花朵数看作“1”,则“18朵”相当于红花朵数的“1-”,红花朵数是:18&bide;(1-)=72(朵)〔综合〕这样分析解答,就可以避免上述错误。

4.精心设计练习

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要使练习有效和高效,就要精心设计,下面几种练习形式可供参考。

(1)对比练习。除课本上的对比练习外,可以补充下列内容,使学生分清两类易混题的区别。

①题中的已知数量相同,但数量表示的意义不同。

a.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杨树有48棵,松树有多少棵?

b.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杨树比松树少48棵,松树有多少棵?

②题中的已知倍比关系相同,但倍比关系表示的意义不同。

a.红糖比白糖多24千克,白糖重量比红糖少,白糖有多少千克?

b.红糖比白糖多24千克,白糖重量是红糖的,白糖有多少千克?

(2)沟通练习。一是纵向沟通一步与多步的联系。

例:拖拉机厂八月份计划生产拖拉机225台,上旬完成了计划的,中旬完成了全月计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不同的问题,列出算式)

这道题可以补充多个不同的问题。如果将上题改为:“拖拉机厂八月份上旬完成了全月计划的,中旬完成了全月计划的,________________。全月计划生产拖拉机多少台?”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条件,又可以列出几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另外,横向沟通乘、除法实际问题的联系。

例如先让学生解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接着将它改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然后将这两道题分别改编为一道乘法实际问题和一道除法实际问题(例略),让学生解答,以期横向沟通三种分数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只有进行纵横沟通,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认知
相关阅读
推荐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今天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很多学生认为不成比例,因为底乘高不等于面积,这是学生初学正反比例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1. 把握正反比例的本质。都有两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它们就成反比例,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2. 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寻找不变量,并学会自己举例。如装订一批电脑,每天装的台数和装的天数。这里的不变量是总台数,假定这批电脑有600台,每天装60台,需要10天;每天装1

  • 学生为主导的自我诊断、相互诊断的教学方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课堂教学片段: 师: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甲: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乙: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丙: 1.496亿千米2.00亿千米 丁:1.496亿千米1.49亿千米 师: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做心理分析师,今天让你们来做一回心理分析师,你们愿意吗?谁来猜一猜刚才四位学生的实际想法?看谁猜得对? 生1:甲的做法是正确的,完全符合题意。乙的1.496亿千米1.5亿千米是错误的,可能他想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 师:

  • 预设与生成的相辅相成

    预设是指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领,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问题情境,设想在课堂中会引起那些因素变化,会生成那些新的资源。我 理解的预设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设想。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不确定因素的预先思考和应对策略。教师的预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是预设是事前设定的,但也应提前做好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调整的准备。 案例:义务教育课

  • 如何让前后知识更好的衔接

    本单元教学了乘法,其中第一课时不进位乘法中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学生根据题意能够想到203,可以用20+20+20=60,也有学生想到因为23=6,所以想到203=60,能想到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学生未必说得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对这样做的道理进行了解释,是由于2个十乘3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所以只要想23=6,就可以知道203等于多少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反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准确率比较高。 接下来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

  • 微格研练,促我成长

    微格研练,曾经对这个课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它所讲何事,但通过一次次参加这个课题组的学习活动,让我对它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在教学上的不足,知道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本学期上了一堂教研课《算24点 》,这是一堂在教学完乘法口诀之后的活动课,通过玩牌这样一个活动,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说这是一堂让学生很感兴趣的课。 一、导入部分的研练 研练前的设计:老师举起扑克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扑克牌。你

  • 一亿有多大,小朋友,请你帮八戒算算

    话说唐僧一行人取经回来之后,八戒闲得无聊,就学起了算术,这一天,正巧学到一亿有多大,这可把八戒给难倒了,一亿嘛,就是一亿呗,有什么大不大的,反正就是很大很大么,就是了。可师傅非要让八戒说出个所以然来,这可怎么办呀。八戒只好请大师兄猴哥来帮忙。 孙悟空挠挠头皮想了想,说:这个好办,你看我身上的猴毛就知道了,有这么多,肯定够一亿根了吧!说着,就让八戒照这么说的向师傅回话,可是师傅还是不太满意。 于是,师傅便向两徒弟传授起经验来了。要说这个一亿有多大啊,我们就拿出刚从银行取出来的一万元来算算吧。说着,取出一刀新

  •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

  • 借助数轴构建数的知识网络(总复习整理)

    《数的认识》是六下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想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个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能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数的认识一课,听过很多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由于知识点多,有时很难取舍。 本节课虽然知识点多,但课的结构依然清晰。第一板块是知识的回顾,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因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他们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模糊,出现了遗忘,所以回顾必不可少。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

  • 上半年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次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调研试卷是由嘉兴市教育研究院统一提供,8K双面印制。卷面共有五大试题,其中第五大题为发展题。总分为105分,发展题占5分。测试时间为70分钟。 参加本次检测的学生有4673人,其中中心校有3896人,村校有777人。从全县总体情况看,全县平均分为90.75,最高为94.5,最低为86.96,有10所小学在县平均以上;全县均量值为3.08,最高为3.67,最低为2.54,有9所小学在县平均以上。从中心校的情况看,全县中心校平均分为90.75,最高为94.5,最低为86.9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