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2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这两节课教学在这方面有充分的体现,如黄老师执教《1000以内数的认识》就创设以下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通过播放校园集体舞画面,让学生猜一猜跳集体舞的学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的人数都超过了100,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比100大的数的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呈现科技节上“放飞气球的个数”和“科技作品件数”等画面。再比如张老师执教《万以内数的认识》在课前谈话中让学生从了解如下信息:吾祠乡人口有7146人、吾祠学校学生有133人和九仙峰海拔1355米等。学生利用身边的数学信息进行读写和交流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组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黄老师执教《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特别是认识计数单位“千”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安排了感知比100大的数、感知接近1000的数、感知1000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其次通过师生合作解决“怎么放才能让人清楚地看出小棒的多少”这一核心问题,第三,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千”。整个活动细腻而富有意义,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满十打捆、满百再打捆、满千打一大捆以及用计数器表示数的基本活动经验,经历概念“千”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再比如张老师执教《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借助计数器这一载体,通过让学生拨一拨、画一画、数一数等数学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拐弯处的数数),帮助学生积累了用计数器认识数的活动经验,对学生建立数感有积极的支持作用。

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般的讲,由于年龄特点关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突出一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采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点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有较突出的表现。教学中,教师采用数小棒这一载体,通过小组合作数小棒、师生合作数小棒等紧张有趣的操作活动,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操作井然有序,汇报头头是道,合作亲密无间。在活动中学生共同探索出数小棒的方法可以是一根一根数、十根十根数、一百根一百根地数,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发现了十个一百是一千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这节课把“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向前延伸到低年级,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尝试。而《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教学也有不俗的表现,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素材(如黄豆、绿豆等),组织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感悟十个一千是一万,体会一千粒、一万粒有多大袋,这样处理学生对数的感受会更丰富、更直观些。
相关阅读
推荐
  • 乘法口诀中的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在2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通过创设情境,先利用加法计算出2个5、3个5、4个3、5个5相加的和,然后利用乘法的意义把乘法和相应的加法对应起来,得出每个乘法的得数,然后再根据乘法算式自编口诀,再进行交流和修改,从而得出正确的5的乘法

  • 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案例: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情境图)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生1:我喜欢玩摩天轮。 生2:我喜欢过山车。 师:你们爱玩的项目可真不少。我们就从摩天轮开始(课件中只显示摩天轮的画面)。摩天轮上共有几人?同桌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说是自己是怎么算得? 生1:我是用加法算的,算式是1+1+1++1=20(师板书) 师:噢,你可真细心,算得也准。数数一共有几个1相加? 生:有20个1相加。(师板书20个1相加) 生2:我也是用加法算的,但我们数数时是一个一个吊

  • 解读教材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周五下午,我们数学老师又聚集在多功能厅认真学习了杨老师组织的三年级教材分析,虽然说已经教学过两届三年级,对教材颇熟悉,但是从细致地分析中还是让我收获很多: 其一:解读教材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材分析中,不难看出不管是对《千克和克》、《加和减》还是对《24时记时法》教学,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开发。如:为了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好地理解,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去超市、菜场等地从认识称出发,去称、数、掂等感知中初步熟悉,然后再通过比较、对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去发现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让学生进一步更

  •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由于学生已有了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故今天上乘法竖式计算,感觉非常轻松。 教学伊始,先从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12+29= 3519=,学生错误较多,有的忘记进位,有的忘了退位,并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为学习乘法竖式做好铺垫。 教学乘法竖式时,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出示情境图,围绕学习菜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我没有把乘法竖式的格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学生错误的做法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指出来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发现许多孩子

  • 小学听课评课稿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今天,听了胡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数学的复习课也能上得如此轻松。 胡老师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挑学生最喜爱的游戏卡片做载体,将整个课堂转化成大家玩卡片的形式,在玩中学,学中乐的和谐氛围之中上完了整堂复习课。 亮点之二:精心设计复习内容。 胡老师在充分熟悉教材、了解了上课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的实际情况后,特地自行设计了一整堂适合这班学生的复习内容,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使本堂课能够顺利、圆满的上下来,工夫真是十分了得。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

  •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

  • 三年级学生数学稿件

    巧算年龄 今天是我9岁的生日,家里来了好多好多客人。妈妈想考考我,就说你今年9岁,妈妈今年39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你的3倍?算出来了,你就能得到丰厚的生日礼物。 我硬着头皮算起来,一个一个套。 几年以后 女儿年龄 母亲年龄 倍数 1 10 40 4010不等于3 2 11 41 4111不等于3 3 12 42 4212不等于3 4 13 43 4313不等于3 5 14 44 4414不等于3 6 15 45 4515等于3 最后我高兴的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6年以后。妈妈和客人都竖起拇指表

  • 参加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上个星期五,有幸参加了在海宁举行的嘉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对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和《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三节前后有关联的课。使我去之前就很期待,特别是后两节课,很难,学生理解时有很大的难度。带着期待走进会场,一天是在执教老师智慧地引导中,学生的精彩回答中,点评老师观点的交锋中,互动提问中度过,在笑声与掌声中收获着。 亮点一:方式新颖,注重过程 拿到资料汇编一看,在3月29日下午,三位嘉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在三个场地在同一时间分别执教《

  • 让幽默、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是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例4,着重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并继续学习代入求值。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包括两个例子。前一个是加减数量关系的例子,后一个是乘除数量关系的例子。两个例子都是采用归纳的思路展开教学,即先列出用具体的数表示的式子,让学生看到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个别现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怎样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般情况呢?由此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