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园共育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成了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成了不同的性格

更新时间:2020-07-02 17:04:01

《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成了不同的性格》可能是您在寻找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硕硕是陈先生大学室友家的老大,老胖是陈先生另一个大学室友家的老三,两个同样的男孩子却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中养成了不同的性格。硕硕有一个四个月的小妹妹,从他出生到现在基本上是一直过着独生子般的生活,家里人对他是百依百顺。老胖则是有两个哥哥,大哥强势,二哥精明,所以他在家里生存的方式就是装傻充愣,爱吃爱睡,没有什么烦恼是吃解决不了的。在和硕硕妈妈、老胖妈妈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两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就从当时的小细节中两个妈妈的反应程度能够看得出来。当硕硕在奔跑的过程中摔倒的时候,他先抬头看了一下妈妈,当他听到妈妈急切的询问的时候,哭声就起来了,但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他只是摔了一跤,以他的身体发育条件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他本可以快速的站起来,就是因为妈妈的关心则乱而导致他认为自己摔的很严重,以至于妈妈哄了很长时间。再看老胖这孩子。在吃完饭后,老胖缠着妈妈玩手机,妈妈可能是为了省事,就把收集放在桌子上随他玩,可能是手机太大了,或者是太调皮,老胖好几次把手机扔在了地上。于是妈妈没收了手机,老胖哭了出来。这时候的老胖开始打妈妈,老胖爸爸看到以后就很严肃的看着并没有说话,接着就看到老胖慢慢的挪到了爸爸那里,开口就是我要吃面条,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家庭中更会让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依据布朗分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看人的发展问题,将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研究放置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家长、教师以及与幼儿最密切接触的其他人员都在同心圆的最内层中,也就是所谓的小系统,小系统中人会对幼儿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幼儿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境中体验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产生人的主观体验。硕硕和老胖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接触到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相关阅读
推荐
  • 家庭教育:爸爸第一次打儿子

    我的宝宝特爱哭,小时候不这样,越大就越爱哭,这是我很头痛的事情,经过说服教育他当时听了,说不哭了,可是下一次照哭不误,我于是就让他爸打他一次看看有没有效果。因为我经常说他他不听,他爸不太说他,也从不打他。以前他脾气很暴,性子也急,我是看着即心痛又着急。我也经常和他说许多道理就是不听,还经常用哭来得到我的同情。他稍不和心意就又踢又打,还想张嘴咬人,我认为这样下去 孩子 会无药可救,我舍不得打,就让他爸打了一次,虽然很心疼,但是希望他记住,因为他爸从不打他。我在他哭后思想上教育他,他好像明白了。从那以后孩子性

  • 玩出来的能力

    饶淑园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来到世界上对自己人和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种探索。孩子正是通过玩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过玩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体验自己和别人、自己和各种事物的关系。孩子这种自发探索的兴趣应该加以保护和鼓励,并积极引导。然而,有些成年人却对孩子的玩存在偏见,认为孩子玩是浪费时间,是胡闹,从而加以生硬的阻挠和制止,他们认为读书、 认字、写字、画画才是正事,才值得孩子们去追求。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应该纠正。 记得我在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出了一道智力测验题,题目

  • 孩子爱啯手

    在周围,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孩子,5、6岁,甚至上小学了,还经常 地咬自己的手指、指甲。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有许多种。有的孩子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咬手指只是其内心 焦虑的一种外化。有的孩子则是由于小时候养成的不良习惯。著名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02岁的孩子处于口唇期,如果在这个阶段 ,孩子的吮吸需求没得到充分满足,则会在以后形成咬手指的行为。 那么,怎么矫治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呢? 人们提出了许多办法。如让孩子弹橡皮筋、在手上涂辣椒等。但有时 往往不能奏效。 这里我介绍一种心理学家提出的厌恶疗法。每天

  • 一元钱引发的家庭教育

    这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举国哀悼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都积极的进行一定的捐款,来救济危难中的四川人民.每个人的心情其实都是挺沉重的,我们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捐款.起初,我们班级正在捐款,而其中一名学生在我面前拿出来一块钱,很开心的捐了,虽说就算捐了一元钱也是捐钱,但是作为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他故意只交了一元钱为了来气我,我觉得真的挺可悲的,我们为了受灾难的同胞难过而他却忘却了捐款的意义,把他作为一种报复的工具,而且说了令人可笑的理由----说做为班主任的我看他不顺眼,在这一年的班主任中,我对他的关爱,统统抛至脑后.

  • 父母与孩子沟通技巧——表扬

    生活中,孩子符合父母期望的目标时,家长往往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但孩子长大,面临的困难增多,获得家长的表扬却越来越少。例如有个男孩子,上中学后,感觉功课比小学难了,每天要付出的学习时间比原来多了,在班上的名次也不再是名列前茅。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下降,妈妈开始不停地提醒别发愣,赶快做作业,别看电视,赶快背单词,放学赶快回家,别和同学瞎玩儿。每天,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但却必须面对妈妈的唠叨。考试失败了,妈妈愤怒了,每天辛辛苦苦,管你吃,管你喝,你却拿这样的分数报答我,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妈妈的脾气越

  •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2个重点行为习惯例示 良好的习惯最终要落在个体优良的外在行为上。因此,习惯的养成主要应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当然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行为的训练和强化中不能忽视其他三个方面。我们认为这12个重点指标至少包含以下基本的行为习惯。 真诚待人:即待人有礼貌(礼貌用语、基本礼仪和礼节等)、孝敬父母(理解、尊重、关心)、尊敬师长、与自己的伙伴或同学真诚相待。 诚实守信:即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自己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 认真负责

  •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有道德感的人

    所有的父母都为孩子设立了目标,但对许多人来讲,没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好孩子──一个能明辨是非、一个有同情心和按道德准则行事的孩子更重要的了。道德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人格品质,父母怎样才能把它注入孩子的心田呢?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 在如今生活节奏飞快的世界里,给孩子们树立的明确的角色榜样很少,而儿童暴力行为却很普遍。因此,培养一个有道德感的孩子又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 父母们越来越意识

  • 说话是智力发展最重要部分

    儿童必须学会父母所讲语言的音和义,也应获得在几百年来对语言的使用中发展起来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儿童的思维和行动不可避免地与语言的使用联系在一起。如儿童“把我抱起来”这个简单的要求,告诉了我们她的许多心理活动,即:她把自己看做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相信她自己发号施令的能力,以及她把被举起的身体动作与特定的情感需要和反应联系在一起。我们使用词汇的方式能很好地说明我们心理活动的方式。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交流。并且若要付诸语言,首先必须对它进行分类。我们总是先思考,然后才想说思考了什么,并以某种方式表达

  • 60秒后,请妈妈息怒

    60秒之前,孩子第N次犯错; 60秒之内,听不到哭闹,闻不到硝烟 60秒之后,妈妈不再生气,孩子乖乖听话, 这是个魔法吗?不,这只是我们送给妈妈们的一个管孩子的好办法。 两岁的儿子用你的口红在墙上画了比武的小人儿;在你第五次重申“今天不许吃巧克力”之后,4岁的女儿依旧掀开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岁生日那天发现他学会了撒谎……“那一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肺都快炸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