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花雪月》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师生活感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远在明朝的苏州,富家子张才于虎丘山庙会上,偶遇桃花庵尼姑陈妙善,双方一见钟情,入庵同居。哪料乐极生悲,陈氏怀孕,张才夭亡,致使张妻窦氏苦守空房十余年,夫君音信全无。一日,窦氏巧遇陈氏之子,因其相貌酷似张才而收之为义子,进而觉察此子身世不平凡。原来,陈氏庵内生子,世俗难容,遂托老妪王桑氏(王三思)抱出外养。苏州知府苏坤年老无子,偶遇桑氏,遂收养此子,取名宝玉,令其读书成才。宝玉勤读诗书,弱冠大比之年,竟考中状元,宝玉衣锦还乡,窦氏陈氏联手寻亲认子,最后,矛盾各方申明义理,亲善和谐,以宝玉两门为子、同续烟火、皆大欢喜而收场。你瞧,这出《桃花庵》戏里耳熟能详的故事,已经超越了苏州地域界限,成了豫剧、曲剧、评剧等多剧种的传统剧目,久演不衰,可谓家喻户晓。至于故事的戏剧性,绝非凭空杜撰,而是确有其人其事。这桃花庵几百年前便已在苏州城外真实地存在着,只是今日五进院的院落,曲径回廊,已非尼姑庵、更不见“庵”之简陋与主人之风流,而是冠以“唐寅园”的名头。好一个唐寅(唐伯虎),不就是风流一代大才子吗?是耶,非耶。走进唐寅园,不知怎么着,我脑子里立时蹦出“潘安园”三字,何其相似乃尔!一个唐寅,一个潘安,都是风流才子,生为人杰,死亦鬼雄,都是54岁的寿命,生命轮回,都与桃花结下不解之缘。岁月悠悠,直到今天,两位才子都在为后世人津津乐道。中牟潘郎,西晋初年的春天,出洛阳道,掷果盈车,成就第一“美男子”潘安的千古佳话,从此有了追星族;吴地苏州唐伯虎疯疯癫癫点秋香,以诗为媒,郎才女貌,假戏真做,痴情男女鸳鸯配,于是妇孺皆知。关于桃花缘,潘安仁与唐伯虎更可谓彼此彼此。潘安仁任河阳令,力主全县栽植桃树,甚至在县署房前屋后遍栽桃树,人称“河阳一县花”。潘安仁因此被称为“花县令”。人面桃花,这位县令大人大堂上断案甚至以令原告被告一同抬水浇花息诉,堪称千古佳话。风流才子唐伯虎,闲居城外桃花坞,自号“桃花庵主”,与吴地文学家、书画家周臣、沈周、文征明、祝允明、仇英、张灵等人相往从,诗书画精进,造诣颇深,尤以画负盛名。其诗配画有《桃花庵歌》传世: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花,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当年唐寅意绝官场,遂借名筑庵,修心念佛,好不快哉!至于官场中周转腾挪,两人更是“统统的”不是那块料。潘安虽是勤于政务,也曾官至“潘黄门”或更高官阶,终因官宦之灾被“夷三族”,54岁便一命归西,可悲可叹;唐寅更是毫无官运可言。29岁中应天府解元,才高八斗,可谓风光一时。不料次年北京会试,即牵连科场案下狱,被罢黜。时年南昌宁王朱宸濠志在夺取皇位,拉拢名士,用重金聘请唐寅御用。唐寅到南昌后,发现宁王意图,遂佯装癫狂,被遣返回苏州,才得以脱身,从此无心官场,一心在诗书画界行走,不断有佳作呈现。可世事维艰,年龄仅54岁,便贫困潦倒,一命呜呼,落得个风流才子的好名声,实令后人唏嘘不已。
那一天,当我走进唐寅园,看大大的一字“福”,似乎在对比中找寻一些风流中的唐寅,可生活中的唐寅与艺术作品中的唐伯虎竟如此悬殊,令人诧异。据说,有一回唐寅应邀到一家王姓财主家祝寿,唐寅两手空空而去,席间,达官显贵,宾朋满座,到处是恭贺之类的祝福语,彼时唐寅或许穷困,或许压根就没想过行什么礼,于是席间有人邀唐寅为诗,唐寅也不客气,张口便来:“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的人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时唐寅口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气氛急速缓和,唐寅接着吟出第三句:“三个儿子都是贼”,这家富人有人甚至站起来要揍他,唐寅不紧不慢接着吟出了最后一句:“偷来蟠桃献至亲”。稍停片刻,一时掌声响起,由此唐寅“大才子”名声鹊起。
关于唐寅的“才”,传统认为唐寅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名最高。其实他的书画一样精道。关于唐寅的画,公认其成就之高在老师沈周、周臣之上,与沈周、文征明和仇英,并称“明四家”。其画前期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沈以元人画为宗,唐寅有胜蓝之誉。后师从周臣,周为南宋画风一派之首,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入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蕴丘壑,笔下走龙蛇。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他的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在唐寅园有“三上焦山”之典故呈现,以示唐寅作画的认真执着和着重细节。他的诗亦名重一时。其一生创作的诗约有600余首,诗风婉约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内容多有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他的《落花诗》30首为其代表作。此诗和沈周所唱,亦书亦诗,珠联璧合。在唐寅园珍品店有珍藏本出售,本人爱之有加,遂出资购得,这里辑录一首以品之: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后世据此有词咏唐伯虎:
可惜一手好文章/更兼书画长/桃花坞里说迷茫/失了官场。/设若官场之外有市场/凭君人气旺/秋香妹代言好形象/风生水扬。
吾情切切,似有同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