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1 10:28:22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环保生态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是在活动中实现。从本质上看,幼儿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起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活动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最终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 我园历来重视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创意独具匠心,其美观性独具特色,但以前的环境创设更多注重的是装饰和美观,切环境的内涵狭窄。随着对《规程》的深入理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在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境的内涵,更加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幼儿产生影响而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将教育的影响范围加以延伸和扩展,真正将《规程》精神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 以“健康、童趣、和谐、发展”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的依椐 1、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互乡作用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逐步形成起来的。 2、 主体——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论体系告诉我们:“儿童有本能的好动倾向,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 而“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那末,幼儿园的教学就是以幼儿社会活动为中心,把幼儿在“想"和“做”的过程中获得的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毒则。同时还要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幼儿在“做事”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学习、积累经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新的教育“完全以儿童的自动为主”,“以儿童的需要为转移"。儿童为中心,实质上是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提出好的教育“从生活中学习”,可以说教育即生活,他要求学校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一体,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我园“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提出就是借鉴“儿童中心论”,在实施上真正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进行的实践研究。 3、 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陈鹤琴先生也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并且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这本书是一本“活的”书,因为它具有感染儿童心灵的力量。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则合理的借鉴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我们主动与外界结合,选择、组织、吸取其中有 教育价值、有意义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扩大幼儿园对家庭、社区的影响,通过外部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结合,构筑开放的幼儿教育基地. 三、研究与实践 (一) 深刻理解环境内涵,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教育o。 广义环境观指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这一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思考、实施、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大教育观的精神。时代要求幼儿教育必须从封闭的范围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应当以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为前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 1、 注重环境立美 几年来,我园一直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营造与幼儿发展方向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创设优美的文化环境氛围放在首位,从建设实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搭配排列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塑造人美的情怀。做到环境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美育,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还亲自动手,绘制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做墙饰,用废易拉罐、快餐盒制成风铃,设计出美观、富有童话色彩的大型玩具,供幼儿游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为幼儿捉供了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将每一位幼。儿用快餐盒制成的过山车,点缀在幼儿园的上空,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车并体验做为幼儿园小主人的快乐。 让环境成为孩子发现学习的天地。美化外部大环境,注重了孩子兴趣需要,让孩子去观察参与对环境的评价并想办法。例如:冬季来临,花坛内的花己枯萎,教师们带领孩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很不美,有的孩子提出要装饰美化它,大班孩子写了倡议书,全园小朋友动手折了干余件纸工,并组织了放飞“我的理想”系列活动,孩子们将写满“我的理想”的纸工作品布置在花坛上,并命名为“心愿天地”现已成为孩子们倍加关注的活动环境。 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呈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2、 坚持目标定向准则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的目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必须遵循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目标。 特别是教师在布置活动室中的墙饰或准备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衡量某些重要的目标和理念,是否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全部达成,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或完成教育目标。我们的第一次环境创设都是在与幼儿共同 的商讨中,确定方案,将设计、搜集、准备、布置、整理等工作,作为幼儿参与的重要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如:大一班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借助幼儿常用的纸来布置“动物王国”幼儿将搜集的纸放在一起,他们发现纸有不同的特性。在存 放过程中,教师鼓励幼√L想办法将各种纸摆放整齐,孩子们说开个商店卖纸,于是在“纸张专卖店”里孩子们将纸按大小、颜色、名称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天后,“纸张专卖店”贴上了用这些纸制成的各种作品,并在存放 醉纸屑中无意放入带水的瓶子里,瓶壁粘上了纸屑,变得五彩缤纷,孩子们惊奇了,他们又发现新的存放和装饰方法,于是,醉纸屑也成了专卖店的畅销品。马上就有孩子尝试粘一粘,这时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商店”里。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使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在幼儿的主动参与中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3、 提供富于变化的环境 变化性原则则更深刻地体现在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上。活动区活动做为落实教育目标,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丰富、有效的玩具、材料为基本保障的。区域的开设及材料的投放都需要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刺激儿童积极探索。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幼儿进区频率、对材料的操作程度,及时的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更换与调整,使这些材料因为体现、物化了教育目标,又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 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 1、 内容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要把幼儿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依据耳童的生活环境。他指出“不要依据成人的经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然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以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我们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幼儿代入自然,融入社会,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幼儿对环境材料的熟悉,其兴趣性、,主动性更容易发挥,因而他们不会面对生疏的材料、环境而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会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材料游戏,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美国幼教专家络,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中谈至d:“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它提醒我们孩子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活动和学习的空间。如大三班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乙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而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有种子,幼儿认真地在操场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的种子、ji冠花、一串红、草茉莉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的对接,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同时,我们注重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扩大教育的时空观。因为幼儿最终要面对生活,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逐渐使幼儿学会生存与合作。所以,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把工作的着眼点从注重知识的传受转向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要求教育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寻找、选择与孩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时时处处渗透教育。 2、 材料适宜性 活动区活动由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方式、以及合作的伙伴等,幼儿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因此,活动区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而活动区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则通过环境、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以环境、材料为载体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理解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活动兴趣高,情绪已投入,因此在活动中主要以角色游戏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扮演角色的快乐,提高独立做事的能力,培养社会交往技巧。例如:小班建构“家"的游戏活动,通过到小朋友的家中去做客、到家居参观居室等一系列的经验准备,共同商讨家的布局,与此同时为孩子提供了可供操作、创造的大型纸箱、纸盒等,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将纸盒作为了供休息的卧室,戴上报纸折成的小帽,当起了小小粉刷匠,实现了做“家”的主人的愿望,那种自豪和满足挂在了他们的脸上,中班幼儿仍然存在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我们尝试通过表演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由角色身份迁移到自身,而帮助其树立自好的道德意识。打扮幼儿则更多地以探索活动、创造性游戏为主,使她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在其个性品质萌芽期埋下自信的种子。于是我们更多地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如:在“有趣的盒子”活动中,以“变魔术”游戏来提高幼儿目测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要求幼儿将十几个大小各异的盒子变得越少越好,孩子们尝试操作,努力地将差异不是很大的盒子套装在一起,将若干小盒子装入大盒子,当十几个盒子变成只剩三四个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不胜言表;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中有效地落实; 了教育目标。 (二)扩大环境内涵,增强环境教育功能 我国教育家提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陟时玖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应当扩大幼儿对周围和更广大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视野,把社会作为教育的大课堂,因此,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是我们环境教育的又一特点。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挖掘家庭环境本身的教育资源,以教师本身的专业化优势,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社区则作为一个生产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 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的气息。我们将幼儿带入社会,直接利用社区环境的教育资源,多次带幼儿参观奶牛场、飞机场、超市等,这些活动,宽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参观后,孩子们会带回很多的收获与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孩子们利用倡议书、求助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得到家长与社区的大力支持,使园内教育活动与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在促进幼儿素质提高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利用园所的教育资源,发挥园所对社区教育的辐射作用,如:随着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环保意思逐渐增强,我市开展了“拒绝白色垃圾”的活动。塑料袋的禁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成为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他们的实践活动延伸到了社区,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精美的纸袋、提兜发放给路人,并用自制的展牌,向人们传递着“热爱环保、保护环境”的心声。他们的行动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 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L主动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 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的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思、,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创造性的认知特征以及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精神环境。 1、 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形成教师和谐人格,以教师良好的个性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同时开展了教师每日一体、一操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形象大讨论,提高教师的自身形象。 2、 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演、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多让他们自主是形成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以自身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为其树立良好榜样,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为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注重发挥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共享玩具、互相尊重,能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和活动规则的意识。例如;我园每周五为幼儿开设了全园性开放活动区域,在活动中我们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鼓励孩子们自由结伴游戏。每一次他们都会结交新的伙伴,加上“大带小”的影响,大班幼儿体验着做哥哥、 姐姐的快乐,小班弟弟、妹妹则感受被呵护的温暖。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同时扩大了幼儿交范围,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 收获与体会 1、 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撰写出一批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极大改善,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学会了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差异,从而更加相信幼儿,在这种尊重与信任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2、 全方位的环境创设已日益出成效,幼儿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发展,教师的技能得到了磨练,幼儿园自身获得了发展,已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以废旧材料为特色的环境创设图片己搜集成册即将出版。 我们的“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模式已初步建构,这其中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吸取其他模式之优势,使其在不断完善中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我们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为指导思想,开展了以珍贵的淡水为主题的环境保护系列活动,旨在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从实际出发,确定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内容。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发展水平,确定了以下教育目标: 小班:初步感知水的一般特性和用途。 中班:继续感知水的广泛用途;初步感知水污染现象及其对人类,动植物的危害;初步具有关注水资源的情感。 大班:了解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水是绿的,天是蓝的。但是现在,当我们仰起头看天空的时候却很难再看到蓝色,一眼望去河水也不再是曾今的碧水了。在经济日益发展,生活快捷的同时,给我们的地球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给我们人类自己也带来了灾难。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等黑色的环境污染破坏着我们的生活,折磨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可喜的是,为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保 教育 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在幼儿园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长幼儿的
既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环境。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凶猛的洪水,泥沙流、风尘暴,资源困乏这种字眼越来越多,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全球面临的迫切任务。环境教育其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所以,环保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而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激发幼儿环保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的自觉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 充分利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幼儿爱护环境 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就是一种适宜的环保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增强每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自然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素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 生物科学 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正确的环境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应以渗透为主,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 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教育。如科学活动中,在认空气、水、动物、植物的过程中结合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珍稀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等教育。在音乐活动中,教唱《爱护小树苗》、《小青蛙》等歌曲,并教育幼儿把所唱歌曲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行为。在语言活动中,增加相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如《小花猫病了》、《圆圆的梦》等等。学科学习中渗透环保的教学,我认为应当积极发掘,因为环境问题常常以数字
中班年级组为了把环保教育活动中的关爱小动物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都在班中饲养起了蚕宝宝。 蚕宝宝的卵是中一班发动小朋友带来的。这些卵又孵出了的许许多多的小蚕宝宝。黑黑的、小小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观察、讨论起来,给蚕宝宝做清洁工作、喂食等。 由于饲养的很细心,蚕宝宝长得很快,需要的桑叶也越来越多了。有的孩子回家后,请大人带着四处去寻找桑叶。有位小朋友爸爸妈妈由于有事不能陪他去找。他委屈地哭喊着:蚕宝宝没有桑叶吃,明天就会饿死的。面对孩子对蚕宝宝的这份责任和热情,家长们都感动了,他们一次次的帮助孩子摘来了新
无锡市善德幼儿园 方雅媛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许多的垃圾,处理它们的方法一向是一扔了事。但垃圾如果运用的巧妙的话,它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宝贝。2001年《纲要》的试行为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垃圾的再利用提供了平台。 记得一次我们在实施方案教学《可爱的家乡》时,经常需要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而临时的收集往往限制了孩子在材料上的选择,让孩子有玩的不尽兴的感觉。像一次艺术活动----蟹壳作画。虽然我前两天就布置了收集蟹壳的任务,但由于有的小朋友已经吃过了,没有收集。结果到了活动那天,蟹壳的收集量达不到小朋友的材
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自然大社会是一个多么好的活教材。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大自然大社会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扩大视野、增强经验、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尊重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人生态度。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甚至社会都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家长以及社会更多的出于安全考虑,将孩子们保护在父母爱的羽翼下。使得孩子们真正能接触到大自
活动设计背景:当今社会,随着快餐业、包装业和超市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行为方式的不当,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方便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过量的白色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目前全国上下纷纷掀起了消灭白色污染的活动,我们幼儿园也开展了保护环境,救救地球,争做环保小主人的环保教育活动。白色污染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且用得最多的一次性垃圾,如何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无毒无害的一次性垃圾白色污染,如各种方便袋、泡塑、一次性碗、盘、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