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
培养幼儿高层次思考能力

培养幼儿高层次思考能力

更新时间:2014-07-21 10:18:29

《培养幼儿高层次思考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进入思考的第一步      过去社会较重视智力(IQ)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EQ)。时至今日,多数的父母还是着重在孩子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表现,也就是学习的成就代表一切。在传统观念里,当孩子展现杰出的学习成就时,往往也代表了孩子很聪明,同时具备良好的思考能力。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学习成就与记忆能力或许有关连性,但是记忆能力与思考能力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思考”与“高层次思考”更属不同层次。

举例来说,在蒙特梭利环境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三段式教学来指导孩子:

1、命名:这是一支笔。

2、辨认:请你告诉我笔在哪里?

3、认知:这是什么?

在三段式教学里,孩子展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记忆,然而更重要的能力是“高层次思考”。要达到这一个目的,老师的“发问”是非常重要的引导技巧。而在孩子进入高层次思考之前,丰富的词汇是很重要的条件,蒙特梭利曾经提到如何准备使用形容词,当孩子建立了丰富的词汇能力时,才能进一步探讨思考能力。因此,在蒙特梭利教学的基本示范中会带入名称的练习,让孩子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词汇。

如何指导孩子深层思考呢?首先,我们必须做到“Let all the word be counted!”即,让所说的话精简化,对孩子来说,太复杂的话语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当然也就有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介绍名称给孩子时,要会使用最精简、明确的语言让孩子理解。

操作教具时,我们不仅给予名称,还加入了形容词的练习,这就是丰富孩子词汇的最佳途径。

长棒——长的、短的;比较长、比较短;最长的、最短的。

粉红塔——大的、小的;比较大、比较小;最大的、最小的。

常规的重要性

在进入高层次思考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协助孩子建立常规。在蒙特梭利教室里,“教室常规”是最重要的一环,唯有常规建立了,孩子才能稳定下来并进入工作状态。如果常规无法建立,孩子只会一再的产生冲突、迷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工作、干扰别人、破坏团体规范,如此一来,孩子的脑中充满混乱,根本无法做有条理的思考。

因此,如上述所言,老师们在教室中使用的语言务必要非常精准。比如说,当孩子在教室跑的时候,老师一边比手势,一边告诉孩子:“慢慢走!”(以非常严肃的表情和坚定的语气);又比如“使用室内的声音”“一次只拿一样教具”“在地毯上操作教具”“绕过地毯走”“将教具归位”等。

帮助孩子“类化”的技巧

接下来,进入团体讨论阶段,在使用语言的技巧上,必须注重“物体”与“语言”的联系和处理。对老师而言,发问的技巧必须让孩子的思考具体化。例如:“使用室内声音”和“小声一点”,看起来似乎一样,但是在引导孩子的实质内涵上欲有极大的差异。“小声一点”是属于比较性的词语,和其他的情境做比较才能了解这是小声,而且会因为比较的基本点不同而产生改变。而“使用室内声音”就非常具体,可以引导孩子去类化其他相同的情境,对孩子来说,不仅容易理解,更能学习思考,进而能“类化”在其他的环境里也必须使用相同的说话方式来交谈。

这样的引导很容易让孩子与整个生活环境的经验相互连接。如果孩子无法理解“室内声音”就会思考他的生活环境里,是否需要相同的技巧,因而强化他对“室内声音”的理解。若孩子已经理解“室内声音”,更能将这样的行为类化到其他尚未理解的环境中。因此,在团体讨论时间里,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提问技巧来引导孩子:

老师问:“你在哪里使用室内声音?”

学生答:“教室、教堂、庙里、图书馆、商店、医院、音乐会……)

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及类化相同环境或活动。

老师问:“室外可以使用室内还是室外的音量?”

   “在参加典礼时,是使用室内还是室外音量?”

   “在球场时,是使用室内还是室外音量?”

这样发问可以协助孩子类化更多的情境。

老师问:“为何要小声或使用室内声音呢?”

学生答:“这样才不会打扰到别人,而且是尊重别人的行为。”

这些问与答,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使用室内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尊重。

停下脚步思考

在教室常规中,我们提醒孩子[在桌上或地毯上操作]。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孩子能有所回应,而不是由老师给孩子答案;我们希望孩子能停下来想一想,然后思考一下答案,为什么教具必须摆放在地毯或桌子上?你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不会被踏到”“知道这项工作是别人正在操作的”“这样才会摆放整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必须引导孩子思考,学习类化其他的情境。

老师问:“教具(工作)可以在什么地方操作?”

学生答:“家里的餐桌、书桌,店里的橱柜,银行里的桌子……”

我们可以让孩子思考:“为何需要常规?”“那里可以应用?”

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依孩子的反应来预备下一个问题。经由这样的发问方式和步骤,让孩子深层思考并建立连接关系,此时孩子在脑中进行搜寻,组织生活中的经验,如此便形成一个高层次思考。

提问的模式与技巧

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能力,因此,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孩子做很多深层的思考,虽然我们并未给他们答案,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以下举五个提问的技巧和方向:

What:这是做什么用的?

Why: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它?

Where:我们在哪里使用?

When:我们何时使用?

How:我们如何使用?

在教学上,我们常会应用“五个W”的提问方式,其实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做更深层的分析思考,比如:

老师问:“还有其他物品具备相同的功能(以同样的方法操作或使用)吗?”(例如:衣服上的扣子功能是将两片布连接起来。)

学生答:“钉书针,回形针……”

当然并不是非得把所有问题都问完,在讨论时,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投入程度,视孩子的耐性调整我们的发问时间;而接下来的一、两天,我们可以把孩子讨论时所提出来的物件再展示一次,并加强连接关系的建立。再举例:

老师问:“电风扇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有风、空气流动、叶片会旋转……”

老师问:“为什么我们要用电风扇呢?”

 

学生答:“因为太热了!”

老师问:“为什么电风扇旋转时我们会觉得凉快呢?”

学生答:“风在循环(流动)吹到我们的皮肤,会将我们身上的热带走。”

老师问:“风车和电风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答:“都有叶片”

老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答:“一个要插电,一个不用。”

老师问:“为何风车不用插电?”
学生答:“因为风车是靠风(水)来推动。”
老师问:“风车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学生答:“灌溉,发电……”

由这些提问,孩子可以理解电力可以推动电扇而产生风,风可以推动风车来产生动力。一般人都有直觉似的看法和认知,因此当我们习惯用自我的认知来判断事物时,我们也失去进入更高层次思考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们常常不经思索,为了“协助孩子”而贸然给予他们答案,未能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就等同于扼杀了孩子迈向高层次思考的道路。

学习控制情绪

孩子每天都会面对情绪性的直接反应——直接情绪所表达的是非理性的,而且是不经过思考的反应,因此,我们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反应,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如此孩子才能进入高层次思考。

因此,当孩子产生直接情绪反应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不是很伤心?”“你能怎么处理?”比如:当小明很想操作的教具被小华拿走了,小明正要做出反应时,老师就需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孩子的反应,并先请孩子停下反应的动作,不仅是身体动作的停止,也是直接情绪的暂停。我们的适时介入,不仅给孩子有机会思考,更让孩子渐渐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老师问:“你想要做什么?”

老师问:“谁已经先拿了?”

老师问:“你应该怎么做?”

老师问:“你能否把工作抢过来?为什么?”

老师问:“如果你被抢了教具,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老师问:“如果你真的很想做这项工作,你应该怎么做?”

孩子会知道如何处理,因为他们相当了解教室的常规,也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形应该如何处理,只是他们面对当下的情绪,往往已经忘了思考,动作被行动控制,而无法掌握自己的行为模式。因此,透过这样的引导,孩子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并且知道应该如何做,这时我们已经引导孩子进入了高层次思考。这就回到前面我们谈到的,为何常规如此重要了。

延迟获得满足感——进一步帮助孩子思考

根据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经过“延迟获得满足感”培养的孩子,他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受到欢迎、更富冒险精神、更有自信、更加独立。而没有经过“延迟获得满足感”培养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显得比较孤独、缺乏信赖感。所谓“延迟获得满足感”就是让孩子学会等待,这是相当重要的过程。当孩子懂得等待,就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情绪失控的机率就越低,社会技巧能力的表现就越好。

现代父母普遍溺爱孩子,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孩子无法接受“等待”的感受而且缺乏耐心。“延迟获得满足感”的培养和直接情绪的转换有相当大的关连性;也就是说,当孩子学会等其他人完成工作才能进行操作、有耐心的排队等待等类似的延迟获得满足感的行为,孩子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对的情绪爆发的频率就会减少,同样的也显示孩子越能懂得思考。

透过“思考训练”课程或许也会达到“思考”的目的,但是,人格和情绪的培养,却非课程化训练所能引导的。落实在日常生活与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并适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学习思考,让孩子在思考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上同时并进,这才是引导孩子进入高层次思考的最佳途径。

相关阅读
推荐
  • 蒙特梭利教室饮食DIY

    倒水、挤海绵、转瓶盖、切水果、擦桌子是蒙特梭利园常见的日常生活工作。这些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精进孩子的基本动作,更是希望孩子能将这些动作,运用在真实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于是,将这些工作统整在每日的点心准备中,成为蒙特梭利园的一大特色。 每天,教室里的点心桌上,提供了让幼儿能自己DIY的简易食物,可能是牛奶加玉米片,或是卷寿司、夹三明治孩子自行取用并收拾。如果想进一步带入更复杂、精细的动作,午餐的热汤暖菜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孩子的能力绝对超乎您的想象!台北内湖咪咪托儿所就有这么一群能干的小厨

  • 今日蒙特梭瑞教育

    麦塔托伦斯(Matha Torrence,美国宾西法尼亚雷蒙特儿童中心蒙特梭瑞学校) 约翰查汀-麦柯尼科尔斯(John Chattin-McNichols,美国西雅图大学) 吴春霞 姚彤 译 陈会昌 审校 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玛丽亚蒙特梭瑞都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历经磨难,最终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师。她在人类学的研究上迅速显露出观察的天赋,这最终促成了她第一本著作《教育人类学》的出版(Montessori 1913)。同时,她在罗马的公立精神治疗学校从事残疾儿童的治疗工作,这些儿童在那时被称为缺陷儿。接受

  • 阿姨拖地多辛苦——蒙氏格言感悟

    蒙大师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格言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读后受益匪浅,使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 我班孩子在喝水和喝奶环节常常会出现撒水、撒奶现象。每当此时,阿姨一般是跟在他们后面打扫干净。而我发现,这是因为孩子们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不然他们就不会这样做。 有一天,恩光一边走一边回头说话,奶撒到了衣服和地上。我拉着他的手到盥洗室帮他收拾干净,然后告诉他地上的奶由他负责擦干净,只见恩光很不情愿地到盥洗室取下拖把,费力地拖着地,但第一次的使用让恩光开始显得很兴奋,而其他孩子也羡慕地说:

  • 蒙教看法

    蒙台梭利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个重大发现者,当我们借鉴她的教育法时,我们应该反思去怎样借鉴,一味地去模仿她的混龄教育是不是个错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幼儿智力发展的大小,如果智力正常幼儿也借鉴混龄教育话,我认为达不到蒙教智力开发的作用。(重点是智力为零和不为零的区别)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借鉴蒙教上还是应该按大 中 小班开办,那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统一观察和能力的发展做好有利的记录反馈给家长达到蒙教的作用。这是我在看完蒙台梭利教育法和我园办学中所感受到的一点看法。也许是扳门弄斧了,但我还是非常愿意得到你们的回答

  • 对蒙台梭利教育学习给我的一点感触

    北京,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在那里,十天的学习生活,让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前自己的那些浅显的、甚至有些偏激的看法在这十天里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同时也让我对蒙台梭利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肃然起敬。 我们的传统教育习惯于儿童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习惯于孩子们整整齐齐地排成一队,跟在 老师 身后去散步。而蒙氏教育却提倡孩子们像做游戏一样围成一圈坐在地板上与老师交谈;在户外时,可以随意地跟在老师身旁说笑。过去我们给孩子的约束似乎多了些,在蒙台梭利教育里,孩子和老师是平等的、互动的,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

  • 我与宝贝的谈话:蒙式工作带回家的宝宝

    聪明宝贝有时是可爱的有时又是调皮的。一天,我的老公不在家,我对宝贝说:彤彤, 妈妈 做晚饭,你自己玩,好不好?好的妈妈,谢谢你给我做晚饭吃。说完,可爱的他便自己玩了起来,这时他看见我给他买的果丹皮,便拿给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果丹皮有两个名字,一个大名一个小名,大名叫果丹皮,小名叫山楂卷。我看着可爱的他笑了笑说:你真棒。妈妈我可以吃吗?不可以。可是这时他已经在动手开始剥皮,听了我的回答后说:妈妈,我做事情从来都是有头有尾的。我仔细一看,原来果丹皮已经进入了他的嘴里,我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吃饭的时候,宝贝对

  • 我是小豆子

    目标: 1. 感知音乐“我是小豆子”的节奏,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豆豆出土的音乐形象。 2. 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 环境与材料: 录音磁带、课件、已认识各类小豆子 观察与指导: 一、 引起兴趣 游戏:听一听 师:今天我带来一个小罐子,猜猜里面装了些什么呢? 二、 再现歌曲 我们还会唱小豆子的歌呢!(声音方面要求、演唱表情的要求) 三、 尝试表现 1. 小豆子是怎么长大的? 2. 幼儿欣赏课件,探索用肢体表现小豆了长大的形象。 3. 教师示范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 幼儿学习,尝试跟随音乐节奏表现

  • 小小的“阅读”墙的魅力

    说她是阅读墙,其实和主题墙是一回事。开学第一个主题是红彤彤的年,分别了一个假期,孩子们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尽管在晨间谈话里我安排了很多谈话内容如:新年里的开心事等,可还是未能满足大部分孩子们急于表达的需要。 我忽然想到做个主题墙,请 孩子 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请爸爸妈妈记录在发下去的爱心卡上,也可以画画自己在新年里的开心事,两天的时间,孩子们在主题墙上留下了自己构思、设计、折剪、装饰的足迹,墙面上变得红红火火、五彩缤纷。有新年的剪纸、有孩子们用各种图案装饰的福字,更有家长和孩子在新年里的有趣见闻和开心事儿,孩

  • 从蒙台梭利教育法看课程游戏化

    静静地,沉下心来,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多少个夜晚,柔和的灯光下,上中学的孩子写着他的作业,我在一边陪着他,读着我的精神食粮,伴随着时钟的滴滴答答,心里无比的安静与充实。 深深地被蒙台梭利博士的伟大人格所折服。她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