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类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语言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努力营造语言运用的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契机,给幼儿树立正确、规范、优美的语言榜样,使幼儿的语言在积极互动的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语言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人与人进行交往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到他入学后的语文学习,还会对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实际表明了对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要求让学前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学习语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
一、营造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
幼儿进行语音、词汇和语句语法的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的,也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能力。而《纲要》更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要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
宽松、自由的环境是帮助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的前提条件。它体现了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有助于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把他们视为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设自主表达与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同时,教师的良好态度直接影响幼儿说的自信心,教师的支持与赞赏有助于幼儿树立成就感。教师在与幼儿谈话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表达,使其感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那么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
另外,幼儿在说话的过程中,当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因为教师出于“教育”的目的,打断孩子的话而要求他“说完整”、“说对”、“发音正确”等等,实际效果往往是孩子的交往愿望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允许孩子说得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完整。同时,我们还要相信幼儿乐说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二、在各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有的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比较重视语言的学习,而在其他领域就比较忽视。其实,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科学、艺术、社会等其他的知识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没一点收获都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其他领域中获得的谈话内容、题材和经验,最后又在语言领域中得到整合。幼儿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循环中学习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
(一)在科学领域中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探索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教师会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揭示规律、总结特征,这一切都与语言分不开的。如:科学教育活动《看谁跑得快》,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探索不同的物体在平面滚动快慢的情况。教师预先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物体会滚动这是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但不同形状的物体同时滚动的快慢,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感性趣的。在活动中,幼儿一边实验,一边丰富了“滚动”、“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词语。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幼儿有充分描述和讨论的时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示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结论,使幼儿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既丰富了词汇,又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在科学领域中,数学知识是基础的知识,具有明显的抽象逻辑性。似乎与语言没什么联系,其实在数学活动中涉及到许多数的含义和概念都需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达。这些枯燥而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通常教师会采用游戏、讲故事、操作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去理解,去掌握。
(二)在艺术领域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教育活动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歌唱是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还需要理解歌曲的含义,掌握歌词的内容,所谓“字正腔圆”语言的正确、吐字的清晰,才能完整地、较好地表现。同时,教师应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听到的声音。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叙述性词汇,而且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孩子描述他听到音乐以后的心情:高兴、伤心还是害怕等等,尽管所听音乐的内涵远非如此。又如“慢慢地”、“轻快地”等词也能帮助孩子表达他们听到的声音和音乐。
在美术活动中,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孩子的心灵写真,是孩子们的感受。他们头脑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而且,也很想介绍给别人听。教师应利用这一点,鼓励孩子大胆得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还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讲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另外,
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手工制作中,把头脑中对事物表象的感知,通过有形的手工制作充分表现出来,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或自言自语,还会主动将自己的手工作品与同伴交流,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以肯定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语言表达,使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得以充分的提高。在评价作品时,让幼儿大胆的讲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学会用语言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发展幼儿的语言
在幼儿园里,通过专门的语言活动学习语言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抓好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才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表达的机会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与人交往的需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影响,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习语言。
1.提供师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的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幼儿相互间的情感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例如,在晨间或离园等时间,教师经常性地与个别幼儿谈话。这样既增进师生之情,又便于幼儿向教师学习怎样发音、怎样用词等。同时,教师在参与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的能力。 另外,幼儿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注意观察和模仿,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的言行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在教学活动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师生间的交往,让幼儿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在交往中积累表达的经验,培养口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2.利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幼儿在交往中能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例如,两个幼儿为一只玩具熊的归属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要回曾属于自己的小熊,另一方则千方百计地要保住小熊不被拿走。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两个孩子使用了十多种交往的策略,其中有威胁、协商、诱惑、提出条件、转移注意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他们在相互交往中,都主动依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并利用这种调整去调节对方的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自己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和理解语言对生活的意义,并在主动的运用中成为语言的建构者,而这种主动的建构又使幼儿成为具有交往能力的人。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为其创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 幼儿在交往中感受交往的乐趣,在与同伴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语言。
3.多为幼儿提供语言交际的机会,以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
教师应多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幼儿自发的交际愿望,鼓励幼儿多听、多说、多实践,获取不同情境中的交际经验。让幼儿在讨论中学会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人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使用辩论性语言;在聊天中学会使用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感受说的乐趣,使语言的学习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当时的需要,并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二)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往语言的实践
新《纲要》的总则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更是交往语言实践的大好时机。开始时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随着游戏的展开,逐步统一玩法和展开游戏的情节。如在“自选商场”、“娃娃家”、“医院”等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自编自导游戏的情节,必会产生与人、与事物打交道的现象,诸如买玩具和食品、给娃娃过生日、请求帮助等等。
正是在这些游戏过程中,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实际的练习。在游戏时,无论是幼儿之间日常生活语言的交流,还是角色之间的对话,都实现着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锻炼;反过来,语言表达和交往上的成功,又会大大地调动幼儿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那些在交往活动中语言表达有问题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能轻松自如地与人交谈,口吃、怯场等现象大大减少。可以说,游戏给所有的幼儿提供了说话练习的实践机会。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更加符合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三)通过早期阅读发展幼儿的语言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故事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幼儿在阅读图书时,首先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将之转译成语言,然后进行想象以丰富故事内容,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具备内部整合语言及表述的能力,这表现为看图书时幼儿或者自言自语或者在心中默读。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每天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养成阅读图书的习惯。同时,让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让幼儿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编和讲自己的故事。在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之后,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思考的问题。他们在讲述、讨论的过程中,不同水平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分享阅读的活动,即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有趣的图书。在与幼儿共同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 助幼儿认识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进认读文字的初步尝试。 (四)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加强幼儿园语言的同时,还应注意调动家庭教育因素,提高家长语言教育的意识。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家长应善于抓住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的每一个时机。如,在教幼儿穿衣服时,教幼儿正确叫出各种衣服的名称;在盥洗时,教幼儿说出盥洗用具、盥洗动作、面部或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等,丰富孩子的词汇和生活经验。另外,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到社会中去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
2.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语言发展
激励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它能使幼儿语言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家里,家长可采用语言激励(“你真聪明”、你能行)、动作激励(伸出大姆子、亲亲小脸蛋)、物质激励(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星星)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特别是那些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如果家长们急于求成,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视若无睹,却不断地指责孩子学无长进,那么
孩子就会产生抵触与排斥情绪,更难说保持兴趣与自信。家长要用科学的态度剖析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语言发展,让孩子在“我很棒”的心态中愉快学习,得到健康的成长。
早期对幼儿进行语言运用的培养对以后幼儿的才能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很好的语言运用的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去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使幼儿的语言在积极互动的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