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2 08:52:42
《五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课例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研究背景: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后被借来用于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和教学。教师应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文本,因为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体现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文本细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一、积累运用:(40分)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8分) fn n ɡēn b yn ninɡ kuān sh b lǎn xun l hōnɡ tuō j m 2、我能补充词语和短语。(4分) ( )( )失骊 气喘( )( ) 毫不( )( ) 不可( )( ) ( )( )如生 喜出( )( ) 饥寒( )( ) ( )然大( ) 3、我会写近义词、反义词。(4分) 近义词:艰难( ) 寂静( ) 反义词:轻松( ) 和蔼( ) 4、我会选词填空。(8分) 坚定 坚决 坚强 ①赵华是个( )的孩子,
曾经在实习期间听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一课,过程已经模糊不清了,只依稀记得当时对钱学森博士不惜一切回国的赤子之心的那种深深悸动。这次有幸聆听南湖之春大师们的课堂,再次与钱学森博士相遇,感受那从心灵中发出的深情的呐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周士军老师在执教中紧紧抓住感情线,从字、词中挖掘,以朗读来表达,让美国人的迫害与钱学森的坚持这两条主线鲜明地对比着,强烈地对抗着,让我们在他们的一次次交锋中,为钱学森的坚韧,为他的义无返顾而感动,为他的那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其中的许多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
五(3 )班语文期中检测情况分析(一) 诗路花语 全班共有49位同学,总分是4169.5分,平均成绩是85.09分,均量值为3.49。 一、 全班的分数段如下: A等 B等 C等 D等 E等 分数 101.592 9287 8779.5 79.561 61以下 人数 12 12 13 12 0 二、各大题得分情况: 题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三、成语补充完整 四、选择词语填空 五、写出带点词和诗句意思 六、背一背,填一填 题分 8 4 6 6 5 10 得分 7.71 2.83 5.
五年级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应该说学生基本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呢? 我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初读古诗,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逐句理解诗的意思。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重在让学生朗读感悟,而不能由教师通堂讲解,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更应把重点放在诵读欣赏上。因为这首诗包含着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心情变化,所以把它改写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好方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为一体,效果较好。 本次练习中学习并模仿描写风的诗句一题,我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树上的插图,给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课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其中作者着力描写何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 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发出的清香。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问题作者一开始对妈妈把爱比作平
导入之后开始学文,我以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为抓手,引出桂花的香。在体会桂花香时,我抓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中的香飘十里和浸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和朗读。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直接表现桂花香气飘得甚远。我先指出十里是虚指且带夸张,请学生想一想,这样写是为表明什么?学生稍作思考便可得知是为表明桂花香气飘得很远。接着,我指名学生读词,指导学生也如作者一样略带夸张,读出桂花香飘得远。在思与读的结合下,学生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浸这
去年从网上我读到一个测试结果,颇受刺激:从业人员的创造才能,教师几乎是垫底的。不平之余,想想所言其实也并不虚。我开始想一个问题,作为个性化色彩非常强烈的教学,为什么要走一条近于军事化的路子,追求划一,追求套路,讲求师承,似乎只有正宗的、正统的、正规的才是最佳的。 《海伦 凯勒》一篇简化版的人物小传,无论是教参还是名师的教案,都将海伦凯勒的伟大精神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从课文来说的确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上了二课时后,总觉得心里有点意犹未尽,把一篇写人的文章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些不伦不类吧。当再读课文之后我
教学目标: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点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和生字,给学生提供预习单。 2. 教学课件。 3. 梁晓声作品《母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
一、课文内容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讲的是牛郎织女婚后生活美满,可惜好景不长,就被王母娘娘发现并亲自下凡将织女抓回天庭,但夫妻两人痴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