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7-07-10 17:54:51

《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课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其中作者着力描写何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 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发出的清香。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问题“作者一开始对妈妈把爱比作平淡无奇的茉莉觉得十分好笑,后来又由衷发出爱如茉莉的赞叹这是为什么呢?中间经历了什么让作者的态度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要想解决问题,就需从文本里去探究,要求学生“请默读第六到十八自然段,从哪些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可以感受到父母那份如茉莉般的爱?圈画出关键词句,写下你的感受。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问题来自于学生,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才会更好的解决问题。当学生心中产生了疑惑,就会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堂课上坚持练习,请学生养成自主提问的好习惯,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以生为本。试想: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自己又和小伙伴们一起解决了问题,那份喜悦不就是激发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持续的动力吗?
我们在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明白,文本是载体,而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掌握的是方法,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这堂课上,就帮助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悟人物之间的那份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细节描写就表现在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份牵挂……文中爸爸妈妈各自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都是他们之间的爱!
在学习6-8自然段时,我采取了全班合作学习的方法,目的是为四人小组的学习展示做一个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的阅读体会,自主交流,完全开放式,只要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不必打断学生的发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教师要能放能收,起到引领与提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紧扣了妈妈躺在病床上的语言“叮嘱我等爸爸吃完饺子再告诉他自己病了”,爸爸的一个动作“直奔”全班进行了讨论,先要求学生各自发言,再互相补充,然后小结,最后朗读再次感悟。以上是一个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个以全班为单位的合作展示,我希望为下面的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做一个蓝本。
如果说以上体现了扶的过程,那么下面9-18自然段的小组合作交流就是放的过程。成熟的班级可以设计两次合作交流,一是第9自然段的“深情紧握”: 学生在妈妈“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一只手紧握……头伏在……睡着了”这几处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小组交流,同伴补充,教师相机拓展想象说话,把那动人的画面深深印在心里。一个“探”字理解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二是第10-16自然段爸爸妈妈之间为了对方休息好,彼此心照不宣的“怕”。抓住人物各自的神情与语言交流,朗读中充分感悟。
但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一组四人小组进行了交流,他们关注了全部的内容,进行了交流,但是没有很好的相互补充,每一个点,每一个人,都只关注了自己所关注的部分,说明没有很好的学会倾听,学会相互补充。这就更说明了,平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要善于介入,明白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也是需要给予指导的,不是放任学生只关注自己关注的内容,而忽视大家的意见,理想的课堂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时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的发言中及时调整的自己想法与观点,不断的生发出更新、更好、更有意思的东西,思维相互碰撞,如行云流水。
        真正的好课也如茉莉般平淡、真切,好课无痕!
相关阅读
推荐
  • 据课文特点,教写作方法——《师恩难忘》教后反思

    我们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其实,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外,还应该在利用教材这一范例找到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今年刚接手一个五年级班,教的第一篇课文便是《师恩难忘》。这

  • 五年级语文期中检测情况分析

    五(3 )班语文期中检测情况分析(一) 诗路花语 全班共有49位同学,总分是4169.5分,平均成绩是85.09分,均量值为3.49。 一、 全班的分数段如下: A等 B等 C等 D等 E等 分数 101.592 9287 8779.5 79.561 61以下 人数 12 12 13 12 0 二、各大题得分情况: 题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三、成语补充完整 四、选择词语填空 五、写出带点词和诗句意思 六、背一背,填一填 题分 8 4 6 6 5 10 得分 7.71 2.83 5.

  • 我心目中的挑山工

    《挑山工》,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读到的最长的课文,课文结构也比较特殊,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也比较深奥,备课组的教师都认为教学是有一定的困难,在上第三单元时,备课组长就布置下周活动时进行集体交流自己的教学思路。 备课时,反复对教材进行了研读,感觉顺着学、倒着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组活动时,我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虽然意见各不相同,但都六给大家思考。在上课的前一个晚上,翻阅了《小学语文教师》,一篇文章使我受到了启发:就抓住重点,直奔难点,用牵一发动全身的办法。 上第一课时时,化了不少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

  • 2015年三下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贪婪、吮吸、细腻、嘴唇、细汁水等词语;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2.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四、教学准备:PPT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黄姑可真

  •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古诗两首》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夏日西湖边一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令人叹服。本课教学,以学习这首诗为主,并拓展引入作者同题材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了比较阅读,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1.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特级教师孙景华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的最好办法是诵读,当学生读到朗朗上口时,诗歌的外在和内在节奏就会协调一致,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 课堂

  • 2016年五下《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本人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略读课文时,体验了一回当导演的感觉。上课开始后,我通过检查预习、质疑问难和阅读文本,学生基本上较快地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领会了课文所表达的中心和主题。紧接着,我开始让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来演演课本剧(基本内容表达出来即可)。话音刚落,小A同学率先举手:老师,我们不要象以前那样的小组来演,我们可不可以自由的选择合作伙伴?一句话激起千层浪,本来略显没精神的学生,此刻都用着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一下子有些楞,低头沉思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要积极地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

  • 《请你支持我》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首先,课文明确了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某件事情在生活中是必要的。其次,课文创设了情境:假如你要去找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情境中,教材提示了三点:第一,做到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把办报纸的设想讲清楚,尤其是办报纸的目的,以及可能给同学带来的好处;设想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疑虑。通过分角色扮演,模拟交流过程。最后,提供三个可能的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任务和同

  •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第一部分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教材首先从家乡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入手,创设了穿越时空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展开大胆想象的愿望。 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大胆想象。教材提示了展开想象的角度,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写什么拓展思路;二是强调通过列提纲,引领思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