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据课文特点,教写作方法——《师恩难忘》教后反思

据课文特点,教写作方法——《师恩难忘》教后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2:43

《据课文特点,教写作方法——《师恩难忘》教后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们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其实,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外,还应该在利用教材这一范例找到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今年刚接手一个五年级班,教的第一篇课文便是《师恩难忘》。这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家刘绍棠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认真研读教材后,你会发现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看以平淡,却在写作方法独具特色,刚好可以为第一单元作文《我的老师》进行写作引导。具体做法如下:

1.教育学生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所经历的事情多如牛毛。然而,作者却只用了一件事来表现田老师教学有方,是哪一件?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典型事例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教育学生从正面、侧面多角度刻画人物: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写田老师教学有方的?虽然没有直接地、正面地描写田老师,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教学有方的地方,有吗?由此,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而两者的结合可以更为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

3.教育学生点面结合勾勒人物:既然田老师教学古诗一事足以表现他教学有方,那课文第七节是否属于画蛇添足?这一问题引发学生争议,在辩论中学生懂得了点面结合对于表现人物品质的重要作用。

其实,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如果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便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大的幸事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题资料整理(S版)

    第一单元(各民族的民间故事) 一、字、词复习 伶俐 婉转 吩咐 清澈 包袱 毒蛇 搭救 狡猾 隐蔽 赏赐 安葬 乐器 凄凉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唉声叹气 口干舌燥 聪明伶俐 粗枝大叶 旷野荒郊 昂首挺胸 一筹莫展 冥思苦想 自告奋勇 视死如归 泪如雨下 激情四溢 不屈不挠 疾恶如仇 仗义执言 恼羞成怒 为非作歹 无济于事 杳无音信 照本宣科 如虎添翼 如坐针毡 粗枝大叶: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杳无音信: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无济于事: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就像痛恨仇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案例及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讲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后来受到父母的责骂,却依然迷恋于昆虫。引导学生体会时我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纺织娘和小甲虫的语句,从而来体会在法布尔眼里这些虫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学生也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两种昆虫;二是描写法布尔如何对待捉到的小虫子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珍爱。尤其是课文的用词非常精确,通过抓关键

  • 基于学科特性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  26.水(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角色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第五段诗意表达。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体会课文采用的反衬法,读懂村里人和母亲说的话画龙点睛之妙。 3.机动目标:通感的认识,作家文学作品的根,中国文化中水之魂对文人影响。. 4.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汇报交流的公平、合作、价值判断、学习方式选择。 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马朝虎写本文想要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唤起典型场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比较平实,但平实的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 文本是抽象的语言,要将它转化成具体的形象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表情达意、披文入境,让学生与文本碰撞,与人物碰撞,从而形成共鸣,去学习语言,去品味语言,去探究语言,实现自主有效的学习。 一、以词入手,整体感知。 词语是文章的血脉,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学好这些词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楼醉书》是苏轼的一首写景之作,将西湖上的风雨变幻、来去匆匆的雨景以简短的四句诗一气呵成,让人惊叹天气变化之快,也折服于功轼巧妙的构思。教材将这首诗安排在五年级的教材中,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整节课的教学做到了如下三点: 一、研读古诗,找准起点 起点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基于一定的出发点,才能准确定位一节课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而一节课的教学起点基于两点:一是教材的准确研读,二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这首古诗放在五年级是基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水平之上,以五年级的学生的古诗积淀为基础,学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谈(案例及分析)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写,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

  • “苏派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鞋匠的儿子》点评

    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苏派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地点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大学,展示的学生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下午授课的老师是特级教师薛法根。薛法根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鞋匠的儿子》一课。他随后还做了《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策略》专题讲座。最后是专家、同行对薛法根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薛法根老师在这堂课上分了四个板块进行演绎。 一、听写词语,抓住重点;概括故事,整体进入。 薛法根老师问学生,课前预习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预习了。追问:都读懂了吗?答:懂了。那好,拿出笔,听写一个词语,不要翻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词作,作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师:这首词在形式上和诗有哪些不同?

  •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