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2课时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2课时

更新时间:2019-11-02 16:55:22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2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填写观察记录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题目。

  2. 结合观察记录单,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解“即景”的意思

  1. 回顾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本次习作题目。

  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去描写景物的变化。

  2. 板书“即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

  点拨:

  (1)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

  (2)《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其中写春天黎明时的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是即景。

  二、引导学生审题,拟定习作题目

  1. 引导学生思考:(板书:在即景前加上“_____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 哪些即景呢?请同学快速浏览教材,思考第2自然段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习作要求。

  2. 同桌相互说一说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

  预设:

  (1) 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3. 全班交流: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预设:

  (1) “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2) “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4. 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雨中、日落是自然现象;田野和窗外是指观察的范围。

  5.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补充哪些题目。

  教师相机点拨:

  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

  三、回顾课文,梳理写作顺序和写动态关键点,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自主写作

  1. 引导学生思考:本次习作,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试着提炼出关键词,圈画下来。

  预设:按顺序;写动态。

  2. 提问:按顺序写,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呢?

  点拨:除了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中间到 两边

  追问:观察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外,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

  出示片段一:“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预设:通过“一点儿一点儿”能看出这一段是按时间顺序描 写天空的动态变化的。

  3. 提问:第二个关键点写动态变化,如何才能把景物的动 态写得更加鲜活呢?

  出示片段二:“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 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 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抓住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 高这一过程的?

  预设:

  (1) 作者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 过程。

  (2) 作者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3)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 态变化更生动。

  4.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填写的观察记录单,思考:在你观察 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中,哪些是有动态变化的?你会抓住它 的哪些方面来描述?你想拟什么题目?

  教师点拨:可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 色、数量、声音变化、大小、气味、神韵、长短、粗细、明暗、冷暖等 方面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先从写作注意事项中提 炼关键词,然后通过回顾所学课文来梳 理写作顺序关键点, 再结合所学文段梳理出写动态关键点, 最后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5.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拟题不恰当或所写景物不恰当的地方,讨论更改,使文章从题目到所写内容均符合习作要求。

  6. 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开始习作。

  (1) 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如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 么等。注意描写所观察的景物的动态变化应是文章的主体段落。让学生动笔写作(400字左右)。

  (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相机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

  2. 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

  1. 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

  (1) XX的习作,能按顺序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具体,还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2) XX的习作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等的变化,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 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依据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习作注意事项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即能按 顺序写出动态变化。

  二、例文引领,初步修改习作

  1. 启发学生思考:在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中,按顺序和写出动态变化,你觉得哪个更难一些呢?为什么?

  2. 出示典型例文一,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例文一:《雾中即景》片段

  到了上午,雾就更白了,更浓了。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空气湿漉漉的。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眼前只有这白色的雾,像牛奶一样,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1) 提问:你觉得这段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问题?

  预设:本片段语言描写较生动,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写出了雾的动态变化,但顺序有些混乱。

  (2) 追问:如果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就更清楚了?

  点拨:写雾的变化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清晨的雾,再描述上午的浓雾,最后写中 午太阳出来后雾变淡了。这样就清晰了。

  (3) 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例文一。

  预设:

  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我站在远处看, 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 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渐渐地,雾更白更浓了。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让人们的眼里只有像牛奶一样的白,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中午, 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4)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回顾观察顺序,看看是否把变化过程写清 楚了。

  3. 出示典型例文二,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例文二:《月夜即景》片段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一轮月亮把小区照得亮亮的,似乎星星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水里能看见圆圆的月亮。出来散步的人很多。

  (1) 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少了点什么?

  预设:这一段按顺序描写了天空、月亮、小池塘、散步的人,但没写出动态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月夜,哪些景物是有动态变化的?怎样描述出月亮、小池塘和散步的人们的动态?在描写动态时,用什么词语最准确?

  点拨:写动态变化,可以写月亮是怎么一点点升高的。它一开始照到小池塘时,是什么样的场景;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中,又是怎样的场景;等等。

  (3) 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例文二。

  预设: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楼顶!把小区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边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它。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移了,依然是那样颤动,池塘里楼群的阴影也挪移了, 整个池塘也成了一个人间的圆月。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探出头,荡起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 来,让这圆月微微动起来。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他们边走边聊,享受着这银 色的月光。

  (4) 小结: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三、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组内交流

  1. 指导学生按照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和修改典型例文的思路, 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写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提示学生关注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等。

  2.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 学生修改习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要怎样改。

  四、布置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相关阅读
推荐
  • 结合文本 感悟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课文学到最后几篇,其中有一篇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这篇课文就是22课《狼牙山五壮士》。尽管在这个小皇帝小公主的时代里,但只要踏进校园,走进教室,孩子们骨子里那种崇拜英雄,学习英雄的那种劲头与兴趣还是存在的。因此,当他们翻开语文书第22课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对阅读的渴望,教室里也显得比平时更为安静。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

  • 五上《慈母情深》听课有感

    也许是机缘凑巧吧,我这个低段语文老师连着听了两节高段的语文课(五上的《慈母情深》和六上的《伯牙绝弦》),真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主要是对教材的的陌生,使我成了所谓的门外汉。特别是听到金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531自然段时,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想着这将是一篇多长的课文啊,再想想自己一年级的课文还只是三、四句话呢。所以,在这里我只能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感受。 一、作者介绍,使学生产生敬佩感 一开始,金老师就出示了作者梁晓声的资料,让学生自己看,然后交流:你看了想说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他真了

  • 2015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港城小学 顾君津 教材分析: 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然而课文写的却不是很出彩。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含混的,太多太多。如果真的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走一遭,一步步引领学生感悟发愤的内涵。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 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

  • 人教版五上一单元作文话题《我的读书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这是人教版五上一单的作文话题之一,城市的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有专业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少孩子都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几乎每个孩子与书都有故事可讲。 【教学目标】 1.回忆自己的一两个读书故事,把起因、经过、结果交待清楚。 2.在故事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真实的心理体验。 3.感受读书的美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唤起学生的记忆,并乐于分享故事和心情。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能真正体验林海音小时候

  • 学生基本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年级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应该说学生基本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呢? 我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初读古诗,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逐句理解诗的意思。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重在让学生朗读感悟,而不能由教师通堂讲解,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更应把重点放在诵读欣赏上。因为这首诗包含着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心情变化,所以把它改写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好方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为一体,效果较好。 本次练习中学习并模仿描写风的诗句一题,我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树上的插图,给

  • 五年级《爱如茉莉》评杨亮老师的课

    今天听了杨亮老师的五年级《爱如茉莉》一课,感觉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一、阅读教学环节精简,课堂顺畅自然,取舍得当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扣住人物动作、语言,如:直奔、虚弱的声音说、半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我她一动我就惊醒了、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手脚都麻木了等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感受爸爸妈妈之间那如茉莉般的爱。 关注文本细节,课文第9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教师通过深情过渡:一天清晨,我剪了一大把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课文主要写汉代史官司马迁在受到酷刑的情况下,不忘父亲的嘱托,耗费13年的时间,完成了52万字的历史巨著《史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阅读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司马迁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4、《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阅读目标明确之后,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

  •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点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和生字,给学生提供预习单。 2. 教学课件。 3. 梁晓声作品《母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

  • 《习作:缩写故事》教学设计李健睿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习作,本次习作的话题是缩写故事,要求学生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本次习作包含三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