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教案设计

《将相和》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2:43

《《将相和》教案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分析第一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解决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清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中一些特定的词语的意思和战国的历史。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五、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
①出示投影片,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
(2)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①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②出示投影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讨论: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五、小结
1、鼓励编排课本剧。
2、复述三个小故事。
六、课外延伸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相关阅读
推荐
  •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习题

    读--悟--写 三级联动理念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1《窃读记》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ǎo ci jǐn ln jī j p ( ) ( ) ( ) ( ) chōng z wū yn zhī chēng shū gu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在拼音下面画 目的地(de d) 踮起脚尖(din diǎn) 暂 时 (zn zhn) 贪 婪 (ln nn) 【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及时巩固复习。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专门设计了拼音写

  •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之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这篇课文所在的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段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但是,对于现如今的学生来说,那段历史因为离他们太远,所以让他们感到了很陌生。也就意味着,教师光靠让学生读文本的内容,他们是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的。 所以,在课前,我特地制作了课件。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然后,我再请他们看有关课文的图片。等看完图片后,我又进行了范读。接着,我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从他们看到圆明园中中外名胜风景的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反思

    短短的一个星期,在紧锣密鼓的期中检测中结束了。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不能完全展现,却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情况远没有我想的那么乐观。 期中检测中的字词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但依然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比如:总是把延和廷搞错,拨和拔也区分不开。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课文填空部分:《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学生对静得、清得、绿得的得还是区分不明。在平时的习作当中,也经常会看见的、地、得三者乱用的情况。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讲,但学生在使用时依然不会多加关注,错误依旧。但是,相比之前,这部分还是有进步的。反而是我们认

  •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古诗两首》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夏日西湖边一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令人叹服。本课教学,以学习这首诗为主,并拓展引入作者同题材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了比较阅读,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1.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特级教师孙景华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的最好办法是诵读,当学生读到朗朗上口时,诗歌的外在和内在节奏就会协调一致,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 课堂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六组《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课时:共5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高合秀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词作,作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师:这首词在形式上和诗有哪些不同?

  •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读书时怎样才能找到好书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读一读,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二是将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书写提示安排了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九成宫体醴泉铭》(局部)。 日积月累安排了朱熹的两首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和《观书有感(其二)》。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每天以书为伴,天天与书打交道,介绍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不难,但如何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

  • 最新部编版教材五上教案《白鹭》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

  • 公开课优秀教案《松鼠》教学设计

    一、 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根据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文字中饱含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1自然段先总写,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然后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第3自然段侧重表现它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第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