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公开课优秀教案《松鼠》教学设计

公开课优秀教案《松鼠》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11-21 09:18:57

《公开课优秀教案《松鼠》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根据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文字中饱含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1自然段先总写,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然后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第3自然段侧重表现它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第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浄的生活习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五年级已经多次接触过说明文,懂得基本的说明方法。对松鼠这种小动物不是很熟悉,但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已经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成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比较善于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有能力很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
   三、 教学目标(以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为准)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养过宠物吗?能用你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的你的小宠物有什么特点吗?
  2.看来大家都特别喜欢动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齐读课题《松鼠》。
  3.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从介绍中你觉得哪些信息对你学习这篇课文比较有用?说说理由。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已有信息,推测作者写作风格或是语言风格。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到本篇文章要认识的小动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根据阅读需要提取信息是学生运用信息的基础。
  (二)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吗?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一位同学带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跟着读一遍,如果他读错了,大家就一起读一遍正确的,提示他好吗?谁来挑战?
   
  2.现在课文中的生字我们都会读了,那课文中哪些词语你还不太理解?
  教师注意指导词语学生解词的方法。采用拆词法理解“缝隙”;采用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方法理解“缝隙”、“嵌着”等词语。
  3.扫清了文字障碍,请大家出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
  (1)指名朗读,教师检查个别读书情况
  (2)随文辨别多音字:晃huàng( )huǎng ( )
  (3)同桌之间相互读读感兴趣的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设计意图】课上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方式处理字词读音问题,使学生再次夯实对难度清楚的字音的识记。随文辨别多音,在具体的阅读情景中更便于学生辨析。
  (三)再读文章,理清思路
  1.看来大家对课文中生字词已经没有问题了,现在请大家默读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漂亮、驯良、乖巧
  (2)这些关键词写出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4.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5.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松鼠的?
  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四)课堂小结
  1.小组内读课文,讨论:文中的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汇报
  指名让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让大家对这个新朋友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又能从课文中得到关于这位朋友的哪些信息呢,我们课下可以先思考一下,也可以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提取信息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法国作家布封的《松鼠》,齐读课题。
  2.谁能帮我们大家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教师板书(漂亮 驯良 乖巧)课件出示:
   
  3.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松鼠的三个特点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分条写在书上。
  指名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四肢 尾巴 活动范围 过水······)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的中心句,整体了解文章写作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既能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练习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精读课文,学习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刚才自己获取的这些信息,课文中有很多生动的描述,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完成后可以自己先读读,然后与你的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汇报的时候也按照课文顺序汇报好吗?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汇报,体味这样写的好处。教师加以引导。
  写松鼠漂亮时:
  1.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表时,用“清秀”“玲珑”“美丽”,感觉就像写人一样,觉得松鼠非常美丽。
  2.仔细默读描写松鼠外形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语言来写松鼠的尾巴(最有特点)。
  3.如果想用一个打比方的方法写,你会怎么写?
  学生充分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松鼠的尾巴特点。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加以引导或评价:多漂亮的松鼠啊,你们的语言也和布封一样生动形象。
  4.作者为了写出它的美丽,不仅具体写出了它最有特征的尾巴,还注意了介绍时的条理,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我们把这段既生动又有条理的语言诵读出来。
  写松鼠的驯良时:
  1.我喜欢写松鼠“住在树顶上”“喜欢满树林跑”,写它们叫着、跳着、追逐着玩耍等,作者把松鼠当成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来写,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1)教师点按:读了这些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与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说仿佛看到的画面。
  (3)带着这份情不自禁的喜爱之情,读出这群顽皮可爱的小松鼠。
  2.作者写松鼠不喜欢下水这一习性时,具体有趣地写了过小溪时“划船”的样子,我觉得这样写特别生动有趣。
  3.写松鼠的叫声时,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松鼠的一举一动都叫人喜欢,把我们对松鼠的了解和喜欢用生动的声音表现出来。
  (2)小组里展示读书,读出松鼠的可爱。
  写松鼠的乖巧时:
  1.我从“舒适”“宽”“带着儿女住在里面”等可以体会到松搭窝的本领很高。
  2.从“光光溜溜、干干净净”可以生动地体会到松鼠很爱干净,它的这些生活习性让我们读后不得不爱上松鼠。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从作者描写松鼠的各个方面体会这个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导学生抓住细节,从多角度理解松鼠形象特点。
  (三)对比阅读,体悟表达方法
  (1)出示描写“松鼠”的其他段落,对比阅读。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教师板书(语言活泼 描写生动……)
  (2)全班交流讨论:本文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本文的语言也符合这一基本要求,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吗?学生思考、交流。
  (3)现在请大家翻到《太阳》这一课,和我们刚刚学习的《松鼠》课文做对比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交流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于松鼠的认识,而且在对比阅读中能够更加生动的体会作者写风格的不同,从而明晰作者笔调的与众不同。
  (四)迁移运用,学习写法
  (5)这是我们学过的散文《白鹭》,你能把它改写成一片说明文吗?可以尝试以往写作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求准确、清楚、有一定调理。
  (6)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习得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高年级的学生课上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还要从作者的写作风格中受到启发,最终应用到学生个人的写作中。这一步是学生从识记到辨析再到运用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今天课上学习写法,思考如何写“你感兴趣的一种事物”这一主题。等到习作课的时候我们一起探讨。
  六、板书设计
  17、松鼠
  
相关阅读
推荐
  • 新开始新打算——小班第二学期个人成长计划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是小班的第二个学期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所以我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为了使自己能不断地成长,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日渐成熟,学到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教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校的理念,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努力提高。 一、基本情况: 对于这份工作,我充满热情,我爱孩子,从孩子们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息,那是在其他任何地方所感受不到的。我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也

  • 2012年上半年小学科学教研会议《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材中主要编排了三块内容: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多少时间了。而其中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合理估计 10 分钟、 1 小时是教学的难点。 这是一节没有实验的科学探究课,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抓住了两点来做文章。其一、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其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从游戏入手,从现象中引入问题,让学生估计时间,探究时间的长短,到最后懂得珍惜时间,使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了发展,

  • 从温情脉脉的《黄鹤楼送别》看教师文化风格的资源开发

    暑期细读一个个案例反思,越发觉得上课就是上出教师自己的文化。在学生面前,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本厚厚的书。想起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美。研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研读自己。翻阅五年级的教材,赫然映入眼帘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别》令我回忆起一位内秀温雅的同行,有幸聆听其站在一个温馨而又有效引导的高度,引领学生走进了千古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走进千年之前的动人话别场面。课堂的一幕幕细节

  • 一考生《三轮车外的世界》例文分析

    我被外婆搂着,好像是一件稀世的珍宝。即使被搂着,手却拦不住地使劲往外伸,向外指。那三轮车外面,是最美好的世界。那年我只有两岁,外公骑着三轮车,外婆抱着我坐在后面的车厢里。那时的他们还年轻有力,能够骑着三轮车,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去、去哪里,做了什么,已都记不清楚,只记得坐着三轮车的路上很是快乐。我会目不斜视地盯着一辆公车感叹一句:好大啊!我会评论刚路过的那幢楼有几层,尽管两岁的我根本数不清楚;我还会告诉外婆那天上的云像一只小狗。外婆总是笑呵呵地告诉我正确的发音。我喜欢瞪大眼睛去凝视那三轮车外的世界。 后来

  •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以及反思

    课时目标:学习课文重点内容,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变化,体会作者的写作层次和观察时的心理感受。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金蝉脱壳是分哪几个步骤来写的? 学生边读边画: 2、交流分三个层次。 头出来了 身体出来(脚出来了) 尾巴出来了。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蝉脱壳的先后顺序;也基本上是从头到尾的顺序。) 质疑。体会你觉得神奇的地方。 3、仔细体会蝉脱壳的情景,画出有关动词。 (1)蝉背怎样露出的?抽搐、裂开、露出。用手演示一下蝉露出背的过程。注意抽搐:是不由自主地收缩。 (2)蝉背上的保

  • 人教版五上一单元作文话题《我的读书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这是人教版五上一单的作文话题之一,城市的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有专业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少孩子都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几乎每个孩子与书都有故事可讲。 【教学目标】 1.回忆自己的一两个读书故事,把起因、经过、结果交待清楚。 2.在故事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真实的心理体验。 3.感受读书的美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唤起学生的记忆,并乐于分享故事和心情。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能真正体验林海音小时候

  •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1、运用对比。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田老师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我请学生试着比较,同样是教学古诗,大部分的老师都是直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田老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地为学生解释诗句,而是编了一个故事。那么,你喜欢听哪个老师的课?如果你就是刘绍棠,你从田老师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得真好,让作者喜欢上了听故事,喜欢上了编故事,喜欢上了文学。这样通过两相比较,学生明显地感觉到田老师高明的教学方法,令人佩服。 2、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秀小学 何丹红,课时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挖掘课文的空白点(第19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段。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征故事。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词作,作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师:这首词在形式上和诗有哪些不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