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上《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

五上《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

更新时间:2019-11-23 19:37:03

《五上《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二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但由于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接触小说,学生对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交流平台”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中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结合“交流平台”,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能通过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体会关云长的英勇神武。

  3.能结合《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

  朗读中体会人物形象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仿写,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交流讨论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哪一位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吗?组内讨论。

  出示小组讨论的要求:

  (1)组内每位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

  (2)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组长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能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说。(板书:人物形象)

  预设(学生反馈):

  (1)《桥》中的老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大公无私,誓死保卫着村民的安全,不准自己的儿子破坏规则。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板书:动作、语言)

  (2)《穷人》中的桑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觉得文中对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精彩,比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特别是她那种从犹豫、担忧到下定决心的心理过程,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板书:心理活动)

  (3)《在柏林》中的老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两个小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举动时,老兵没有说什么,此时的老兵是坚忍的;当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的时候,老兵平静地告诉了她们事实的真相。谜底揭开了,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兵一家在战争中遭受的无比深重的苦难。我体会到了老兵的痛苦、坚定。(板书:故事情节)

  3.同学们说得都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出示:“交流平台”文字。

  小结:阅读小说时,要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注意环境描写,试着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要多个层面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板书:多个层面理解)

  4.结合相关内容,回顾《穷人》一文,试着说说课文是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情节和塑造出桑娜热心、善良的人物形象的。(此问题在精读课文中已得到处理,这一环节简要回顾即可,重在方法的习得)

  二、读中体会,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简单了解文字的出处及相关情节。

  出示:

  “温酒斩华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此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2.教师播放此片段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留意重读、停顿及朗读的情感、气势。

  3.小组交流此片段是如何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

  (1)结合“交流平台”中掌握的知识,初步感知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形象,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分条列举式汇报。

  语言描写:“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感受语言的斩钉截铁、自信满满。

  动作描写:“出帐提刀,飞身上马。”“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动作干净利落,感受人物的神勇无比。

  环境描写:“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场面之热烈,烘托出关云长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勇擒贼首的英勇无敌。

  4.学生再读片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播放《三国演义》此片段视频,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关公的神勇。

   三、从读到写,完成内化

  1.共学语段一,体会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

  读语段一,思考:

  (1)这段话除了描写心理活动,还描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反馈):描写了神态,“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2)抓住标点符号,说说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

  预设(学生反馈):用了很多省略号、问号、感叹号。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的重负而自责。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她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

  2.自读语段二,体会邱少云的战友复杂的内心世界。

  (1)出声音读语段二。

  (2)教师补充资料。

  文章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投掷的燃烧弹引燃了他的棉衣,火势迅速蔓延到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战友们都敬佩他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甘于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学生理解“我”内心的思绪变化。

  小结: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可以通过标点符号、人物内心变化过程来体现。

  4.由读到写。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令你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比如犯错误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斗争呢?

  (1)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

  (2)运用从这两段中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的心理活动,班内交流,说说谁的仿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写的好在哪里?

  四、积累背诵,丰富语言

  1.创设情境,走进古诗。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咏柳》这首诗吗?(生齐背诵。)它的作者就是盛唐著名诗人贺知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所做的另外一首诗。

  学生齐读诗题:回乡偶书。

  明确:偶,偶然。书,写诗。偶书,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2.介绍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贺知章86岁告老还乡。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来看一看。

  3.提示要求,理解诗意。

  (1)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①出示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②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把握诗歌节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初步了解古诗大意,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小组讨论。

  (2)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①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小组汇报。

  预设(学生反馈):

  诗人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老年才回到家乡。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他,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的呀?

  ②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分析:“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感受浓浓的乡愁;“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笑问”二字,感受诗人久别故乡见到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感慨。

  “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他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带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再来齐声诵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诗人的心理。

  4.拓展朗读,感受诗人复杂心情。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五、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联系自己阅读过的小说,简单举例交流给其中1位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说一说这篇是如何通过情节、环境描写等去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相关阅读
推荐
  • 《走近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走近海伦凯勒,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习海伦做个生活中的强者。 2、激发兴趣阅读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导孩子走进名人的生活,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 3、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兴趣走近名人,阅读名人传记。 2、想象海伦凯勒的困难、艰辛与痛苦,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课前谈话: 1、喜欢看什么书,为什么? 一、制造冲突,激发兴趣。 听得出来,大家都是非常懂得读书,善于读书的人。今天,我有准备

  • 随文练笔好处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后记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诗作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多大的阅读障碍。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定位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会诗句内容,体会少先队员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上;而把借鉴文中词句描写山岭变化作为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压缩讲读内容,挤出时间让学生随文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随文练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 例谈比较法在说理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两篇文章,分别是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和下册的《谈礼貌》,这两篇同为说理文,如果说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五年级的第一篇说理文,教学时可能会就文教文,那么讲到下册的《谈礼貌》一文时,则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可能这样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说理文的教学可能要侧重于说理这一工具性的特征。无论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还是《谈礼貌》,重要的不是让学会知道滴水穿石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怎么样才能做到滴水穿石,也不是理解怎么样才算是礼貌和如何做到礼貌,

  •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以及反思

    课时目标:学习课文重点内容,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变化,体会作者的写作层次和观察时的心理感受。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金蝉脱壳是分哪几个步骤来写的? 学生边读边画: 2、交流分三个层次。 头出来了 身体出来(脚出来了) 尾巴出来了。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蝉脱壳的先后顺序;也基本上是从头到尾的顺序。) 质疑。体会你觉得神奇的地方。 3、仔细体会蝉脱壳的情景,画出有关动词。 (1)蝉背怎样露出的?抽搐、裂开、露出。用手演示一下蝉露出背的过程。注意抽搐:是不由自主地收缩。 (2)蝉背上的保

  •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古诗两首》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夏日西湖边一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令人叹服。本课教学,以学习这首诗为主,并拓展引入作者同题材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了比较阅读,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1.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特级教师孙景华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的最好办法是诵读,当学生读到朗朗上口时,诗歌的外在和内在节奏就会协调一致,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 课堂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谈(案例及分析)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写,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

  • 五下暖流教学反思及不足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重点内容,课堂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人物的对,明白对话之前的提示语和动作描述的语言。知道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提示语和动作描述放在人物对话之前。 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回忆生活中和同学、老师、父母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双方是怎么说的?提示语是怎样的?都说了些什么? 学生写作片段: 体育课后,水桶里的水空了。陆浩楠的水杯也空了,便转过身去,皱着眉头问张沈奕:有没有水给点我喝?张沈奕把一杯水喝完后指着水杯说:只剩下一口水了。陆浩楠很失望地转了回去。只见陆浩楠摇了摇空荡荡的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结构清晰,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由课内的两个民间故事引入,引导学生交流其他的民间故事。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把故事讲生动,并列举了两种方法:第三部分提示讲故事的方式和评价建议。 小贴士明确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讲故事并不陌生。从教材安排的学习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有了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讲故事的学习经历,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