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奖状”和“小雁”——观电影《心灵的小河》有感

“奖状”和“小雁”——观电影《心灵的小河》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0

《“奖状”和“小雁”——观电影《心灵的小河》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周五(10月22日)上午,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心灵的小河》。虽然看之前儿子一直给我灌输:这是一部很不好看的电影,很没劲,我们的同学都说不好看。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于是,从头至尾,看得非常认真。

【电影内容概述】: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毛勇的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一般,从来没有得过“奖状”,老师不怎么喜欢他。他的爸爸是一个获得过很多荣誉和一等奖章的优秀转业军人,一直期盼着儿子能拿回一张“奖状”。可是,虽然毛勇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却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对“小雁”倾注了自己深深的爱。最后,“小雁”展翅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爸爸把最后的一枚一等功奖章奖励给儿子……

看完电影后,孩子们议论纷纷,也许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类题材的电影还是很符合他们的思维水平吧,尤其是影片中小男孩爱护小动物的行为让他们产生了共鸣,都觉得老师和爸爸真是“可恶”,一天到晚就知道“奖状,奖状……”,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孩子呢?要知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小男孩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啊![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也许这也是我们平时教育的“成功”,因为我们已学过多篇要保护动物的课文,如:《两只鸟蛋》、《“红领巾”,真好》、《浅水洼里的小鱼》等,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保护动物的意识无形中已经形成。]更有几个女孩子因男孩的行为遭到大人们(老师、父亲、买“小雁”的人)的训斥而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直为他叫屈。

作为教师的我,看完整部电影,首先找到的是“教师的角色”。影片中的女教师缺乏一种真实感,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读课文的声音,还是发奖状时的话语,没有注入一丝丝的情感色彩,与现在的教师形象有很大的出入。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她一样吗?我想学生喜欢的是老师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话筒”。

其次,片中的女教师在毛勇获得作文(《我的小雁》)一等奖时,没有像对待其他获奖同学那样,在表扬声中把奖状发到他的手中,而是拿着奖状走到孩子面前,问他这篇作文是他自己写的吗?他们家里真的有一只“小雁”吗?语气中透露出浓浓的怀疑意味,在毛勇承诺下周一把“小雁”带来给大家看后,才悻悻然地说:“那奖状就等到他把‘小雁’带来,证实这是事实后再发给他。”老师的不信任已经深深地刺伤了孩子稚嫩的心,而她对毛勇和其他孩子获奖以后的态度完全没有公平、公正可言。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这是老师经常会犯的错误,从影片中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不看好的孩子,当他有了出乎意料的成绩时,你是不是能从心底里相信他,并真诚地祝贺他呢?

所以,影片中的女教师受到了我们班孩子的质问:她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她凭什么不相信毛勇?难道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不可以得奖状了吗?幸亏……正像影片中毛勇想的那样:我觉得“小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的孩子也觉得,老师不能因为毛勇平时成绩不好而怀疑他的话,而且他家里真的有一只小雁,而且还是他辛辛苦苦自己孵出来的呢。[可能我们总是以为孩子还小,常常有种“我说了算”的念头,其实不然,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也有对事物对错和善恶之分,而孩子们爱动物的心让他们觉得保护“小雁”真的很重要。]

晚上,我又一次和儿子探讨这部电影,我先叙述了我们班孩子看后的反响,再对片中的教师形象进行剖析,然后让他试着来分析影片中爸爸和孩子的行为。

【爸爸】:孵蛋时,爸爸悄悄地把手电筒换成电灯泡;喂食时,爸爸带来“小雁”爱吃的青菜,都可以看出爸爸其实是很爱孩子的,也在无声地支持孩子的这一做法。然而,他总挂在嘴边的话是:“玩,玩,就知道玩!你作业写了没有?快去写作业!”“你怎么连一张奖章都拿不回来?”“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拿回奖状呢?”从中也看出爸爸的教育方法是简单粗暴的。最后,爸爸把一等功的奖章奖励给孩子,其实是肯定了孩子的做法,认为他做得对。

从爸爸这一角色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还是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方法是单一的,简单的,常以命令的语气来支配孩子的行为,还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毛勇】:毛勇具有农村孩子所特有的淳朴,生存能力特强,从他一个人划小船穿越小河,从他一个人找到那个叫“宋波”的人,从他自己计划筹钱准备赎回“小雁”的这一系列过程中可以看出。毛勇还是一个非常执着的孩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像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那个买他“小雁”的人(“宋波”),在筹钱的那些日子里等,只要是为了“小雁”,什么样的苦、累、委屈,他都愿意承受。当然,他在久等“宋波”不来后,翻墙而入的行为让儿子所不屑,“哪怕是再争当的理由也不能做这么危险又不文明的事”,这是儿子的想法。我当然也认同。

而影片中还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毛勇的同学“倩倩”,她不仅关心毛勇,关心“小雁”的下落,特别是她剪下自己的长辫子换钱以帮助毛勇早日赎回“小雁”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也从侧面反映出爸爸的不近人情。

其实,电影中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到底是“奖状重要”,还是“小雁重要”,不同的价值观必将带来不同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因此,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教师、家长、孩子共同观看的电影。
相关阅读
推荐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什么呢?我心中不是很明了,而且还说不出个定义来。特意翻阅了字典,它上面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会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身的好习惯,而不粘有坏习惯。不管过去如何,习惯怎样,但做了老师,就要有教师的风范和表率,你的举手投足可能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像。 这几天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触颇深。照书上的100条好习惯检察自己,发觉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 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有感

    自己工作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一名小学美术专职教师被转到一名幼儿教师,8年后再回到小学任教美术课程,其中也经历了学校分流,转校,转岗等一些自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我看到荆志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历:淡水养殖专业出生职业中学水产班教学生养鱼初中数学老师并承包校办厂破格当高中老师,我还真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荆老师在经历中选择了生本教育,并把这和幸福联系起来,而我在教育教学中还时常为一些困难而烦恼着。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