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1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指明灯。当恩格尔老师面对爱迪生无休止的“为什么”时,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地斥责道:“真烦!混蛋!那种事,我会知道吗?!老老实实学算术!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了书也是白读!!”母亲南希听完儿子的诉说,去找恩格尔老师辩解,并质问老师;“你说我的儿子是傻瓜,这是真的吗?”“读了书也是白读,这句话你说过吗?”“只要有我儿子在,就会拖班级的后腿,是吗?”尽管恩格尔老师矢口否认,但爱迪生的母亲还是斩钉截铁地说:“我明白了。儿子由我自己来教育,决不给老师添麻烦。再见!”母亲南希做事就是这样的干净利落,也许是因为她原本当过小学老师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她承受不了老师对自己宝贝儿子的评价,让她毅然把儿子带回了家中,开始了朝夕相伴的学习。
爱迪生依然喜欢问“为什么”:“鸭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鸭来?”“为什么会起风?”“鱼儿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母亲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快乐地和他一起查阅百科全书,一起思考着。用爱迪生母亲的话说:“能够和可爱的儿子一起学习,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同样是面对孩子的疑问,恩格尔老师的反应是厌烦,而母亲南希的反应却是积极的响应,而正是这份思考为爱迪生走上发明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学生中同样有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像我们班的小文就是个喜欢科学的孩子,一下课就爱找我“较量”,喜欢出些难题来考我,比如:“什么河里没有水?”“先打雷还是先闪电?”“太阳大还是月亮大?”……尽管是一些我看来很幼稚的问题,但每次我都认真地回答了,而他也总是惊讶地说:“哇,沈老师真是太厉害了!我真的太崇拜你了!”呵呵,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但就是这样的一问一答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使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当我读着这本书的时候,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斥责孩子的“无聊”,而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母亲的宽容和温情成为了爱迪生心灵的灯火,照亮着爱迪生的一生。母亲为什么能这么做呢?她说:“我从来没有假设过如果他是个好孩子、如果他听话等诸如此类的条件。我爱的是真实的爱迪生。”“真实的爱迪生”,多么好的回答啊!假如我们在看每一个学生的时候,也不拿他(她)和别人比较,而把他(她)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他(她)”,那么,我们的眼神中将会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温暖,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虽然我是一个老师,但我也想向爱迪生的母亲学习,争取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真实”。
“母亲,她的名字叫伟大。”从爱迪生的母亲我还想到了达尔文的母亲,这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当成绩不佳、行为怪异的达尔文受到家人的不欢迎时,母亲敏锐地发现了儿子醉心于鸟虫花草,于是鼓励了他的爱好,最终使他成为英国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因此,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母亲是一个容器,她能决定孩子心胸的大小;母亲是一片天空,她能决定孩子前程的远近。这也让我想到了吴月的妈妈,她不也是为女儿开辟了另一片绚丽的天空吗?(被称作“海盐的郑渊洁”)
二、障碍——换一个角度是特长
人人都会有一两个障碍。难道不是吗?障碍如果夸大的话,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叫“弱点”。障碍或弱点就是与他人之间的差别。如果换一个角度有效利用,障碍或弱点也会摇身一变而成为特长。
爱迪生小时候其实是一个头脑迟钝的孩子,笨拙、淘气,再加上耳背,身上满是缺点,但这些并不影响他日后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家。特别是留声机的发明,让世人简直无法想像。因为爱迪生从小就听力欠佳(因火车上的一次意外,造成左耳鼓膜破了,并影响到右耳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听力越来越差。然而,耳背的爱迪生却发明了留声机。这真的让人不可思议啊。当有人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怎么会发明留声机的呢?”每次,爱迪生都会露出调皮的笑容,回答道:“我耳背,所以才会发明留声机嘛。”这样的回答往往会让人觉得纳闷,听起来很别扭。其实,这话的真意应该是正因为他的耳背让他能集中思想进行工作和学习,不受杂音的干扰。那么,也就是说原本爱迪生的耳背是一种障碍,但正是这种障碍使他免受外界的干扰,静心地研究,最终发明了留声机。这不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障碍有时就能变成特长了吗?
其实在我们所知道的伟人中,这样的人不胜枚举。如古希腊诗人荷马是个盲人,耳朵有病的贝多芬成为最优秀的作曲家,生活在无声、无语世界中的海伦·凯勒,动了不知多少大手术的张海迪……弱点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变成热情,热情是能量的源泉。因此,障碍如果运用得好,就会改变性质,成为难得的特长。
也许在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如此特别的障碍,但也有一些小小的障碍,如何去克服它们,并使它们转变为孩子的特长,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记得我上一届的学生中有个叫苗苗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听障孩子,双耳都戴着助听器,这在当时对我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以前从未遇到过)。但是,我却从孩子的身上,从孩子的父母身上看到了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因为听不太清楚,她很少与同桌说悄悄话;因为听不太清楚,对于课堂上发出的轻微响声她置若罔闻;因为听不太清楚,她用更多的时间来看书;因为听不太清楚,课堂上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听讲;因为听不太清楚,她的眼睛始终盯着老师的嘴型……这些普通孩子不费丝毫力气就能做到的事,她却要不断地克制自己才能完成。听障本是她的弱点,但她却因为这一弱点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去年的三年级县统一抽测中,她以语数207分(总分210分)的高分位居全班第一(有一个学生和她并列)。同时,她还通过层层选拔,取得了“奥运小天使”的荣誉称号,事迹刊登在南湖晚报上。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她的障碍是一个大障碍,然而却丝毫没有阻挡她前进的步伐,那么,那些小小的障碍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当然,这所有的成绩里包含了她父母多少的心血,这是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的。另外,像最近学校盛传的吴月也应该是这样的孩子吧。
如果孩子有障碍,请将它当作机会来试试。障碍和弱点是个性的一部分,如果带着热情去尝试,也许反而能将它们变成特长。
另外,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还收获到一些经典语录:
1、学校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第二是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很多人没有达到目标就放弃了。为什么?是因为没有考虑周全。”
3、学习的本质在于思考。
4、带着爱进行思考。享受思考的乐趣是哲学的根本。
5、真正的教育,不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能够靠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吗?
6、成功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这样的成功纯粹是一种幸运。知道从失败中获得教益的时候,失败就会成为走向成功的阶梯,不会以失败而告终。
7、失败,由于坚持而变为成功。失败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利用失败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鼓励。
8、“为什么”就是尽力让孩子得到成长的秘诀。
所以说,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不妨改变一下视角,也许就会发现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
 
[附7大教育法则]:(天才爱迪生的秘密)
法则1: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
被无条件的爱包容时,
人的心灵会得到支撑。
这样的支撑将终生成为心灵的珍宝。
法则2:磨炼感性
感性越磨炼就越能增强灵性。
感性作出强烈反应时就会变成感动,
感动若能得到持续就会变成热情。
法则3:培育理性的好奇心
从探究中引发的理性的好奇心,
会扩大心灵的世界,
由此衍生出无限的成长的可能性。
法则4:享受思考的乐趣
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时,
他的心中就会产生革命。
那是新的、令人诧异的成长的开始。
成长会持续一生。
法则5:失败是最好的教案
挑战新事物,失败不可避免。
如果能从每一个失败中获得教益,
就必然会走到成功的颠峰。
法则6:障碍造就特长
障碍和弱点,
其实都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如果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它们就会变成特长。
法则7:陶醉在与他人的交流中
钻石靠着与其他钻石的相互磨砺,
才开始散发出光辉。
人靠着与他人的相互交流,
才得到磨炼和成长。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有感

    自己工作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一名小学美术专职教师被转到一名幼儿教师,8年后再回到小学任教美术课程,其中也经历了学校分流,转校,转岗等一些自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我看到荆志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历:淡水养殖专业出生职业中学水产班教学生养鱼初中数学老师并承包校办厂破格当高中老师,我还真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荆老师在经历中选择了生本教育,并把这和幸福联系起来,而我在教育教学中还时常为一些困难而烦恼着。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五一长假期间,女儿看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感慨万千,随手写下了读后感,女儿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十分感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不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当我阅读完后,被女儿的那段话深深感动,是呀,无论是哪种年龄段,都应该找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以下是女儿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它仿佛象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它又是一座无穷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这宝库里

  •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后,让我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我在课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堂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都源于课堂中。在书中,陈大伟老师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讲述,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录展现出了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让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好的交流沟通。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要让教师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

  • 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有感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整个建议30条分为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部分,学了以后还是颇有收获的,现结合《建议》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建议》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在平时备课时,不能把每一节课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应把它放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段和整册教材中来

  •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