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0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态度、神经系统或别的因素。这些学校不会辩解。他们对好的、不好的结果全权负责。2.正在使用的教法没有效果时,他们会立即停止。他们放弃某种教法,而不会放弃学生。”

由此想到了最近重点高校新生报到时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与20年前相比大幅下降的新闻报道和一位从教十五年的中学老师最近引起大热的帖子“寒门难再出贵子”。我相信这个问题在美国东北部那55所“好学校”中绝不会存在,因为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并且当有学生因家庭、背景

成长环境等因素掉队时,他们不指责学生冷静地接受一切不好的结果并及时放弃不正确的教法,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才是真正的一个都不能少啊!

同时又想到了我们学校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为新太仓人,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本地孩子自是不能相提并论,更不用说本地学生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看了霍特先生20年后为《孩子为何失败》再次出版时重写的序言,我想说:我们与其无奈或抱怨我们的家长忙于打工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如镇静一点接受这个不算好的结果,停止那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正确的方法,不放弃一个学生,相信学生总会迎头赶上。

那么,如何寻找到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呢?我认为还是应当从孩子本身入手,只有了解了孩子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二、仔细观察,恢复本真

霍特先生在书中提到“你不能只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的表现来评定他们,你必须暗地多方面观察他们,否则你根本无法真正了解他们。一个老师所能顾及的,应该在于他是否真正努力教学,而不是让每个学生保持安静,或认真听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手持照明灯瑀行于夜森林的人一样。他的照明灯照到哪里,被照到的生物就马上警觉他的侵进,于是便失去了在黑暗中那种活跃自如的动作。因此,他在照明灯下所看到的情形,并非是原来的面目,而是早已经被调整过的行为。换句话说,只要他提着照明灯走路,他就永远无法看到森林里夜晚的真正景况。”

为什么我们经常抱怨同一班学生,在不同老师的课上有不同的表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各个老师个人风采以及学科特点决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某些老师看到的是照明灯下的夜晚景象,而另一些老师看到的才是森林夜晚的真正景色。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在《凯撒与埃及艳后》中提到的:凯撒允许仆人随便说自己想说的话。凯撒告诉埃及艳后:“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本性。”我们要做的也就是了解学生的本质,因材施教。我们在努力创设轻松、有趣的气氛之后的重大任务就是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应该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最大程度的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绝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在课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保持安静,但是霍特却发明了著名的“Q”原则,允许小声说话用小“q”,问题讨论到此为止或者需要保持安静时用大“Q”,虽然也有学生试图挑战这个原则,但学生很快认识到只有在他们所有人都愿意遵守的前提下原则才会有效,否则你就只能和其他班级一样,失去自由讨论的机会。其实,萧伯纳和霍特先生都涉及到了一句我们常说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阅读困难的学生因为对马感兴趣,霍特先生从她和其他同学的谈话中了解到了这一点,送了一本《玉女神驹》给她,结果这个女孩因为喜欢这本书而下定决心克服自己在阅读方面碰到的困难,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呢?

三、克服恐惧,重塑自我

学生之所以会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失败存有恐惧感,与其说霍特先生送书的那个女孩是个阅读困难生,不如说她对自己无法学会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耻辱存在恐惧感。霍特先生最初认为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差异仅止于解题技巧的微小不同,但后来他逐渐明白小孩子若过于强烈地感受到失败的恐惧和压力,他们将会产生特殊的思考和行为,甚至该变原来的信心和意念。

很多老师都碰到过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却沉默以对的情况,大多数老师在排除了不专心听讲之后会认为自己的问题存在难度或指向性不明确,于是一再为这个学生降低难度,事实上结局仍然可能是这个学生的沉默和其他学生的不耐烦。霍特先生认为这类学生根本不在思考问题,“把自己伪装得不才、无能,不但可以降低别人对你的期望和要求;也能降低你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如果你准备失败,那么你一定不会失望。有一句俗话说:‘如果你睡在地板上,你一定没有机会从床上摔下来。’”

我们也和霍特先生一样对那些“最早交卷却又错误最多、分数最低的学生存在困惑。”虽然我们和霍特先生一样提醒学生利用多余的时间多检查几遍,不急于交卷。事实上学生一旦交卷,他们对不及格的恐惧要比再次检查时的恐惧要小得多,如何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重塑自我呢?

以克服提问恐惧来说,首先必须确立某些问题比其它问题更有效用的概念,霍特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有效用问题的特点“当他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他能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一些启示,以使他对下一个问题有基本的概念。因此,他的每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线索。这是一种灵巧微妙的艺术。”所以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老师已不能停留于让学生主动提问,关键在于让学生提出有效用的问题,即能让提问者从中获得启示,以利于自身的提升。学生从中获得的思维的发散性训练是最为宝贵的,当然他也顺带克服了恐惧,事实上我认为克服恐惧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正视它,积极思考解决之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明白了《孩子如何失败》,才会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克服失败,追本溯源,走向成功。
相关阅读
推荐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 读赢在校园有感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果抓不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第一次听到李镇西的名字,是在朱永新的教育在线论坛上。因为他是教育在线网站的总版主,潜意识里总以为他只是一位爱上网的网虫。看他的帖子多了,也通过其他网友的介绍,慢慢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很会教语文,文章也写得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 这次,学校组织到吴江考察,宿在苏州。因为景仰朱永新教授,所以还没到苏州,就早与沈敏强约好,到时要到苏州大学去选购几本教育类的书。等我们冒雨赶到书店时,差不多书店就要打烊了。总算在书店里一个热心的小姑娘的帮助下,我们比较顺利地买到了书。小姑娘在给我们找书的同时,手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今日读王鼎均的关于美国一个小学的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篇日记。 日记写一位女教师率领十几个小学生在学校门外一小块空地上翻土拔草。中年教师像母亲一样教孩子如何使用工具,掘地破块,挑出草叶碎石,如何把手掌埋入土中,享受某种感觉,再轻轻抚平土壤。 这些活动在我们国家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接下来的细节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了。王鼎均写到:抚平土壤是这一场小小戏剧的高潮,这时高大的女教师跪了下来。 这一跪,让我的灵魂有了触动。让我感到美国的教育的高明之处。我们的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土地是多么重要,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但是,这

点击查看更多